•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百年越剧》导演日记(四)

  • 时间:   2022-08-18      
  • 作者:   钟冶平      
  • 来源:   越剧之家     
  • 浏览人数:  347

2000年7月19日上海市复兴西路44弄6号

微信图片_20220818105836.png

                                   玫瑰别墅的6号二楼寓所2021年外观

微信图片_20220818105813.png

                         2001年采访徐玉兰老师时寓所内一角

 下午到徐玉兰老师家中采访。这是一个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建筑,其实就是一条弄堂,老上海人称这里为玫瑰别墅。两边淡黄色的房子干净雅致,欧洲建筑风格。这里曾住过一些文化界名人,如电影演员赵丹和秦怡,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张骏祥周小燕夫妇,20世纪50年代的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彭柏山等人。在客厅里,丁一老师作为采访人,和徐老师展开了对话。

越剧徐老师说,老一代越剧演员大都是出在嵊县,但我不是嵊县人,我是杭州富春江新登县人。我怎么会去学越剧呢?因为当年我是一个小戏迷,嵊县剧团到我们新登来演出,我看了高升舞台演出,看了筱丹桂、张湘卿、商芳臣她们的演出,我就一门心思想去学戏。那时学戏要跟着戏班子走的,家人不同意。因为我是在小康之家,又是女孩子,才十二岁,家里人不放心。新登有一个老板,他请来嵊县一个教戏师父到我们家乡招生。报名时有七八十个人,办起了科班开始学戏。后来剩下来有三十几个人,组织了一个剧团叫“东安舞台”。我记得是1933年4月开学,7月就出科,然后我们就到乡下演出去了。那一年冬天,师父叫我们带到上海南翔桥茶楼,给人家做演出班底,主要演员是王杏花她们。我太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了,学戏条件这么好,这是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微信图片_20220818110138.png

                      1955年《西厢记》袁雪芬扮演崔莺莺,徐玉兰扮演张生

    谈到经典剧目《红楼梦》的创作,徐老师时,这个戏是我们二团创作演出的。当时领导有一个规定,要演好这个戏,曹雪芹的原著必须看十遍。1955年6月下旬,一团到苏联和德国访问演出,我借到一团和袁雪芬合作演出《西厢记》。当时从北京到莫斯科路上要走九天,到德国柏林要半个月,我在火车上把原著看了三遍。回国后找了很多资料,又请教了好多艺人,怎么样去演好贾宝玉。北京“泥人张”对我的启发很大,它是有神有形的。我自己也回忆小时见过的地主家儿子,那种神龙活现、霸气十足的样子。再回过头看仔细原著,找到了人物的一些感觉,大家说有我有一点儿像了。这部戏的唱腔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包括表演上的一些动作。1957年春天在上海第一次演出,演得有些艰苦,后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又有谁知道我们付出的甜酸苦辣呢?

 2000年9月12日杭州饭店 

    下午陪浙江越剧团著名演员高佩,到位于西湖边的杭州饭店故地重游,缅怀敬爱的周总理,高老师回忆起当年情景。


 微信图片_20220818110342.png

                                  金宝花饰演吴南岱

微信图片_20220818110346.png

                     裘大官饰演施愚山右:高佩在《西厢记》中饰演红娘

    1963年1月20日晚上,浙江越剧一团在省人民大会堂为全省劳动模范演出新创作的《胭脂》。这个戏的编剧是魏峨和钱法成,导演胡汝慧,主要演员有金宝花、裘大官、高佩、钟凡等人。那几天周总理有外事活动陪同国宾在杭州,因为国事繁忙,第一天晚上他看了戏的前半部分。临走时周总理专门嘱咐省委领导,明天晚上继续看后半部分。第二天越剧一团转场到杭州饭店小礼堂,为周总理演出了后半部分。周总理看了演出后高兴地说:“浙江又出了一个可以跟《十五贯》相媲美的好戏”。

高佩老师说:“那天晚上演出结束后,我正在化妆室卸妆。突然说周总理要接见我,当时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快步走到二楼周总理休息的会客厅,周总理一见到我就说:“胭脂姑娘来了。”总理握着我的手,要我坐在沙发旁边,亲切询问我的一些情况。我告诉周总理,我13岁参加浙江省文工团越剧队,现在已有十多年了。”周总理说:“你们这个戏不错,民族唱法值得研究。”细心的周总理发现高佩脸上有油彩中毒的痕迹,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并叫秘书把这个情况记下来。不久上海戏剧用品厂专门派技术人员来杭州调查研究,回到上海后他们改进了制作配方,很快研究出新的化妆品,解决了演员化妆油彩中毒的问题。说到这一些往事,高佩老师唏嘘不已。

2000年10月6日浙江越剧团 图片

微信图片_20220818110714.png

                           1961年,魏峨在创作《胭脂》剧本时留影

图片上午采访魏峨老师,他是浙江云和人,祖父魏兰是清末民初革命家,光复会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魏峨老师参军到二十七军文工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我小舅舅是战友。他是《胭脂》的编剧之一,谈到当年的创作,他说:“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对历史剧的创作做出重要指示,希望编一些历史戏,使群众多一些智慧。《聊斋志异》中“胭脂”故事蕴含着反对主观主义、提倡调查研究、宣扬唯物论认识论的积极因素,引起了我和钱法成同志的关注,一个创作主题由此形成。省委宣传部非常重视,部领导直接抓创作。”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818110843.jpg

                            浙江越剧一团《胭脂》连环画

    《胭脂》剧本创作完成后,首先湖州湖剧团演出了湖剧《胭脂》。浙江越剧一团把它移植成越剧,1963年1月在杭州人民大会堂公演。《胭脂》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悬念迭起,一波三折,突出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主题,成功实现了“古为今用”和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的统一。《胭脂》引起上至中央和省领导,下至广大观众的赞誉。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曾赋诗一首:“一念之忽差毫厘,毫厘之差缪千里,胭脂一剧胜神计,启智纠偏观者喜”。二十年后,当年的浙江省委书记、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在一次平反冤假错案的重要会议上,又一次提到了《胭脂》,说这真是一部难得的好戏,希望你们再去好好看一看。

                  钟冶平

                  2022.7.7


微信图片_20220818094008.png

作者介绍
    钟冶平,国家一级导演,越剧史学家,曾任职于浙江电视台文艺部、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四十年来,执导的纪录片、电视剧、大型综艺晚会,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图片他对越剧的突出贡献,是在历经六年创作的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中担任总导演。该纪录片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文艺专题一等奖;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电视文艺牡丹奖•一等奖。出版百年越剧文集《万紫千红总是春》。在20集越剧名人纪录片《舞台姐妹》中担任总导演,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在13集纪录片《浙江戏曲名人》中担任总导演。在国内首家影像越剧馆担任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