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寻访抗日战争苏南浙西新四军战地印记

  • 时间:   2021-03-26      
  • 作者:   胡继军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     
  • 浏览人数:  509

为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六师苏南分会于2017年3月组织到位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地区十二个主要新四军纪念馆纪念地进行学习、寻访、调研。按照抗日战争中在苏南浙西与日伪顽军作战的新四军部队和抗日根据地(包括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支队,新二支队,先遣支队,挺进纵队,江南抗日义勇军,苏皖支队,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新四军六师,苏浙军区,还有苏南,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等)为主轴,以时间从前至后为纬,以每个时间段发生的著名战役战斗(不可能全部战斗,只能是有代表性的有史料记载的主要战斗)及新四军部队主要领导人、著名英烈英雄人物故事为经,理出苏南浙西新四军暨抗日根据地征战历程的脉络,形成寻访战地印记。

——1938年5月,句容茅山。根据党中央向新四军发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率领下由皖南东进至位于苏南地区的句容、金坛、丹阳一带的茅山,受到已在茅山建立根据地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的欢迎。这支由管文蔚领导的抗日地方武装被很快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与一支队并肩战斗,使新四军在茅山站稳脚跟,壮大力量,进而逐步发展,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茅山是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一块重要根据地,为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抗日游击战争中“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堡垒”。新四军一支队先后发动了火烧新丰车站、新塘伏击战、珥陵狙击战等一系列对日作战,激发了军民抗战勇气和信心。

——1938年6月,丹徒韦岗。粟裕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并指挥第一支队2团一部在丹徒(当时为县,现为镇江市一个区)的韦岗,利用山隘口间一条必经道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激战半小时,伏击一个日军车队,击毁4辆军车,歼敌20余人,取得了新四军挺进苏南首战告捷的胜利。韦岗伏击战是“新四军进入苏南直接对日作战的处女仗”,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具有里程碑作用。

——1938年7月,丹徒宝堰。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立足茅山之后,又选定了处于镇江(丹徒)、句容、金坛、丹阳四县交界处的宝堰镇建立抗日政权。7月7 日,陈毅主持召开四县各界代表开会,成立了“镇句金丹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四县抗敌总会”。一支队在此驻扎了一段时间,积极参与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模范执行群众纪律,培训抗日干部,组织民众,惩办汉奸,坚持敌后武装斗争,有力打击日寇。四县抗敌总会是一个准政权性质的行政机构,为苏南地区建立县以上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树立了典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1939年5月,无锡梅村。由江苏省委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副总指挥叶飞率领下以新四军六团为主组成,从茅山根据地出发,东进经武进到达无锡地区,以位于锡东的梅村为基点,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名义,与日伪作战,连续取得首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袭击虹桥机场等战斗的胜利,打开了苏南抗战的新局面。

—1939年10月,常熟阳澄湖。“江抗”战斗的范围扩展到苏(苏州)常(常州)太(太仓)和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在叶飞指挥下,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支队”的名义来到阳澄湖地区,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10月,江南抗日义勇军西撤,留下了刘飞、夏光等伤病员,以他们为骨干,组成特务连,在人民群众掩护下,一面养伤,一面与日伪军作战。他们在唐市(今沙家浜)召开会议,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江抗东路”)。叶飞同志后来评价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

——1939年11月,溧阳水西。根据新四军军部的决定,在溧阳县竹簧镇的水西村成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罗忠毅为参谋长,统一指挥苏南地区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支队、新二支队、挺进纵队、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和苏皖支队。

江南指挥部的建立,开辟了华中敌后一块重要的根据地,发挥了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作用,也成为指挥新四军继续东进、北上、南下开辟战略通道和机动作战的枢纽部。江南指挥部在这里历时将近一年,运筹帷幄,东进北上,建家立业,发展壮大,屡建战功,威震江南,成为新四军“民族忠魂,华夏脊梁”的又一段光辉写照。

