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彭雪枫论平原游击战

  • 时间:   2018-06-23      
  • 作者:   张学忠      
  • 来源:   张学忠      
  • 浏览人数:  1628

彭雪枫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著名将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的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独到见解。他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有游击性质的运动战。在游击战中又分山地游击战和平原游击战,而彭雪枫则是研究平原游击战的专家。他对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研究,不仅造诣深,且建树显著。

他的平原游击战的理论,是其早在红军时期就已形                                                                                                                                  成的游击战理论的继续与发展。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该书概括了他在红军时期游击战理论的全部内容,而抗日战争时期平原游击战理论,则是其继续和发展。

 

平原游击战理论的形成

彭雪枫平原游击战理论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提出;实践形成;丰富与发展3个阶段。

19387月,东征前夕,他在《游击战术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一文中首次提出“平原游击战”问题,阐明“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彭雪枫提出平原游击战问题,并结合战争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193810月,彭雪枫率部东进豫东敌后,窦楼战斗首战告捷,点燃了豫东的抗日烽火,之后开始了回师睢杞太地区的征程。

对在敌后可能遇到的各种不测,彭雪枫均作了周密的计划与考虑。此次行动,公开的名义是为了整理原“三支队”西进后留在“睢杞太地区的游击部队、消灭汉奸土匪武装”。而彭雪枫则把这次行动看作是对他曾提出的,关于游击战术作战原则如“声东击西”、“东边打雷,西边下雨”、“牵牛政策”(打圈子)、侦察、行军、宿营等战术理论,在平原游击战中加以运用与实践的极佳机会。同时,他还把这次行动看作是对这支新组建的部队,进行敌后游击战的大练兵与实战演练,以检验其提出的游击战术在平原地区是否行之有效。

部队于1122进入太康县城北的砖楼(今转楼)宿营。

砖楼,距太康50里,睢县60里,柘城80里,且又处在两条公路交叉点上。敌人的汽车和骑兵从上述三地仅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我们的宿营地。但彭雪枫不仅不急于离开这一险恶之地,反而派出宣传队在转楼、和路口等集镇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大造声势,做各种形式的宣传,竟然在那里停留一天一夜之久。

那么,彭雪枫何以敢在敌人的鼻子尖上跳舞,敢于做出如此大胆地举动呢?对此,彭雪枫做出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地回答:“由于对敌人兵力的配备及其对我之侦察时间、兵力集中的时间的正确估计,能够安然的在那里停留一天一夜,而且开了群众大会,做了各种宣传鼓动工作。果然敌人集中了归德(既商丘)、太康、睢州、宁陵数处兵力,乘汽车89辆,坦克7辆,附近一部骑兵及数百汉奸武装,势如暴风骤雨,企图截击我军于转楼。然而我们已经离开那里一天有半了,但也还只是相距着20里,不过不能不严阵以待了。可是敌人终于认为这是‘第二个情况’,不得不扫兴而返。结果我们一无所失,而敌人所得的是懊丧和气愤,以及400余箱汽油的消耗,一辆坦克的自行焚毁,最倒霉的则是带路汉奸们的饱受一顿侮辱!”这就是彭雪枫在教育部队时常说的:“巧于迷惑敌人,多设疑兵,多作动作,装腔作势,虚张声威,位置在敌人所顾虑的地方,做成敌人受威胁的神气”。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弱则示强,劣则示优,少则示多,假则示真”。这样“既可以迷惑敌人,吸引敌人,又可以消耗敌人……”。“总之,巧于迷惑敌人是要消耗敌人,疲倦敌人,分散敌人,动摇敌人,使敌人到处配备兵力,到处防备我们,结果,会成为‘到处没兵力’,到处都是弱点。那就便于我们的突击了。”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彭雪枫无产阶级军事家的胆略与智慧,而且实现了他的“我们不仅要指挥自己,而且兼指挥敌人,我们要操纵敌人,玩弄敌人,使敌人不能实行预定计划,使敌人疲于奔命,喘不过气来”的作战意图。实现了使敌人四路“包剿”计划扑空的战略目标。

这是彭雪枫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具体体现,是运用“牵牛政策”战术原则的一个光辉范例。

部队在顺利完成回师睢、杞、太各项既定目标后,返回鹿邑白马驿,指战员们迎来了东进后第一个元旦,大家饱饱地吃了顿饺子。本想休息几天洗洗衣服,但当天晚上侦察人员向彭雪枫报告:商丘日伪军'2000余人,于1日下午进占鹿邑县城。这突如其来的敌情变化,使大家顿时警觉起来,期待着战斗任务的到来。

