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从“救驾将军”到驻外大使 ——记原新四军第七师师长谭希林将军

  • 时间:   2020-12-02      
  • 作者:   黄进琪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841

在传奇将军谭希林百岁诞辰之际,记者拜访了谭老将军的夫人吴文彬。宽畅的客厅一尘不染,最显眼的是毛泽东与谭希林等合影的大幅照片,上面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 此为一部分 一九三七年五月於延安城”。镜框下是谭希林的半身瓷像,左右几枝文竹生机盎然,瓷像前的万年青、君子兰青翠欲滴。左侧墙上挂着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铚秀的题词:“忠党报国百折不挠,内政外交千秋勋彪”、“一生坦荡无私,风范光照千秋”。右侧的书柜里摆放着《三湘开国将军传》《井冈情怀》《邓子恢传》《皖江烽火》《皖江雄师征程》等书籍。

1938年参加革命、87岁的吴大姐,满头华发,精神矍铄。她指着书柜说:“我一有空就拜读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传记和著作,以寄托思念之情。” 她端详着毛主席和老谭等当年的合影,抚摸着老谭的瓷像,深情缅怀谭老将军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

红色少年  工人运动打先锋

 

“希林告诉我,他是1908年3月12日出生在长沙沅家湖石头嘴村贫农之家,兄弟姐妹6 人,他是次子”文彬大姐回忆道:“老谭的父亲谭海清继承了祖父的制陶手艺。为了让谭家出个读书人,父母勒紧裤腰,节衣缩食,把9岁的希林送进私塾认字。天资灵秀聪颖的希林以品学兼优小学毕业,考入省立工业学校。这一年,家乡闹灾荒,粮价飞涨,父亲咬紧牙关仍送他上学直至毕业。”

1925年1月,失学后的谭希林进入湖南第一纱厂做工。纱厂劳动强度大、工资低,每天要干10多小时。工头稍不顺心就打骂。身心倍受摧残的谭希林,靠拢厂里的秘密工会,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同年5月,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五卅”运动影响下,湖南纱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集会和游行。他按工会要求,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参加了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英勇斗争。结果,谭希林等工会积极分子被厂方开除。

不久,谭希林参加了由毛泽东提名建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继续投身罢工运动。矿山当局勾结江西军阀对矿工残酷镇压,许多工人惨遭杀害,谭希林侥幸脱险。

文彬大姐不无感慨地说:“希林真是有‘命’,一生中总能遇到好人指教引路。1925年底,他和许光达等由组织安排,几经辗转来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工运、农运骨干,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革命家讲授的政治、军事、社会实践等课程,参加了陆海丰社会调查,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希林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理论有了明显提高。16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

 黄浦学子  秋收起义上井冈

 国共合作形势大好,北伐战争即将到来。革命斗争急需大批军事干部。1926年4月,谭希林由党组织指派进入黄浦军校第五期工兵营学习。他刻苦学习工兵知识、认真操练,军事素养、战术指挥提高很快。

北伐开始后,黄浦军校学生随先遣队叶挺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7月攻克长沙,8月进入湖北。谭希林在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冒着着枪林弹雨英勇拚杀。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入城后,谭希林等军校学生就地转入本科的学习和训练,1927年3月毕业时,因其作战勇猛,被分配在叶挺领导的“铁军”任排长,后又调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任排长,不久升为副连长。

南昌起义,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8月2日,谭希林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从武汉出发,走水路增援起义部队。由于军阀张发奎部已占领九江,阻断了水路通道,警卫团被迫改由陆路去南昌。后来因起义军撤出南昌,警卫团转进湖南,在修水警卫团和平江、通城、浏阳、永新、莲花、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及安源路矿武装合并为暂编第一师。谭希林由警卫团调任师特务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罗荣桓为党代表。

“八七”会议,党中央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为此,中央派毛泽东以特派员身份前往长沙领导秋收起义。湖南省委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在安源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决定,将暂编第一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为秋收起义主力,下辖三个团。谭希林仍任师特务连长,罗荣桓任党代表。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打响。工农革命军5000多人从修水出发,9月10日占领朱溪,随即进入湖南平江。正当谭希林率领特务连随师部到达龙门准备攻打长寿街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叛变,使第1团腹背受敌,起义部队蒙受损失。其他两个团也先后受挫,整个部队只剩下1000多人。9月20日晚上,毛泽东不顾疲劳,连夜在文家市召开扩大的前委会,分析了形势,认为攻打长沙已不可能,决定改变计划,沿罗霄山脉南

