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顶天立地傲苍穹 ——深切怀念敬爱的张爱萍同志

  • 时间:   2023-03-05      
  • 作者:   李殿仁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051

2019年1月9日是敬爱的张爱萍同志诞辰110周年。珍藏在我心底的敬重之情、怀念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说实在的,张爱萍同志逝世之后,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悼念他老人家。敬爱之深,无从下笔,千言万语,不知从哪里说起。当时还有一个顾虑,觉得我人微言轻,份量不够,怕写不好,玷污了他的清名,降低了他的声望。现在过了若干年了,许多名人大家、亲属好友的文章发表了不少。我想可以表达一下我的怀念之情了。一提笔,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

张爱萍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的领导者,著名的书法家、大诗人等等。这些评价见诸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多数文章的评语,实事求是,毫不夸张。但是,我觉得还不足以描绘出他的丰功伟绩,特别是他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在我心目中,张老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是军队文武双全、军政兼优的高级优秀指挥员,更是人生楷模,明事明理明心的光辉榜样,还是我的良师益友。上天眷顾,我从20世纪70年代就认识张老。他虽然不是我的直接领导,却是我崇拜的偶像,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因此,我同他的交往就比较多,受益也就颇多。他深情地对我说“殿仁啊,咱们是挚友”。听了这话我心里热乎乎的,翻江倒海。我有何德何能,敢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朋友,而且是挚友。我只有当小学生的份,挚友实在担当不起。我估计,可能是我学习“爱萍之风”身体力行,敢跟他讲心里话,无论顺境逆境,我都一如既往的敬重他,向他汇报所见所闻的真实情况,所思所想的真实思想,精诚所至吧。张老和他的夫人李又兰同志都是直呼“殿仁”和“殿仁同志”,我听起来特别亲切!

    要了解张老的光辉战斗历程和伟大贡献,有两本书在社会上影响较大,一本是张胜写的《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张爱萍人生记录》,一本是东方鹤写的《张爱萍传》,当然还有一些回忆文章大都编印成册,建议大家读一读这些著作,你就会了解一个真正的张爱萍,读了之后,你的灵魂会受到洗礼和升华。

    我写这篇怀念文章,老想不出合适的题目,搜肠刮肚,想起了张老写他家门前那棵老榕树的诗。我借其中一句“顶天立地傲苍穹”,用“顶天立地”说他的人品,用“傲苍穹”说他的经历,还比较贴切。

张爱萍同志16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参加红军,伴随着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奋战了78年,战功赫赫,成就辉煌。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干得有声有色。党叫到哪里工作就到哪里工作,而且是有始有终,“金声玉振”。有人统计他一生创造了56个第一,比如第一次提出游击战、“六绝”“十法”;创建我军第一支海军;组织指挥我军第一次陆海空诸军兵种渡海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列岛;组织指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等,都是打基础、破天荒、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这78年,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国家的全部工作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而展开的。又都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做出了巨大成绩,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但总体上是团结向上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张爱萍同志作为党的优秀党员、军队的高级将领、人民群众爱戴的领导者,也不能置身度外,也是在艰苦中磨练,在斗争中成长,取得的是苦难的辉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大浪淘沙,烈火真金,实践和时间这两个最公正的裁判,见证了张爱萍顶天立地傲苍穹的英雄本色。

