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忆“应抗”妇女服务队

  • 时间:   2023-05-24      
  • 作者:   林克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32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武汉后,国民党应城县县长鲍佛田闻之惶恐,弃城而逃。这时,在中国共产党鄂中特委、应城中心区委的领导下,以陶铸同志在应城汤池办的几期训练班的学员为骨干组织的几支小型的工人、农民抗日游击队及县保安队等,相继汇合于京山丁家冲,组成应城抗日游击队(简称“应抗”)。一时间,丁家冲热闹非凡,除了刚成立的抗日游击队,还有汤池训练班毕业的学员及武汉回乡的爱国学生、国民党应城县政府不愿随鲍县长逃走的职员,以及一些愿意跟随我党抗日的民主进步人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汇集成一股抗日力量,把一个小小的山冲闹得热气腾腾,到处都荡漾着抗日的歌声。人民群众热血沸腾,投入抗日救国的工作热情与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官员的狼狈溃逃,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值此时,陶铸同志逆溃兵和逃难的人流而行,由宜昌乘车到荆门十里铺,后独自步行到京山丁家冲来领导鄂中敌后抗日斗争。

在陶铸与特委书记杨学诚同志的领导下,把由汤池随特委机关来的几个女同志及游击队的几个家属,组成了应城抗日游击队妇女服务队,共10余人,由夏菲任队长,胡璇同(即胡旋)任副队长。队员中除了我和高非以外,还有应城进步学生闵宝兰(即敏力)、闵宝芳(即敏克)两姊妹、应城矿区老党员陈秀山的妹妹陈锄英等。妇女服务队成立不久,日寇窜到石板河一带骚扰,我们又随游击队转移到猴子凹。妇女服务队的任务是:对部队进行政治宣传工作,给战士们宣讲抗日道理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教唱抗日歌曲,开娱乐晚会,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当时教战士们唱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好男要当兵》《送郎上战场》等。战士们只让我们教歌,不让我们洗衣。他们总是把脏衣服藏起来。我们便采取“突然袭击”,来个“大扫荡”,把脏衣搜出来洗。陈锄英同志原是家庭妇女,一双小脚,但她身体壮实,会做一手针线活,帮战士补衣、补袜,数她干得最多,干得最好。她抽空还为服务队做饭、弄菜,洗碗刷锅,工作非常积极。妇女服务队同时还做民运工作,宣传并动员群众为游击队做军鞋和棉衣。我们先把布和棉花分给各户群众,待衣、鞋做好后收回,发给缺衣少鞋的战士。军爱民,民拥军,不是空话,使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的关系日益加深,形成了军民鱼水情。

我们妇女服务队队员年龄都不大,我和闵宝芳只有十三四岁,夏菲队长也不过25岁左右。我们几个是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应城汤池临时学校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在妇女服务队里初次与工农兵一起生活、战斗,使我们在革命实践的熔炉里受到了初次锻炼。服务队的同志们在生活上不分彼此,同吃同住,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我和高非在到丁家冲之前,是被分配在应城田店工作的,当特委派林镇南同志通知我俩来丁家冲集中时,因为走得急,我们的行李衣物都没来得及拿。到了妇女服务队,开始我俩睡在一起,扯几捆稻草地下一铺,两人合衣往稻草中一钻。第二天一早起来,弹去身上的稻草,互相看,忍俊不禁,诙谐地笑道:“黄花焖肉顶不错嘛!”后来,队长夏菲把她自己仅有的一床黑色带小红点花的棉被送给我、而她自己却盖着一件披身的斗篷。我们好几个人都是共用夏菲自带的一个搪瓷盆,既洗脸又洗脚,开饭时,涮洗干净又当菜盆,成了“多功能”的搪瓷盆。我七岁丧母,从小没有母爱,革命大家庭的友情使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感到无比欢乐和幸福,对同志们的爱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恨给予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

大约是1939年2月,我和胡璇同、高非,受组织派遣到驻随县长岗店的第五战区抗敌工作委员会政治部(统战单位)工作。当时我们都不愿离开夏菲同志,舍不得离开服务队,但为了服从组织分配,只好依依不舍地踏上新的征途。我离开妇女服务队时,队长夏菲送我的那床被子我从京山背到随县长岗店、万和店,又从河南竹沟党校背回到四望山,它伴我渡过了那段艰苦岁月,温暖着我、鼓励我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直到抗战胜利。

我在妇女服务队只短短两个月左右,但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纯洁温暖的革命集体坚定了我的信念,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应抗”妇女服务队后来由林涯萍、肖乐梅任正、副队长,直到1940年初解散。这个妇女组织,是鄂豫边区最先组织的一个女战士工作集体,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在地方游击队初创时开展政治工作的作用,也锻炼了服务队员自身。后来,这些女青年大多成了边区妇女工作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有的还成了地、县、区委的负责干部。夏菲任过汉川县委书记、地委委员;胡璇同在边区一直负责剧团(文工团)的党的工作;家庭妇女出身、当时文化水平最低的陈锄英同志,在抗战中期曾在应城县一个对敌斗争较复杂、战斗极频繁的地区担任区委书记;林涯萍同志曾在应城湖区与日寇作战中负重伤而被俘,被党营救出来后又领导应城妇女继续战斗。总之,全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在鄂豫边区的战斗阵营里,女战士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她们在军队、在地方,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顽强战斗,根据地到处留下了她们闪光的足迹,很多同志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如应城一区区委书记季伟同志在与日寇作战时英勇牺牲,在安陆县工作的杨威同志被叛徒出卖,被俘后惨遭敌人杀害。多少女战士未看到日寇的投降与新中国的成立,更没有像我们这些幸存者沐浴在社会主义的朝阳雨露中,然而,她们的革命精神永存,边区人民永远怀念她们。


  五师分会 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