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百年回溯 深切缅怀 ——纪念父亲陈健吾诞辰100周年

  • 时间:   2023-03-05      
  • 作者:   陈舫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094


image.png

                                           陈健吾

2019年4月,父亲陈健吾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父亲1919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吃苦耐劳,好学上进,青年时期接触到进步思想。七七事变后,在党组织的影响下,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1938年初,历经艰难,他带着队伍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巢县人民抗日自卫军,任巢抗巢南大队二中队中队长。1938年5月,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于1939年率领中队近百人的队伍正式编入新四军江北纵队,遂任新四军江北纵队二大队四连连长。1940年起,历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直属政治处宣传干事、军法处指导员,新四军二师野战司令部直属队教导员,新四军二师十八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四旅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〇二师三〇六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参加了津浦路阻击战、盐城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斗,身先士卒,勇敢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授予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新中国成立,父亲所属部队编入南京警备区负责城防;1950年起历任第三野战军教导师二团政委、华东军区公安十三师三十八团政委。1953年起,历任公安十四师、十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任职期间,曾被评为南京军区建军先进分子并荣立一等功。

1959年,为打开新中国的军事外交局面,国防部从各部队选拔了党性强、有文化、懂军事的优秀干部在北京集训。父亲被调到北京学习,毕业后调任总参二部,成为代表新中国形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外武官。

1960年起,历任我驻印度尼西亚和朝鲜武官,为促进我国与驻在国的友好合作,以及友好军事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两次被授予朝鲜国家二级功勋章。

1971年,父亲调任总参二部三局政委。1973年起,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1978年调任南京外国语学院副政委,直至1983年离休。

image.png

2016年初,陈健吾、高家珍夫妇合影

父亲一生追求真理,无畏牺牲。记得老人家曾经跟我们说过,自1938年拉起队伍加入“巢抗”时,就积极向共产党靠拢,多次申请带队加入新四军。因党内右倾主义的阻挠,始终不能如愿。1939年年初,队伍中一部分被国民党顽固派收买和策反的人员突然发动了哗变,妄图清除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控制这支抗日部队。叛变人员扣押了父亲和战友罗伯伯,并准备枪杀他们。紧要关头,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积极参与营救下,父亲摆脱了敌人的扣押,迅速地控制了两个小队的武装,瓦解了国民党的阴谋。并抓住这个契机,带领100多人的队伍,加入了新四军。

父亲一生不改初心,坚持原则。在驻朝鲜使馆任职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个别驻朝使馆人员受国内造反派思潮影响,在使馆内出现不服从党委领导、不遵守外交纪律,甚至批斗大使等现象。父亲坚持党性,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对这些无视党的领导、违背外事纪律的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以至于回国期间遭到无端的报复和批斗。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他不求功名利禄,不吹牛拍马,不阿谀奉承,面对错误的事情,他不低头,敢怒敢言,对于不合理的事情坚持原则,直面而对。在父亲任部党委委员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进入拨乱反正,干部更替,百废待兴的阶段。个别领导干部想利用职权,越级提拔自己家人到领导岗位。父亲在部党委会议上,直陈利弊,抵制歪风。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父亲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绵长的,他和母亲的爱是个传奇。从1923年母亲一出生,他们就定下了娃娃亲。我母亲13岁那年到父亲家做童养媳,20岁时跟随父亲到部队参加了新四军。直至离世,两位老人一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父亲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他用一生告诉我们,做人要忠诚老实,做事要脚踏实地。这就是我们家的传承。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爱,把父爱延伸。


 二师分会 陈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