顶天立地的正气。张爱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如日月可鉴天地,如青松可傲霜雪。首先表现在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参加过红军反围剿斗争,走过万里长征,到枣庄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在皖东北开辟抗日根据地。他亲自指挥和参与了无数次著名的战役战斗,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建海军,当副总长期间,负责过全军的精简整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领导指挥国防科技、两弹一星、军事装备等重要工作,还分管过军事外交工作,在战斗工作的第一线接受磨练,历经各种艰难困苦,风风雨雨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他两次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也受诬陷坐过共产党自己的监狱。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来没有动摇过,纯真的家国情怀从来没有改变过,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从来没有迟疑过。张老说,“从参加革命那一天起,我对自己的信仰就是坚定的。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报效终生的义务,没有为自己争取任何名权利的权力。”他说到做到,知行合一。他淡泊名利,十一次让职,三次辞职,六次死里逃生。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敢作敢为,宁折不弯。那股正气使好人爱,坏人怕。以至于,好人见到他格外亲切,如邓稼先讲,见不到张爱萍心里想得很,见到张爱萍好像有了主心骨,心里就踏实得多。坏人很怕他,见到他胆颤心惊。如造反头头舒龙山平时张牙舞爪,见了张老,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吞吞吐吐,心里发慌。就是当年当过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见了张老心里都发虚。毛主席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怎么理解?反正我理解这不但不是批评,反而是表扬、肯定,说明张爱萍一生正气。只有正,才敢硬,有底气,无所惧。一身正气,就心底无私,坦坦荡荡。1966年8月17日夜11时许,张爱萍接到电话,通知他明天(8月18日)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机会难得,好多人还抢着去呢。但张爱萍觉得陪会的事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原定8月18日要到济南同工程兵、铁道兵的领导组织抢搭黄河浮桥的军事演习。他把这个情况向通知他的人作了说明,对方冷冷地说,“你看着办吧”。张老就按计划去了济南组织演习。谁料,这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为对毛主席感情有问题,是不忠的表现。组织了几万张攻击污蔑张老的大字报,还向上面报诬陷材料。谈到此事时,张老对我说,“拥护毛主席热爱毛主席不在形式,而在内容。照毛泽东思想办事,把演习搞好,提高战斗力,才是真正的忠于毛主席。不管他们扣什么帽子,我心里坦然得很”。

    张老“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诬陷,被批斗达5年之久,致病致残。1972年经周总理批示,可同家人见面。张老赋诗:“春阳日和耀眼红,松柏竹梅生气冲。寒流难斫蓄芳蕊,风雨过后更葱茏。”“令我精神重抖擞,更觉团圆意味浓”。表达的不仅是亲人团聚的兴奋,更是笑对磨难乐观向上的精神。1975年3月8日,张爱萍在被打倒8年后重新工作,再任国防科委主任。他赋诗曰:“久困重围冲突,今朝又催征程。大张浩然正气,还我旧时精神。”他没有去机关报到,而是直接下到七机部230厂蹲点调查,大刀阔斧地对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领域进行了急风暴雨般的整顿,广大干部群众、专家学者欢声雀跃,消除派性,团结战斗,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尖端事业搞上去。但好景不长,由于“四人帮”捣乱,1975年年底,又开始了“批邓反右”。张爱萍又被卷了进去。但他老人家胸怀博大,大义凛然,白天受批判,晚上抓工作,节假日都搭进去。张老说,“我知道,他们给我的时间不会太多了。我必须抢在他们前面,今年把卫星打上去。”1976年1月18日,由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召开批判张爱萍的大会,各界人士7000多人参加。张爱萍同志一早起床,刮了胡子,对镜着装,从医院来到会场,从容地对着麦克风讲,“去年3月我重新工作以来,到了一些单位,接触了一部分干部群众,讲了一些话,也作了一些决定。假如我犯了路线上的错误,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与其他同志没有任何关系。”说完这72个字。扭头就走了。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无不钦佩有加。细琢磨,“假如”一词别有深意。后人解读“张爱萍将军讲错误为假如,责任是个人,作检讨仍不失大将风度”。张老自己也说,既然他们要我面对这么多群众,怎么检讨就不是我个人的事了,我绝不低头。由于受张老顶天立地的正气所感染,“批邓联张”根本搞不起来。天意民心,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四人帮”。1977年3月,张爱萍再次被邀复出,宝刀不老,又一次开辟了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新局面。

