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红色资源中的“人、事、物”,作为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物态载体,是保存红色记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当代社会仍有重大的传承价值。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独具特色,是党史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资政育人作用,是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坚定政治信念、推动社会发展,弘扬革命传统,传播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的生动教材。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有助于加强新四军红色旅游开发利用,做大做强新四军红色旅游景区,强化新四军各种纪念场所的教育功能,传播新四军红色文化,弘扬伟大的铁军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正能量;又可以繁荣文化,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还是激发和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总之,建立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既是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需要,又是保护新四军抗战文化遗产和研究、传播新四军抗战历史文化的需要。
二、建立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的可行性
(一)已具备宏观环境
2004年底以来,国家发布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公布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暨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各地大力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设立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设立这些纪念日,就是要以国家的名义来表达对先烈前辈的缅怀、对死者同胞的哀悼和对普通生命的珍视,宣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牢记历史教训,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风骨,警醒奋发图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7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首个烈士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高度评价。2014年国家文物局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抗日战争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抗战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并拨付专款用于抗战文物的保护利用、陈列展览和纪念活动的开展。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抗战历史的研究宣传和抗战文物的保护利用,中央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已经在社会各界掀起“收藏革命文物,传播红色历史,弘扬正能量,发展红色旅游”的红色热潮。而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的筹划与建设不仅是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众多行动中的一个方面,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和满足现实与未来需求的前瞻性建设项目,值得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
(二)已具备充足的红色资源
经过长期战争和艰苦环境的磨炼,新四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促进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杰出人才和党政财文等各条战线上的领导骨干和精英分子。据统计,在新四军战斗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26位,刘少奇、李先念先后担任国家主席;叶挺、陈毅、粟裕等9人被确认为军事家;新四军372位高级将领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徐海东、黄克诚、张云逸4人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当年新四军浴血征战的华中地区,如泾县云岭、句容茅山、常熟沙家浜、盐城泰山庙等地保留和建设了大量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这些不可移动的抗战文物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30多年来,新四军老领导、老同志与各地党史部门和高校新四军史专家、革命纪念场馆认真研读史料,深入开展党史军史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各地研究会深入开展各类专题史研究,形成了大量的图书、影视、资料成果。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长兴苏浙军区纪念馆、北京铁军纪念园等单位开设了各类新四军抗战史陈列和新四军廉洁故事展、新四军廉政建设史实馆、新四军与老百姓、新四军将帅展、新四军英烈展和新四军文化艺术、军工战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题展览,以及叶挺、粟裕、叶飞、李蓝丁等新四军典型人物专题展览。这些都是开展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体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国内已成立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相关省市县也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特别是近年来,还有美国、日本的一些学者先后参与了新四军抗战文化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各级研究会的活动十分频繁,举办了众多学术研讨会。各地新四军纪念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经过长年的努力,从国内外征集到大量抗战文物史料、图书影像和手稿口述资料。新四军抗战文化研究活动的频繁和研究队伍的扩大,以及全社会回归重视抗战历史的大氛围,为建立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提供了一定规模的客户市场。
(四)已具备软硬件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与利用成为大趋势。在这场资源处理及利用的大数据变革中,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则是重中之重。数据库作为全新的资源收集、存储、传播与利用的手段与载体,将改变传统的文献资料收集加工方式、促进资源整合与传播、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水平。要加快专业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利用数据库技术组织、管理和维护文献信息,使特色信息资源数字化、有序化和网络化,促进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共建共享。
与图书馆大张旗鼓开展各类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相比,还没有一家新四军纪念馆开始建设新四军特色资源数据库,新四军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处于严重滞后状态。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党校图书馆、新四军研究会在尝试开展新四军数据库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互联网+”信息融合时代的到来,数字人文研究和信息资源共享已然成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趋势。因此,具有新四军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必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规模化、系列化和专题化等方向发展。
