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纪念父亲朱云谦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 时间:   2020-04-16      
  • 作者:   朱秋野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352


我的父亲,1919年2月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一户贫穷的乡村农家。家乡就在红军湘赣边区根据地中,他年仅12岁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红军主力长征后,父亲随红军游击队在湘赣边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这是父亲戎马生涯中的第一次负伤,这颗子弹在他的身体中陪伴了他一生,直到去世也没有取出。在父亲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中,我们发现一颗融化了的子弹头铅块,母亲把它珍藏了,这颗子弹头铅块成了父亲戎马生涯的最后见证。

抗日战争爆发后,铁流汇集皖南岩寺。父亲在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后,即调入军部特务营任教导员。1938年11月,父亲跟随张云逸参谋长渡江北上到达皖中地区,踏上开辟皖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征途,他参加了三战来安、半塔保卫战、奇袭盱眙城等战斗。

1942年父亲在华中党校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的精神一再受到党校领导的表扬,刘少奇校长称赞他是“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型”。

父亲在担任盱(眙)嘉( 山)县委书记、盱(眙)嘉( 山)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期间,以对敌军事斗争为中心,充分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他组织指挥的奇袭盱眙城之战,取得歼灭城内日、伪军200余人,我军无一伤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路东抗日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父亲任淮南军区副参谋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淮南,淮南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奉命向北转移。父亲临危受命率十六团和路东分区地方武装部队留在淮南坚持游击斗争。他率部奋战48天,牵制了大量敌人。9月中旬,他奉命率部突出重围到达苏中地区。

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初期,父亲一直战斗在淮南。淮南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他曾经战斗的足迹。他对淮南根据地的人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感情。

解放战争中,父亲历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

在千里挺进福建的征途中,父亲率部参加了解放福州、福清、集美、厦门的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奉命组建空军伞兵师并任师长,肩负起组建我军第一支伞兵部队的光荣使命。面对建设一支全新的技术兵种,他虚心向苏联军事顾问学习,和官兵们一起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伞兵师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他为伞兵部队的组建和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5月父亲进入南京军事学院空军指挥系学习。4年的学业异常艰难。父亲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获得了优等毕业文凭。其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业后,历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被非法关押4年。在逆境中,他坚信党和人民,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坚信党的正确路线终将取得胜利。

1974年初父亲调广州军区空军,先后任副政委、政委。他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整顿军队工作的方针,狠抓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部队训练任务放在首位,组织飞行部队苦练精飞,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78年10月父亲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在中央军委、总政党委的领导下,他为加强和改进我军的政治工作,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的建设,组织制定正规化的干部制度,为实现我军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和部队精简整编,日夜操劳,竭尽心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长期工作的过度劳累,父亲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1988年5月,父亲因病重住进了医院。1989年1月中旬的一天,父亲自知病情危重,来日无多,提出要向党小组汇报思想。总政干部部领导和父亲所在的党小组组长匆匆赶赴医院。看见同志们到来,父亲强忍病痛,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向党交心。

1989年1月28日18时10分,父亲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我的父亲戎马生涯六十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我军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不息的一生。我们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朱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