顶天立地的骨气。在张爱萍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铮铮骨气,不向权贵献媚,不向邪恶低头,不向人民群众耍脾气,爱憎分明,不亢不卑,表现了坚守真理的风骨。张老说,“我谁也不跟,只跟随真理。没有真理,任何人都不能让我低头。”“文化大革命”初期,张老有些不理解,但总是从积极方面去想。被关押期间,努力回忆自己有什么缺点错误,认真检讨,总结提高。严酷的事实让他逐步看清了林彪、江青的真面目。党的“九大”之后,便一个字检讨也不写了。专案组向他调查别人的问题,他一句揭发也不写,更不用说违心作假证了。他坚守做人气节,在报纸的边上写着“咬紧牙关,战胜屈辱,宁站着死,不跪着生”。由于下笔用力太重,纸片被戳得满是窟窿。“批邓反右”时,中央成立帮促小组,有的领导同志劝他承认了算了,张老问:“你们要我承认什么?”陈锡联同志说:“承认犯了路线错误啊,我不承认过嘛,也没把我怎么样嘛!”张老说:“那是你。”当然张老也认为陈锡联同志是好意,让他过关。但张爱萍就是张爱萍,宁可挨整,也不说假话,处处表现出实事求是的风骨。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元帅,有些人急着同彭老总划清界限,洗白自己,不惜上纲上线,甚至扣一些莫须有的帽子。而张爱萍同志却坚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中央有决定,他作为党员,也不能公开反对,就讲一些应付的话。如说,“在彭直接领导下,时间不长,过去对他信任、钦佩、尊重,为他的坦率、正直、艰苦朴素所迷惑。虽然对他那种骂人、训人、蛮横态度和事务主义的作风有些反感,但总以为他就是那样的脾气,就原谅过去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与其说这是批判,不如说是另一种方式的表扬。这在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张老说,他最看不起那些平时溜须拍马,紧紧往上靠,而到了危难关头落井下石的卑鄙小人。从庐山回京,张老大大方方地陪同彭老总坐一架飞机,这对彭老总是极大安慰。保持坚强的党性和个人的品格就是最好的风骨。张爱萍最痛恨也最看不起那些搞团团伙伙,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拉山头的人。他曾说,“文化大革命”祸害最大的就是两大宗派集团。一个是林彪集团,一个是江青集团。他们借“文化大革命”之机,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欺上瞒下,打着红旗,谋取私利。他们在台上就是奸佞当道。他有一句座右铭:“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伪真羞奴颜。”他反省自己,“我没有错,怎么整,都随你”,“党内的派性斗争,窝里斗,没出息。我从来不属于哪个派别,也从不参加哪一个派别。你就是整死我,我也不低头”。有人问,“邓小平1975年搞整顿,你和万里、胡耀邦、周荣鑫被誉为是邓小平的四大干将,你知道吗?”这一问竟惹恼了他。张老说:“什么邓小平的四大干将?他们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不是,我谁的人也不是!说我是邓小平派,是他手下的四大金刚,这是对我的侮辱!一个人怎么能成为某一个人的工具、信徒呢?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贬低了。对的,正确的,我能跟着你;不对的,错误的,我怎么跟着你呢?跟着你,也不是跟你个人,而是跟你的思想,你的路线方针。”“搞个人小圈子,搞帮派,几个人搞到一起叽叽咕咕的,只有‘四人帮’才喜欢这一套,还有林彪。”

顶天立地的豪气。张老的豪气主要反映在他的豪情壮志、豪迈自信、豪侠仗义上。张老面前无难事,始终有一种豪情壮志。像他诗中写的“抗风暴,挽狂澜、胆气豪”。1952年初,张爱萍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参谋长(本来是副司令兼参谋长,张老坚持辞去副司令。他说华东战将如云,让其他同志任副司令,我当参谋长就行了)。当时华东军区管辖的范围比较大,北至山东,南达福建,大体相当于后来南京、福州、济南三大军区的范围。这主要是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有利于统一协调沿海防务和守备。张爱萍考虑,单独防御不是办法,要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袭扰,就要坚决夺占沿海敌占岛屿,把敌人消灭或者赶走。1952年初,他就果断地指挥解放了洞头岛,取得了沿海部分主动权。解放一江山岛也是一波三折。作为浙东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张爱萍,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方案论证,胸有成竹,不厌其烦地向上级说明情况。虽然华东军区和军委总部意见不一,多次劝说张老推迟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但满怀豪情的张爱萍最终说服上级同意了他的意见。当时决定1955年1月发起攻击,不料16日夜接到总部指示“时间推迟”,张老直接打电话找到陈赓副总长。开始陈也劝张执行上级指示,张老再三申明理由说服了陈赓。陈表示要报告粟裕总长。正在等待答复时,华东军区首长又指示“把部队撤回,停止攻击一江山岛计划”。据当时传达电示的参谋方宗岳回忆:首长看了一眼,手一挥,说了两个字“出发”,豪情壮志,令人敬佩。一江山岛是我军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仅3个小时就打赢了。迫使蒋介石驻大陈岛的军队全部撤逃台湾。张爱萍随即指挥解放了大陈列岛。张老豪情满怀,即填《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其中有几句读后令人难忘。“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狮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掏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何等的豪气神扬!他认为统率千军万马比较容易,而能寻找到并及时抓住战机绝非易事,作为指挥员要能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才能战胜对手赢得战争。

