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我的回忆

  • 时间:   2020-04-10      
  • 作者:   储渭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1师分会     
  • 浏览人数:  670

童年

我于1929年10月17日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县唐洋区官坝乡,位于海安县李堡镇唐洋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官坝乡西洋河的东边(现为唐洋镇众新五组)。这里沟渠纵横,芦苇荡及草场湿地,连绵不断,高低错落。明正德15年(公元1519年),东台衙门派唐姓官员来此监理盐业,繁衍后代,从此这里称之为唐家洋。

我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储启是个老中医,人很和善,给群众看病,深得乡亲信任。我看他有一个厚厚账簿,但从未见他出门要账去。他弟兄二人,排行老二,人们都称他为“启二先生”。他喜欢读书看报,还常给我们讲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中的故事。

7岁时,我到本乡官坝小学读者。驻李堡镇的日寇经常下乡“扫荡”,搞得村民不得安宁,学校不得不停课。1940年到海安西场小学读书,曾记得一天早晨学校来了新四军,一位女同志站到操场土堆上,给大家宣传讲话。过了两年,我就读海安县紫石中学,断断续续上了一年多,也都因战争环境,敌伪军的“清乡”“扫荡”,不能专心读书,多次背起书包藏到外婆家去。外婆家住海安贲家巷,这里属边缘地区。我少年时大半时间都是在海安县内渡过,所以海安是我的第二故乡。

烽火岁月

1940年,当著名的黄桥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新四军来到了我的家乡苏中地区,很快成立了民主政权,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地方武装。这年秋天,陈毅同志率部路经唐洋,扎营10天左右。他住在小集镇中区王华藻(字王芹甫)先生家中,拜会社会各阶层人士,了解民情。新四军战士也常住在我家。一位由唐洋区政府何患区长派出的宣传员毛伟露(女)也来过我家,和我父亲谈家常,了解民情。苏中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抗敌热情。我在学校经常和大家一起学唱歌、演活报剧。至今我还记得有三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坚持苏中疆场:村庄到村庄,锄头钉耙,筑成了天罗地网……”“我们的粟师长,苦斗20年,你是列宁的忠实学生”等。

1941年,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成立。直到1942年,整个苏中地区经常遭到日伪军“扫荡”,父母亲带领着我们老小8口,一有情况就东躲西藏。

我参加了儿童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逐渐增加了我对新四军的认知和对党的感情。一天中午,住在我家的新四军(像是营医务员的一位医生)问我:“小鬼,你愿意当兵吗?苏中二分区卫校正在招生呢!”闻此消息,我感到非常高兴,不久,父亲送我到东台三仓地区二分区卫校参军、学医。临行时,母亲拉着我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细细想来,真是“尽在不言中”!我们弟妹多人,单就吃饭穿衣,就不知耗费母亲多少心血,这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卫校地处黄海之滨,是苏中一个农村游击区。我们住的土坯毛草屋,稻草当铺垫,盖上一条薄被,夜间翻来覆去,不知不觉到了天明……学员大多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在战争环境中,称得上是一支有文化的队伍。卫校队长张一新、政治指导员丁礼、医学教员郑觉明,对我们生活上关心、政治上教导、业务上培养,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造就了一批医务骨干。如今,他们都已老去,给我留下割不断的怀念!

我参军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出现新的转机。1944年春,苏联红军已把德国侵略者驱逐出境,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争失利的状态下作垂死的挣扎。中国境内,仅在苏中地区,由粟裕师长、叶飞副师长指挥的车桥战役就取得了重大胜利,共歼三泽大佐以下日军460余人,其中生俘山本一三中尉以下24人,歼伪军500余人,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连成一片。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国民党又挑起大规模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粟裕等同志的领导下,新四军在苏中地区,在通、如、泰、海地区让国民党军连吃7个败仗。战争胜负不求一城一地得失,为要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我苏中主力又大踏步后退,从苏中到苏北,再转战至山东。进入自卫战争第二年,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就有三个,整编七十四师、新五军、整编十一师,调往山东。但国民党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不可一世的七十四师被我华野主力重重包围,全部歼灭在沂蒙山区孟良崮山间。我所在的华野第四野战医院随军渡过黄河到达河南濮阳,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三查三整”教育,规定出身成分高的要到厨房劳动,我家被定性为没落地主,所以我就和医疗队长汪平(女)分在一组,下厨做饭。记得有一次她把蒸好的馒头不慎翻落在地,使我们紧张万分!