沉着指挥  黄洋界上炮声隆

 为巩固新生的革命军队,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将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全团7 个连,谭希林任1营2连连长,紧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他率领2连参加了攻打茶陵的战斗,按毛泽东的部署,建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

回忆初创井冈山根据地这段历史,吴大姐说:“希林在革命实践中认准了毛泽东,对毛主席忠诚不渝。一次,毛泽东在一个山村宣传发动群众,被一支地主武装围困。当时毛委员混在群众中,虽没有暴露身份,但处境很危险。希林闻讯后,不顾安危,立即率领2连前去解救,击溃了地主武装,为毛泽东解了危。希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战友们誉为‘救驾将军’”。

1927年8月,湘军第8军第1师两个团由茶陵进至酃县,江西国民党第3军三个团由永新进入宁冈,企图乘红军主力远在湖南之时围攻井冈山。红军作出部署:红31团1营营长陈毅安、副营长谭希林率领1、3连由茶陵星夜赶回井冈山。1营据守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谭希林通晓工兵专业和攻防战术,指挥部队构筑工事,建立了周密的防御体系和火力配备。

8月29日,湘军吴尚部两个团由酃县出动,气势汹汹地向井冈山扑来。第二天,湘军向黄洋界发起猛烈进攻。1营以1连凭险据守,3连为预备队。谭希林果敢地靠前指挥,当能看到敌人眉眼时,才下令开火。随着红军射出的一排排子弹和抛出的大小石块,湘军一个个应声而倒。红军连续打退了敌人4次疯狂进攻。

这时有人说:“要是有门炮就好了。”在场的贺子珍说:“茨坪军械所有一门缴获的迫击炮。”说着,她从阵地上叫上哥哥贺学敏和谭希林、刘荣辉等,几个人顶着烈日把150斤重的迫击炮抬上黄洋界,并在军械所仓库找到仅有的3发炮弹。

这时敌人开始了新一轮进攻。谭希林指挥部队将迫击炮瞄准设在源头村腰子坑的敌军指挥所。第一炮打出去,没响;第二炮打出去,仍没爆炸;最后一发炮弹,谭希林亲自指挥装填发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正好打进敌人指挥所,湘军指挥官应声倒地,敌军一片混乱。这时,赤卫队、儿童团在山上摇旗呐喊,加上炮弹爆炸,敌人误认为朱、毛率领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命令部队后撤。

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险击溃两个团敌人的进犯,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毛泽东闻讯黄洋界战斗胜利的消息,十分高兴,挥笔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壮丽诗篇。

 江淮抗战  大桥战役歼桂顽

 “皖南事变后,江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2师6旅,希林任旅长兼政委,并任津浦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路西地委书记。”吴大姐痛苦地说:“这一段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我当文化教员,跟随部队天天行军,天天打游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与希林也很少见面,我们第一个孩子就在这时夭折了。”

1941年10月,日伪军和桂系顽军部队四面围攻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桂顽172师集结在巢县附近,48军的两个师隐伏于寿县以西。桂顽171师附第8、第10游击纵队先行向路西进攻,企图趁新四军兵力单薄下手。这次敌人改变策略,采取稳扎稳打、一步步向北拱,到10月中旬,已蚕食路西南地区100多个村镇,如171师继续北拱,后面3个师分路压来,将会把我军挤出路西。

面对日伪顽的进攻,新四军组建了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司令员谭希林,政委王集成,指挥2师2/3野战部队的6个主力团,坚决打退敌顽进攻,保卫路西根据地。

谭希林分析了敌我兵力部署和战场形势,深知要战胜强大的顽敌军,选择攻击点至关重要。经过深思熟虑,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大桥镇。

