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我的回忆

  • 时间:   2020-12-02      
  • 作者:   孙德芳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     
  • 浏览人数:  549

参军入伍 追随陈毅部队打鬼子

1938年5月,数月的战火渐渐平息,伪江苏省政府在苏州成立,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也打算回苏州找工作。在一个渡口,我们遇到一群穿着整洁,精神饱满的年轻男女。后来知道他们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他们通过写标语、打快板、唱歌等方式宣传抗日,当他们了解到我们一群人是去苏州找工作的,就跟我们说:“现在苏州被日军占领,你们都看到了日本兵对中国人怎么样,我们不能当亡国奴,不把日军赶出去,中国人永远不得翻身,跟我们一起打鬼子吧。”我听说“有饭吃,还能打鬼子,人人平等,没有压迫”。一下子就动心了,想到多年来为了吃饭拼命挣扎,即使回到苏州,也是让日本鬼子欺负,不如跟着新四军打鬼子。就这样我们一行20多人全都留了下来,参加了新四军。

新四军是由原红军留在八省的游击队组成。国民党害怕共产党在抗日活动中强大起来,就限制新四军活动范围,只允许在上海南京纵横100-150公里范围内活动。遵照党中央指示:新四军要在茅山建立根据地。我们遇到的正是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队。我们有了正规军的番号,哪里有日本侵略者,我们就打到哪里去,不受蒋介石的地区限制。新四军纵横在广阔的长江、淮河流域,在苏南、苏北、苏中、皖南、皖中、浙东等敌后进行游击战。我有幸直接参加了陈毅领导的新四军第一支队,见到的是刚从山里走出来的,坚持了三年游击战的老红军。他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机智灵活的战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暗暗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在老红军言传身教下,我迅速成长起来,参军半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还被评为“模范党员”、“模范战士”。2015年9月3日大阅兵,新四军方队的第一面旗帜就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的军旗,我看到后感到很自豪。我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一名幸存下来的新四军第一支队战士。                                               

新四军在敌后威望很高。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中国同胞任人宰割,百姓自发组织各种抗日活动。新四军的到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信心,抗战有了依靠,大家纷纷参加新四军。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行军途中,一个给地主放牛的放牛娃,一听我们管饭吃,还可以打鬼子,队伍里人人平等,他高兴得直接扔下牛什么也不管了,跟着我们就走。一路上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新四军一支队初到江南时,主力部队只有4000多人,近半年多时间就扩充到14000人之多。

武器匮乏 奢望有一把大刀

参军后,我被分配在一支队特务连八班,负责保卫司令部安全,开始每天忙于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平时相处的都是战友、同志,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感。做事只看对错不看其他。我每天都能见到支队各位领导,他们一点都不凶。班长、排长对我们像兄长一样亲切,部队还有人专门教我们识字。我从小就羡慕地主家的小姐可以上学学知识,今天我也能识字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每天都要逼自己记下一定数量的生字,坚持下来慢慢地认识了不少字。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我们国家很大,但很贫穷。历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多次侵略我们,现在正遭到日本鬼子的侵略。知道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目标就是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建立一个沒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有工作有饭吃的新社会。在这里,我努力学习不断吸取力量,对生活充滿信心、希望,并不觉得部队艰苦。

当时部队条件很艰难,特别是战士们的子弹很少,每人只有两发子弹。为了迷惑敌人,子弹袋里插的全是木棍、玉米秆。当时我们特务连的装备还算好的,但也只有6把大刀, 五六十支枪。还都是些德国一战时期的“老套筒”又长又重,中国清朝时期的“汉阳造”,长枪截成短枪用。也有几支从日本鬼子手里夺来的“三八大盖”枪,算是连里最先进的武器了。我当时最渴望、最羡慕的就是,能有一把大刀背在身后,刀把上红布飘飘,不止看着威风,感觉连上阵杀敌都能增加杀伤力。

