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在少奇同志亲切指引下 同志们充满了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记抗日战争初期少奇同志在淮南

  • 时间:   2024-01-23      
  • 作者:   彩炎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957

前言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少奇同志逝世于河南开封。少奇同志含冤而死!十多年后,一九八零年四月,党中央在十届五中全会上终于为少奇同志平凡昭雪。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冤案!真是千古奇冤!

正如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所说的:“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少奇同志又说:“为了拥护真理而要受到各种打击,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指责而使他暂时孤立(光荣的孤立),甚至因此而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也能够逆流而拥护真理,绝不随破逐流”。

少奇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所说的,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的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的一生。刘少奇主席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祖国的大海里。刘主席是人民的好主席。他们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在深切怀念少奇同志,学习少奇同志的日子里,不仅使我回忆起四十多年前曾随同少奇同志从淮南路西到淮南路东的一段共同战斗的不平凡的历程。

一.进军淮南路西,欢迎少奇同志

一九三九年十月初,我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报训班十几位小伙子跟着郑位三同志(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二师政治委员),匆匆地自安徽芜湖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来到淮南路西定远县安子集,新四军四支队驻地。不久在一个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四支队驻地附近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热烈欢迎胡服(刘少奇化名)同志到淮南来。和少奇同志一起来的还有徐海东同志。欢迎大会上,指战员同志满怀激情,口号声、歌声响彻一片,少奇同志身着淡灰色服装,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瘦长身材,四十岁年纪,讲话时略带湖南口音。徐海东同志体胖、高大、黑黑的面孔,曾是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军长,是我军很有名的一位将领。之后不久果然在徐海东同志亲自指挥下,在周家岗和日本鬼子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仗,不仅一举歼灭日军一部,并活捉日军一位大佐。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日本军国主义者气焰正不可一世时,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我军指战员士气大振。

特别是少奇同志的到来,在抗日战争前线给我新四军全军指战员带来了最大的希望和信心。少奇同志前后历任中原局、长江局、华中局书记,是我党我军最杰出的理论家,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少奇同志大半从事白区工作,出生入死于敌伪战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当时受党中央、毛主席重托,自延安、洛阳、南阳、竹沟等地,直至淮南抗日前线,深入敌后,历任华北局、中原局、长江局----后任华中局书记。记得当时路经南阳时,带着八路军臂章,胸前佩着八路军参谋符号,单身步进南阳城时真是如入无人之境。

二.深入敌后,创建淮南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挺进淮南路东。淮南路东南边紧靠长江,和南京隔江相望,南有长江,北有淮河,东有运河,西有京浦路。处于近乎四方形的一个方框框里。少奇同志率领我们江北指挥部一部深入敌后,创建淮南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日伪军的大本营,在它的心脏地带,就等于横插了一把尖刀。

一九四零年三月的一个漆黑一团的夜里,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后约两个星期。胡服同志(少奇同志化名)率领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一部,自淮南路西安子集,越过津浦路,胜利的到达淮南路东。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津浦铁路,张八岭段两侧,尽是山丘土岭,地形复杂,敌情严重。夜间行军,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行军行列,时快时慢。一夜间,我们越过了张八岭,当我军在铁路东边黄泥岗村停止前进时,已是晨风习习,曙光在望。立刻布置岗哨,封锁消息,准备吃饭,同志们都沉浸在阵阵地欢乐声中!

半塔处于苏皖交界,处于淮南路东中心。当时半塔保卫战,我军以一个“营”的兵力,顽强地击退敌顽(国民党什牌部队)数倍于我的进攻。“守着半塔!就是胜利!”胜利的保卫了半塔集,战后两个星期,我大部队就挺进路东。从而为开辟淮南路东打下坚实基础。进军敌后,同志们信心十足,少奇同志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军行军的行列里,同志们充满了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志们休息了,我却睡不着,想起了我调动工作的事儿。我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于开封市鼓楼区相国寺西角门县马号街52号一座四合院。一九三三年三月上学期间开始直接接受中共开封地下党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并做地下工作。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在省开十一学校学习期间直接接受中共开封地下党党组织的领导,脱离学校(在南阳)河南省青年干训班担任政治教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地下武装斗争)。期间接到章老师来信推荐我到陕北抗大学习,因为地下武装斗争的需要没有去学习。一九三八年四月至六月,受中共地下党党组织指派,在当时河南省白区方城县做党的地下工作(地下武装斗争)。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五日有地下党介绍信我到西华新四军干训班学习,并任政治班班长,七月抽出来参加了西华自卫军东征。九月十五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三月到河南确山竹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省委党校当时对外的名字叫新四军新兵训练队)七月出发到庐江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报训班。

十月初跟随郑位三同志到在淮南路西安子集新四军江北办事处,十一月参加欢迎刘少奇同志到淮南来的大会。刘少奇同志私人秘书刘彬同志要找我谈话。到了刘彬同志那里,我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谈话中,刘彬同志对我说:“彩炎同志,咱们刚创办个“抗敌新闻”,你到那里当译电员吧。”我想,干机要需要提高译电,干新闻还要提高译电。我们谈话很投机,我感到刘彬同志讲话非常有说服力,我在想,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刘彬同志就这样。少奇同志在我们党内一定是位非常出色的领导人。我想了想说:“刘彬同志,我去试试看吧”。我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刚刚成立的抗敌新闻当译电员并任抗敌报负责人。

刘彬同志常常到抗敌新闻来,有时带着林朗同志等一齐来。报社同志都纷纷向刘彬同志说,“彩炎一肚子码子”!由于我干译电以来,工作搞得很出色并且多次获奖,首长和刘彬同志对我的工作感到很满意。四零年三月抗敌新闻改为抗敌报社时,组织上要我担任抗敌报社译电股长、译电室负责人、还是抗敌报负责人。王兰西是社长,他不负责抗敌报,他负责抗敌报的印刷。