大桥镇守敌系桂顽171师511团1营600余人,外加县常备大队,总兵力1100人。谭希林将4旅11团从路东古城镇调来路西永宁镇后,即命该团隐蔽待命,封锁消息。当晚召开作战会议,命令4旅11团强攻大桥镇;6旅16团在新张家村设伏打援;5旅13团防守于赫朗庙,相机参战;6旅17团于战场北翼监视定远方向日伪军;6旅18团为战场西南侧保障;4旅12团为战役预备队。谭希林、王集成用从路东调来的11团担任攻坚,是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0月16日深夜,大桥战斗打响。吴华夺率11团从三面发起攻击,突击队用大刀、手榴弹开路,很快在敌人阵地上撕开一个口子。接着占领南小街,歼灭常备大队400余人。这时,桂顽军组织反冲锋,显示了敌人非凡战斗力。我军每前进一步都相当吃力。17日午前11点,三个攻击面均无突破性进展,战斗转入胶着状态。大桥镇顽军打出信号弹求援。

下午,界牌集一个加强营前来增援。敌搜索分队小心翼翼地通过距大桥镇六七里的新张家村与废弃的砖瓦窑之间大道,毫无戒备地进入张冀翔16团伏击圈。张团长一挥手,干沟里一个营的轻重机枪突然齐射,一排排手榴弹飞入敌群。随着震人心魄的冲锋号声,16团勇士们冲出战壕,奋勇杀入敌群,敌人没来得及还手,就被“包了饺子”。

在新张家村伏击战打响之前,11团调整了部署,团长吴华夺重新组织进攻,部队借助风力,火攻敌营,敌毫无防备,被烧得鬼哭狼叫。11团各部趁势穿插,残敌阵脚大乱,向北突围的200多人被围歼在野地里。

大桥镇战役歼灭桂顽两个加强营和一个县常备大队1600余人,稳定了淮南形势。4旅11团和6旅16团被授予“铁锤子团”光荣称号。

 临危受命  巩固皖江根据地

 “1943年秋季,皖江根据地反‘摩擦’、反‘扫荡’斗争进入空前残酷、紧张的阶段。老谭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七师代师长兼皖江军区司令员,曾希圣任政委。这一对‘铁搭档’领导根据地军民面对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一次次轮番进攻,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给‘狗日的’敌顽军以沉重打击!”吴文彬大姐愤怒地说。                              ”。

1943年11月20日,桂顽176师及第八游击纵队龙炎武部等共5 个团,兵分三路向槐树嘴、笑泉口、魏家坝一线进攻。谭希林亲率主力部队出击,曾希圣带参谋人员撤至上庄联络军部副政委李步新带领区党委和师机关转移。谭希林率部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在磨盘山一带构筑了绵延几十里的防御阵地,在顽军必经之路埋设了大量地雷、石雷。七师以白湖团一个营于磨盘山、独立团于井头山、白湖团另两个营于狮子皮山分别阻击左、中、右三路顽军;巢湖大队在笑泉口隐蔽待命。

23日,顽军全线推进与七师部队交火。战至午后,白湖团在磨盘山已打退敌10多次冲锋。黄昏时,巢湖大队奉命投入战斗,皖南支队也赶到参战,我军几路部队发起反攻。经过三天两夜激战,反顽作战取得全胜,消灭顽军11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6挺、各种枪支数以千计,活捉游击纵队第2支队长郑其昌。这次给顽军以重创,粉碎了敌人东进的企图,巩固和扩大了以巢无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据地。

1945年7月,谭希林、曾希圣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消灭日伪军,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命令,指挥皖江军区部队,由内线转到外线,先后攻克无为县城、望城岗、凤凰颈、襄安、运漕、雍家镇、陶厂、白渡桥等40多个日伪据点,歼敌近万人,俘获5000多,七师主力由6000余人迅猛发展至30000人,皖江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这时,坐在一旁的谭将军幼子晓嘉插话说:“小时候,父亲常带我洗澡,我看到父亲从头到脚都是伤疤,就好奇地问:‘爸爸,您的伤疤为什么都在身前。’父亲慈祥地说:‘傻孩子,这都是冲锋时负的伤,假如受伤在身后,那不成了逃兵!’父亲给我讲了许多惊险的战斗故事,他老人家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从黄浦军校到北伐武昌,从秋收起义到万里长征,从皖江抗日到横扫蒋军,参加并指挥了无数次大仗、恶仗,身上留下14处伤疤,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九死一生,是幸存者。”

 将军大使  外交战线立功勋

抗战胜利后,谭希林先后任新四军七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第32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津浦路、朝阳集、孟良固、解放青岛等战役,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为推翻蒋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隆冬,谭希林正在谋划刚解放的长山列岛的建设和防务,突然接到军委命令——到外交部报到,另有任用,谭希林有些茫然。

