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新四军第四师电台中队起源及发展

  • 时间:   2023-05-15      
  • 作者:   廖鲁生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251

               

    新四军第四师通讯群体是四师部队中一个特殊的集体,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在彭雪枫师长亲自关怀指导下,从1938年2月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创建,到1946年底因四师所在部队战斗序列变动,四师的通讯人员随各部队转战祖国各地,每一位指战员默默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其顺畅的通讯联络,保障部队作战、建设、发展、壮大,做到了毛泽东主席1941年为《通讯战士》杂志创刊一周年题词所嘱“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一、新四军游击支队时期 (1938.2-1939.11)

image.png        

                                                 熊梦飞(左)与胡灿传


根据党中央指示,为建设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彭雪枫同志通知张震带领八路军駐晉办事处的几十位同志和电台,由山西临汾出发到达河南确山竹沟镇。当时这里对外的番号叫新四军四支队八团留守处。驻晋办事处电台队长熊梦飞和报务员胡灿传随张震到达竹沟。


1938年5月,赵希忠从延安军委通校10期毕业后分配到竹沟。

1938年7月,胡灿传带电台随肖望东抗日先遣大队去豫东。

1938年9月30日在竹沟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部队,司令员彭雪枫。10月1日,东征部队从竹沟出发,在竹沟成立游击支队的后方留守处。赵希忠和季青(后去五师)留在留守处电台,熊梦飞一人带电台随部队东进。

10月11日,到了西华县的杜岗,彭雪枫率领的竹沟东征部队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及萧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胜利会师,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成立。除电台队长熊梦飞和报务员胡灿传外,长江局派来报务主任李建华(女),她是中央苏区电训班第一期学员,同时军委三局从延安通校(中央军委延安无线电通信学校)派来报务员廖金贵、廖开宁(后去五师),机务员罗之伟,建立起了游击支队的第一个电台分队。年底,赵希忠回到游击支队电台。

1939年2月,游击支队到了河南永城的书案店。从延安通校又派来王雨翔和孙藻勋两个报务员。为了解决报务人员不够的困难,游击支队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班。挑选了刘贵生杨东生、马永新、李如朴4人。在游击支队培训3个月后,又送去竹沟的中原局电训班学习,10月底回到游击支队。

游击支队时期还成立了通信排,下设通信,司号,电话3个班。排长高震远,副排长翟连生。

二、新四军六支队时期(1939.11-1940.6)

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六支队。11月6日,刘少奇同志率中原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到安徽涡阳新兴集六支队驻地,进行巡视。华中无线电通信大队长陈士吾及朱连队长等随刘少奇同志来到六支队,陈士吾大队长传达了军委三局的电报,任命熊梦飞为新四军六支队电台中队长,支队又任命熊梦飞兼政委。
    12月底,六支队派老一团跟随张爱萍去皖东北建立第四总队,廖金贵带电台随老一团去皖东北第四总队工作。后来又从白水河兵站调去了黄衡,黄衡任第四总队电台队队长。

1940年2月,由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调来报务员杜新安、余清泉。4月由新四军白水河兵站介绍来何永忠和翁杰夫,延安通校分配来史珍和李天民。5月又从延安来了机务员施士林。这时电台的人员多了,就成立了一台和二台。一台队长赵希忠,主要任务是对党中央、军委总部、新四军军部、冀鲁豫、江北指挥部电台的联络,还要抄收延安及各地区的战报。二台队长胡灿传,主要任务是对下面的团队,后来又担任与各旅之间的联络,晚上负责抄新闻。机务人员有罗之伟、史珍、施士林、陈金瑞等。

六支队时期,司令部通信排也发展成为通信连。下辖司号、步骑通信、电话3个排。连长高震远,副连长陈国材,指导员丁琨。

三、八路军第四纵队时期(1940.6-1941.1)

1940年6月20日,黄克诚同志率八路军三四四旅及新二旅共5个团1.2万人与新四军六支队胜利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四纵队无线电通信中队的中队长赵宾玉、副中队长黄子坤,熊梦飞担任中队政治委员。

8月,以黄克诚为首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成立,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赵宾玉、黄子坤到了第五纵队。彭雪枫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熊梦飞任第四纵队电台中队长兼政委,第四纵队司令部一台队长赵希忠,二台队长胡灿传,四旅电台队长刘坤,五旅电台队长余清泉,六旅电台队长何永忠。在六支队四总队电台工作的黄衡、廖金贵等编入了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后为新四军三师九旅)。四旅电台人员还有任应忠,延立华等。

四纵后期,司令部設立了通信科(三科),肖学林任首任三科(通信科)科长。熊梦飞任电台中队长兼政委。这一时期的三科和电台中队是并行关系,都由司令部参谋长直接领导。

1940年5月底,新四军六支队(后为八路军四纵)举办第二期无线电训班。具体工作由电台中队李天民同志负责。开学时,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秘书长岳夏到会讲话。彭雪枫为训练班题词“精明强干,埋头苦干”。第二期学员有18人:孟招敬、胡书安叶本瑞、王幼卿、石磊、陈国良、崔子杰、周茂菊、王彦甫、傅宇、刘西庆、王学文、李子争、余永明、李振东、李锡鹏、郭润义、马水泉。他们中大部分是抗大四分校选送来的学员,也有少数是机关选调的。11月结业。