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也正是我苏中军区第一野战医院成立之日。从那时起,我们总是跟着部队走,部队打到哪儿,我们就紧随其后收治伤病员。从解放战争开始,我们医院陆续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战役。1948年8、9月间,华东第四野战医院又随大部队东渡黄河,到达汶上、曲阜地区,准备收治解放济南的伤病员,而上次是从山东博兴北渡黄河直达禹城经聊城到濮阳。随着济南迅速解放,活捉王耀武、粟裕司令员就已经计划在淮海地区如何歼灭国民党主力了。

难忘淮海战役那段往事。那是1948年10月,我们医院刚忙完济南战役伤员移交工作,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接到随大部队挺进淮海的命令。经过长途行军,于11月初到达指定位置台儿庄,这里距我军包围黄伯韬兵团的碾庄约70华里。华野一、四、六纵队已将该股敌人重重包围,等待总攻一声令下。台儿庄历来是贯通苏北与鲁南的交通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年国民党与日寇打仗的“台儿庄大捷”就发生在此。老百姓对那场惨烈的抗日血战仍铭记在怀,村里的墙砖上依稀可辨那时留下的弹孔,一条东西向狭长街道是全村的中心。我是医务班长,带着一个医疗小组,住在村东头的一家四合院内,老乡们见我们来了就忙个不停,扫地烧水,还蒸地瓜送给我们吃。他们说:“盼着解放军早日拿下徐州城!”

华野卫生部在前后方共部署近40所医院(包括地方的)。同时开设了伤病转运站,合力做好伤员转运工作,从11月中旬起,我院收治了攻打黄伯韬兵团的伤员800多人,上级给我的任务是,带领一个“分类组”,在医院入口处查询,伤员到来时,经过验“伤票”、测血压、查病情,把急需手术和要抢救的伤员迅速送到有关科室处置。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难度不小,必须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才能使那些确实需要及时医治的伤员挽回生命。后来又让我带领几名医护人员组成一个轻伤组,负责100多名伤病员的医疗,白天查房换药,夜晚还要值班,虽然很疲劳,但大家都不叫苦,热情很高!

淮海战场,正值冬季,气候严寒,又是连续作战,有时还飘着鹅毛大雪 ,给收治工作增加不少困难,但由于我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收治伤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整个战役共动员民工500多万人,每个纵队都有民工团,担架500余副,民工2000余人。每个野战医院配担架200多副,民工1000人。战役中华野各医院共收治伤员6万多人,各纵队留治伤员近3万人。前方捷报频传,也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极大的鼓舞。我们和前方将士一样,不怕流血牺牲,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战斗中卫生人员伤亡也不小,共有1340人,其中有241位同志献出了年轻宝贵生命。他们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怀念和尊敬。

随着淮海战场硝烟的散去,我院又跟着大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上海等地。我被调到华东军区直属医院,并参加对上海江湾国民党国防医学院接收工作。1949年9月,我被调到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政处任医政干事。驻地是国民党中央卫生部的旧址,位于中山门内黄埔路一号,前面是原国民党中央医院,马路对面是明故宫机场。我记得9月或10月,一架国民党C46运输机起义,从广州飞来南京,下午降落于此。听到消息,我们都跑去看了看。

1949年10月1日上午10点,我们在南京原“总统府”大礼堂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主持会议的是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聂风智。当粟裕司令员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兴奋不已,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粟师长。他上台发表讲话,铿锵有力!会场上群情激奋,掌声不断。

说来很巧,那时我还不认识我的妻子邢金素同志。同一天,她正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是女兵方队的一员,大步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京城遇知音

斗转星移,1950年5月间,我被选调到去空军学飞行,到了牡丹江空军第七航校,再经体检复查,平衡功能欠佳被淘汰。校长魏坚对我说,你到校卫生处干你的本行吧!航校地处牡丹江两岸,校部位于铁道北,下属海浪、温春、兰岗三个机场,教练机多为日式九九高练,教官和地勤人员有不少是战后留下录用的日本兵。医生中也有日本人。在校卫生处就有叫佐佐木的日本医生,统计员是高桥澄子。这些人大多都吃苦耐劳。我也常到各机场了解情况,检查对空地勤人员防疫保健。牡丹江地处北纬44度,冬日滴水成冰。

