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血洒浦江英勇献身的英雄团长——纪念父亲胡文杰烈士牺牲73周年

  • 时间:   2022-05-27      
  • 作者:   胡继军      
  • 来源:   文旅宝山     
  • 浏览人数:  225

父亲胡文杰烈士于1949年5月15日在解放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中牺牲,至今已整整73年。

73年过去,2022年的5月15日,上海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在全市基本停摆封控一个半月后开始慢慢复苏,逐步走向常态恢复生机。

战争年代,无数英烈为上海解放洒尽满腔热血。

疫情当前,千万市民为上海挺立不惜负重前行。

时代不同,展现的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克时艰、踔厉奋发的精神相同。

是共同的理想信仰驱动,是共有的奉献担当感召。

每年进入5月,我都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每到5月15日,清晨起来我都要向父亲胡文杰烈士的遗像鞠躬默哀。

父亲是在上海解放前13天牺牲的,他没有听到胜利的礼炮,但他的鲜血染红在胜利的旗帜上。

父亲是在我出生的前22天牺牲的,我们父子擦肩而过、素未谋面。

但随着我渐渐长大,父亲的面容、神态以至风采都越来越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嵌进我的心田。

如今,我已经73岁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古稀老人,但每每想起牺牲时只有33岁的父亲,一种孩童在父亲身边绕膝偎依的感觉就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微信图片_20220527100842.png

                               英雄团长胡文杰

父亲是江苏省丹阳市横塘镇(原丹阳县横塘乡)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寇在上海登陆并沿沪宁线向南京侵犯,一路烧杀抢掠,涂炭百姓。22岁的父亲义愤填膺,奋起战斗,走上救亡图存、武装抗日之路。

他投笔从戎,放下小学教师的教鞭,在家乡第一个组织起抗日自卫队当队长,尔后率队加入丹阳抗日自卫团。1938年初新四军一支队东进至苏南茅山地区,父亲所在的队伍被编进一支队挺进纵队。

从此,父亲在新四军的部队成长,他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担任支队政治主任,1940年7月起担任多个支队/团的政治处主任,直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他先后参加了郭村保卫战、黄桥战役、曹甸战役等,多次负伤,屡立战功。

解放战争中,父亲所在部队成为新四军苏中军区、解放军华中军区指挥的活跃在苏中苏北地区与国民党军作战的一支劲旅。父亲先后担任团副政委、政委,他参加了著名的“七战七捷”苏中战役、盐城战役、盐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成为一名坚定跟党、坚守信念,军政兼优、文武双全,身经百战、善打硬仗的优秀指挥员。

1949年2月,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渡江战役发起前,父亲临危受命,由团政委改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9军87师259团团长。

1949年4月22日,“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如暴风骤雨般强渡长江,解放南京,进而席卷国民党军,于5月上旬兵临上海。

5月12日,解放上海战役打响。胡文杰烈士所在部队奉命向盘踞宝山之敌进攻,控制由上海市区至吴淞口的交通要道,断敌退路,歼灭敌重兵集团,开启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绞杀战、攻坚战。

仗打得异常激烈和残酷,5月15日凌晨,穷途末路的敌人以密集立体火力向我军阵地狂轰烂炸,炮弹雨点般倾泻而来,一颗炮弹打进了259团指挥所,站在指挥观察位置也是最危险位置的胡文杰团长身中7块弹片,光荣牺牲。

胡文杰烈士是上海解放战役中,我军牺牲的近八千位革命烈士中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他用生命为胜利的到来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解放军指挥员应尽的使命。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几年的战火洗礼,在全国即将解放、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在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曙光即将到来、新中国朝阳即将喷薄而出之际,父亲没有半分犹豫,没有一丝遗憾,他带着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热爱,带着坚决完成党和上级赋予重托和使命的责任,带着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深深企盼,也带着对老部队老战友、对家人的深深眷恋,义无反顾,慷慨献身,九死无悔,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慈母般的政委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

    父亲未出身在书香门第,但他性格文静,从小喜爱读书,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优异,15岁考上省立吴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教,当小学教师。参加新四军进入革命队伍,由于有文化、爱学习,自觉接受革命理论和党的教育,进步很快,不久就担任指导员、教导员、干事、股长,尔后任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一直做政治工作,一干就好多年。

