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军区从1945年1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2月5日在浙江长兴举行成立大会,
到194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苏北整编,完成历史使命,虽然只有短短的10个月时间,但在江南抗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顾苏浙军区的战斗历程和辉煌战绩,深切缅怀在苏浙军区作战中牺牲的抗日英烈,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继承、宣传弘扬铁军精神。
一、苏浙军区成立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1.关于国际反法西斯战场形势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苏德战场,苏联红军解放了西部最后一块沦陷的国土,进入波兰和罗马尼亚,前锋直逼德国国境。在西欧战场,英美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登陆,向欧洲腹地节节推进。在太平洋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攻占了马绍尔群岛、塞班岛、关岛,并在菲律宾登陆,进攻马尼拉。为加速日军覆灭,盟军有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作战的意图。
2.关于中国抗日战场形势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此时,在正面战场,日本为挽救其深陷南洋的孤军,消除美军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威胁,决定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连接中国东北通往东南亚大陆的交通线,并摧毁中国南方的中美空军基地。侵华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几个月时间,侵占了郑州、长沙、衡阳、梧州、桂林、柳州等100多座城市。在敌后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及其所属的抗日力量,开始进入恢复、发展和局部反攻的时期,华北的八路军开始实施局部反攻,华中的新四军也开始了局部反攻。
3.关于苏浙地区敌我态势
在苏浙地区一直活跃着两支重要的抗日部队——新四军十六旅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十六旅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坚持在江南敌后进行抗日斗争。1941年11月,塘马战斗后,整顿后的十六旅仍在江南顽强斗争;1943年1月,一师二旅南下与十六旅合编为新的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更像一把尖刀插在日伪心脏地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伪顽展开殊死斗争。为执行新四军军部向苏浙皖边进军的命令,十六旅于1943年10月由苏南向皖南、浙西进军,11月进至长兴西部,22日发起溧(阳)高(淳)战役,开辟了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29日,十六旅在广(德)北杭村西南设伏,一举歼灭日军70余人、伪军100余人,缴获92步兵炮一门(该炮现收藏在军事博物馆)。随后,十六旅相继发起长兴战役、周城战役,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同时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 “围剿”,歼灭大量敌军,缴获大量武器,控制了整个太湖西南岸,解放了溧南地区,使郎(溪)广(德)长(兴)地区与苏南茅山根据地连接起来。在此期间,十六旅于1944年2月组建了苏皖军区(军区领导由旅部兼),协助地方建立了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十六旅在苏浙皖边一系列战斗的胜利,造就了北连苏皖、南接浙西的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根据地。这里群山连绵,地势险要,又有党的工作基础。随着苏皖区党委和苏南行署的迁入,长兴仰峰岕成为苏浙皖边区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十六旅南下后,仅1944年作战达
1200余次,攻克敌据点80余处,毙伤俘日伪军6700余人,缴获枪支火炮等4600余件。
与此同时,浙东抗日游击战争也如火如荼。1941年,隶属新四军六师的地方武装、中共浦东工委领导的浦东部队分批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三北地区,开辟了三北抗日根据地。1943 年12月,新四军军部命令三北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游击纵队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巩固和扩大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1月,浙东游击纵队发展到7000余人,根据地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
十六旅和浙东游击纵队分别在苏浙皖边和浙东建立了战略支点,东西呼应,为江北新四军南下,向东南发展,开拓了前进基地。
4.关于新四军一师三旅渡江南下
中共中央华中局收到中央关于发展苏浙皖地区的重要指示后,立即研究贯彻并进行了积极部署。一师师长粟裕对南进干部人选提出建议,他认为,由他率部南下对全局更加有利,因为他在苏浙皖地区征战多年,熟悉当地地理民情,而现在苏浙的部队干部有很多是他的老部下,关系好处理。华中局和中央很快批准了粟裕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挂帅对东南抗日局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四军一师南进部队经过在苏中近一个月的集中整训, 1944年12月27日晚,南下部队在粟裕、刘先胜率领下,分东西两路渡江南下,西路由粟裕率一师师部及三旅七团和300 多名地方干部,从淮南出发,在仪征、东沟间渡江;东路由刘先胜、陶勇、阮英平率特一团、特四团和机关后勤人员,从苏中扬泰江都大桥地区渡江。两路共7000余人。1945年1月6 日,一师南下部队抵达浙江长兴县仰峰岕,与十六旅会师。