1951年冬,我被派到北京空军卫生部航医训练班学习,其间还参加了空军后勤部召开的“三反五反”运动大会,接受教育。训练班结业后,分配我到北京西郊机场负责独三团空勤人员保健。1952年“八一”运动大会期间,跳伞表演很受欢迎,跳伞员乘C46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至西郊机场上空落地。在观礼台一侧,我见到华北空军卫生部长李亚荣,我陪同他观看,并向他汇报空勤人员的保健工作。没过几天,我意外地被调到华北空军卫生部做机关工作。卫生部位于后海南侧刘海胡同一所大院内,周围有几处小院落。胡同东口是辅仁大学校址,冬天我们常到后海滑冰,也十分有趣。记得1952年国庆节前,后勤部组成工作组随同总参领导同乘C46运输机,前往唐山机场检查受阅工作。后勤修建处长秦恒问我:你们卫生部有个叫邢金素同志的吗?我说不认识。回来后我才知道她是体检科的内科医生。卫生部下设医政科、药材科、训练科,我在防保科,她在体检科。我下部队航校检查工作,她们都常年在外,其工作对象是华北军区范围内飞行部队和航校飞行人员或是参加军委空军体检处工作,到全国各地“选飞”,两年未见过几次面,也很少交谈。

真所谓有缘千里能相会。体检、防保两科宿舍院落相距100米左右。1954年中秋节前后勤部召开干部大会,我们都去听报告,她的“白校”同学王少飞和她谈起个人问题时问她,你看储渭怎样?她同意见面。第二天我们相约北海公园西河岸,就此订下终身。这不足一华里的路,我们走了两年。过了中秋节后,她们还要赶往山西榆次执行任务。1954年末在部领导和同志们热情关怀下,我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真是好事成双,领导告诉我,组织决定授予你大尉军衔。说来也巧,当1955年共和国举行授衔典礼,我俩同时在北空后勤礼堂,她被授予上尉。我是大尉。1960年,我在重庆七医大,她在北京,我们同时被晋升为少校。

邢金素同志是河北省安平县人,1929年出生,1946年5月参军,在华北(白求恩)医科大学军医四期学习,1949年6月毕业后到华北航空处门诊部工作。1951年在华北空军卫生部体验科作内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修一年后,又调到空军北京医院儿科任主治医生,空军天津医院儿科主任、内科主任,总政宣传队(文工团)门诊部主任,总政歌剧团卫生科长,于1993年离休。

她不仅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很好,而且多才多艺,主演过《白毛女》,声情并茂,受到观众称赞。李亚荣部长(曾是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医学教员)写诗《巾帼邢金素赞》:“巾帼金素备聪敏。十七参加八路军,学习医务在‘诗经’(诗经是冀中河间县的一个村落) ,成绩优异智超群。排练喜剧白毛女,演到高潮泪淋淋。台下观众被感动  高呼打倒黄世仁。”

金素一生为革命工作认真负责,不论何时何地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叫苦,是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晚年虽因疾病缠身,在干休所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关心同志,关心战友和亲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她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精神,使我难以言表。单就“肾移植”来说,就渡过23年。最后终因脏器功能衰竭不治,于2017年7月18日永远离开了我们!老伴去世,使我万分悲痛!老伴走的那天,北京的天空突降倾盆大雨,好像也为她哭泣!儿孙们更是悲痛不已,儿子储天石、儿媳李娜在祭文中言表:“亲爱的妈妈:2017年7月18日上午8时许,您在解放军总医院,终因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匆匆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我们肝肠寸断的儿女子孙,陡然似的苍穹塌下。这些天来乌云密布,苍天为之动容,雷声帮我们呼唤您远去的英灵,滂沱大雨就像我们落下的伤心泪水,沉痛悼念我们亲爱的妈妈!您的音容笑貌将永留人间。亲爱的妈妈,您静静的走了,您告别89年的人生之旅,离开了这个世界!”“妈妈,您一生朴实而正直、勤劳而坚强、善良又宽容,克勤克俭,只知付出不求索取,在人生的道路上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您为子子孙孙做出的无私奉献和优秀榜样,我们将永远不忘,您对工作兢兢业业,曾屡获殊荣;您大公无私、舍己为公;您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您勤劳善良,从不报怨;您乐于助人,帮助不少家庭解决困难,帮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完成学业。每逢我们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坎坷和困难,总是鼓励开导让我们学会坚强。”“敬爱的妈妈,您是我们人生的老师,您的一言一行,儿女们终身受用。妈妈,您一路走好!不要挂念,我们一定会把我们的爸爸和家里人照顾好!妈妈,安息吧!”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师分会会长刘华苏、副会长廖泰安前来吊唁。宣传组组长吴苏宁捧着鲜花来我家致意!她深情回忆起2006年巡访老区时,在盐城白驹纪念碑前给我们拍照的情景。朱烽同志为安慰我专程送来墨宝,裱糊好,上书“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是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之子舒安手书,后来我又有不少同志发微信安慰我,在这里我一并深表感谢!