四、新四军四师时期(1941.1-1945.10)

新四军无线电通讯队伍的体制是:军部设无线电大队(后为总队);师部设无线电中队;旅部设无线电区队;团设无线电分队。军部、师部、旅部还另设有直属无线电分队,无线电分队是执行无线电通讯的基本单位。大队、中队和区队则负有领导、组织、指挥所属电台分队的职责。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命令将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原第四、五、六旅改番号为第十、十一、十二旅,连同特务团,共8个团。同时成立萧县独立旅。熊梦飞任四师电台中队队长兼政委,3个旅的电台区队队长分别是刘坤、余清泉、何永忠。

5月,四师部队过津浦路东以后,进行了整编、整训。三科科长肖学林调二师后,师部任命熊梦飞任四师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长。十旅辖 3个团,电台区队长刘坤;十一旅,辖2个团,电台区队长余清泉;十二旅改为保安司令部,电台区队长何永忠。7月,何永忠调师部任电台中队副中队长。

这时师部有2个通报台,一台为战略台,负责对延安总部、新四军军部和各师师部联络,台长赵希忠。二台为指挥台,负责对下属各旅、团、支队的联络,最多时有十多个联络对象,台长胡灿传。一台随三科行动,二台随司令部行动。

9月,四师十旅与三师九旅对调。九旅辖3个团,旅部电台区队长黄衡,旅部报务主任徐敏庄,机务员李少儒。3个团的电台队长分别是吕白、王景河、廖金贵。

1942年3月师部建立新闻台,负责为《拂晓报》抄收新华社播发的电讯、重要社论和文章,台长廖金贵。新闻台业务上随师政治部宣传部门活动,组织管理上归司令部三科和电台中队。

这时各团和地方总队,多数没有固定电台,师部和各旅都有流动台,有任务就临时派出,完成任务后再回来。

1941年9月,四师在淮北半城举办第3期无线电训班,彭雪枫师长选定9月18日为开学时间,是为了不忘日寇的侵略。开学时彭雪枫师长到会讲话。队长由电台中队副中队长何永忠兼任,副队长叶本瑞。学员分别来自部队、抗大四分校和师直机关等单位,共35人,编为3个半班。一班长白广勋、二班长陈珮亭、三班长庞桂芝。4位女同志来的稍晚,和个别年龄较小的同志一起编为半个班,由杨瑾负责。1942年4月结业。部分学员名单如下:陈佩亭、白广勋、潘暐、邵殿奇、庞桂芝、潘醒民、段绪伦、黄少先、张丁士、王善士、赵志清、余洪海、阎化成、林松、王文学、梁进功、刘学魁、刘德明、刘宇、徐世钧、张志祥、孙显扬、高玉贤、许世良、吴言良、赵义隆、张玲、高兴堂、张长胜、彭太廉、訾华、杨瑾(女)、张灿华(女)、李平(女)、苏平(女)。

此外,九旅在对调到四师前举办过3期电训班,部分学员名单如下:

1期:李圣书、马克锦、朱绍轩。

2期:陆雨池、郭利群、潘东选、汝广田、焦东赞、郭大杰、景章。

3期:冯季涛,李玉堂,胡兴兰,姚林(能)。

之前由二师调到九旅的报务人员有:周义勇、沐浴泽、袁隆怀。

    1942年5月,方贞(女)从新四军军部电训班毕业分配到四师电台中队。

1943年新四军全军无线电领导系统及电台序号统一编排,军部无线电大队改称无线电总队,军部三科科长曹丹辉兼任总队长。根据军部编排,四师电台编制序列如下(1943年5月):

A. 师部:设无线电第四中队,中队长兼政委熊梦飞,副中队长何永忠。

直属一〇一分队队长廖金贵

直属一〇二分队队长胡灿传

抗大一〇三分队队长孙藻勋

骑兵团一〇四分队队长刘贵生

师政新闻台(分队长缺,报务主任杜新安)

B.九旅:九区队长兼一〇五分队队长黄衡

 二十五团一〇六分队队长李如朴

二十六团一〇七分队队长马永新

二十七团一〇八分队队长余清泉

三分区一〇九分队队长徐明庄

C.十一旅:一一一分队队长赵希忠

三十二团一一三分队(分队长缺)