    张老是一位豪迈自信的英雄。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决定让张爱萍同志参与领导两弹一星的工作。1962年直接任命他为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张老说,“我只知道手榴弹、山药蛋,哪懂什么原子弹。中央把任务交给了我,我就要想办法坚决完成。”他认为,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笨,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中国人也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张老经常说,“我这个人,历来就这样,只要应承了的事,不管高低贵贱,苦乐难易,拼了命去做,一定能做得最好。”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是张老的一贯作风。他先请了刘西尧等几位知识型领导作助手,又拜朱光亚为老师学习专业,再请教钱学森钻研科技知识,还广泛求教和听取钱三强、邓稼先、程开甲、孙家栋等专家的意见。试验室、戈壁滩、发射架下,各个厂区都有他的身影。他不但是一位一线指挥员,还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坚强后盾。张胜同志书中有一段话非常符合实际:“在中国共产党内,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造就了一批有特殊才干的领导人。他们非常实际的一个猛子扎下去,就能抓住第一手材料。他们又很有悟性,很聪明,能够迅速进入情况,抓住要害。当他们涉猎一个全新领域,当他们面对许多从未见过的纷杂事务,当他们面对深奥的科学原理和眼花缭乱的学术报告问题时,他们就有这个本事,能很快的领悟到事物的要害所在,能迅速抓住问题的症结,拿出解决的办法。没有准备期,也没有所谓的鸿沟,一切仿佛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从外行到内行领导者的跨越。他们不是专家,也永远成不了专家,甚至他们也从未想过要成为专家,而且如果他们一旦成了专家,可能就一事无成了。奇怪的是,在他们领导下的专家,无不对他们信赖、敬重、赞叹、佩服之情溢于言表。”毫无疑问,张爱萍就是这样的领导干部。程开甲院士说,“张爱萍是一位一诺千金,能干大事的领导人。原子弹试验的队伍,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大将挂帅,一切很难如此顺利。”我亲耳听到过许多老科学家讲过类似的话,可见张老在知识分子中的威望之高。

    张爱萍同志侠骨柔肠,最看不惯狗仗人势的小丑,是专爱打抱不平的豪侠仗义之士。1977年有人诬告徐立清同志,编造谣言,欺上瞒下,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误会。张爱萍看不得坏人欺负好人,最同情受诬陷的好人。他挺身而出,对徐立清同志说,“我打电话给你约小平同志,或者我带你去见小平同志,当面把事情说清楚。”徐立清同志说,“小平同志那么忙,我怎么好为个人受委屈的事去耽误他的时间,让他费心呢,忍耐一下,事情总会弄清楚的。”张爱萍同志说,“徐立清这个人太老实,太谨慎,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后来徐立清背着包袱含冤去世,张爱萍同志再三讲,可惜,可惜!遂写一悼诗:“原本立清去自清,路遥风霜不计程。惜君一生重谨慎,后继有人慰英灵。”这首诗在报纸上刊出后,许多老同志讲写得真好。“批邓反右”时,造反派要批斗肖向荣同志,张劝肖不要去。肖向荣说,“不去政治上被动,毕竟是毛主席领导的群众运动啊!”张老对肖说,“都现在了,怎么还这么蠢!什么毛主席领导的?毛主席身体那个样子,那些指示都搞不清真假。完全是派性斗争!他们算什么组织,胡作非为。”结果肖向荣被批斗,心脏病复发去世。张老悲痛不已,愧悔难当,敲着桌子说,“为什么要去,为什么不听劝。”“肖向荣同志是为我代过而死,是我害了他,是我把他要到科委来工作的。他是忠诚于党的,是真忠,真忠……”