每逢祭日备思亲。2019年7月18日是她的祭日。我在手机上用微信写下:

金素,你的一生正如著名诗人泰戈尔所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宁静”。你天生丽质,多才多艺,你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是好妻子好母亲。离别两载我情难忘。现在家里一切安康,还要告诉你好消息,我们有了第四代,已是四世同堂了!愿你在天灵能与我们一起感受幸福!老储

传承铁军精神

作为一名已经90多岁的新四军老兵,回眸战争岁月,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射阳河上、沂蒙山区,跋山涉水,夜行晓宿,到处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在老区人民的支援下,我们灭倭寇、战顽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各分会都不忘初心,适时组织老战士和后代去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访学习,我多次参加。在镇江茅山纪念碑前,目睹那个小司号员的雕像,似那音波仍然在群山中回荡;在东台三仓镇粟裕司令员墓前敬献鲜花;在黄桥决胜纪念碑前,回忆我的少年时代;在沂蒙山区和淮海战场上的碾庄、双堆集、永城陈官庄,到处都有烈士的遗骨,他们默默无闻无声地躺在那里,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2015年一师苏中分会寻访团又要出发啦,我不能同行,但我的心与他们紧紧贴在一起!我迫不及待地在“微信”中与他们同往。我写道:

我,老储,如影随行到东台。东台是个好地方,我的家乡!东台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东临黄海,历史悠久,历史上东台正式建县是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从此,东台县建制一直未变,距今已有240多年。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中军区第一野战医院在完成对兴化城战斗、活捉日本兵后,带着未愈伤员,进住东台城三昧寺大庙内。记得那时,我还曾给身患“花柳病”战俘伤员注射606、914针剂。

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三方执行小组”来到东台,我方代表韩念龙上校、美方是邓克中校、肖风岐代表国民党。不少人还到飞机场去看他们从上海来坐的飞机呢。其实执行小组来东台是明修栈道,争取时间,国民党调兵遣将,准备大举进攻我苏中根据地。一师苏中地区,从未放松警惕,司、政、供、卫各部门,也都抓紧时间备战。管文蔚司令员还在每周六组织各部门会操,以提高队列军事素养。

徐州寻访,总会乔泰阳副会长带领大家共同调研。他曾帮我修改讲稿,在徐州空军学院教我做报告。他父亲乔信明在抗战时期为苏中二分区副司令。春节刘华苏会长来我家慰问,也曾提及苏中行的事,我因家事不能远行,不能如愿。苏中行,阵容大、领导强、组织细、影响广,很受当地欢迎。我要说的是,诸位到苏中,不但是调研,是回老家,也是去探亲!华苏会长的父亲刘毓标在苏中,先在七纵队,后南下到厦门,任二十九军政委。我想说,革命战争时你们的父辈在苏中,在苏中二分区,在东台闹革命,现在你们传承铁军精神,带着大家继往开来,不忘初心,铭记历史!上面我说到是三位代表人物:管新凯、乔泰阳、刘华苏。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寻访调研团中有几十位与我的家乡东台都有亲缘情缘。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这20年中,我时不时地想到战争年月在苏中见到或听说过的领导们,我与他们的后代在北京又相会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新四军是个革命大家庭。看到你们,我常想起你们的父辈,那时我不足15岁,跟随他们南征北战,过淮河渡长江……。我相信,此番苏中行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一次对老一代革命时期斗争生活的体验,同时对研究会今后工作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翌日,我在网上见到,泰阳副会长留言写道:看了储渭叔叔的信,我很激动,不由得想起许多往事。初次与他见面,就感到非常亲切,敬佩不已。现在巡访调研过半,这封信来的正是时候,既有鼓励,也有指导。我们要认真领会储叔叔等新四军老战士的嘱托,以回老家看乡亲的心情开展工作。饮水思源、寻根究底、交流互动,全面完成任务,争取更多收获。

“9·3”大阅兵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场伟大胜利,党和国家决定9月3日举行大阅兵。作为新四军一名老兵,我有幸参加。

6月,总参政治部召集我们北极寺休干局的5位同志参加了阅兵预备会。会上要求每人报2000字的材料,并通知了其他准备事项,还要量身定制衣服鞋帽等。8月21日,这是我一生中不能忘记的重大节日,因为要去阅兵村报到了!自从我知道被选中参加阅兵庆典,脑海里就不时出现70多年前的情景,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抗日战场,回到那个充满硝烟而又激情的年代!集合的时间到了,我发现原定5人只来了3人。原来总参报送21人,总政只批准11人,有10人因为健康情况不能前往。出发时干休局的领导和同志们都来送行。

阅兵村位于东民巷东口南侧的首都大酒店,这里距天安门直线距离不过千米。我们一走进阅兵村就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女战士送来花束,医护人员把我领进宾馆房间……我眼前突然一亮:一套崭新的灰色新四军军服呈现在面前。我凝视着臂章上“新四军”三个字,不禁心潮澎湃!

