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铁马冰河入梦来 ——纪念父亲汪志华百年诞辰

  • 时间:   2018-05-14      
  • 作者:   汪申申、汪汉柏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2335

今年是我们敬爱的父亲诞辰100周年。今天能够在这里,与曾经和他老人家一起奋斗的老战友,以及热心铁军传统继承的后辈们共同纪念父亲,令我倍感激动。

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永远是清晰而高大的。从赣南永新偏远山区的一个穷孩子,少小出陇亩,成为一名红小鬼,又在革命部队的大学校大熔炉里,经过历次革命战争,历练成为我党我军的一名高级干部,他的成长经历,被周围老战友们誉为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范。

最让我们子女引以为傲的,是父亲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尤其是他面对任何危险所表现出的豪情与勇敢。在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他从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在保卫红色根据地和抗日的前线,曾经两次身负重伤,今天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父亲血染的风采。在和平年代,他秉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赤诚,面对国计民生的大是大非,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清醒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觉悟;面对可能遭遇的政治迫害,同样也置个人未来政治生涯和安危荣辱于不顾,拍案而起,挺身而出,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在1961年、1962年两次军委装甲兵党委扩大会议上,作为党委委员的父亲坚持真理,仗义执言,对当时党内的残酷斗争和国内的左倾蛮干提出公开批评。即便文革时期,父亲被打成三反分子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各种场合无数次的野蛮批斗和强制劳动改造,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的情况下,他那仍然坚决不肯低头的不屈形象,至今还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军人、一个男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地做到了。然而,父亲也因为自己的忠直,在健康和精神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致于69岁就过早地离世。

父亲酷爱书法,他晚年最常书写的是陈毅的大雪压青松,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诗句正是他毕生的气节与情怀的写照。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时至今日,父亲的音容笑貌仍在耳畔眼前,他的高大形象永远让我们以作为他的子女、身上流淌着父亲的血脉而倍感自豪,也永远勉励我们像他那样忠诚、正直、勇敢和激情燃烧。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纪念父亲和其他几位革命前辈,愿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在此代表我93岁的老母亲和全体家人,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

 

 

浙东分会  汪申申、汪汉柏、汪翰、汪效梅

2018.3.3

 

汪志华简历

 1918827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2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三军团。1934年任红三军团五师政治部宣传队代理队长。1934年秋,在江西广昌地区高虎脑战斗中负伤, 9月间在医院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红军长征后,参加了南方游击战争。

  1938年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参谋、宣传股长等职。1940年初秋,在一次通过日军封锁线的遭遇战斗中又一次负伤。同年11月,伤愈归队后任二纵队(后称一师二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同年入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学习,毕业后任二旅六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处主任,1945年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七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在山东野战军一纵队、华东野战军一纵队、第三野战军20军担任团政治处主任、代理团政委、团政委等职,参加了著名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役。

  19499月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和担任干部大队政委、教员研究班政委。1950年任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同年12月装甲兵组建特种师(后改为战车二十六师),任师政治部主任,代理师党委书记。1952年任第一坦克学校政治部主任,1957年任第五坦克学校政委,1962年调任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为表彰他在我党领导的历次人民革命战争中的功绩,他被授予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三年困难时期,因在装甲兵党委会上仗义执言,对当时的某些错误做法提出批评,故遭到了打压和不公正的对待。直到十年动乱期间,更受到残酷迫害、关押,后被下放到湖北襄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直到19741月才被重新起用,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直属党委书记。19786月,调任国防科委后勤部副政委(正军职)。

        1982年离休。

        198755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