顶天立地的才气。张爱萍是大家公认的儒将,文武双全,军政兼优,才华出众。我印象深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战略思维。他经常说,领导干部要有博大胸怀,世界眼光,要能把握大局,照顾到方方面面;要能统揽全过程,关照到前前后后;要有预见性,寻着规律,认清本质,关注发展趋势和要达到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的结果。他说,像我们这样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大国,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人都靠不住。只有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壮大自己。大国重器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他多次反复地讲,“引进技术是为了改进我们自己的装备。引进来也不能只照着葫芦画瓢,要结合实际吸收改造,做出的成品和别人不一样。”“总是想要人家的新东西,另起炉灶,向外国订这个项目,订那个项目,看起来见效快,长期下去十分危险,把自己的法宝都丢掉了。”“有些东西可以自己搞,就下决心搞,不要出去买。一时搞不出来,可以引进一些技术资料,买一些仪器设备,搞土洋结合。”“我要提醒同志们不要上当。外国有人是买空卖空的,送来的资料说得天花乱坠,好像挺神秘,实际上没有用,有些就是四不像。”“改革开放,我拥护、赞成。打开门窗,要把纱门、纱窗修好关紧。我反对连屋顶都揭开了的开放。把老底都亮给人家,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上就要受制于人。”“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惑了,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着眼全局,着眼发展,着眼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秦山核电站就是张爱萍力排众议,甚至责难而建起来的。发展核电,有的人就主张引进技术,与外国合作。我们出地皮,外国出设备。张爱萍主张中国的核电发展要依靠自己,立足国内,自力更生。这是我国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标志性项目。实践证明:不用进口成套设备,我们自己也能完成,中国人不比别人笨。形势、任务、工作方法是战略思维的一般逻辑。20世纪80年代,张爱萍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感到军队长期“盘马弯弓箭不发”,容易滋长和平麻痹思想。那些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和战略方案,浪费人力物力。积极建议军队工作要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转移到应对现代化局部战争上来。分清轻重缓急、先后顺序,把重点突出出来,把拳头建设好。他举例说,毛主席就是大战略家,在四面受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抓两手,一手抓两弹一星,一手抓大办民兵师,使得美帝、苏修都不敢对中国轻易动手。一个不敢打,一个认为打不起。我们就是要缩短战线,集中人力物力搞一些尖端武器,建设一批拳头部队,再加上全民的国防教育,把人用好,把风气搞好,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既能维护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又能完成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职责。张老看问题总是高人一筹。1987年,他到了云南前线,以77岁高龄登上老山主峰,祭奠烈士,赞美英雄,同时向中央建议“停止轮战,恢复正常”,得到批准。事后越看越觉得这是一个重大战略之举。

二是具有创新思维。张老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创新的一生。他有句名言:“没有创造的思想,便没有创造的行动”。他说,毛主席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人的潜能是可以发挥的,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要有学习的韧劲和钻研的耐力。党和人民交给了任务,就要潜心弄懂,拼命干好,这就需要创造精神。有创新意识的人办法多,没胜任能力的人理由多。张爱萍接受了领导制造两弹一星的任务,就又拿出战争年代那种出门忘妻、出征忘家、上阵忘我的拼命劲头。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要叫花子同龙王比宝,而是共产党人和霸权主义比志气,一定要下恒心,立足自立自强,决不受制于人,发誓要“空手套白狼,赤手打老虎”。张老在毛主席、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创建了“中央总揽、军民共管、层级衔接”的领导体制;制定了“科学布局、适度前瞻、滚动发展”的战略规划;完善了“需求牵引、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实施了“行政专家两条线指挥”的领导方法;发挥了“国家主导、团结协作、聚力突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等。这一套创造性的领导管理和指挥治理体系,既为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胜利推进、斩获全胜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保障,也展示出张爱萍的超群智慧和创新能力。

