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矢志不渝七十载 忠诚无私赤子心 ——深切怀念我们的父亲齐平

  • 时间:   2020-04-26      
  • 作者:   ​李继志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     
  • 浏览人数:  805

2008年12月7日凌晨,我们的父亲因罹患肺炎不治,生命定格在了91岁。那令人撕心裂肺的时刻虽然已过去了近十个年头,但父亲那伟岸的身躯、宽厚的胸怀,令人温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萦绕在我们心间。我们深切怀念这位投身革命70余载,矢志不渝,忠心耿耿的伟大父亲。

当年,党的新闻媒体在报道父亲逝世消息和生平事迹时指出:“齐平同志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工运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齐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他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对父亲一生最实际最贴切的评判,对于我们这些后人则是莫大的慰藉、鼓舞和激励。

一、只要生命不止,为党奋斗不息

1937年7月,在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际,不满20岁的父亲毅然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动员委员会,开始投入抗日救国的宣传和动员工作。1938年3月转入安徽省抗日动员委员会十八工作团,并于当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曾先后担任颖上县动委会秘书、县动委会组织部部长,积极组建“青抗会”“农抗会”等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大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初,父亲参加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正式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1941年皖南事变后,成立新四军七师,并建立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组织上派父亲担任无为四区区委书记兼区长。由于皖江区委和七师师部常驻无为四区,所以无为四区实际上就成为皖江根据地的中心。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父亲积极创建抗日民主政权,深入发动群众,号召青年参军,为壮大七师开辟了广阔的兵源。他还把地方武装成建制地编入七师主力部队,大大增强了七师的战斗力。

1944年初,父亲奉命到皖江彭东和东至(县)委任工委副书记。这期间,他们开辟了马田游击区,打通了新四军七师和五师的联系通道,成立了花山游击大队,父亲担任大队长,配合新四军主力打击日寇和国民党反动势力,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成立了花山区委会,有力地加强了地方政权建设。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新四军主力北撤,上级命令他们原地待命,后又命他们到高山集结,与大部队汇合。但由于大部队提前渡江北上,从此他们就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在寻找新四军主力的过程中,父亲率领仅有20余人的小股部队同国民党的部队发生了遭遇战,部队被打散,父亲便与部队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寻找主力部队和党组织,父亲和母亲严文冒着生命危险辗转于大江南北,奔波于安徽、江苏、山东等省际,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各种险情,历时数月,于1946年4月在山东找到了原新四军七师所在地,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并立即投入了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父亲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七纵队二十一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四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等职。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大举南下,1月21日解放了合肥。父亲作为我军代表率队在合肥市专员公署门前接受国民党合肥专员、县长等军政要员缴械投降。此后,父亲又先后参加了接管上海和南京的工作。

全国解放后,1953年6月,父亲转业从事工会工作。先是在中国兵工工会全国委员会任部长、秘书长、副主席。1960年4月调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书记处书记、顾问等。1984年离休后,担任中国工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潜心投入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建设的研究,并参与《中国工会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从建国初期到他去世前的40多年里,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会建设付出了近半生的心血和努力。

二、提高理论素养,力求与时俱进

在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父亲深切体会到,我们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思维,就像盲人骑瞎马,不但做不成事,而且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自参加革命之初,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他就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研究上级的指示和决定,为眼前的斗争把定方向和目标。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特别在参与接管合肥、上海、南京的工作后,大量的新情况、新矛盾、新任务摆在面前,父亲感受到提高理论水平的紧迫性。他清醒地认识到,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甚至有犯错误的危险,因而更增强了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他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活动,开始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使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79年在全总书记处工作期间,组织上送他到中央党校脱产学习了四个月,使他有机会较系统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在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成果时,他说:“共产党员要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要刻苦学习这些理论,努力提高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是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掌握它才能加深对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内在联系,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父亲离休后,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精神振奋,反应敏锐。他说:“作为一名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的老党员,一名老兵,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备受鼓舞!”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坚持参加党小组的理论学习,每月两次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三、恪守党员本色,坚持一心为公

1945年秋,部队在撤离马田准备北上时,形势所迫,不得不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当地的两户农民代养。其中一个是刚刚两岁的儿子,另一个是不满八个月的女儿。当南京解放后派人去寻找这两个孩子时,只找到了已经5岁的女孩,而那名男孩虽经多方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晚年的父亲还常常念及此事。可见,失子之痛刻骨铭心。但他丝毫没有后悔和抱怨。他说,群众在那样艰苦而危险的条件下收养我们的两个孩子,并把一个孩子养至了5岁,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要感恩马田的人民。他还多次通过不同方式对马田人民表示深深的敬意。

20世纪50年代,工会内部单位合并,工作地点发生变化,当时允许工作人员将家中的旧家具与办公室的较新家具进行置换,于是大家纷纷以旧换新,而父亲觉得这样会给公家造成麻烦和浪费,就坚持不换,甚至把旧家具搬回家,把家中好一点的家具换了回去。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为领导干部分配住房时,他主动表示理解国家和组织上的难处,服从管理部门的安排,接受了一套大大低于标准的住房,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一直住在这套房子里,从未提出任何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他常对家人说:“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地方住已经很好了,这比战争年代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条件要强多了,应该满足了。”

1982年8月,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解决领导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的部署,他主动要求提前从全总书记处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当他得知顾问也在领导编制系列时,又率先辞去顾问职务,离职休养。

父亲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但生活上却十分节俭。一件毛巾睡衣从解放初期一直穿到去世,尽管已经有了破洞,但他从不在乎,总是把“无所谓嘛”挂在嘴上。他自己是这样,对子女的要求也如此,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力争上游,但生活上不攀比,不浪费。

他还常常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出部分去帮助解决周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志。他的稿费、演讲费,以及出差报销的差旅费,从不带回家,都用来“充公”或帮助和救济他人。

父亲一生公私分明,从不以权谋私。他从未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任何一个亲属子女解决过升学、就业、升迁和住房等个人问题。

父亲的一生,是忠于革命、勇于奉献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干净坦荡的一生;是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一生。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精神遗产。

四、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遗志

在追思父亲的历史轨迹和精神境界时,不由得想起父亲的家教风范。在家中,在我们的心目中,他就是党性的化身,是正气的表率。他对子女要求严格,那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按党的要求做人做事,走正道,不谋私。这已成为我们永远铭记的家训,代代承继的家风!这也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还要告慰父亲的是我们的老妈妈了。妈妈是父亲铁军征程中志同道合的同志,并肩作战的战友,生死与共的伴侣,今年已进入了97岁高龄,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她至今仍坚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关注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着革命遗志,传承着铁军的红色基因。

亲爱的父亲,请您放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您的遗志,作好人,做好事,教育好后代。我们会一直陪护在妈妈的身边,让她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随愿。

 

          李继志 李继英 李继媛 齐东生 齐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