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从新四军白衣战士到国防科研战线老兵 ——缅怀我们的父亲沙序凯

  • 时间:   2020-04-16      
  • 作者:   沙莎 沙平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787


    我们的父亲沙序凯,1919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全坊巷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家境稍好时曾经上过中学,后因爷爷病故,家境中落,只得去海门的钱庄当学徒,帮助奶奶维持家庭生计。

在他学徒期间,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国内抗日呼声高涨。作为热血青年,他经常去东新街地下党开办的椒江书店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思想教育,政治觉悟得到启蒙,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爱国运动。1938年秋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父亲和胡子邦、邱咏棠等人冲破了国民党军队重重阻挠,到达皖南军部参加了新四军。

入伍后,他先在军部教导总队接受军政训练,1939年1月被选送到军部军医处第二期卫训班学医。先后担任联防司令部卫生科长、军分区医疗所所长、旅卫生部医务主任、专员公署卫生科长、师卫生部医政科长等职,1944年11月在路东专员公署任卫生科长,负责地方基层卫生组织的建立与充实。他调到地方工作是谭震林政委向卫生部宫乃泉部长提出的,后因需要又调回部队。

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照明山反顽、朱家湾反“扫荡”、拔除周家岗反顽攻坚战等战斗的战地救护,在野战医院收治伤病员,根据地反“扫荡”斗争中疏散伤病员到群众家中掩护治疗,参与地方基层卫生组织的建立充实,经受了战火的洗礼。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卫生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卫生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参加了淮阴、涟水阻击战、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南麻、临朐、兖州、淄川、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

有一件事他多次提到:1947年在任七纵卫生部副部长时,参加南麻、临朐战役,卫生部三个医疗手术队在战场救治了1500多名轻重伤员,在敌人向我后方紧逼的紧急情况下,因找不到后方医院,伤员无法转运,纵队卫生部决定带着伤员转移,重伤员让民工用担架抬着走,轻伤员随队步行。当时正值雨季,天天下雨,队伍一面行军,一面戒备敌人袭击,无法避雨只能趟着泥水,艰难前行,不少人脚都泡烂了,忍痛继续走。走不多远就要过一次河,重伤员用担架抬着过。吃饭也困难,找不到老百姓,筹不到粮,有时看到老百姓家中有没有磨成粉的麦子和高粱米,就打条子取回来煮了给伤员吃。医护人员每到宿营地顾不上疲劳,先给伤员找房子、换药、烧水烧饭,比其他同志更加辛苦。全体医护人员就这样经过20多天跋涉,将1000多名伤员转到后方医院,500多名轻伤员留队治疗,没有丢失一名伤员。这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收容大批伤员随军行动,最终安全转移,是历次作战中少见的,让每个医护人员和伤病员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这次经历深深印在父亲的记忆中。

在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父亲从总后卫生部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任五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1964年起先后担任国防部五三研究院、国防科委第十三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从军队卫生管理转到国防科研战线,在新的岗位上他努力学习,埋头苦干、兢兢业业。20多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全然不顾自己身体。我记得长大了,妈妈拿出父亲的旧衣服给我穿,发现他所有的背心、衬衣、毛衣右下侧不是破成拳头大的洞,就是磨成纱布那么薄。问妈妈才知道,他一直有胃病来不及看,为了不耽误工作,胃痛时就用右拳顶着止痛。长期用这个办法,衣服全都顶破了。

父亲就是以这种舍生忘死、一心为公的精神,同全体科技人员一起奋斗,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所研制的两个型号装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型号装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他们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默默地无私奉献。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诞辰100周年,从新四军白衣战士到国防科研战线老兵,回溯父亲一生走过的闪光足迹,我们追思无限……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们的慈父。我们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永铸铁血军魂!


沙莎 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