听父亲许多战友,有下级、同级,也有他的上级,讲了他许多故事。他随身携带党组织和上级发的政治学习教材和书籍,战斗间隙和工作繁重之余有空就学习读书,尔后用深入简出的学习体会向指战员讲革命道理、作战斗动员;他性格敦厚温和,从不发脾气,不好批评人,而是耐心有针对性地做政治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战斗中不喊空口号、不端架子,而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以模范行动、靠无声命令去指挥带动部队;他深入基层,关心指战员疾苦,有福同享,有苦同吃,战前常常到最危险的侦察组、突击队、敢死队去动员鼓劲,战后去慰问看望伤病员、抚恤牺牲的烈士。

他牺牲几十年后,他的部下、许多老战士叔叔由衷地称他为“慈母般的政委”,评价他是“大好人”“好首长”“好兄长”。

抗战中父亲担任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三营政委,他组织共产党员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把党支部各小组分别命名为“马克思小组”、“列宁小组”、“斯大林小组”和“毛泽东小组”。战斗中为鼓舞士气,他与战士们一起高喊“为毛泽东而战”“为人民而战”!

父亲在担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干事时,一次被派往向盘踞在泰兴城日伪军发起拔“钉子”攻击战的主攻团,协助战前政治动员。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上级机关干部而放在监督、旁观的位置,而是毅然果敢参加了主攻团的突击队,亲身投入火线战斗。当突击队员知道他是上级机关的干事时,又惊讶又振奋,大受鼓舞。

父亲特别注重战斗中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做表率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从不以领导自居,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去,几次在战斗中负伤,仍不下火线。他注重发挥政治工作优势,不失时机,积极做部队的思想动员,鼓舞指战员们保持高昂旺盛的士气,他以自身实际行动激励部队、带领部队。有一次战斗结束 ,当被押送的国民党军俘虏听说这位亲眼看见他带着士兵冲锋在前的军官竟是个团级“大官”时,非常惊讶。

父亲身为领导干部,他对同志、对战士充满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联系群众,关心他人。每当家人托人带给他茶叶、烟叶,他都毫无保留,分享给周围的指战员。家人好不容易给他捎去几尺白布作内衣内裤,他留给自己作一条,其他分给了身边的警卫员、给养员。上级发给他战利品,如大衣、夹克、皮包、毯子甚至肥皂、牙粉、信封等日用品,他不是送人就是平分或者共用。他一个团级干部,经常身无分文,发了津贴他就买营养品慰问伤病员,送给团里有孩子的家属。

父亲特别关心基层连队的战士,无论战前战中,他都愿意下连队,和战士们一起。平时查岗查哨,到战士宿营处看铺盖,看休息好不好,与战士拉拉家常。战斗中他常常与最危险、担负作战任务最重的营连干部一起指挥战斗,战后一有时间就去医院、休养所慰问看望伤病员。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27101037.png

         胡文杰1942年12月在靖江独立团

1944年,父亲在新四军靖江独立团任政治处主任,团里有一位侦察员外出执行侦察任务,为摸情况喝醉酒耽误了工作,这在战时是大错,要受军法惩处。这个侦察员自知犯了严重错误,等着挨处置。父亲了解了事情经过原因,知道这个侦察员表现一惯良好,亲自到关押处见这个侦察员,严肃批评了他,同时又关心他的身体和家庭情况,教育他端正认识勇于接受组织处理。经与其他领导研究后,实事求是地对这个侦察员作出了恰当处分。这个侦察员诚恳地接受组织处分,并痛改前非,带错立功,后来成长为一名营级干部。几十年后他讲起胡主任对他的教育和关心,禁不住泪流满面,连说“是胡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和新生之路”。

父亲留下的遗物中有一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书的封面有他的亲笔签名,书皮已经被翻得破损,书眉和空白处写满他的学习体会,这是他一直随身携带直到牺牲都没有放下的书。

父亲的点滴言行彰显了一名我军优秀的党的政治工作干部的高贵品德和良好形象,不仅受到上级和部队指战员的好评,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军坚持政治建军、实行政治工作制度的强大威力和优势。

 猛虎般的团长 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指挥员

父亲长期是政治工作干部,可打起仗来,父亲就变成一只猛虎,像军事干部一样指挥果断,善打硬仗。

他的部下,好几位年事已高的叔叔,在父亲牺牲几十年后见到我,禁不住热泪横流,伸出大拇指说:“你爸爸打仗勇敢,不怕死!”“你爸爸死得太可惜了!”有的叔叔写文章、座谈会发感言,他们一说到父亲,一致评价“胡文杰同志是我军少有的军政双优、文武双全的指挥员,他既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又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胡团长打仗勇猛,是个有血性的指挥员,是人民英雄!”