三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张爱萍思考问题实事求是,科学慎密,表达时又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再深奥的道理,经他一讲,外行人能听得懂,内行人挑不出毛病来。陈毅有句名言:“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有人反驳道,“老总啊,还是穿上裤子吧,原子弹再重要,也没有吃饭穿衣重要。”张爱萍说,“打狗也要有根打狗棍,没有打狗棍,你的饭也吃不安稳。”张爱萍是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词充满哲理,又富有文采,读起来很有味道。仅举我亲历的一件事。1988年1月,我写了一首《黄鹤楼即兴》:“昔读名诗慕名楼,今临方识真风流。极目江天胸顿阔,流连山色竟忘忧。潮起潮落随日月,鹤去鹤来任自由。古今兴衰几多事,装点江山势更遒。”诗呈张老,他即于2月19日和诗教我:“古今胜地黄鹤楼,东去大江滚滚流。逆水行舟千里浪,狂风稳渡万无忧。日升日没循地转,雾重雾消何所由。昔人已逐流年逝,忽见黄鹤飞归遒。”好个“狂风稳渡”,深思“雾重雾消”!我读过若干首张老的诗词,欣赏过他若干幅书法作品。我向张老请教,有些词怎么没有标明词牌名称?张老对我说,“那是我自己创造的”,“对古人的学问要敬畏要学习,但要取其长而不拘泥于形式。作诗写字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就行,是真实感情表达。常写打油篇,只为自己看。第一个写诗词的人学的谁的词牌,第一个写书法的人临的谁的字贴?不都是自己创造的嘛!”字里行间表现得出神入化,自信潇洒。

顶天立地的勇气。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在张爱萍面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一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见敌则杀,碰难就帮”,勇不可挡。1975年重新工作后,锐气不减当年。有诗为证:“久困重围突破,今朝又崔征程,莽莽大地落混沉,浮云蔽日天阴。大张浩然正气,奋起千钧雷霆。摧枯拉朽邪恶镇,还我旧时精神。”还有他当年的讲话,“我来的头一天晚上,就贴出大字报,让我滚回去。见他妈的鬼!我要是怕早就退避三舍了。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能够在火线上退却、逃跑、投降吗?”“重说一遍,伸张正义,打击邪气,用不着害怕。捅你两刀子,捅就让他捅嘛,毛主席说,死得其所。哪有一个革命者说自己革命是为了长命百岁的?捅一个洞,进医院,捅几个洞,进八宝山。为了中华民族,光荣!”“说我讲今不如昔,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告诉你,我不怕,泰山压顶也不能把我的骨头压碎。”大义凛然,无所畏惧,震慑魑魅魍魉!

