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怀念我的父亲钟林

  • 时间:   2018-05-14      
  • 作者:   钟晓青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1582

首先衷心感谢研究会为我们的父辈举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父亲离开我已有18年了,我很惭愧,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父亲的一生以及他对我一生的影响,也没有写过有关的回忆。对父亲的历史,除了履历上的简单记录,我并不知道更多。父母亲生前对白纸黑字的东西极为严肃认真,不仅自己不写,也不允许我记述他们偶尔谈起的过往经历。过去曾有人索询有关父亲的信息,我的确什么也拿不出来。这次为了写这篇发言稿,多少想了一些,不过我的思考角度可能与大家期望的有些不同。

父亲的家乡在四明山区,古称会稽,儿时总听父亲说那里是出强盗的地方,人多有强盗脾气,性情豪爽。而历史上自汉晋以来那里又是文人集聚之地。所以当地百姓所崇尚的,应该是两种气,一是豪侠气,二是文人气。豪侠之气往往重义轻财,不吝分享,好结交,重承诺。侠之大者如徐锡麟如秋瑾,一诺千金,舍生求义;文人之气则往往众醉独醒,求新求变,重精神,轻物质。文之冠者如王阳明如徐渭,或潜心学问泽被东亚,或文章书画登峰造极。父亲和我,虽然分处不同时代,从事不同工作,但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这两种气。这既是自己选择在性格上、观念上更多地秉承父亲的结果,也可以看作是我和父亲甚至祖辈之间的一种传承。我想,父亲早年投身革命,除了受到民族大义和革命理想的感召之外,和他身上的豪侠之气有一定关系;后来从事理论宣传和学术组织工作,则和他身上的文人之气有所关联。

    特别是上个世纪的八十至九十年代,父亲年逾花甲,仍老当益壮,先后参与完成了两项开创性的工作。一是1980年前后筹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全国性会议及业界研讨会,为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支撑;二是九十年代协助创办《方法》杂志,为时代先锋和思想斗士们开辟思想阵地。今天中国老牌公共知识分子中,很多都曾是《方法》杂志的作者,如资中筠、李慎之、周国平、杨继绳、秦晖、钱理群等。父亲晚年全身心投入的这两项工作着眼并作用于一代人的思想启蒙,我以为这是他最值得后人敬佩、怀念的功绩。

    父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山东《大众日报》社,五十年代中央党校毕业后留任哲学教研组讲师,后来调《红旗》杂志社任政治组组长,一直从事与理论宣传有关的文字及组稿编辑工作。在平时的相处交谈中,也深知父亲是个敏于思考、观点鲜明的人,但我记忆当中,父亲从来没有写过署名文章,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同事也告诉我说,钟老很低调,从不张扬,讲话都是以组织的名义,发表文章也不署名。我理解父亲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恪守编辑工作的职业操守。相比于自己写作发表,更乐于为他人作嫁,通过交流和指导,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也是父亲令人敬佩并深深影响我的一个方面。

    除了性格上观念上的影响,父亲和我还有不少共同爱好,最主要的有三样:逛书店、品美食、迷武侠。父亲家教颇严,我虽然是独女,但从小到大,学习工作,样样不输男儿。这固然是父母亲严格要求的结果,但更多还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而想到,今日中国社会,物质之丰富、科技之进步、教育之普及,与父亲在世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社会治理、民众心智、道德诚信的水准,只怕与千百年前相比也并不占优。所以,无论是身处电子时代乃至量子时代,民众心智的启迪,社会风气的引导,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寄希望于信仰,我倒觉得,传统民族气节和优秀品格的代代相传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能够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怀念父亲的同时,我还怀念父辈们终生珍视守护的革命情谊。回想那些年的老战友大聚会,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那份热闹,那份温暖,不是亲情,胜似亲情!虽然父母亲以及很多叔伯阿姨已经离开我们,但在我们心里,一辈子都会记得他们,怀念他们!

    再次谢谢大家!

 

                浙东分会 钟晓青

 

                 201833

钟林简历

 

钟林,原名沈天麟,又名钟竞平,19185月生,浙江嵊县(今嵊州)人。

1937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1945年在浙东地区做地下党及地方群众工作,曾任中共慈溪区、章镇中心区区委书记;

1945年随军北撤至山东,1946年任山东《大众日报》编辑、鲁中区党委宣传部干事等;

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随营学校政治部巡视员;南下湖北,任江汉区党委群众工作团副团长;

19496月湖北解放,任湖北宜都县委副书记;

1950年调上海,任华东大区文化部秘书处副处长;

1952年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讲师;

1958年调《红旗》杂志社编辑部,任文教组、政治组组长;

1966年调国家卫生部政治部。任宣传部部长;

1974年调中华医学会,任副秘书长;

1978年调中国科协,创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86 年离休,仍继续关心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作,并协助创办《方法》杂志,任副社长、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