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1月18日是我军解放一江山岛的日子。64年前这场由张爱萍将军统一指挥的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主攻部队毛张苗伯伯率领的二十军六十师一七八团,以势如破竹之势仅用两个小时就登陆告捷,解放了一江山岛。此战斗中岛上敌军无一漏网,敌中校王辅弼被活捉,共毙俘国民党军1086人,我军登陆部队牺牲393人的代价,取得了一江山岛的胜利。2月9日我军十六旅进驻大陈岛,接着我军乘胜追击,浙江沿海渔山、陂山全部解放。
节节败退的国民党临撤退大陈岛前,丧心病狂地制造了一座死岛,1万8千余名世代居住在大陈岛的居民,被国民党劫运到台湾。美军帮助国民党调集了132艘船舰、500多架飞机、4500名海军、300名空军参加了这一浩劫。他们沿线架起了机关枪,由两个士兵夹着一个居民强迫集中上舰,只允许岛上居民带少量随身衣物,临走前国民党兵烧掉了岛上的民房,还在岛上埋设了各种型号的地雷,在路旁堑壕、滩头、交通壕、掩体掩蔽部、居民房屋内外、菜园麦地里、水井旁到处都埋有地雷,我军工兵用了整整三天时间,彻底扫除地雷1万多枚,扫出来的地雷可以堆成一座小山。我军解放一江山岛后发现整个大陈岛只留下奄奄一息,躺在棺材旁的70岁老翁孔江波,他是大陈浩劫唯一的见证人。
我父亲胡刚自从1944年8月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直到1953年5月,一直在这支老部队工作。1960年1月2日,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八十一团副政委,1963年为守备八十一团政委,为建设战后的一江山岛倾注了全部心血。
面对被国民党洗劫一空的大陈岛,摆在我父亲与守岛官兵面前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建岛。父亲与战士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刚开始没有营房只能住帐篷,遇到台风刮风下雨帐篷被刮得掀起来,根本就不能住人,干部战士只好住在防空洞里,而防空洞虽然能避风雨但很潮湿,轻者皮肤生湿疹,严重的关节会痛,还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为改善战士们的住房条件,父亲带领战士们一砖一瓦亲手造起了营房,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宽敞的砖瓦住房,困扰战士们的潮湿病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部队能够更好地坚守海岛,部队从入岛那一天起,就打坑道构筑地下长城。指挥用指挥坑道,炮兵用炮兵坑道,屯兵用屯兵坑道,反击用滩头坑道,以及配套的野战工事,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年年、月月、日日流血流汗地辛勤劳作,终于建成了打不烂、炸不塌的地下长城,成为祖国最前沿的堡垒,打击一切来犯之敌。
战后的大陈岛满目荒凉。遍地是光突突的石头,没有一丝绿色。父亲亲自带头与战士们一株一株地在岛上种树,战士们精心呵护着小树苗把它们培育成林,使荒凉的海岛成为绿树成荫的美丽岛屿。大陈岛远离大陆,部队吃菜就成了大问题,一遇到台风靠船从大陆运菜上岛成为一种奢望。为解决部队吃菜问题,父亲以身作则与战士们一镐一锹用汗水开垦成了沙石梯田种上了菜。没有菜种子,父亲与连队干部发动战士写信到家中去求助。炮二连事务长应光桂自己培育菜种,他的宿舍里装满了瓶瓶罐罐,菜种有山东大葱、白菜、湖南辣椒、四川菠菜等37种菜种子。父亲上岛时部队只有三种蔬菜到后来发展到46种瓜果蔬菜。岛上台风多,战士就用石块垒起来挡风。蔬菜经不起台风很快就夭折了,战士们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加以补种。岛上缺乏淡水,战士们就在菜地旁挖一口土井,用来灌溉菜地。战士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岛上雨多的特点,在菜地附近挖出了多个储水池,把雨水储存起来浇灌菜地,连部还利用猪粪、鸡粪、割青草烧成灰,做成有机肥改善士壤,战士们在荒地上开垦出良田,种地蛋(即马铃薯)、种地瓜,除补足战士口粮外还用来喂猪。每一个连队都养有十来头猪,个别连队有二十多头猪,连队出了好多个养猪“司令”,其中就有一位入伍以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团部也建有养猪场,饲养员董光清自己买来养猪手册,繁殖猪崽,替猪治病。真正做到了猪肉自给自足,基本解决了战士们吃肉问题。团部还有各种作坊自己制作酱油、糟鱼、豆腐、豆芽、各种咸鱼、干菜。在渔迅期间组织战士在滩头捞墨鱼,近海捕鱼、捕虾,帮助地方搞运输。部队开荒出的梯田一年可生产十多万斤蔬菜。因为部队农副业搞得好,部队生产不但保证自己改善部队生活,而且还支援驻地居民。大多数连队都被评为五好食堂,战士们每餐都能吃到两菜一汤。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全岛没有因营养不良生浮肿病的战士,个个红光满面,他们身强体壮。大生产使每个连队菜金有了节余,多则三千余元,少则一千余元。团里还拨出十几万斤粮食、地瓜,支援受灾的地方群众。因此父亲所在团经常受到上级的表杨和奖励,获得了南京军区后勤部授于的“海防线上生产先锋”奖旗。父亲与驻岛官兵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把一个荒岛变成为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宝岛,成为海上乐园,成为打不烂的钢铁堡垒,炸不沉的航空母舰。
大陈岛远离祖国它屹立在东海前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岛上生活是艰苦的,风多、雾多、雨多还潮湿,给驻岛战士保管武器带来一定困难,战士们有几句打油诗:“一、二、三月雾迷迷,四、五、六月雨淋淋,七、八、九月台风季,十、十一、十二冷侵衣。”根据岛上特殊的自然现象,全团战士,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自己手中的武器装备。父亲经常下到连队督促检查武器装备保养情况,领导的带头作用给战士们做出了榜样,并落实到行动中。当遇到下雨天,我们的战士解开衣服把枪抱在怀里。路滑跌跤了战士们总会想办法不让枪沾上泥士。半夜遇到刮风下雨,战士们行动迅速起床把大炮盖好、盖实。连队订了每日检查武器制度。早上雾多潮湿战士们就改在午后擦拭武器。执行任务外出回来,下岗回来,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擦好武器才可以休息睡觉。战士们的精心保养,出色过硬的军事本领使岛上火炮始终处在良好状态,得到了省军区十年无事故标兵称号和南京军区记集体二等功的奖励,还派了代表出席了北京天安门观礼。
1964年9月我父亲因为工作需要担任新的职务离开了大陈岛。虽然岁月在流逝,大陈岛依然在我父亲的记忆里。64年的时光匆匆离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岁月。63年后的今天,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当年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已90多岁的父亲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今天,革命者的高贵品质依然尚存,那种坚强不屈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本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浙东分会 胡华军
上一篇: 鹭岛——军歌一次次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