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江渭清率部鏖战在皖南

  • 时间:   2019-03-26      
  • 作者:   张其梅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6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197

    坚持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的江渭清同志,在民族危机时率部奔驰皖南、苏南、苏浙皖边抗日最前线。他率领的部队在皖南被国民党顽军袭击时,英勇而壮烈。新四军挺进敌后作战时,他是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开拓者,是一位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新四军将领。他在兼任地方工作时,坚决贯彻“加强团结,坚持抗战”、“一面作战,一面建设”的方针,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茅山和溧水两个基本区,还扩大了包括宣城地区的郎溪,广德等地。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简要梳理一下他在皖南地区与日军英勇善战的作战经历,其战绩可圈可点。 

奔驰抗日战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全面抗战爆发,时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湘鄂赣抗日游击第3纵队纵队长(司令)的江渭清同志率部奔驰抗日战场,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副团长,在浙江开化作短暂休整后率部赴皖南抗日前线。尔后随陈毅挺进江南,开展游击战争。10月,奉命返回皖南,保卫军部。1939年1月,江渭清和傅秋涛率1团配合谭震林指挥的第3支队,与日军激战于繁昌,攻克繁昌城。4、5月间,为策应保卫繁昌之战,第1团在铜陵作战11次,毙伤日伪军500多人。1940年4月,他又率部抢先在父子岭一带的有利地形设伏,与日军激战8小时,毙伤敌300余人。10月,日军出动兵力1万多人,在飞机掩护下,由繁昌经南陵直赴云岭,妄图一举摧毁新四军军部和后方基地。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他率1团官兵节节阻击,层层设伏日军。在攻打泾县日军时,叶挺军长接纳了江渭清提出的“围城打援”的建议,在泾县城外设伏,引诱日军出城解救。这一仗,他率领部队与敌鏖战至次日拂晓,迫使敌军弃城逃窜。尔后他率部首先攻入泾县县城。          

皖南悲壮

  1941年1月初,皖南新四军奉命北移,遭到国民党第三战区顽军的围攻,史称“皖南事变”。1月4日起,为牵制国民党顽军第52师的围攻,掩护新四军军部突围,江渭清与傅秋涛率新1支队(第1纵队)等部3000余人,经过几昼夜的突围奋战,部队官兵又饥又饿加疲劳。在这强敌压境,情况万分危急时,傅秋涛和江渭清指示各级干部要沉着镇定,做好部队的政治工作,誓与阵地共存亡,同敌人血战到底,决不能束手待毙,要千方百计地寻机突围。9日晚,江渭清及时调整作战部署,亲自带一个连的兵力率先杀出一条血路,让纵队部和老1团跟进,新1团担任掩护,待纵队部和老1团突出重围后,新1团立即跟着突围。几经血战,指战员大部牺牲、散失。江渭清等几百人分路突围到宁国、旌德山区后,又分散沿着天目山脉经广德突围。据广德县志记载:“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江渭清、傅秋涛等24名指战员突围至广德,中共广德党组织将他们护送到苏南抗日根据地。”又据老1团熊应堂团长回忆:“为了隔断我们与群众的鱼水联系,他们还实行了烧山、移民。把几条沟的老百姓都赶走了,剩下的只有少数老年人。尽管环境如此艰苦,我们仍然毫不动摇地坚持着,寻找失散同志的下落。我们没得吃,就挖一点树根、野菜充充饥,没得喝。就捧一点山泉水解解渴。特别使我难忘的是这里的乡亲们,他们的粮食几乎被国民党军队抢光了,可是一见到我们,总还要千方百计地搞点吃的给我们。就这样,我们在山里又转了两个星期。直到打听出傅秋涛已带少数人去苏南的确实消息,才决定下山,经广德、郎溪一带向苏南进发。这时,同行的只有江渭清、吴咏湘、饶惠谭、黄吉民、李贵成和几个连、排干部……接着我们便到6师师部和傅秋涛同志汇合。”新四军皖南部队几经血战后所剩无几,突出重围的江渭清、吴咏湘等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和跋涉,在当地地下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终于突出重围到达苏南,在谭震林的领导下,江渭清任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旅长。

挺进苏浙皖

塘马事件”后,江渭清调任苏南区党委书记,1943年3月兼任苏南行政公署主任。自王必成到任第16旅旅长后,他兼任第16旅政委率部转战南京外围地区,威震四方。7月21日,在赤山脚下百里庄遭与日伪军500多人的四路合击时。他率部奋勇突围作战中右臂负伤,他忍受剧痛用左手捂着伤口,继续指挥战斗。与及时赶到的新四军增援部队一起粉碎了敌人的偷袭。这场战斗他终因流血过多而昏倒,后经旅部卫生队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