5.关于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关于控制中原,发展华南、东南的战略决策。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指出:“为配合盟军在东南沿海的登陆,华中新四军在西进河南和南下东南这两大任务中应以南下为主。”并指出:“新四军立即部署在苏浙皖边地区的新发展,特别是浙江,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苏南部队除巩固现有地区外,中心工作应放在太湖西南岸,沿京杭国道伸入天目山,造成过钱塘江与浙东打通的战略形势……。建议派叶飞、朱克靖同志率两个主力团,由华中局抽调原苏南、浙江一批干部随同渡江,汇合十六旅共同担任南进任务。”
这是中央发展东南的重要战略部署,即采取梯次推进的方式,加强苏南与建立天目山根据地并举,连接浙东游击根据地,再向南衔接浙南游击区,直至贯通闽东沿海。
二、苏浙军区的成立
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转达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注:未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统一指挥苏南与浙东部队。”
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在长兴县槐花坎温塘村举行。军区下辖三个纵队:原十六旅为第一纵队(司令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原浙东游击纵队为第二纵队(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原三旅为第三纵队(司令陶勇,政委阮英平)。各纵队各下辖三个支队。苏南地方武装改编为两个軍分区。一分区由熊兆仁任副司令员,陈光任政委,下辖独立一团、独立三团和七个县总队;二分区由楊洪才任副司令员,陈立平任政委,下辖独立二团和七个县总队。9月又成立了第三军分区(司令贺敏学,政委周林)。
4月初,新四军军部为适应新的情况发展和向东南扩大解放区,令一师师长叶飞率苏中教导旅三个团6000余人及由金明、章蕴等率领的地方干部二三百人南下。7日晚,一部在丹北安全渡江,另一部稍后也安全渡江,于25日抵达浙江长兴西部山区,与苏浙军区会合。南渡部队改编为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廖政国,政委韦一平),下辖三个支队。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
三、苏浙军区的光辉战斗历程
苏浙军区1945年2月初成立后,指挥所属部队,在苏浙皖边根据地抗日民众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一系列作战行动。主要有:
1.天目山反顽自卫作战
1945年2月10日,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由浙江长兴县槐花坎出发,向莫干山挺进,沿途粉碎了安吉、梅溪等地日伪军的阻挠,控制了武康、三桥埠、递铺一线。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同时进至安徽广德以南、柏垫以东地区。
正当新四军向日伪军开展攻势作战之际,顽军第三战区指令五个团(苏浙皖挺进军第六十二师及忠义救国军等)的兵力,向第三纵队第七支队进攻。第七支队被迫自卫还击,2月
12日在广德南25公里的上堡里,将顽军一个连击溃。2月14日顽军一个团再次猛攻上堡里,又被击退。2月15日,顽军第六十二师由外白羊迂回至景和里,企图截断第七支队归路。第三纵队第八、第九支队与其展开激战。第一纵队主力越过莫干山,由东向西切断了顽军向孝丰、天目山区的退路。2月16日晚,第三纵队开始反击。第一纵队在孝丰北塔山将第六十二师第一八四团残部击溃,乘胜占领孝丰县城。2月18日,第一、第三纵队配合,于孝丰西圩市、渔溪口、大小王坑一线会歼忠义救国军一部。残部向天目山和宁国逃跑。此役共歼顽军
1700余人,缴获追击炮3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30余挺、步枪600余支。
1945年3月3日,顽军调集12个团(第一九二师、第五十二师、第六十二师及挺进第一纵队、浙江省保安第四纵队),在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陶广指挥下,向浙江孝丰县西北牛山、八卦山苏浙军区阵地进攻,企图阻止苏浙军区建立天目山根据地,2月4日至6日,先后占领白水湾、皇路庄、施儒庄、统里庄、报福坛、上梅村、上市村等地。苏浙军区部队在孝丰周围与敌展开激战,许多阵地反复争夺,失而复得。6日晚,新四军发起反击。7日晚,苏浙军区第三纵队西出孝丰,进行穿插分割,在黄泥岗与顽军展开激战,全歼第一五六团。后又在孝丰西南吉才坞、老石口歼灭第一九二师一部,并在孝丰南再度重创第六十二师。2 月12日至26日,顽军各部分别由黄湖、横畈、青云桥、后院向苏浙军区部队发动进攻,均被击退。此役历时27天,苏浙军区第一、第三纵队在两倍于己的顽军围攻下,各个击破,以少胜多,歼灭顽军170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80余挺,完全占领了天目山区,解放了临安。
2.粉碎伪顽进攻作战
第二次反顽战役后,苏浙军区部队分兵开展对伪军的斗争,解决粮食困难问题。5月底,
顽军第三战区集中14个师42个团共6.6万余人,向天目山地区发动大举进攻,企图攻占临安、天目山、孝丰,聚歼苏浙军区主力。为了打破顽军的进攻企图,确保浙东和苏南的联系,苏浙军区部队在粟裕指挥下,乘顽军立足未稳之机发起新登战役,并占领了新登,歼灭顽军2200余人。
此后,顽军继续进逼,苏浙军区主动收缩兵力,放弃新登、临安,避免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集中于孝丰地区,待机打击顽军。顽军分左、中、右三个兵团,向新四军部队大举进攻。左兵团(辖第五十二师、第三十三旅及第一四六师一部),从宁国、于潜向孝丰进犯;右兵团(辖突击第一纵队及第七十九师)从临安向北进攻;中兵团(辖第二十八军及忠义救国军)进占天目山。苏浙军区以三个支队防守孝丰正面阵地,将主力隐蔽集结在孝丰西北地区待机。6月19日,苏浙军区部队开始反击,以六个支队向顽军左兵团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将顽军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四、第一五五团及第三十三旅一个营歼灭,顽军第五十二师师部及第一五六团逃跑。21日晚,苏浙军区转移兵力向顽军右兵团攻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和第四纵队一部将顽军右兵团后路切断,第三纵队向顽军右翼迂回,第四纵队主力从孝丰城向顽军正面突击,迅速将顽军右兵团包围于孝丰城东南草明山、白水湾、港口地区。激战至23日,苏浙军区部队经穿插分割,将顽军右兵团大部歼灭,残余顽军在混乱中向南撤逃。此役,苏浙军区部队毙伤顽军3500余人,俘顽军2880余人,缴获山炮1门、战防炮1门、迫击炮15 门、掷弹筒6具、重机枪21挺、轻机枪108挺、长短枪1000余支及大批弹药、军用物资。
苏浙军区部队也付出了重大伤亡(伤1662人,亡504人)。
3.对日大反攻作战
8月上旬起,苏浙军区积极展开对日军的大反攻,在浙西和苏南,共解放县城10座,拔除日伪据点100余处,使北起京沪铁路,南至安吉、孝丰,东起太湖,西迄宣(城)芜(湖)公路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苏浙皖解放区人口达370余万,苏浙军区主力及地方武装已发展为近5万人。