渡江战役是父亲改任军事指挥员、当团长参战的第一次大的战役,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是他生平最后一次战斗,他深知重担在肩、责任重大,他倾注了所有精力、智慧,竭尽全力、甘洒热血以至献出宝贵生命。

据他生前最后一起战斗的战友说,他生命最后70多个小时没合眼,是在与敌人奋力厮杀、枪林弹雨中度过的。

1949年5月12日凌晨,上海战役打响,父亲所在的87师的任务是歼灭月浦国民党守敌,尔后占领月浦,掐断敌溃逃海上的通路。战斗一开始,双方就展开激战。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27101423.jpg

                   解放军在月浦阻击敌人反扑

父亲率团由月浦北侧向其周边国民党军几处外围据点进攻,敌依托炮台、碉堡、暗堡、堑壕负隅顽抗。由于父亲战前亲自抵近侦察、勘察地形,战斗中又尽量靠前观察和指挥,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选择敌火力较弱、阵地孤立突出、相对易攻的地点为突破口,集中全团的爆破筒、炸药包,组成爆破组、火力组和突击组,再加上充分发挥上级配属的六门山炮向敌攻击,经一天激战,打下了月浦周边敌两个主要据点。

5月13日,由于主攻月浦的兄弟部队进攻受挫,伤亡较大,父亲接到上级命令,改变原作战方向。他亲率两个营火速支援和接替兄弟部队,向月浦敌主阵地进攻。他为摸清敌情,大胆靠前指挥,直接掌握当面敌情和指挥部队行动,灵活采用多种战法,稳扎稳打,终于在5月13日下午一举攻下了几个月浦外围敌人据点,突破了敌外围防线,动摇了敌防御配系,取得月浦攻坚战第一阶段的胜利。

当晚,趁战斗间隙,父亲趁夜暗摸敌情、看地形、调整部署,连夜组织下一步战斗,他向部队发出“全力以赴,血战月浦”气壮山河、振奋士气的战斗口号,动员激励部队发扬勇猛顽强、连续战斗的光荣传统。

5月14日战斗中,父亲手提卡宾枪亲自率部队向选择好的敌阵地发起冲击,经过激战,终于撕开敌人主阵地,打开突破口,攻入月浦西街区。随之,他指挥部队与守敌展开激烈的巷战,逐街逐屋与敌争夺,而且越战越勇,终于将敌一部驱出月浦,被迫龟缩于与我军一河之隔的碉堡群中。

接着,父亲组织部队由攻转守,就地修筑工事,实施防御。他对部队布置,下一步任务是坚决抗住敌人疯狂反扑,与敌人决一死战,“人在阵地在”,绝不能让阵地得而复失。

战局正如父亲所料,国民党军经过苟延残喘,垂死挣扎,重新调整兵力,加大了火力配系,他们企图凭借武器上的优势,以陆、海、空强大立体火力,摧毁我攻占的阵地。

父亲明白,我军武器不如敌人,要扛住敌人火力攻势是场你死我活的硬仗。他连夜组织部队加修加固防御工事,集中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对付敌坦克,顽强阻击反扑之敌。

5月15日凌晨,父亲在团指挥所附近召开短暂的作战会议,布置当天作战任务和打法。作战会开完当他刚刚进入指挥所掩体时,穷途末路的敌人以更加密集凶猛的火力向我军阵地狂轰烂炸,炮弹雨点般倾泻而来,一颗炮弹打进了团指挥所,站在指挥观察位置的父亲身中7块弹片,胸部被炸开,血流如注,当场牺牲,光荣殉职在他的指挥战位上。

团长胡文杰牺牲了,作为一名军人,他履行了自己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他把自己当作战斗队的旗手,又将自己作为战斗员,为胜利一往无前。

父亲是以团长的身份、先锋的姿态、勇者的气势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部队、昭示部队、激励部队。以革命军人特有的身先士卒、向我看齐、血性担当、勇于亮剑的战斗风格为军旗增辉。

 奉献担当的共产党员有情有义的好丈夫好父亲

    胡文杰烈士像千千万万革命英烈一样为革命成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他的生命终止了,但他的境界、情操、品质和壮举作为宝贵精神财富永远留存。

