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叶挺将军的精湛摄影作品

  • 时间:   2019-02-13      
  • 作者:   吴群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2师分会     
  • 浏览人数:  4659

  

无标题.png

              周恩来在云岭  叶挺摄

  “北伐名将”叶挺,是我国卓越的军事家和我军的创建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真正的摄影艺术家和新四军的战地摄影记者。

  叶挺年青时就喜欢摄影,曾买过一台120照相机练习拍照,1931年回澳门定居后,又从香港买了全套暗房器材,在自己家中布置暗房,实习、研究冲洗胶卷、放大制作等技术,很快成为一名业余摄影行家。但叶挺真正投身于我党我军的摄影艺术创作行列,并在战时纪实摄影方面大显身手,是在1938年至1940年,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后的这三年里。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对组建军部的摄影工作机构极为重视,他让副参谋长周子昆物色、调集人员,成立军部摄影室和服务社,并尽快开展各项摄影业务。新四军摄影战士陈菁、邹建东回忆说:军部摄影室是1938年秋,在皖南泾县云岭建立的。摄影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两项:一是拍新闻照片,对外宣传新四军在前方作战取得的胜利,鼓舞人民,打击敌人;二是给新四军排级以上干部照半身像,贴干部登记卡、建立照片档案。最早调来摄影室的是田径伟(原系上海美丰绸厂工人,会照相),他担任拍照、全室工作,后又调陈菁(女)来摄影室工作,因她小时在上海就帮助家里人照相,因此熟悉暗房操作。当时不少红军老战士,从前线来军部开会,都想拍张纪念照片,而军部由于经费少、器材缺,不许摄影室为私人拍照,于是叶挺和周子昆商量,1939年秋在摄影室内增设合作社性质的照相服务社,由叶挺、项英和陈毅等人带头捐钱集资入股,购买照相器材,私人拍照和冲印照片要记账收费。后来为了成立军部照相服务社,又从教导队调邹健东(广东大埔人,曾在广东梅县松口照相馆当过三年学徒,后当照相修版技工)、路竹两人搞照相冲印,调邱剑飞(女,南洋归国华侨)作会计。军部摄影室当时只有两台相机,一台是用l20胶卷的禄来福来相机,主要供田径伟采摄时用,另一台是照相馆用的木制座机,主要用来拍半身像、会议合影照片和私人纪念像。遇到军部开会,摄影室与服务社的工作就很紧张,5个人一齐出动大干。当时暗房用几丈黑布做帐幕,红灯用油灯罩上的红玻璃代替,没有电源印片,放大全靠日光。叶挺军长是摄影行家,他有一台莱卡相机随身携带,随时为新四军指战员照相服务。为了提高军部摄影室、服务社人员的业务素质,叶挺还多次亲临摄影室当教练和辅导员,同大家谈冲卷、印放技术,还亲自教陈菁学摄影,给她讲怎样取景构图,如何突出主体。叶挺不仅自购摄影器材武装自己,在前线或后方都无比奋勇的取景拍照,重视对外宣传发稿,还计划编印一本摄影集呢!新四军老战士马宁写道: “凡是在新四军军部工作过的同志,都记得军长那架相机吧?军长凡是出门是必带的。叶挺带着它,走进农民的茅屋,访贫问苦;带着他,走进战士的营地,促膝淡心”,“军长还创设了随军摄影服务社,他摄下了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的辉煌战绩,寄去国内外发表,扩大抗日必胜的影响。”叶挺的二儿叶正明回忆说:1938年,叶挺任新四军军长后,“虽然是一军之长,但生活并不宽裕,我妈妈李秀文出阁前是东莞的名门闺秀,出嫁时带来了一批嫁妆,于是,妈妈卖了一些首饰,这一年和爸爸一起在香港买了一架西德产135莱卡相机。打那以后,不管战事多忙,他都把相机带在身边,拍摄了许多战地照片。有次,爸爸到上海为新四军筹款,住在霞飞路公寓,正遇日本飞机轰炸,成群的炸弹就在身边呼啸爆炸,闸北成了一片火海,爸爸不顾个人安危,站在阳台上举起照相机,拍下了侵略者的罪行”。军部的同志们记得:在泾县战役时,敌人炮火正猛,叶挺突然站起来拿着相机拍照,警卫员见状急忙把他拉倒,叶挺大发其火。曾在军部工作的画家赖少其回忆说:“我1939年10月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叶军长即把自己所拍战地照片拿给我看,说想编一本《新四军》摄影集,送香港印刷,交宋庆龄、史沫特莱作为海外宣传品,为新四军筹集经费和医药,同时也为了粉碎顽固派对新四军所谓‘游而不击’的造谣污蔑。”很遗憾,叶军长摄影编辑《新四军》影集计划未能实现,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年他所拍的战地照片大部分没有遗失,被有关单位及其亲属妥善保存、珍藏起来,让它留存于世,永放光华。