 1943年9月30日,日军第60、61、73个师团2万余兵力分三路,从皖南、苏南、浙西三个方向进犯苏浙皖边,总兵力多于敌军四倍的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的15个团竟不战而退,逃至宁国和天目山区,而国民党地方部队则纷纷投敌伪化。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三天内推进200余里,连续侵占溧阳、宣城、广德、郎溪4座县城。继而又陷安吉、孝丰、临安等县城,苏浙皖边重回日寇的铁蹄之下。这时候,苏南新四军根据党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战略部署向日军占领区挺进。为此,新四军第16旅研究决定,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分兵作战。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尾随敌后,收复国土。

 11月1日,新四军第16旅旅长王必成率旅部特务营和48团向郎(溪)广(德)进击,推进时以营为单位一边攻击作战一边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建立乡、区、县抗日民主政府。主要战绩:1943年12月,郎广游击大队配合第16旅48团一部,袭击驻流洞大王村日伪军,歼敌11人,活捉19人,缴长短枪52支。46团连续攻克新桥、漆桥等日伪据点,击毙日军40余名。半个月内先后取得侯村、芦塘、泉村、砖桥等9次战斗胜利,在“上下白塔大捷”中,歼灭汪伪江苏保安团,俘400多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12挺,手枪37支,步枪600多支,六○炮12门。初步打开了郎溪、广德北部的局面。江渭清和钟国楚率16旅46团、47团扫除溧水、高淳一带伪军据点。采取分割围歼的攻坚战术,歼伪200余人,俘伪军第3师副师长陈炎生以下160余人,取得溧高战役的重大胜利。尔后江渭清率部到广德与王必成会合,苏皖区党委、新四军16旅旅部、苏南行署由溧水南移至广德北乡砖桥、杭村、流洞等地。同时郎溪、广德、溧南3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许道珍、周嘉琳分别担任广德、郎溪县长。12月分别成立了中共广德县委,书记石坚;周嘉琳任中共郎溪县委书记。陈瑛(16旅旅长王必成夫人)担任广德县二区(山北)区委书记,陈斐同志(16旅干部)担任一区(杭村、流洞)区委书记。苏南区党委书记江渭清同志领导了这一地区纸业工人的“增资”、“双减”斗争,巩固了根据地。经一年多的恢复和发展,苏南根据地的范围不断扩大,向南推进至宣城和浙江长兴公路以北地区。
  1944年1月苏南区党委召开(部队团以上干部参加)流动的区党委扩大了会议,在广德县上堡村等地江渭清主持召开苏南区党委扩大会议,会后,决定将苏南重新划分为四个分区,设立四个地委,四分区辖郎溪、广德、溧南、长兴四县。48团政委罗维道兼任地委书记(苏皖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郎广地区地委书记,朱辉任组织部长、代书记),刘烈人为专员,48团团长刘别生兼军分区司令。先期在浙西担任领导工作的朱辉同志配合罗维道开展发动工作。
  1944年3月29日,新四军第16旅在广德杭村(今新杭镇)取得歼灭日伪军一百多名,缴获一门日造九二步兵炮的大捷,史称“杭村战斗”。杭村战斗日军丢了大炮,上峰大为恼火,为挽回其“皇军荣誉”的面子,日军竟出动大批人马四出“扫荡”二十多天“找炮”。日伪军每到一地到处乱挖,甚至用金钱诱惑群众,结果空手而返。此时,江渭清、罗维道组织地方政府、地方武装配合部队与日伪军捉迷藏,与敌周旋于苏浙皖边,最后将九二步兵炮拆开掩藏于长兴白岘的崇山峻岭中。
  1944年10月10日,新四军第16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亲自主持召开有150余人参加的苏南各界人士座谈会。原国民党广德县党部委员宁自超和士绅黄肇宗在会上发言,表示拥护新四军抗战。
  1945年8月9日,苏浙军区第1纵队发起(溧)阳、(溧)水、(高)淳战役,宣当抗日自卫总队配合1纵2支队反击狸头桥、慈溪、更楼巷之敌,全歼汪伪军189团,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以及军用物资,收复昆山区。8月24日,苏浙军区1纵队在郎溪县游击队的配合下收复郎溪县城。
                                                    

                   张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