从小,我从父亲仅存的几张照片认识了他的相貌风采,随着年龄增大,从母亲口中听到了这几张珍贵照片后面的故事,我走进了父亲的精神世界。

有一张父亲与母亲唯一的合影,而且是拍摄于他们还未结婚的1943年11月的某一天,地点在江苏靖江农村一位老乡家的院子里。

照片上父亲侧身坐在一张竹椅上,面庞消瘦,目光炯炯,嘴唇紧闭,凝视前方。他头戴新四军军帽,身着翻毛领扎腰带的皮夹克衣,戴着皮手套。下身穿着厚厚的军棉裤,打着绑腿,脚穿一双系带厚底鞋。

说实在的,在抗日战争那个年代,父亲这身着装,不仅威武,而且很有气派。

母亲站立在父亲身旁,神情严肃而略带羞涩,眼神透着坚毅,也看着前方。她的着装与父亲截然不同,穿着与当地农妇没什么两样的大襟绾扣中式棉袄,右手插在裤兜。

若仔细看就能看出她不是普通农妇,她梳着齐耳短发,而且衣襟上方别着钢笔。

两人身后是比人还高的摞起来的柴禾垛,脚下就是黄土地。

父亲时任新四军苏中军区三分区靖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因作战负伤在三分区靖江休养所治疗养伤,母亲当时是靖江休养所的副所长。

当时新四军战斗在敌占区,部队包括休养所没有固定地点,休养所通常设在政治条件比较好的乡村,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分散隐蔽在可靠的老乡家。

父亲负的是重伤,在休养所疗伤几个月,母亲负责给她治伤。

几个月的相识、相处、相知,父亲与母亲确定了恋爱关系。

那时,父亲27岁,母亲23岁。

按照当时的规定和条件,他们可以向上级申请结婚。

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抗日战争进入到非常严酷、艰难的阶段,部队经常打仗,休养所的任务也很繁重,父亲母亲都是共产党员,身上都肩负着责任。

他们把党交给的任务,把国家命运、民族存亡、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面对随时有可能参加战斗,随时有可能牺牲,他们不可能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不可能享受爱情的甘甜,他们只能把对彼此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他们共同作出一个庄严的决定:抗战不胜利、日本鬼子不投降不结婚。

考虑到战事要紧,父亲战伤稍好虽然还没有痊愈,但他决定提前返回部队。

这一天,他穿上军装,衣服是上级奖励给他的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一件黑色毛领皮夹克,戴的皮手套也是奖励的战利品,他打着绑腿,准备出发,奔赴前线。

临别时,父亲送给母亲一本笔记本,是上级发给政治工作干部用的,他作为礼物,送给母亲留念。这本笔记本就成了他们的“定情物”。

临走,一位也在养伤会照相的宣传干事建议他们一起照个合影。就这样,父亲与母亲在老乡家照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算是拍了“定情照”。

这就是战争条件下一对革命军人对爱情最明确、最直接也是最热烈的表达。

父亲母亲信守了约定,继续战斗工作,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于1945年11月才结婚。

这张父母亲合影照我们是最近几年才看到的,母亲珍藏了几十年从不拿出来,她说,你父亲是烈士,应该宣传他,这张照片上有我,不能公开宣传我。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27101630.png

                      胡文杰烈士与长子的合影,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本人没有看到

这是一张父亲抱着哥哥的合影照片,也是父亲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1949年3月,地点在江苏靖江父亲所在部队驻地附近的一家照相馆。

此时,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父亲将率领部队开赴长江北岸进行战前训练,为渡江作战作准备,。

此前,父亲与长子——我的哥哥难得的相处了半年。

我哥哥是1946年12月在苏中出生的。那时,解放战争已经拉开序幕,由于战局需要,1947年初,新四军主力奉命北撤。当时我哥哥还没有满月,母亲带着襁褓中的哥哥,随部队离开苏中北上山东,由鲁南经鲁中、鲁东,北渡渤海,辗转到了辽东。奔波数月,吃尽了苦头。

父亲所在部队没有北撤,是留下来坚持在苏中、苏北与国民党军周旋、保存实力的部队,时有摩擦,坚持斗争,打仗不断,非常艰苦。

因为作战,父母虽然同在苏中,但父亲没有见到出生的大儿子,母亲带着哥哥就北上了。他们一分别远隔千里,长达20个月,而且中断了联系。

直到1948年8月,战局转变,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母亲随北上部队由东北返回苏中,一家人才得以团聚,此时,哥哥已经一岁零八个月了。

