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回望松骨峰阻击战,致敬“最可爱的人”

  • 时间:   2021-08-20      
  • 作者:   秦德禄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985

image.png

刘成斋,山东省栖霞县人,1926年11月出生,1941年2月参加革命,1944年2月入党,有着43年军旅生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参加指挥战斗34次,多次荣立战功。

刘成斋随三十八军入朝作战,参加抗美援朝,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松骨峰阻击战,就是这场激烈的战斗,让“最可爱的人”响彻神州。

1950年11月30日拂晓,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为追击南逃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一路穿插,赶到了松骨峰一带。时任团长的范天恩命令二、三营沿书堂站左右山冈为阵地,一营穿过谷地抢占松骨峰。6时30分,一营三连抢先占领松骨峰东侧、书堂站北侧的无名高地,战役就此打响。

刘成斋说,“当时,我在二营任政治教导员,担任主攻的是一营三连。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场阻击战打得非常艰苦。”9时许,敌人增加一倍兵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敌机不断向书堂站北山俯冲投弹。团长范天恩命令二营轻重机枪火力支援三连。“接到命令后,我立即带二营官兵投入战斗。我架起一挺重机枪,向敌人连续不停地扫射,枪管打得通红。果然,我们一开火,敌人不得不被迫分兵。”透过刘成斋闪烁着光芒的眼神,半个多世纪前抗美援朝的战斗场面,仿佛呈现在眼前。“这一仗打得太惨了,敌人的飞机来了上百架,贴着地皮扫射。机枪连指导员拖着重机枪牺牲了,四连指导员牺牲了……换了好几个连长,几乎每天都要调整班子。”每次回忆起这些往事,刘成斋都会情不自已。

image.png

             1950年,在抗美援朝飞虎山阻击战中,刘成斋(右)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

战斗结束后,刘成斋到松骨峰收殓烈士遗体。在几百具美军士兵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发现不少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遗体。他们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里握着手榴弹,弹体上沾着敌人的脑浆;有的身体压着敌尸,牙齿和指甲嵌在敌人的皮肉里,情景极为壮烈。“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场战斗,那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刘成斋语重心长地说,只有从战场归来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意义,懂得和平的珍贵。

时光如梭,刘成斋今年(2020年)已经是饱经风霜的94岁老人了,他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说话条理清晰。忆及当年亲身经历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战斗岁月,他依然心潮澎湃。

刘成斋说:“抗日初期,我仅仅十二、三岁,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1941年,年仅15岁的刘成斋正式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一员,先后参加了200里追击日伪军,解放山东即墨城、胶济路、烟青路消灭日军等多次战斗。刘成斋说,“虽然参加抗战时我的年龄小,但这一段经历,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抗战胜利后,1945年,刘成斋随部队进入东北,后到牡丹江进行剿匪。每当回忆起在牡丹江二团的经历,刘成斋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杨子荣第一任连指导员,曾和他出生入死,并肩战斗。”言谈间,刘成斋指了指脸上的一道伤疤,并讲述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往事。

“在一次战斗中,我被敌人击中13枪,其中一枪从口中打入颈后穿出,伤势惨不忍睹,送到医院后,已经奄奄一息了。在场的医护人员流着泪为我做完手术。”经过精心救治,刘成斋奇迹般生还,并回到了牡丹江二团。

刘成斋回忆说,“杨子荣牺牲后,团里要求下葬时连以上干部轮流抬棺材,唯独我例外,因伤口还没愈合。但我坚持送战友最后一程,为其抬棺。抬棺过程中,结痂的伤口迸裂,血流不止,我咬着牙走下来。”随后,牡丹江二团转隶到三十八军,刘成斋先后又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刘成斋从朝鲜战场归来,弹指一挥间,已经70年。站在2020年回望来路,刘成斋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在刘成斋身上唯一不变的是爱国的情怀。

image.png

     一本小相册,几多军旅情,刘成斋(左)指着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眼睛里透着激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松骨峰上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松骨峰精神早已化作忠勇和血性的代名词,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并让那些“最可爱的人”永远激荡在人们心中!


二师分会 秦德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