我打的第一仗是1938年6月18日的卫岗战斗,在镇江的西南卫岗地区。战斗伏击了日军的运输车队,歼敌2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4辆,取得新四军在江南作战的首次胜利。新四军先遣队以卫岗的胜利迎接主力部队,揭开了新四军江南抗战的序幕。陈毅为此赋诗一首:“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经历文化大革命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还在四清工作点上,当我回到部里参加运动。看到的一切,很不理解也很不适应。后又莫名其妙地说我写匿名信,污蔑扺毁商业工作,把我早年从战场上保留下来的战斗总结等资料,全抄家抄走了。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反党分子、走资派……一时间十多顶帽子扣在我头上,被批斗、挨打、关“牛棚”。我想:只要不死总能把问题说清理,中国不会老这样下去的。

后来到盘锦商业部五七干校劳动,直到1972年当我可以回家的时候,四个孩子都去了内蒙插队。这几年我爱人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我陪她找在京的老战友见面、聚会、聊天,畅谈各自经历,缓解她的压力。我庆幸我还活着!我很感谢我爱人谢竹青,她在巨大的压力下,不离不弃,照顾六个孩子,让我还有一个家可回。

1978年9月,中组部找我,总书记胡耀邦亲自跟我谈话,我才放弃要求组织先给我平反再出来工作的想法。他说:“你的档案在中组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切不良言词都不作数。档案里什么都没有,如果你非要组织上给你做个结论再工作,档案里可就有这些大帽子了。你出来工作就是最好的证明嘛!”一句话解开了我的心结,把我说通了。

1978年10月,我被分配到国家计量总局工作。先是担任总局情报所负责人,后又任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纪委书记。从情报所筹建工作开始,到筹建国家计量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校,选调干部敎师,进口敎学设备,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浙江杭州市郊区,建立起一所全新的现代化高校,是国际上唯一一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院校。2016年改名为中国计量大学,当时他们还提议要我担任学校首任名誉校长。

总之重新工作的喜悦,焕发出我的工作热情。头几年几乎每天坐头班公交车,第一个到单位打水、打扫卫生、看材料开始工作。当时我心里有一团火一股劲,总想把耽误了十二年,没有为党工作的时间给补回来。

1980年,我参加了中央召开的4000人大会。我的小组发言被登在大会筒报上传阅,对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负责任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尽到了一名老党员的力量。

1985年9月25日,我65岁时离休。离休后又被中组部召集,参加全国整党工作指导小组的培训,并担任国家旅游局的整党联络小组副组长,还被国家计委委任为调研员,对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可以提出意见建议,继续尽一个老党员的义务。

 【游天安门广场成最受关注的 “主角”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万里碧空写满了胜利的荣耀。我在家认真观看了实况转播,激动的心情依然难以平静。作为抗战的亲历者,我认为这是对我已经逝去的战友们最好的慰藉。天安门广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的目光也聚焦在中国北京。

在“9.3”阅兵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紧握右拳振臂高呼“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听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感受到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0年前,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穿梭于枪林弹雨,为争取民族的胜利而战,同时我也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女儿东流看我很兴奋,便提议带我去天安门广场转一转,看看阅兵后的天安门广场是一种怎样的风景,我欣然接受。9月4日东流和保姆推着我,坐公交车去天安门广场。我佩戴上所有的军功章,脖子上挂着新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在公交车上,售票员主动帮助搬轮椅,热情地跟我聊天,并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嘱咐我好好照顾身体。刚到天安门广场,一群人就围了过来,只要我们停下照相,就走不了了,武警怕我出现意外,站岗守卫在我的两侧。大人小孩,甚至连外国人都来与我合影,我仿佛成了广场上的中心人物。人们追着跟我拍照合影,这是他们对抗战老兵的崇敬热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他们不仅是对我个人的爱戴和尊重,更是对所有为新中国的成立流过血、做出牺牲的抗战老兵表达最朴素的敬意。人们惊喜地看到一位95岁的抗战老兵就在他们身边。

看着广场上布置的精美的花坛,一派祥和的景象,热情洋溢的人们,我相信9月3日这个难忘的纪念日会让我铭记终生。我们一起参军的20多人,只有我一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如今作为战争的幸存者,能够看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在不断提高,很是欣慰。我一直深信:中国会崛起,尽管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艰辛、很多难题,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一定会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孙德芳

                                 采访组稿:段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