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爸爸离开我们宛若昨天,那时的一切仍历历在目,但算起来已经十七年过去了。天人永隔,虽然他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却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生活和交谈了。他在世时没有紧迫感,可是一旦离去却暮然觉得失去了一片天,才突然意识到有那么多话都来不及说了。
爸爸是突然离世的。春节期间,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为了解新公交线路转了一圈,比平时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受寒些微有些流清鼻涕,感到疲倦,午饭后躺下休息。不料傍晚高烧超过40度,干休所门诊部来人控制了一小时即送301医院,入住西院南楼。第三天傍晚陷入昏迷,第四天中午就离开了我们。急性肺炎对于老人的凶险让人十分惊愕,从此我再也不相信某位老人身体多么健康硬朗的说法,毕竟脏器已经老化,经不起波折了。
爸爸是知识分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活得小心翼翼,不如工农出身的干部那般硬气。再加上建国初期一段遭遇使他一辈子备受压抑,至死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此当过军后勤部代副部长的他55年授衔时才是少校,当个副处长还属于低衔高配;为此五十年代原拟定去苏联深造的他最终没能成行,留苏的人回来后境况往往大不相同。
尽管如此,爸爸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意志始终不渝。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我的印象里他从来睡得很晚,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就是在家里写东西,要么就是经常出差,总后卫生部长当着我的面夸父亲很能干、很优秀。抗美援越时工作异常紧张,他在战争年代坐下的胃病又复发了,为了不耽误任务,病稍好就从疗养院赶回来,带着苏打饼干工作,实在胃疼了吃两口饼干压一压。如果以上所说是职业在身“不得不干”的话,那么离休后一直到生命的终点的孜孜不倦地发挥余热,就只能用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来解释了。
69年夏我从东北兵团回京探亲,爸爸正在接受审查,已经被抄家多次,许多对于家庭来说珍贵的东西被抄走并遗失,再也不能追回。只是对他的结论还未定性,要么定为敌我矛盾彻底被打倒,要么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有严重问题的人发配贺兰山。那次我们父子俩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谈话,许多话记不清了,只记得父亲最后的话,大意是:自问一生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国家和革命的事情。如果不幸被划为敌我矛盾性质,一定要与爸爸划清界限,和妈妈一起继续跟党走,可以改成妈妈的姓氏干一辈子革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暴风骤雨中我第一次发现平时与人无争,谦谦君子的他对革命事业如此忠诚,军人风骨这么硬。我因此初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
爸爸对于他的孩子又爱护得细微而无声,小时候我多病,头晕起来喝水很难受,他就弄了跟软管,使我躺着喝很方便。困难时期部队偶尔打黄羊改善生活,爸爸妈妈说自己是南方人吃不惯,不懂事的我信以为真,大部分被我吃掉,还暗自窃喜。长大后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父亲生于甘肃,奶奶就是甘肃人,怎么会吃不惯?再说长期的苦日子怎么还会挑嘴?这点在我下乡当兵后深深地体会到了。还有我的组织问题,我70年入伍,1973年11月才入党,外调材料影响很大。1973年中旬总后卫生部还是这么回答我所在部队党组织的:他(指我父亲)的问题不影响该同志在你部队的进步和任用。话外音就是这个父亲还是有问题的,在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下可不是小事情。看这帮人有多坏!据说一向谦谦的父亲那次发火了:你们说我到底有什么问题!(9·13后父亲已于1972年回到总后卫生部)
今年我已步入67岁了,更加了解自己父母人品和他们对孩子深深地爱。我和妹妹在九公山为他们选了一块墓地,一来让他们永远和战友在一起。另一方面特意选到前区的后几排,按当时规定从这排起可以与他们合葬,到时候我会去陪着他们,我们永远在一起。
浙东分会 朱朝生
2018.3.3
朱克文同志生平
朱克文同志生于1918年10月,江苏宜兴人。于2001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1932年9月至1937年夏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上学,积极参加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7年10月参加爱国学生自发组织的救亡团体“战地服务团”
1938年10月在上海东南医学院学习期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学生协会”,并于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一直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地下工作。
1945年9月,经组织决定,朱克文同志参加新四军淞沪支队。历任淞沪支队医生,华东军区一纵队团卫生队长、旅卫生部长、卫生部野战医院医务主任兼医校校长、二十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医院院长。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二十军后勤部医院院长、卫生处副处长、后勤部代副部长。
1953年至1954年,先后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协和医院学习。
1954年10月调入总后卫生部,先后任学校教育处副处长、科技训练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上校军衔。1983年10月,按副军职光荣离休。
1947年在建立华东军区一纵队卫生部野战医院手术训练队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反细菌战卓有成效,被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三级国旗勋章;1955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新中国成立后朱克文同志长期在军队卫生领导机关工作。他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我军卫生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离休之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做到了离而不休。1983年至2000年7月,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他受聘于总后卫生部医史办公室,从事医学史的编撰和审稿工作。先后担任主编或参与了《当代中国》、《新中国预防医学史》、《当代名人词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军事医学卷)》、《军事医学词典》、《中国军事医学史》、《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军事医学教育史》的编写,为我军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他关心干休所战士的成长进步,多年义务帮助他们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并定期教授英语,直到生命的终点。逝世后许多战士自发参加了遗体告别。
上一篇: 回忆浙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