——1940年4月,锡东梅村。1940年4月,谭震林到无锡,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易名为“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简称“新江抗”,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江抗”下辖7个支队,挺进澄锡虞,扩军建政,建立苏南东部抗日游击根据地,坚持反“清乡”斗争,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1940年11月,“新江抗”部队改编为下辖三个纵队,其中第一纵队就是由一直活动在阳澄湖地区的最早36名伤病员组成的特务连发展起来的,纵队司令员是夏光(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原型之一),政委是刘飞。

——1941年3月,锡北诸巷。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彻底暴露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假抗日、真反共的嘴脸,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2月发布命令,成立新的新四军军部,并将新四军各部队统编为新四军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人数9万余人。

新四军六师继承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于1941年3月在无锡锡北镇的诸巷成立,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任师参谋长。六师司令部驻在一栋留美博士私宅内的西式小楼。六师辖16旅,旅长罗忠毅(兼),政委廖海涛;18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并辖茅山保安司令部。16旅的前身是江南指挥部所属的新二支队,一直在苏南皖南地区活动;18旅的前身是“新江抗”主体部队,在澄、锡、虞地区和上海近郊一带活动。

新四军六师作为战斗在日寇华中占领军后方和汪伪政府心脏地区的主力部队,发挥了“尖刀”“利剑”作用,与日伪军展开了英勇战斗,打了许多战役战斗,歼灭、消耗和牵制了敌人,不愧为是“江南铁军”“抗日雄狮”“苏南抗日擎天柱”。

——1941年11月,溧阳塘马。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最艰苦、最困难、最险峻的时期,位于华中的新四军面对日、伪、顽三方的夹击围攻,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此间,日伪军连续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在江南和苏中发动“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不仅不积极抗日,还不断与新四军制造摩擦冲突,进犯袭击。苏南地区新四军主力16旅因18旅渡江北上孤悬苏南”,不得不在两面作战的严峻形势下苦斗血战,反“清乡”、反摩擦成了军事斗争中的常态。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伪军步、骑、炮兵共3000余人,分三路合围新四军六师16旅旅部和江南区委机关的驻地——溧阳县别桥镇的塘马村及周围村庄。六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亲率旅部3个建制战斗连与敌苦战,反复冲杀,一路阻击进攻之敌,另一路掩护江南区委、区政府机关、旅部机关、后勤机构等非战斗人员1000多人转移突围。部队英勇作战,奋勇杀敌,在毙伤敌500余人、我军民1000余人成功突围后,终因寡不敌众,罗忠毅、廖海清等27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塘马突围战斗虽因新四军两位师旅指挥员牺牲而成为新四军战史上一次重大损失,但罗忠毅、廖海涛两位作为新四军优秀战将和270多位烈士以不怕牺牲、甘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树立了共产党人、新四军军人的不朽丰碑。16旅以小的战斗单元、少的人数阻击了日伪大规模围剿,直接抗击,面对面与日伪交战甚至肉搏战,成功掩护了突围人员,把损失降到最低,保存了指挥机构、地方党政机关和后方机构,为苏南及苏皖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保存力量,起了极大作用。

历史作出公正评价,人民没有忘记英雄。塘马战斗的作用不容低估。罗忠毅被评选为100 名为新中国成立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就是充分肯定。罗廖及牺牲壮士展现的新四军英勇顽强精忠报国的铁血精神永远值得赞颂和学习。

---1943年4月,溧水溧阳。抗日战争进入第七个年头,苏南新四军面临严峻局面,一方面按照新四军军部的部署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日伪敌后和心脏地区,不断地打击、抗击、骚扰、消耗敌军,反“清乡”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积小胜为大胜。另一方面要顶住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的包围、夹击和大举进攻。为了生存、迫于自卫,1943年4月13日至15日,新四军十六旅在王必成、江渭清指挥下,以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五十一团和抗大九分校组成的特务团共5个团5000余兵力,在溧水和溧阳一带的七里山、观山、铜山、曹山、芝山、回峰山等地域,抗击顽军五十二师、一九二师等12个团约15000余兵力的围攻。激战3昼夜,歼敌2000余人,重创了顽军,冲破了包围圈,粉碎了顽军企图借机消灭新四军、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阴谋,保存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这就是著名的苏南反顽战役。“抗日必须反顽,反顽为了抗日”。苏南反顽战役成为新四军战史上的辉煌一页。