到1949年春,父子俩相处了半年,这也是仅仅相处的半年。

父子俩从陌生到熟悉,感情日深,其乐融融。

部队就要开拔了,分别时间一天天临近,父亲特地选了一个休息日带着母亲、哥哥到镇上照相馆拍照。

父亲抱着哥哥端坐着,他穿着解放军的棉军装,打着绑腿,将哥哥抱在胸前,哥哥穿着厚厚的棉衣裤,两手合拢,握着个小玩具。

以现在的眼光看,在当时的条件下,照相师拍的真不错,父亲很高兴,看得出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而哥哥坐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一脸幸福,父子俩长得很像,真是天伦之乐。

这是父子俩唯一的合影。

可谁能想到,父亲竟没有看到这张照片。

拍照后没几天,父亲就率部队出发了,踏上渡江战役的征程。

尔后渡江作战,尔后一路打到上海,尔后就在月浦战斗中牺牲了。

听妈妈说,父亲离家出征与她们母子分别的那一天,出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场面。

那天清晨,父亲告别已经怀着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的母亲,骑马登程。但不知为什么,哥哥那天醒的特别早,睁大眼睛寻找已经熟悉的父亲。当母亲抱着他送别父亲时,哥哥只看见父亲的背影,便一改平时乖巧不哭不闹、从不缠扰父亲的状态,撕心裂肺放声大哭起来,似乎是闹着不让父亲远走。

难道年幼无知的哥哥似乎冥冥之中预感到什么。

父亲听到了儿子的哭声,觉得异常,便策马转了回来。

父亲心疼地将哥哥抱上马,他亲着哥哥的脸,哄着说了一些话。父子俩搂着、依偎着,哥哥靠在父亲胸前骑着马转了几圈,停止了哭声。

父亲这才把哥哥轻轻放下交给母亲,挥手告别,骑马远去。

谁能想到这竟是父子俩的最后一面,一别竟成永诀,一个多月后父亲就牺牲在解放上海的战场上。

父亲没有看到这张与爱子的合影照片,哥哥也再没有见到父亲,他对父亲的印象永远永远留在那段父亲身着军装骑马远去的背影。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27101803.png

                 胡文杰烈士生前写的最后一封给妻子的家信

父亲是一名情系国家、民族、人民,对党忠诚、大爱至上、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同时,他也是一名普通人,对家人、对亲人有亲情、有爱情,有深厚的感情。

这是一封父亲生前最后写的一封家信,是1949年4月17日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写给我母亲的。

这张照片就是父亲写这封信的亲笔。母亲说,这是父亲的习惯,一般在打仗之前一切准备妥当,有点空隙,就会简短给她写封家信,说近况,报平安,叮嘱什么。

母亲与父亲虽同在一个地区的部队,但由于战事繁忙,各自为战,很少团聚,以书信为主,互相关心问候。

母亲说,看到父亲渡江前写的这封信虽不叫遗书,但觉得含着交代后事的味道。在短短四百余字的信中,父亲表达了好几层意思。

第一是父亲说起部队集结地是在靖江,这是6年前他们认识确定恋爱关系、也是3年前他们结婚的地方,几句话抒发了对以往美好的回忆;第二是父亲知道他们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即将出生,父亲嘱咐母亲注意身体,告诉母亲已托人带回一些白布作为生孩子用,表达作为丈夫、父亲对妻儿的关爱、思念;第三是父亲特别嘱托母亲代他去看望一位刚刚牺牲的战友也是位团长的妻子,表示惋惜和慰问,流露对战友对烈士深厚的兄弟情谊;第四就是在信中父亲写了这么一句话:“为革命流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尽忠,是光荣的!” 父亲虽身经百战,但面对渡江后一场场残酷的战斗,他已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决心放在首位,做好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尽忠”的准备。

父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誓言。

胡文杰烈士以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初心使命、理想追求和境界情操。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光阴似箭,岁月冉冉,烈士远去,时代召唤。

烈士永远活在我们的心坎里,我们永远干在烈士的事业中!

 


                   作者:胡继军 

                英雄团长胡文杰烈士之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宣委会主任

             (重新整理于2022年5月26日)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