2012年,该文库由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向中央党校申请立项,纳入全国党校“三大文库”子题库,是国内起步较早的、初具规模的新四军专题数据库。该库主要由安徽省委党校与安徽省地方志资料处、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安徽省图书馆共同合作建设。旨在对新四军在安徽地区的根据地建设及抗日活动等历史珍贵文献资料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文库框架设计采取“总库——子库——栏目”树状层级方式,分为新四军历史全文库、新四军新传全文库、新四军艺苑数据库、新四军研究数据库和红色旅游数据库5个子库。几年实践下来,通过文献资源分工共采、软硬件资源互补共置、项目经费分摊共筹,该项目已经实现了项目成果开放共享,并正在探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的服务路径。但是,再改文库共建共享过程中仍存在三点不足之处:资源调配与利益协调机制的不成熟;项目建设与成果推广投入的不平衡;后期评估与管护主体工作缺位。[1]
该数据库也是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为江苏省党校系统“三大文库”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子课题。其建库目的旨在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发挥信息共享功能和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参考。从其披露的信息看,该数据库采用TPI6.0 数字资源发布系统为资源建设平台,建立文本数字资源、图像数字资源、音频数字资源数据库,具备网页发布、复合检索、全文浏览下载等功能。该校图书馆根据其拥有的资源类型和任务需求,分别设立了档案图片库、理论研究文献库、相关电子图书库、多媒体资料库、人物库等10个专题子库,内容分别涉及新四军人物、军史研究、新四军大事记、战争·战役、理论研究、铁军精神、档案图片、影视资料、相关著作、文化艺苑等方面。该库一个显著特点,在于紧密依托江苏省委党校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铁军精神专题数据库,同时又通过创建铁军精神展览,积极推动铁军精神研究成果在主体班教学过程的运用,实现了铁军精神的传承与实现“中国梦”的结合。[2]
(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中国新四军史料整理与研究”库
该库已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该项目分为课题研究和史料收集整理两大部分,史料收集需要全面完整地收集整理历史上已公开发表或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历史资料和书籍。本项目通过有组织、成系统地收集、整理新四军史料,努力发现新的研究资料,填补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结合进行新四军史料收藏现状及保护利用调查研究,最终形成的成果是编辑出版《新四军史料丛书》。
四、建立新四军红色资源数据库的构想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江苏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而且还是茅山国家5A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旅游市场。该馆新四军文物史料征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馆藏文物和新四军图书资料众多,陈列展览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创建红色资源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库旨在借助现代科技,搭建共享平台,整合新四军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数据库,促进新四军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再生产、再创造。整个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将依托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数据库的推广与应用,为史料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学创作、影视摄制和红色旅游、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丰富的、高效的、特色的信息资源服务。建设上,将采取实物与电子数据相结合,运用系统软件集成管理的特色数据库。建成后的数据库应实现网页发布、复合检索、全文浏览下载、复制粘贴文本图像选择编辑等功能。未来数据库将走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三)框架设计及内容
建库基于历史学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理论,构筑与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相呼应的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平台,确定资源收录的特定范围(包括学科领域、内容主题、载体类型与时间、地域范围等)。内容上包括与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及与中国抗战和新四军人物相关的文献、展览、专著和实物、资料等;类型上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视频、音频、图片、数字化处理的原始档案文件等。数据库的框架分为文物实物数据库、文献史料数据库、历史图片数据库、抗战历史人物数据库、文化艺术数据库、影视音像数据库、党史军史理论研究数据库、纪念设施多媒体资源库、主题陈列展览数据库和铁军数字图书馆10个子库。
(四)资源收集与加工整理
自建馆以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征集了大量的、内容详实的中共党史和新四军文物文献资料;各兄弟纪念馆、史志办、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新四军研究会都拥有历史性的、珍贵的第一手文献史料,具有其他研究机构所不具备的特色馆藏和分散各地难以被系统利用的零星资源,这些都是建设新四军特色资源数据库的数据源。具体途径有:本馆馆藏文物文献资料;购买或得到联合单位授权使用相关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电子全文数据库;协商征求使用各地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纪念馆、抗战类纪念馆、史志办、档案馆和相关高校的特色原创资源;继续赴全国各地和日本等海外征集文物资料;实地走访,采集抗战口述史料,收集地方民间资料。
(五)数据库应用与推广
建库目的旨在于整合新四军红色资源,大力弘扬铁军精神,激发红色基因。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其学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一是联手相关高校、档案馆、图书馆协同开发利用,形成具有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产品、成果;二是联手组织、纪检、史志、宣传文化等部门和纪念馆、研究会推出红色图书、主题展览,加强党员干部的党史、军史和国情教育,弘扬铁军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联手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和大中小学校等共建单位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四是联手或协助文艺演出团队和影视单位策划编撰红色剧本、拍摄红色影视作品,大力弘扬正能量;五是为各地开展抗战文物保护与利用,编制红色旅游规划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决策研究与交流学习的信息资源。
(六)数据库建设应妥善解决的问题
寻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制定统一发展规划和长期目标,有组织、有重点、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本领过硬的人员参加培训和建库工作,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妥善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确保数据库能走向社会,扩大使用范围,实现最大价值;要重视数据库的应用与推广,尽量做到共知共享;建立长效的常态运行机制,确保数据库维护与数据及时更新,既保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又增强数据库的生命力和扩张力。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周再兴
[1]毛丹: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地方文献专题库建设实证研究——以“安徽新四军文库”项目为例.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年1期。
[2]何飞:地市级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初探——以盐城市委党校新四军“铁军精神”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管理学家,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