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红色基因薪火传 铁军精神放异彩 --参观黄花塘军部纪念馆有感

  • 时间:   2023-08-27      
  • 作者:   翟淮锋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166

   

    2023年8月23日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作为新四军后代怀揣着深厚的情感,深切的怀念已故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和舅舅,还有大哥和嫂的两位父亲(家族中有七位亲属参加了新四军,分别在军部、二师和三师任职),随铁军艺术团前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旧址),硕大巨石印刻着光荣的丰碑,庄严宏伟的纪念馆坐落在宽阔的文化广场中央,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深蓝色的N4A标识,展现着伟大的铁军精神。在鄂豫皖浙赣湘地区,数以万千新四军将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染红了沃土,留下了父辈、先烈们80年前战斗过的足迹。纪念馆创始人之一的卞龙馆长热情洋溢,激情四射,领我们步入各展厅,详尽叙述其中一段段血染的历史,一个个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银屏滚动展现出一张张照片,既有久闻大名的军、师首长,也有父亲曾经的上下级战友,沿着各展厅一一观看,仿佛置身于那个时期不同的场景。缅怀父辈、先烈们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里,为了民族解放,反法西斯战争,离乡背井投身革命。在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顽强抗敌,浴血抗战,为打下红色江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依靠广大民众不断壮大队伍,扩大根据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日的中流砥柱,凝聚成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铁军精神并载入光辉史册。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战在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雄壮的军歌浓缩着先辈先烈们的铁军精神,感慨、感动、崇敬、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黄花塘军部纪念馆遵循习主席教导“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以此开展的国民教育意义重大深远,铁军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征程上煜煜生辉。


微信图片_20230827182337.jpg

                                          父亲翟盛

      我父亲翟盛生于安徽泾县桃花潭一个贫农家庭。1938年9月参加新四军,同年10月入党。曾任军部教导队学员班长,江北指挥部总医院二所所长,二师医务部主任,四旅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他随部队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参加多次重大战役和战斗,始终在前线以仁者之心救死扶伤。他努力学习医学理论,刻苦钻研医疗技术,是一位精通业务,医德高尚的军医和出色的卫生勤务工作组织领导者。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争环境极其险恶,为救治伤病员,冒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战地救护,他们既是卫生队又是战斗队,据统计,医护人员从战场上抢救下 8 万 5 千余名伤员。没有手术台他们用门板拼,挽救了一批批枪弹伤员的生命;没有病房就用草房和老乡的家,把伤病员分散处置;没有麻药、抗菌素,他们采用土法自制,消毒、消炎、止痛、止血、止泻等,解除伤病员病痛并治愈了一批又一批,为重返战场增强部队战斗力发挥重要的生命线保障作用,建立不朽功勋。为扩大医护人员新生力量,开拓野战医院和医疗所,他们积极作好培训轮训,同时做好军民卫生宣传和防疫防控传染病及为民众医疗服务,获得广大军民盛赞。在纪念馆“红色医生”专栏下,我抬头仰望,仿佛看到父亲当年在战地专心致志救治伤病员的情景和身影,无愧于“红色医生”的荣耀。不禁肃然起敬。


微信图片_20230827182347.jpg

                                          母亲黎冰

    1939年,我母亲黎冰16岁,带着12岁的舅舅田川,满腔热血,满怀激情,叛逆封建家庭,走出大别山参加新四军。母亲在二师从事文艺宣传,文化普及,行政管理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与父亲相识相爱,患难与共,携手同行。舅舅田川在三师,从文化宣传到文学创作,从淮南到延安,创编歌剧“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华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久演不衰。

    抗战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在党中央和新四军领导下,宣传抗战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艰苦探索,勇于开拓,走出一条多元的大众化文化宣传之路,展现了新四军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貌。主要体现在文艺宣传、文化运动、音乐创作、报刊舆论、文化普及、专业培训以及多元美术等方面。1938年3月4支队战地服务团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成立,后随老八团部队开赴安徽,影响和带动了全椒、定远、来安、天长、凤阳、盱眙、六合群众性文艺宣传活动,为创建敌后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1940年3月,在刘少奇同志领导下,江北指挥部成立师部[抗敌剧团],1940年9月皖东津浦路东宣教团和“大众剧团”先后成立,[抗敌]和[大众]剧团演出活动多,内容丰富,影响很大。当时流传着“看生产,找[大众]”,看打仗,找[抗敌],生产打仗都想看,一晚一个挺新鲜”的民谣。[大众剧团]面向民间,何仿同志采集的民间小调[鲜花调]改编为[茉莉花] 成为传唱久远的精品之作,走向了世界和太空。中国沃土上盛开的《茉莉花》,成为全球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1949年,毛泽东主席看了他指挥三野文工团演唱的《淮海战役组歌》,高兴地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是抗战文艺、民主文艺、群众文艺。1940年9月,“反扫荡”胜利后,[抗敌剧团]创作演出的应景剧“一个打十个”、“空室清野”,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主任被邀请上台演出成功,一时传为佳话。

    歌曲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无形的纪念碑。在 【新四军歌曲】集中,二师(淮南地区)创作的歌曲收录了157首,数量高居榜首,淮南军民中高涨的歌咏活动,为动员广大青年参军,鼓舞斗志,提振士气,夺取抗张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荣幸参加“霜重色愈浓”陈毅元帅诗词诵读演唱会,感到无上荣光。近八十位新四军传人豪情满怀,激情燃烧,在盱眙大剧院舞台上雕塑造型,重现当年父辈、先烈们英勇奋战的威武气势和新四军女兵的飒爽英姿,在红色军旗引领下,高唱新四军军歌奔赴“战场”,不仅震撼了全场,自己也深受教育。作为二师会员,老党员,愿在铁军艺术团领导下,接过先辈的旗帜,赓续红色血脉,永铸铁血军魂,让铁军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上再放异彩。

                                                

                            

                            翟淮锋

                   202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