说起“抗敌”两个字也是有来历的。一九三九年元月周恩来同志来到江南新四军军部,兴致很好,亲自题了“抗敌”两个字,军部首长就把“抗敌”作为新四军的对外番号。一时间报社、剧团、臂章、符号等都冠以“抗敌”,今天想来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怀念的事。

我们在黄泥岗待了一天,部队连夜赶到了半塔集,半塔集处于苏皖交界,处于淮南路东中心,同志们信心十足,因为少奇同志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当时吃粮问题是摆在我军面前的最大的难题。仅就指挥部及其直属部队,每天就要吃二十担粮食。何况还是向群众借粮。到半塔集时正是三月天,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唯一的日常口粮,只有黄豆,把黄豆用水泡泡,一部分用水煮煮,一部分用锅炒炒,湿黄豆就着干黄豆,一日三餐。好容易盼到大麦下来了,也只有一勺炒熟的大麦面、一勺水。没菜。但是,同志们吃的是津津有味,非常香甜。

那时,我在江北指挥部抗敌报社工作。报社同志为了调剂一下生活,挑野菜,大多数同志都是自京沪刚到敌后,写东西容易,挑野菜却是外行,到地点后,看见一位十岁的小姑娘正在挑菜,请教后,同志们高高兴兴地挑了一篮野菜回来,没盐也没钱买盐,白水煮野菜,就这样大家也还是痛痛快快地会了一次餐。

初到淮南路东,精神上虽然愉快,生活上也的确艰苦。有极个别的思想动摇叛逃了。少奇同志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积极筹划创建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一方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作专题报告,对部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听少奇同志报告的党员干部不多,一座不大的庭院里,大家坐下来(当然是席地而坐),还显得有点宽宽裕裕地。在半塔时,三月的天气,还略带凉意。少奇同志照例穿着一件古铜色(咖啡色)的皮夹克,安详地站在一只方桌跟前。林朗同志指挥着大家唱歌,会场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少奇同志开始讲话。同志们很快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听着。

少奇同志说:“有的党员进步很快,甚至原来较落后的赶在前面去了,有的党员进步很慢,有的党员甚至在斗争中动摇起来,革命的实践对于他没有起到前进的影响,他在革命实践中落后了。”接着指出:“对敌斗争是严酷的,生活也是艰苦的,但是它锻炼了我们每个党员的意志,激发了每个党员的革命热情”。少奇同志说“有些人对这样的艰苦斗争害怕起来了,有的甚至企图退却和逃跑,后来他们果然在外界的引诱下从革命的队伍中逃跑了。”

    少奇同志说“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来,是社会阶级的斗争在革命部队中的反映。”

少奇同志说:“无论是参加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很久的共产党员,要成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必须在广大群众的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对于新鲜事物知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品质优秀的革命家。”

少奇同志说“总之,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应该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都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志们听到少奇同志报告后,这些语重心长的语句,都深深地激励着每个同志的心,深深的铭记在每个同志的内心深处永志不忘。,

四月间,江北指挥部转移到离半塔集约七、八里路程的大田营。由于情况较为安定。每逢星期六,少奇同志就做一次专题讲话,好像形成一种制度似的。直到九月日本鬼子像我淮南路东解放区扫荡前,五个月来从未间断过。

三.红五月。

一九四零年四月底,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自淮南路东半塔集部队移驻大田营时,立即号召开展“红五月运动”。

正如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指出的:“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精通自己的业务,都必须在各种革命事业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每到一地就要找那里的优点和好典型,加以研究,补充和系统化,奖励那里的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传播好的经验,以鼓励党员和人民前进,同时既可以克服那里的错误、缺点。”

在红五月运动中,我们抗敌报社译电股荣获集体奖,获得一面光辉的红色锦旗;我个人也由于工作成绩出色,获得了名誉奖和物质奖。提到物质奖,那就是一把牙刷、一支牙膏、一块肥皂、和一条毛巾,今天看起来是平常,当时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建立地方党、培养地方党员干部、开展地方工作,每个单位都分有具体任务,我们报社有时就特别邀请地方党员同志参加我们的党组织会议。

淮河、运河、长江、津浦路,以及盱台、来安、天长、嘉山等县城,都为日军所占领,而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就处于这间面积不大的方框框里,但却稳如泰山,虽然,边沿地区还时时都处于敌我拳牙交错的境地。

我军有路部队在离敌人只有十几里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安全”地带。深入敌后,在敌情紧张,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创建抗日根据地。确非易事。

每逢我们看到少奇同志一个人在大田营村边背着手散步时,身边仅有的一个警卫员也只是老远老远地在后边跟着。同志们看到这种情景,都不约而同的以极其亲切、极其尊敬的眼光,相互示意。看!首长,又在思考问题了。

开展地方工作,建立地方党组织,培养地方党员干部,同时还要抓紧时间进行部队教育,创建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少奇同志确确实实花费了不少心血的。

党中央为了纪念党的第十八个生日,曾谱写了一首歌。开头两句是:“十八年来。十八年来。”下边词句记不清了。内容是二十年来我们党是在反左反右两条路线斗争中建设了党。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大的成绩是培养了自己的一位英明领袖毛泽东同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认为,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大的成绩,不仅仅是成功的培养了自己的一位英明领袖毛泽东同志,与此同时我们党还成功的培养了自己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象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叶剑英同志、邓小平同志等等。是老一代许许多多的革命领袖协同毛泽东同志共同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解放全中国,成功地把旧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彩炎

写于一九八零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