4.奉命北撤完成历史使命
1945年9月下旬,苏浙军区各纵队开始分批北撤,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苏北解放区进行了整编。苏浙军区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
四、苏浙军区的历史地位和纪念苏浙军区的现实意义
1.苏浙军区的历史地位
苏浙军区从成立到整编,只有短短10个月时间,但在江南抗战中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是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苏浙军区从苏中一师部队南下与十六旅会师成立军区,到为停止内战实现和平而主动北撤,在苏浙皖边地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苦的条件下,打开了局面,胜利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赋予发展东南的任务,扩大了我军在江南的抗日阵地。在天目山反顽自卫战役中歼灭顽军1.5万余人,削弱了顽军有生力量。天目山战役的胜利还为以后北撤创造了条件,政治上使我党同国民党谈判更为有利。苏浙军区的成立,提前实现了由分散游击战争向大兵团运动战的战略性转变,为以后组成华中野战军,遂行更艰巨、更光荣的战略、战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锻炼壮大了队伍。苏浙军区成立后及所遂行的作战行动,在军事上锻炼了部队,改善了装备,壮大了队伍。1945年9月下旬苏浙军区北撤后,整编为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部队。苏浙军区一纵整编为第六纵队;三纵整编为第八纵队;第四、第二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合编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一纵队。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与华中野战军第八、第六纵队,依次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三支劲旅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统率下,转战华东、中原战场,所向披靡,攻克必胜,屡建奇功,战绩辉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培养了一大批干部。经过战争的洗礼,苏浙军区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特点各异的战将、虎将、猛将,如叶飞、王必成、陶勇,等等。“叶王陶”威名声震大江南北。而苏浙军区司令粟裕,以他自己创造性的实践,在指挥苏浙军区的战斗中升华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艺术,摸索了大兵团作战经验,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为以后苏浙皖边区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苏浙军区部队北撤后,钱敏奉命渡江南下,担任苏浙皖边区党委书记兼支队政委。他们在原苏浙军区的活动区域里,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所谓“模范区”)进行了近三年游击作战。此期间,他们边打边建,部队得以发展,民主政权得以巩固和扩大,最后在郎(溪)广(德)地区与渡江大军会合,一举解放浙江,直指上海郊区。苏浙皖边区之所以在极其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开创出良好的局面,正是苏浙军区当时奠定的基础。
2.重温苏浙军区历史的现实意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回顾历史是为了借鉴。今天我们纪念苏浙军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苏浙军区转战南北的岁月里,虽然我们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军装备不如敌人,部队数量不如敌人,但是我们作战连连取得胜利,部队不断发展,民主根据地得到扩大,其重要原因,就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我军高级指挥员和广大指战员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率领抗日军民众志成城,这就是我们战斗力所在。今天,我们要保持党的革命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党中央领导下,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永葆队伍的纯洁,增强抵御外部敌人、防止内部变质的能力。
二是讲究斗争艺术,是我们夺取战略主动的关键。抗战后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万千,对日和对伪顽斗争交织,情况十分复杂。苏浙军区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认清敌人本质,针对敌我及整个抗日战场的态势,审时度势,正确指挥,胜算于敌,坚决斗争,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今天,我们要继承苏浙军区壮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为人民利益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必须牢记历史,认清日本右翼的本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动向,运用灵活的策略,掌控国际斗争的主动权,为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而不懈努力。
三是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新四军在江南抗日指明了正确方向。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中国的今天。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国家已经步入改革的深水区,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进一步奋发努力来实现十九大制定的宏伟目标。
六师分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