    张爱萍的勇气是真理在握,天性使然,而不是鲁莽行事,匹夫之勇。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军队要忍耐。有中央领导就提出让军队“自我保障,自我发展”,在军队兴起了经商办企业活动。对此,张爱萍十分反感,坚决反对。他提笔就给国防科工委党委写信,严肃地指出,“有些人要去搞企业、公司经商,就让他们离开军队或政府去搞好了。这种官商和军商,实不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干的,只有军阀、国民党可以,热衷于经商,必然导致腐败。”“不要把自己个人的人格也变成商品。”张老在军委常务会议上说,“军队和政府经商,势必导致官倒,官倒必然导致腐败,穿着军装倒买倒卖赚钱,无异于自毁长城。”“我们在军委工作的人,如果连这些都制止不了,这样搞下去,将来发生了战争,该杀谁的头?首先该杀我们的头,杀了我们的头,还要落下骂名、丑名、恶名!连尸首都要遗臭万年。”要知道,经商办企业可不是一般人决定的,而且在全军已经形成了一股风。张老这些话振聋发聩,在当时背景下要有多大的勇气和胆识,我没见到第二个。虽然,当时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但几年后导致的腐败横行,作风败坏,冲击部队战斗力,败坏军队名声,结果警醒了中央和全军高级将领。直到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指示军队、武警部队必须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基本上刹住了歪风,纠正了偏向。但并不彻底,直到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决定军队停止一切有偿服务,聚焦准备打仗,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标准,才真正停止了经商办企业和有偿服务,军队像个军队样子了。现在回想起来,张老的胆识和勇气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张老的勇气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以贯之。战争年代勇冠三军,和平时期勇斗歪风,顺境时头脑清醒,逆境时毫不动摇。以我自己亲历的一件事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张爱萍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了南街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报道,就打电话给我,让我了解一下是不是真实。我奉命化装成老百姓,微服去南街村调查访问了3天。发现南街村4个特点:一是两个文明一起上,不但经济富裕,而且民风很好,基本夜不闭户。二是凭劳动致富,没有歪门邪道,不靠上级批条子,更没有假冒伪劣,靠双手劳动,自力更生致富。三是共同富裕,基本生活需要都靠集体解决,个人工资收入,按劳分配。虽有差别,差距不大,更没有两极分化。四是党支部有一个好书记王宏斌,头脑清醒,模范带头,贡献很大,工资最低,只有250元。其他班子成员向他学习,比贡献,少索取,都是250元,戏称“二百五”。村民团结向上,热火朝天,一派社会主义新气象。我向张老报告,“实际情况比报纸报道要好得多”。还请当地电视台和武警的同志编辑了电视汇报片。张老看了十分赞赏,写信给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同志,恳请播放纪实电视片《南街村》。《人民日报》7月11日头版发表了张老给杨伟光的信。7月24日,杨伟光复信张老。信中说,关于南街村的纪实电视片在地方台30分钟节目已两次播出。根据张爱萍同志建议及广大群众要求,“决定7月30日晚上重新播放”,大家都很高兴。7月30日晚,张爱萍和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结果没有如约播放。工作人员询问,电视台总编室回答,“技术上的问题没有播出来”,显然是托词。后来听说,上面有不同意见,有的中央领导甚至说南街村是“极左”,是“搞文化大革命”,帽子也挺吓人的。张老是马克思主义者,真理在手,无所畏惧,又一次给中央领导写信并送去南街村电视片,仍无下文。张老决定亲自到南街村看看。1994年9月10日,张爱萍携夫人李又兰和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南街村。我也从郑州赶去陪同。经过亲自调研,张老看到了一个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南街村,奋笔写道“山穷水尽焉无路,柳绿花红南街村。各尽其劳同富裕,美好未来奋勇奔”。从诗中清晰地看到,老人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一直在思考寻觅。南街村解开了他的思索。在当时全国推行包产到户,解散集体经济,搞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潮流下,在高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口号下,张爱萍却积极提倡南街村模式,坚持集体经营,劳动致富,共同富裕,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强盛,集体富裕,自己才能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对南街村的模式,争论不休,张老认准一个理:“发挥集体作用,走共同富裕道路没有什么错。”事实胜于雄辩,又过20多年了,人们认识越来越统一了。包产到户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集体经营、规模化、现代化才是长久之计。2019年9月我又去南街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看到这个只有800户人家、3000多人口的村庄,2018年收入23亿人民币,净利润1亿8000万,缴税7800万元。事实再次证明,张爱萍目光如炬,看得准,看得深,看得远,胆识过人,勇气可嘉。读一读张爱萍生平,可以明显地看到,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勇于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勇于担当责任,保护同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功高不争,过小不避,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历史有情也无情,就是不循私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化有所变化,但历史事实是不容改变的。张爱萍是一个勇立历史潮头的人;是比别人早看若干年的人;是推动历史的正能量,创造历史奇迹的老前辈。

顶天立地的和气。张爱萍是一个原则性很强、非常严肃认真的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慈祥可亲、富有大爱之心的人。爱憎分明,是非分明、公私分明,“和为贵”“温如玉”“性情纯真”“暖如春风”,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里略举几例。

