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八团女“四大金刚”之一的王典,原名王典训,1920年农历八月十六,出生于四川威远县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爷爷王伯乔是清末举人,知名书法家。她的父亲王大亮是清华大学首届学生,后毕业于北洋大学,在开滦煤矿担任总工程师。王典训在北京志成女中读书时,受一二·九运动中党的宣传影响,特别是在中共党员的胞姐王典谟的直接引导下,她毅然抛弃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于1936年5月参加革命。党组织安排她利用中学生的身份任北平军委交通员。同年12月,因叛徒出卖,王典被捕入狱,特务只在她的住所搜到几本列宁著的书籍。庭审中她勇敢机智地应答,没有暴露交通员的身份,严守了党的机密,保护了党的组织。最后,敌人认为她只是一个阅读广泛、思想自由尚未成年的初中学生,在1937年初将她取保登报释放。
王典出狱后迅速找到党组织。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了,她跟随共产党员樊西曼去了山东韩复榘的部队。三个月后,她们发现韩复榘不抗日,于是决定奔赴延安。途经开封时,在街上碰见了北平地下党的领导,时任河南省军委负责人刘子厚(马志远),他正在为新四军物色人员。从刘子厚那里,她们得知我党有一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已于1937年10月扩编番号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樊西曼和王典拿着刘子厚写的介绍信,闯过白区到达豫南确山竹沟,加入了这支队伍。此时,新四军刚刚成立,该部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八团,王典被任命为八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这期间团里共来了四名女兵,北平的樊西曼和王典,开封北仓女中的孟平和杨寒。
1938年3月8日,老八团(新四军四支队八团)要奔赴抗日前线,东进前领导出于对团里仅有的这四位女同志的爱护,让她们留在后方竹沟。这一决定,让血气方刚的她们用写血书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东征的决心,团领导最终批准了她们跟随部队出征。在一个多月的行军路上,她们跟男同志一样,全副武装,身背背包和干粮,一路上总是走在队伍的前面做宣传,为部队加油、鼓劲。到了驻地还要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不久,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成立了以樊西曼为首任团长的战地服务团,她们在服务团里随军参战、组织民工抬运伤员等工作,部队开拔时检查部队群众纪律,经受了对日伪军作战的考验。她们这四位女将,受到了全团上下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女“四大金刚”。
1939年,王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创建华中第一块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找王典谈话,派她到盱眙县高庙区任区委书记(前任是罗炳辉的夫人张明秀,中央安排张明秀陪同护理罗炳辉到异地治病)。当时,王典遵照上级关于去地方工作的同志要改名字的要求,将自己原来名字王典训中的“训”去掉,此后,王典这个名字伴随了她的后半生。到任时,高庙区没有党的武装队伍,只有一支地主武装,其头目见一个女青年来担任书记,就没把她当回事。王典利用他的轻视,以请客吃饭为由,率领党员和民兵缴了他们的械,创建了高庙区党的武装。在江北指挥部的干部会上,王典受到了邓子恢主任的表扬,还将她的经验介绍给到会者。她后来回忆说,这都是邓子恢主任教给她的工作方法。1940年,王典任新四军五支队锄奸部保卫处干事。
1945年初,组织派王典去淮南党校学习,在那里,她与1931年在河南新县参加红军的蔚华之相识。蔚华之十年征战,七次负伤。1940年5月,在安徽定远县与日寇作战中,蔚华之重伤致残,伤愈后,改行做医院、后勤工作,时任二师军工部协理员。在党校学习时与王典在一个支部,四个半月的同窗学习,加深了他们彼此的了解并建立了感情。从党校毕业后,蔚华之被分到新四军二师直属队任政治处副主任。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6年,王典与蔚华之结为革命伴侣。
解放战争中,蔚华之和王典在第三野战军总医院工作,后被派往第二野战军。1949年3月,王典作为军队推选的妇女代表,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王典先是在西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工作,1954年转业到了地方,在四川省城建局任党支部书记,干部科副科长。1959年任北京石油科学院开发室党支部书记,广东茂名页岩石油公司干部科科长。1962年任四川石油学院开发系党支部书记,1965年调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至1980年10月离职休养。
“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干部政策横遭破坏,王典1936年被捕的历史被翻了出来,同时受61个“叛徒”案和刘少奇冤案的影响,被作为“叛徒” 开除党籍。而在此之前,1969年9月14日,一个打击突然降临,与她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伴侣蔚华之,在混乱的局面下为推动国家重点工程按时竣工,深入生产第一线时,突发天然气爆炸事故以身殉职。这两个打击严重摧残了她的身心。但这一切并没有击垮她,她一直坚信她的初心,她献身的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好在北平的敌伪档案保存完好,参与外调的人员均证明,她1945年在党校整风自传所述与庭审笔录一致。她在与自己遭遇的冤案抗争的漫长岁月里,得到了当年在北平地下党及新四军老八团的领导和战友们以各种方式的支持。终于在冤案发生8年后的1978年,在中组部的干预下,四川省委组织部督导四川石油管理局党委纠正了这一冤案。
王典是一个从富裕文明家庭走出来的少年,凭着追求真理的满腔热忱投身党的事业,在革命建设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她在北平读书期间,父亲每个月给她30银元生活费,她要拿出大部分用来支持革命。在新四军的队伍里,她将家里每次寄来的20银元平均分给其他三名女战友,以至于她一收到汇款,战友们就会笑称“发工资了”。她的这种优良品质,后来对子女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使他们总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三个儿子参军后因为母亲的“问题”无法提干,但他们靠着自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取得了大学学历,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6年10月13日6时,投身革命整整70年的王典在成都驾鹤西去,享年86岁。她的儿女们为她写了一幅挽联:
笑对人生
生逢山河破碎 十六岁学木兰从军 飒爽英武不屈不挠 终迎来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青春豪迈。
历经艰难坎坷 七十载当普通一兵 践行马列 无怨无悔 惟留下正直宽容 淡泊名利 本色常在。
二师分会 王晓雷
上一篇: 我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下一篇: 我的母亲何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