在团以上干部会上,彭雪枫听了大家的意见后说:

根据敌我兵力火器对比,敌占优势。但敌亦有致命弱点——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应灵活的执行游击战术原则——“硬的不打,软的打”;“敌打我偏不打”,我们应该抓住敌人有后顾之忧的弱点,以一部兵力移于敌之侧后,佯攻商丘,威胁敌之老巢,以迫敌撤退……。  

彭雪枫即命第二大队310多人,在滕海清大队长的率领下,于193913日下午,沿商()()公路北进。

敌人侦悉我军沿商公路北进后,其主力南在鹿邑,商丘空虚,为保其老巢,不得不于4日从鹿邑撤兵。彭雪枫的“兵不血刃,战而胜之”的意图得以圆满实现。事实证明彭雪枫一个战术动作,智退敌寇2000的战术是完全正确的。

彭雪枫率部东进敌后,经过窦楼战斗,进军睢、杞、太,安返白马驿,智退鹿邑日伪军等一系列战斗的实战经验,不仅证明了他在《游击战术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中所提出的观点完全适合平原作战,而且更充实与发展了他所提出的游击战术的作战原则。

19396月,他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第6期发表《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一文,对193810月东征以来历经数十次大小战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在敌后平原地带进行游击战的结果,不仅解决了平原地带能否打游击这一问题,而且又在战士们——尤其是往昔的‘山地游击活动者’们的心理上,起了一种‘平地游击似乎较之山地还舒服些’的变化。原因很简单,由于平原游击周旋容易,运动便利,即是给养也还易于筹措。至于隐蔽,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还要较之山地周到些。”他并得出如下结论:

“‘谁能战胜谁?’在敌人后方看的最明显。‘平原能否打游击?’在敌人后方看得最清楚。”

在平原游击战的经验中证明:“平原能不能打游击呢?能够的。谁能战胜谁呢?我们能够战胜敌人的。”

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彭雪枫指挥部队纵横驰骋于豫皖苏边区,打击敌寇,消灭伪匪,经历数十次大小战斗,更加充实了他的平原游击战的实战经验和理论。19408月,他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卷第8期发表的《豫皖苏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游击战术指导法则》一文,标志着彭雪枫平原游击战争理论的形成。

 

平原游击战术基本原则

    经过两年的平原游击作战的实践——理论,理论——实践的几个反复,彭雪枫从中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平原游击战的理论。这一理论内容的表述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只有主动和灵活两个要点,其中心思想是以智谋获胜,而非只以力胜敌。这一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论。基本要点如下:

    ()以小的牺牲,换取更大的胜利。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基本是游击战,逐渐向运动战发展。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敌意外”是致胜的要诀之一。军事上出敌意外的时机是很多的,“原则上应是袭击的、进攻的,才能居于主动地位,”“不应攻坚(特殊情况下例外),不采取防御战斗”,“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走,’不恋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而且可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争取主动,脱离被动。“我游击部队以及游击兵团,必须会玩弄敌人,操纵敌人,也叫做主动的摆布敌人,欲使之东则东,欲使之西则西,在任何情况下均须迅速跳出被动地位,同敌人周旋,兜圈子——秘密的脱离敌人,迅速的、秘密的突然接近敌人”。这就是彭雪枫摆布敌人的指挥艺术。

行动要领:声东击西;声南走北;夜间行动。

他根据成功的和失败的战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老驻一地,必遭袭击;

老走一路,必遭伏击;

前进不走曲线,必遭堵击;

后退不走曲线,必遭追击;

久驻一处,不转移地区,必遭合击。”

()集中主力,打其一点。在战略上,我们以一对十,以弱胜强;在战役、战斗上,是以十对一,以众胜寡,实行集中主力,打其一点,是平原游击战争基本的作战原则之一。

()对付敌人袭击——脱离敌人或反袭击。在敌以强大兵力有计划的向我进袭时,我们应灵活执行游击战术原则——“硬的不打软的打”、“敌打我偏不打”,应迅速而隐蔽的撤走,速即脱离被动地位。后撤切忌顺着敌人前进的方向而退,应抓住敌人有“后顾之忧”及其不能持久的弱点,把我主力移于敌之侧方,待机而侧击敌人。而无机可乘时,即派一部深入敌之来路以迷惑敌人;条件可能时,甚至全部兵力利用平行道路,深入敌人后方,实行与敌“换防”。彭雪枫十分风趣地说:“你来吧,咱们换换防,你扫荡我的根据地,我袭击你的据点,端你的老窝,叫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夜间动作是平原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原则之一。为了隐蔽我之行动,以欺骗和迷惑敌人,为了避免敌之机械化兵种,必要的时候,必须夜间行军。夜行军可以使敌人的汽车、飞机失去作用,使敌人迷失了寻找我们的方向,我们就可以从容不迫,即便是大的游击兵团,也可以在敌人之公路线内穿过来而又插过去。