  红日照方巷。1965年张爱萍率领工作队到邗江县方巷大队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又称“四清”。为了工作方便,他化名张平。他给自己规定了四条要求:“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火热的阶级感情,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一猛子扎到人民群众中间,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贫穷、落后、愚昧笼罩着方巷,急待改变面貌。张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3项工作。一是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既提高了思想觉悟,又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提高了能力素质。二是教育改造不合格的领导和犯错误的干部。对游手好闲,流里流气,多吃多占的干部批评教育,通过教育改造,使其变为新人。三是抓生产、疏通河道、植树造林、科学种田、脱贫致富。概括起来,抓学习治愚昧,抓教育救干部,抓生产治贫穷,很快出现了一个干群团结、积极向上的新方巷,并成为全国的典型。由此,我想起了张老对我多次讲的一句话:“关键是人”。制度、体制当然重要,具有重要作用,但所有的制度体制都是人制定的,也是人执行的。任何因素和人比较起来,人是第一位的。旧社会也有包公,新社会也有贪官,不要把责任推到制度体制上去,关键是把人用好。方巷经验证明了人的决定作用。这里没有把犯错误的干部划成阶级敌人,而是教育培养为合格人才;这里没有把群众分成几派,而是亲密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这里没有告密诬陷整人的现象,而是开诚布公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解放了思想,涵养了风气,提高了素质,创建了新方巷。老百姓把这一段历史作为最美好的记忆,专门立了碑纪念。同样是社教,是四清,许多地方搞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方巷却出现了“东风浩荡”的气象。这是张爱萍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专家学者的知心人。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向张爱萍汇报工作。张老一见邓稼先人瘦了许多,气色不太好,马上劝他去医院检查,“我现在就给你联系”。说着就给301医院领导打了电话。邓稼先连忙推辞说,“我还没有汇报呢。”张老问,“有什么急待解决的问题吗?”邓说“没有”。张老说,“现在就去医院,我陪你去,坐我的车,有话车上说。”邓再三推辞,张老不依,就去了医院。医院领导和医生见张爱萍亲自陪一位病人检查,很是感动。20分钟就检查出结果,是直肠癌,已属中期偏晚,且有转移。张爱萍指示马上住院,并亲自审定治疗方案。邓稼先手术时,张老从开始一直守候到结束,感天动地。邓的夫人许鹿希说,”“张老对部下关心是真心实意的,丝毫没有赏赐的意思。张老曾柱着手杖,爬上了二层楼到我家看望我们,我们全家都很感动。他当时坐过的沙发及房间的摆设,我们至今没有动,也不想动,就是为了怀念张老,记住这份情谊。”

    还有一件事。20世纪80年代,浙江有一位女画家康金梅,农村姑娘,自学成才。办画展时向张老讲了她的困难。张老马上写信给上海市领导,请他们给予关心帮助。由我派专人拿着张老的亲笔信,去上海找了有关领导,帮她解决了住房和进修的问题。她很感激,送了张老一幅她的作品。张老叫工作人员送到画廊,有欣赏者出2000元买走了这幅画。张老当即让工作人员将画款寄给了康金梅。我知道此事后,深为感动,效仿张老把康金梅送我的画也拿到画廊,很巧也卖了2000块钱,寄给了康金梅。康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遇到过像张老这样的好人,这不是活菩萨嘛!”

    纪念张老,开始觉得无从下笔,提起笔来又收不住了,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有人说,张爱萍不懂政治。我却认为他具有政治家之风范。当然,他的这个政治既不是资产阶级政治,更不是封建主义政治,而是纯正的无产阶级政治,是人民大众的政治。佩服他的人有一个共同评语,他是“最有风骨的人”。我认为,他的政治风度就是顶天立地傲苍穹的正气、骨气、豪气、才气、勇气、和气。这是许多人难以比肩的。

    攻击他的人可以编造谣言,给他扣多种帽子,唯独找不到他人品上的瑕疵。编造了,人们也不信。

    有的人说他性格倔犟,有的人说他脾气古怪。张胜说他是一个刚烈的人,一个透明、率直的人,一个孤傲的人,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这些评价都有道理。但我更赞同原湖北省委书记、省长李尔重同志的评价:他是一个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再加一句:他是人生楷模。

 

   四师分会 李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