---1944年12月,长兴槐坎。1943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发展东南,准备反攻”的战略方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由多年转战并建立了根据地的苏南挺进到浙西皖南长(兴)广(德)郎(溪)地区,开辟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

十六旅旅部驻在浙江长兴县槐坎乡温塘。1944年12月26日,粟裕率新四军一师三旅由苏中到浙西长兴在槐坎与十六旅会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后兼政委),谭震林任政委(未到职),叶飞任副令员,刘先胜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下辖4个纵队,原六师十六旅为一纵,原浙东游击纵队为二纵(未到浙西),原一师三旅为三纵,原一师教导旅为四纵。苏浙军区司令部驻在槐坎乡的仰峰岕。苏浙军区成为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皖南地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和各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反顽作战的核心和指挥中枢。槐坎乡方圆百里,不仅有新四军部队驻扎,还有指挥机构、干部学校、银行、报社、印刷厂、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享有“江南小延安”的美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六旅在苏浙军区成立之前在苏浙皖边区主动打击日伪,抗击顽军,著名的杭村伏击战,歼击日军一个中队并缴获九二步兵炮(现保存于军事博物馆),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极大振奋抗日军民,挫杀了日军的锐气。除杭村大捷外,还取得长兴战役、青岘岭战斗、泗安战役等多个胜利。

---1945年2月,安吉孝丰。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时间不长,主动歼敌,捷报频传。正当新四军向日伪军开展攻势作战之际,国民党顽固派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第三战区指令苏浙皖挺进军向新四军大规模进攻。苏浙军区审时度势,在粟裕司令员指挥下,忍无可忍,奋起反击,发起天目山反顽战役。1945年2月中旬至6月下旬,先后分三个阶段在东、西天目山地区抗击“进剿”的顽军。天目山第一次反顽战役于1945年2月中旬在孝丰(当时是县城,现为安吉县一个镇)周边,由新四军一纵(前身为六师十六旅)激战8天,将进攻的国民党第三战区苏浙皖挺进军第六十二师及忠义救国军等5个团击败击溃,歼敌1700余人,夺取了孝丰城,取得第一次大捷。天目山第二次反顽战役于1945年3月上旬打响,由新四军一纵、三纵(前身为一师三旅)协同作战,运用迂回穿插战术,将国民党精心组织的以顽军一九二师为主力的部队,歼敌1700余人,尔后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解放了浙西11个县的一部或大部,控制东、西天目山地区,取得第二次大捷。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于1945年6月中旬开始,国民党第三战区集中了15个师45个团共7万5千余兵力,向苏浙军区全面进攻。为打破顽军企图,确保浙西稳固,保持与苏南、浙东、皖南的联系,苏浙军区主动收缩兵力,集中在孝丰地区,以一纵、三纵、四纵(前身为一师教导旅)大部兵力歼灭击溃顽军52师、79师等部7000人,打的顽军溃不成军,逃离天目山区,稳固了苏浙皖边区根据地,取得第三次大捷。

天目山反顽战役三战三捷共歼敌近12000人,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的重要战役,改变了苏南、浙西、江南乃至华中的敌我态势,为推进抗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后来解放战争展开大兵团正面作战,运用正确战术积累了宝贵经验。以上简要列举了自1938年5月新四军挺进苏南开始至1945年6月天目山反顽战役取得胜利止,历时7年间苏南浙西新四军主要的征战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员和战绩战果,大致勾勒出抗日战争中苏南浙西新四军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战斗足迹。可以看出,这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在人民衷心拥戴支持下,身经百战,屡战屡胜,功勋卓著,战果辉煌。这支部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是钢铁之师,勇猛之师,胜利之师。

我们要铭记新四军的丰功伟绩与光辉历史,学习、传承新四军的光荣,弘扬铁军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六师分会 胡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