第二天,阅兵联合指挥部在酒店大堂召开欢迎会。主持人特别提到“习近平主席指示,要对老战士实行国家最高级别警卫”,这使我们非常感动!来自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及国民党军的322人与会,其中抗战老兵126人,抗日英雄子女65人,支前模范131人。抗战老兵平均90岁,抗日英雄子女平均78岁,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年龄最大的是新四军老兵陈廷儒102岁,最小的63岁。各类保障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做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上下电梯有人搀扶,出入餐厅有人照顾,在楼层走廊和院内都设立流动服务岗,驻京军队各大医院都遴选有经验的军医和护士为老兵们服务,单是主任医师级就有15人。每个楼层都有主任医师带领护理组定期巡诊。这些年轻人都把为老兵服务视为荣耀。二十七集团军卫生兵武锦涛入伍8年了,他入住酒店第一天就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每天要帮助抗战老兵刘爷爷洗澡。在幼年时当警察的父亲就为人民献出了生命的护理女兵高琴,每天的任务是帮助抗战老奶奶洗澡,又忙着为爷爷们读报……他们虽然不能走过天安门,但他们默默的奉献精神令我们感动!我们感谢他们!

受阅前,总部首长和军区领导轮番来看望大家。北京军区宋司令员、刘政委专程到酒店检查服务保障工作,到餐厅查看老同志就餐情况。中央保健委、总后首长来酒店检查工作时,都很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及安全问题。

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参加阅兵的老兵方队中新四军老兵有32人。我们一师参加的有赵征大姐、李建中大哥,他们都已有90高龄了。刘华苏会长、戈继军秘书长专程来酒店看望,勉励大家说:“参加大阅兵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新四军的光荣。”并由二代会员任海京组织串联策划,把大家召集起来合影留念,充分体现了新四军是个大家庭的精神风貌。

阅兵村里故事很多。我们是首次组织抗战老兵包括国民党军老兵参阅。我在阅兵村遇到一位国民党兵黄建中。当年,广西当局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滴血”,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应征参加了国军新一军当炮兵,军长是孙立人,还远赴印度作战。这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伟大精神。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他回到南宁。老黄现在南宁市公安系统享受副处级待遇,晚年生活很幸福。

赵征大姐是这一次老兵方阵中唯一的新四军女兵。她说:“预演时,我所见到武器装备非常现代化,而且都是国产的,真令人自豪。充分展示了我们强大的国威、军威。”更使我羡慕的是,在老兵方队126人中,出席人民大会堂文艺晚会的只有4人。赵征大姐也是其中之一。这是由中组部圈定的。我不禁感慨:光荣啊,新四军女兵!

9月2日晚饭后,因为纪律规定不得外出,大家都在庭院里散步。每当走到大门口,同志们都要停下脚步向外张望。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情。明天,我们这些抗战老兵们就要坐车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了!

回到房间,我向外望去,前三门大街中间的护栏已经拆除,这一段路也已戒严,武警和警察守卫路边。路上不时有成队的大轿车和各种车队驶过,连续几个小时都不间断。我们都知道,这是运送受阅战士们的车队前往集结。也有送第二天准备观礼的同胞们到指定酒店休息。时间已经到了零点,我却兴奋的没有睡意,70多年前的往事就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一幕一幕的闪过。抗战时期在苏中地区,在粟裕师长和叶飞副师长、陈丕显、管文蔚等领导下,在敌后迅速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中,灵活运用毛主席军事思想以少胜多取得黄桥决战的重大胜利。1944年又以弱制强发动了车桥战役使苏中苏北联成一片,1945年底全歼了盘踞在高邮地区的日伪军,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的胜利……大家一定如我一样“今日无眠”了。我靠在窗前,看到窗下路边巡逻的警察、武警和不少消防队员,恐怕这个晚上有几十万人,为了保障第二天的盛典而付出辛勤的工作。

9月3日终于来到了,我郑重地穿好新军装,挂好纪念章,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我于2005年、2010年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65周年纪念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今天,当我和抗战老兵们乘车在第一方队通过天安门见到习主席时,心情无比激动!这是人民给予我们的最高荣誉,光荣属于党和人民,属于千千万万新四军将士们,属于新四军一师战友们,更是属于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为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就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和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我们不欺负别人,可也绝对不能再让当年日寇横行的悲剧重演。我希望年轻一代在享受和平时期幸福生活的同时,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国家富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储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