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铁 军 传 人 ——记优秀文艺战士、新四军红二代赵金琳

  • 时间:   2021-11-03      
  • 作者:   黄进琪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934

北京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军休干部、新四军红二代赵金琳,遵照中央军委《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的精神,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等教导,退休20多年来,发挥自己文艺表演的特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工作,余热生辉。

618251a6fa9b8b0968efcefa.jpg

出身革命家庭   传承红色基因

赵金琳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赵明才,四川达州人;母亲贾克林,四川棉阳人,都是老红军、新四军老战士。父母亲于1933年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又同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父亲参加了“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等重大战役,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期间,父亲曾当过毛主席的贴身警卫。抗战时期,父亲是从延安派到新四军部队的第一批干部。他参加了津浦路西反扫荡、雷官集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解放兖州、泰安、宿北、枣庄、莱芜、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一系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1978年离休前任公安部队浙江省总队副总队长。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母亲贾克林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看护员。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母亲曾有一次十分危险的经历。当时她是卫生员,一边行军一边看护伤员。长征期间,炊事班里有的战友牺牲了,她便自高奋勇地背起了大铁鍋。母亲个子较小,战友们说从她身后看,大铁鍋上面只露出个头,鍋下面又露出一双脚。不过,她可走起路來却象一阵风。一仗打下來,母亲发现子弹横穿鉄鍋侧面,鍋底虽有弹痕却沒打穿,为她挡住了子弹,救了她一命。经过草地时,有一次,她最亲密的战友刘香大姐,不小心陷入了沼泽,眼看黑泥浆水就要淹没大姐,大家呼喊着扑上去,拼着命要把大姐救出来。大姐使劲地摆着手,大声呼喊: “不要管我,这里危险!你们快走!快走啊!” 泥水吞没大姐……妈妈和姐妹们一步一回头,刘香大姐就这样没了,那年她才18岁啊!还有一次,8个四川籍女兵轮换着抬一位身负重伤的红军团长,一路上团长不断的喊叫着:“放下我!不要管我!你们快去追赶部队!”妈妈流着眼泪对他说:“我们决不丢下你,就是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团长身上的鲜血顺着担架一滴一滴撒在漫无边际的草地上。团长临终前,他紧紧抓住妈妈的手,把一支小五锋子手枪塞给她,嘱咐道:“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迊接胜利 !”

长征胜利到陕北后,母亲任延安保育院保育员。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卫生员、民运干事,江北指挥部干事,新四军军部政治部干事。解放战爭时期,在华东军区司令部任管理员。1955年离休前任浙江军区后勤部保密室保密员。解放战争中荣立三等功一次。

南征北战几十年,这支小五锋子手枪从没离开妈妈。她用这支手枪保卫过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保卫过老区的父老乡亲。百万雄师过大江时,妈妈带着这把手枪,化妆成村姑独自摇船护送党的绝密文件和财物渡过长江缴给相关组织,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国胜利后,妈妈荣获了三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章。妈妈把珍藏了40多年的烈士遗物——五锋子小手枪捐赠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母亲贾克林被列为《长征女红军巾帼英雄纪念邮票》80人之中。纪念建军80周年时,她的事迹被收入《开国将士风云录》第3卷。 妈妈经常以亲身经历教育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

继承革命传统    忠诚报效祖国

赵金琳,1942年10月1日出生在部队 , 1953年进浙江军区西湖小学,先后进杭州第四初中、杭州第一高中读书。1961年考取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她学习刻苦,认真钻研文艺表演,戏剧基本理论和业务能力提高很快。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靠拢党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年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参加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在武汉军区胜利话剧团。1978年调铁道兵文工团话剧团。

赵金琳是长女,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全是军人。她是听着爸爸、妈妈讲艰苦卓绝的长征、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的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真正懂得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她暗暗下决心要继承父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要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伟大的党和人民,报效亲爱的祖国。

她在铁道兵话剧团以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不分份内份外,对扮演的角色精益求精地钻研,演啥都象模象样。她逐渐成为话剧团的骨干,成为“台柱子”。她参演了许多剧目,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曙光》《黎明前永别》等。她不怕苦不怕累,经常随话剧团深入驻高山峻岭的铁道兵施工部队,为修筑“天路”的官兵慰问演出。上世纪80年代,她曾参与和日本《齿轮座》剧社,联合演出话剧《屈原》。

赵金琳曾在《出路》《钟鼓楼》《好男好女》等多部电视连续剧担任副导演。1991年8月,赵金琳被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借调到重点电视连续剧《出路》剧组担任副导演。《出路》是歌颂首都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周贯五发动全公司职工大搞革新的故事。在剧组中,她想方设法联系全国各大艺术团体,挑选了大量演员,为《出路》及时、顺利地开拍,提供了保证。电视剧中有一个角色“总工程师”,剧组看上了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赵金琳接受了借调陶玉玲的任务。当时陶玉玲是“八一厂”的演员,像她这样的名演员一般不外借,要借调得由厂长王晓棠亲自批准。真是凑巧,赵金琳和王晓棠的妹妹王晚棠曾是杭州第四初中的同学,读书时关系很好,像亲姐妹一样。赵金琳来到“八一厂”拜访王晓棠厂长,就用这段深厚的姐妹感情打动了王晓棠将军,王厂长爽快地答应了。后来,在《出路》拍摄过程中,陶玉玲和赵金琳配合默契,扮演“总工程师”十分成功。赵金琳负责演员的思想、组织工作,调度剧组每天的拍摄计划,她任劳任怨,周密安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积极配合导演和制片主任,出色地完成了副导演工作,深受剧组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退休不褪色   晚霞更璀璨

1998年,赵金琳同志退休后,坚持练习基本功,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曾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录制的译制片厂中,为上百部译制配音。其中《冤狱》《巴女斯特拉》《去加拿大的出租车》《遗产》4部影片荣获飞天奖。

她在北京和杭州两地影视班辅导青年演员,教书育人,成效显著,经她辅导,多名学员考上了艺术类专科学校,其中学员王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在电视连续剧《雪地娘子军》中担任女主角。学员程亚争进入了浙江卫视,成为“中国篮”栏目女主持人。

她说作为一名文艺战士,应该当党的“喉舌”。她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传统从未间断。她扮演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影响和教育了成千上万青少年。

赵金琳自编自演朗诵剧(也称“小品”)《军嫂》,她扮演一位军嫂,在总政玉泉路干管处和五个干休所演出时,受到一片赞扬,还被邀请到海军干休所演出,看哭了一片军嫂。受到全军老干部俱乐部领导的夸奖,荣获总政老干部局文艺汇演一等奖。赵金琳朗诵、舞蹈都很在行,活跃了老干部的文化生活。

赵金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几十年来从没有炫耀自己是红军的后代,甚至连文工团和军休所的战友都不知道她的父母亲是享受军职待遇的离休干部。赵金琳高风亮节,她把分配给自己的住房无偿退还组织,让给还没有分到房子的同志。


浙东分会  黄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