他对军区两位主管说:“打了半辈子仗,干不了外交。”许世友说:“你这个谭司令,好歹也是黄浦毕业生,外交不懂,起码懂得一些社交礼遇。哪像我们这些山大王”。政委也说:“你是周总理亲自点名的,是我们山东军区的光荣。”

吴大姐说起60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不久,我和子女一起随老谭从青岛赶到北京,在前门外煤市街的新华饭店住下。到外交部报到时,老谭见到周恩来就说:‘总理,我还是喜欢打仗,对外交一窍不通。’我在一边帮腔:‘总理,我才不愿跟他去当什么大使夫人,想留在国内’。总理笑着说:‘外交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噢,不懂可以边干边学嘛!

“接着,周总理说,建国前毛主席就对建国后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我国外交事业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英明决策,并以伟人的气魄和战略家的眼光提出外交官要从军队中调、从将军中找。这次我们挑选了14名高级将领当首任大使。总理幽默地说,你们可是‘将军大使’啰!”

为使将军们适应“大使”新角色,外交部特意办了培训班, 14位大使和夫人,部分参赞、武官参加了学习。

吴大姐娓娓动听地描述了出使之旅:“1950年6月,毛主席任命谭希林为中国驻捷克特命全权大使。8月18日,全体外交官乘坐国际列车赴任,9月5日到达布拉格,捷克外交部副部长主持欢迎仪式。前往使馆时,指挥车开道,摩托车护卫,专车上悬挂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我们心里洋溢着自豪和尊严。布拉格地处欧洲大陆中心,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伏尔塔瓦河从市区蜿蜒流过,依山伴水,景色秀美。”

谭希林到任不久,适逢中国国庆一周年。他在环境新、时间紧、语言不通等困难情况下,仍把举办国庆招待会当成第一件大事抓。召开党委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真抓落实,大到邀请嘉宾名单,小到餐具杯盘,都亲自过目、查看。9月30日,谭大使主持了建馆后第一个盛大国庆招待会,满怀激情向捷克党和国家领导人、各国使节宣传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赢得各方面支持,开启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吴大姐回忆说:“老谭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嘱托,忠实执行中央的外交政策,将团结、友好、合作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具体业务中去。我除了完成三等秘书日常文件管理外,随老谭频繁地参加捷克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宴会、参观、访问等社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去认识朋友、熟悉情况、联络感情,宣传自己。”

谭希林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首先抓了捷克国情调研。他带领有关同志,用3周时间参观了俄斯特拉发城最大的钢铁厂、欧洲第二捷克最大的焦煤厂和冶金联合厂等21家工厂、3个农业合作社、2个国营农场。通过参观学习,广泛接触了捷克人民,增进了友谊。高质量的调研资料,得到国内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广泛开展对捷克各阶层人士的交往。他发扬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向各方人士传达我国的方针政策,同时了解对方的愿望和要求,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第三,十分重视民族关系。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国家。为了体现对这两个民族的尊重,谭希林先后访问了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两个中心城市,在访问中注意强调两个民族的团结合作,携手共建社会主义。

谭希林积极的外交工作,功绩卓著。4年任期内,中捷双方共签订文化、科技、邮政、电讯、广播等6个协定,中国共派出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代表团20多个,捷克也派出10多个相应代表团访华;两国还互办了多次展览会和电影周;推动了北京郊区张郭庄和捷维纳日采村建立友好联系;屈原和鲁迅等人的作品在捷克广泛流传。

吴大姐最后说:“中捷两国关系健康发展,高层互访增多,贸易额逐年递增,科技合作愈来愈密切,文化交流日益丰富。这里面包含着老谭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智慧。”

 

谭希林小传:

190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五卅”运动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入黄浦军校第五期。北伐时任叶挺部排长。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一师特务连连长,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大革命时期历任红军学校校长、闽西红军指挥部参谋长、红20军、21军代军长、红一方面军警卫团团长、干部团工兵主任。参加了长征。之后担任抗大三队队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4支队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七师师长、山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胶东纵队司令员、32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建国后,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回国后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逝世,享年62岁。

 

 

 浙东分会 黄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