宿东游击支队一一四分队队长王雨翔

五营一一五分队队长王威阵


由于战斗频繁,部队变化较多,电台人员也经常进行调整。

1943年5月,新四军四师首长与电台人员合影。

后排左起:孙藻勋、何永忠、张震、王幼卿、马水泉、王羽翔。

前排左起:黄蘅、胡灿传、熊梦飞、廖金贵、杜新安、彭雪枫、赵希忠。

1943年8月,军部组建电信整风大队,由曹丹辉科长任大队长,调四师电台中队副中队长何永忠为专职副大队长。参训学员从各师无线电中队及军部无线电大队抽调,编为9个班,共100余人。四师有余清泉、刘贵生、杨东生、王景河、张丁士、潘醒民、段绪伦、庞桂芝、赵义隆、王善士、李振东、黄少先、方贞(女)等十余人参加第一期学习,这批学员1944年7月回到四师(1945年5月何永忠调七师任三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

1943年初,胡灿传调十一旅任电台区队长。赵希忠调合并后的三分区任电台区队长。

1944年6月,四师主力部队“西征”前,从江淮大学分配来了3名大学生,他们是黄春、陈益、张汶。

1944年8月“西征”时无线通讯网部分人员情况如下:

师部前指一台队长余清泉,报务主任杨东生;前指二台队长吕白;九旅电台区队长黄衡;十一旅电台区队队长胡灿传;师直骑兵团电台队队长廖金贵;萧铜独立团电台队队长马永新;师部后方电台队队长何军,报务主任余永明。  

1945年5月,三科科长熊梦飞调任四师直属政治处主任,军部机务主任朱连同志调任四师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队长,黄衡任电台中队副中队长。

1945年5月廖金贵调四师路东分区任电台区队队长。

1945年8月,赵希忠任新十二旅电台区队队长。

1945年5月,四师在淮北桃窑举办第4期无线电训班,班主任兼机务教员史珍,指导员刘若华(女),教员有严甦、张汶、胡莹(刘建华,女)、潘暐等。学员40余人。这一期于1945年10月结业。部分人员名单如下:邹洵、周善亨,王天吉,陈明,孟继衡,李风阳、何国宪、周勋、木本金、胡松九、梁杰英、魏云法、陈树、潘群、阚乃士、沈明、毛修生、施先真、董礼智、张建堂、戴世春、宋经山、江峰、马桂英(女)、赵兰如(女)等。

四师的无线电报务人员,初期都是由军委三局和长江局等上级单位派来的。为了解决报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游击支队开始,先后举办了4期无线电训班,培养了近百名报务人员,基本满足了四师部队无线电通讯的需要。

四师无线电通讯工作在长期的战斗中,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各指挥机关和首长在战斗中都特别注意电台的安全,电台的人员伤亡很少。在抗日战争中,四师电台中队有3位报务人员为国捐躯,他们是:

李天民烈士:1941年5月1日在接应陈锐霆部起义后的“崔庄事件”中牺牲,时任师部电台报务员。

李圣书烈士:1942年11月10日在朱家岗战斗中牺牲,时任九旅二十六团电台报务主任。

袁隆怀烈士:1942年11月10日在朱家岗战斗中牺牲,时任九旅二十六团电台报务员。

五、抗战胜利之后(1945.10—)

抗战胜利后,四师部队进行了较大调整。九旅去了山东,留在淮北的部队分别编入华中野战军九纵队,华中军区七分区和华中军区八分区。以一师和四师师直机关为主组建了华中军区司令部机关。

1.朱连带部分通信人员去了华中军区司令部工作,朱连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副科长,黄衡、陈国材任三科通信股副股长。到华中军区机关的电台人员有:胡莹(女)、陈金瑞、余永明、潘暐、严甦、吕白、李少儒、方贞(女)、孟招敬、闫化成、高兴堂、黄春、张汶、潘东选、陆雨池、张灿华(女)、张玲等。

2.胡灿传带部分通信人员到华中野战军九纵队,任九纵队三科科长。到九纵队的电台人员有:杜新安、李西鹏、马水泉、傅宇、陈佩亭、白广勋、陈益、冯季涛、高玉贤、林松、姚林等。

3.廖金贵带部分通信人员到华中军区七分区,任华中七分区通信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到七分区的电台人员有:孙藻勋、马永新、李振东、赵志清、潘醒民、彭太廉、王善士、赵义隆、庞桂之、刘学魁、胡兴兰、段绪伦、李风扬、杨瑾(女)、赵兰如(女)等。

4.赵希忠带部分通信人员到华中军区八分区,任华中八分区通信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到八分区的电台人员有:刘贵生、王友卿、王景河、张丁士、许世良、周义勇、史珍等。

5.九旅去山东后与二师四旅,五旅合编为山东野战军二纵队。随九旅去山东的电台人员有徐敏庄、李如朴、沐浴泽、李玉堂、黄少先等。

6.熊梦飞、余清泉、杨东生等调去其他兄弟部队。

1946年底,华中野战军九纵队和华中七分区部队北撤到山东后又与先到山东的原四师九旅部队会合,组建了华东野战军二纵队(后为二十一军)。华中八分区的部队北撤后编入豫皖苏军区(后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八军)。四师的通信人员也随所在部队征战在祖国各地。


四师分会 廖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