  如今叶挺将军的摄影遗作,在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和档案馆,资料室里都有若干收藏,并时常被展览会选中展出。如《解放军画报》社资料室,除收藏了叶挺所拍的一些新四军照片外,还保存着叶挺军长兴建的“新四军军部摄影室暗房内景”照片,现已成为我军摄影史料之一。又如在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纪念馆里,展出一幅“1939年重庆进步文艺工作者举行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大会外景”照片,署名“叶挺摄”,这证明他当时去重庆开会,也相机不离手,随时在摄影。1985年7月,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等单位,在北京举办的《华东抗日、解放战争摄影展览》,在第一部分“新四军和华中抗口根据地”中,也展出了叶挺军长当年所拍的几幅珍贵照片。80年代,叶正明代表全家将长期保存的叶挺摄影遗作1800幅,全部捐献给北京军事博物馆,使军博成为我国收藏叶挺摄影作品最多、最全的一个博物馆。据叶正明介绍:1951年他回到广州多宝路外婆家,在一个抽屉里发现一批用牛皮袋包得很好的照片和底片,照片背面还有叶挺亲笔写的说明,显然这是叶挺当年选编《新四军》摄影集时,留下的部分原稿。如《邓子恢在作报告》,照片背面题写:“在汤池,邓主任在九团团部作报告。”《军事训练》,照片背面题写:“在庐江,八团一部练习国技”。《人代牛耕》,照片背面题写:“人代牛耕,牛给敌人抢去了,在西港冲”。《卖床》,照片背面题写:“旧床拿出来卖,房屋给敌弹毁了。在合肥附近”。由此可见,当年他取材拍照多么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选编图片又是多么认真、细致、负责呵!

  叶挺将军的大量摄影遗作,分散保存40多年后,才被人们集中整理汇编向世人隆重推出,举行两次公开的个人影展,现将两次展览的实况分述如下:

  第一次是1986年8月10口,在广东深圳特区举办的《叶挺风光摄影作品展览》。展品八百余幅,是广东惠阳叶挺故居纪念馆和深圳市博物馆联合整理、提供的。《深圳特区报》在1051期配合个展编发了《叶挺风光摄影作品选》专刊,除发表其风光摄影佳作8幅外,还刊出江式高写的述评:“祖国在他心中一一叶挺将军风光摄影作品欣赏”一文。上海《文汇报》在当年8月8日一版,以“既是军事家,又是摄影艺术家,叶挺摄影遗作理出八百多张”为题,对这次影展发了“专讯”,并着重评介说:“叶挺的风光摄影大都取材于皖南山区和江浙一带鱼米之乡的美丽景色,其中一部分黄山照片,尤见其艺术功底。叶挺在用光,取景构图上可说是独具匠心。在明暗、虚实、远近,疏密等对比关系的运用上,也极为明确和强烈”,“这些照片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那行云、流水、青山、翠竹,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的高雅情操;那挺立的青松,昂首的巨石,正体现了将军本人挺拔超群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伟大性格。”

第二次是1988年4月8日,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这个展览是应许多新四军老战士的要求,根据徐向前元帅和总政领导同志的意见,为纪念叶挺同志遇难42周年举办的。徐向前元帅为展览题词:“北伐名将叶挺彪炳史册”。聂荣臻元帅送来了他42年前悼念叶挺同志的挽诗作为追思。展出照片约400幅,分为“抗战奔走呼号的各界人士”,“驰骋大江南北的新四军”,  “苦难勤奋的江南人民”及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四部分。绝大多数是叶挺1938年至1940年任新四军军长期间所摄。展期一个月,观众十分踊跃。展出期间,报纸刊物纷纷为影展发消息,写述评,并选刊叶挺所摄的部分精采作品。如《文物天地》在1988年第4期封二,以“叶挺将军摄影作品”为题,集中发表了《周恩来在云岭》《陈毅、粟裕在云岭》《叶剑英在重庆》《林伯渠在重庆》等五幅名贵的历史人物活动照片,在24页至27页,又刊出叶挺任军长时在皖南所拍的《菲律宾归田华侨组成的军乐队》、《胜利品展览会》、《心声》、《云岭修械所》、《军爱民》、《民拥军》、《日军轰炸后的城镇之一》、《行军途中》等13幅纪实照片。上海《文汇报》在《周末》副刊336期,选登了叶挺摄的《黄山》,并以“将军的摄影艺术”为题,发表影展述评说:“叶挺将军的摄影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和韵彩,有很强的感染力。”展厅的留言簿上,写着许多观众,包括行家发自肺腑的感慨,许多外围友人怀着对将军的仰幕而来,有位巴基斯坦海军军官说:“将军的摄影艺术,是中国军人的骄傲!”《解放军报》在1988年4月16日第四版,选登了叶挺将军的摄影作品三幅:《新四军五位女医生》、《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儿童团之一部》、《练兵场上》,并刊出徐肖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写的“观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一一《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有感”述评,文章指出:叶挺“学识渊博,深深地通晓摄影艺术的真谛。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表明了他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家。那真实、自然、朴素的画面,那浓郁、强烈的现场气氛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气息,无不体现着纪实摄影的风采”,“这是摄影艺术和革命史实完美的结合。这样的作品,是具有艺术和历史双重价值的。”,“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在我国摄影工作者队伍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对他的摄影作晶和艺术风格,我们要认真地进行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艺术宝库。”

                                         

               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