与火力、速力、装甲威力特别大的敌人作战,采取夜间战斗成为万分必要, 也只有如此,才能以小牺牲换大胜利。

()经常转移位置,是游击队领导者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经常转移位置,是灵活用兵的核心问题。因为转移位置首先是避免敌人的袭击,再者是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疲劳敌人,而中心的目的则是寻找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以打击敌人。在敌人后方“游来游去”。但这决不是无目的盲目的“游”,而是为了“击来击去”。

这就是彭雪枫灵活用兵,指挥敌人,摆布与玩弄敌人的指挥艺术的具体体现。

 ()、外线作战指挥艺术

 外线作战,是我军主动、灵活、积极歼敌手段之一。在对付敌人战术上,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对伪军、“准伪军”的战术指挥,则应该是运动战多于游击战。不打则已,打则一举歼灭。

 我们对敌作战的一般原则应是:

 袭击:

 对敌人的袭击,必须使部队的指挥员有冒险果敢的精神,利用黄昏、拂晓、天候、地形。黄昏时敌人行军一天最疲劳的时候,遭我袭击必败;拂晓是敌人认为一夜无事,造饭出发,遭我袭击必败;狂风、暴雨、大雪、浓雾这些时候去袭击敌人必胜。

 袭击甲敌,伏击乙敌:

 假若袭击甲集,同时也准备兵力伏击从乙集来增援之敌,一个袭击,一个伏击增援之敌,双管齐下,或者袭击乙敌引诱甲敌出援之敌,而重点放在伏击乙敌方向。但须根据当时的情况、地形、兵力、灵活运用。

 袭击变为袭扰,袭扰变为袭击:

在不可能一举而歼灭之或袭击不得手之时,可以把袭击变为袭扰。

伪装袭敌,伪装惑敌:

换上在战斗中缴获敌人的太阳旗、臂章、军服等,派出坚强的部队,去实行袭击或迷惑敌人的任务。

(九)、打埋伏

    打埋伏是使敌人在行进中无战斗准备,或无法作战斗准备时,对敌人的突然袭击。它可使敌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我不仅容易隐敝、便于射击、还容易突进;我有退路,而且不只一条。

    伏击战首先可以夺取敌之灵魂(把敌打得晕头转像),然后夺取敌之有生力量。

    据此,彭雪枫得出如下结论:

    那些“认为在平原敌区不能打伏击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平原游击战不断的经验中证明:伏击战不但可以打,而且还是最好的方式。”

(十)、实行谣言攻势

    实行谣言攻势,也是一种战术。

    因为敌人经常采取这种战术,我们自然也可能采用。“忠厚”不是拿来对付敌人的。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等等。所谓有能与不能,用与不用,近与远,远与近,全是体现灵活精神。

故对敌人越不忠实越好,越险恶越好。对日军、汪逆投降派不能太老实了,这也难怪“大日本皇军”说我们新四军“没有良心”。

此外,他还对突围战斗、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挥等12个方面的游击战术指导法则作了精辟的阐术。

用实战充实理论,用理论指挥战争,理论实践、实践理论的每一次循环,都给平原游击战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19421114,日伪军出动7000余人,坦克、汽车100余辆,飞机3架,兵分5路对我淮北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彭雪枫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平原游击战的理论为指导,制订出一整套反“扫荡”战役方针和“战术指导要领”与强敌展开了浴血大战。

此次反“扫荡”战役方针是:

“主力部队跳出敌人之包围圈,把处于内线作战的被动地位,一变而为外线作战的主动地位,不是内线应付敌人,而是外线的打击敌人,跑到敌之外线,迂回敌之侧后,实行打击敌之尾,使其不能不回头的战术,实行大闹敌后,使其不能不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敌之‘扫荡’时间,才能缩小敌之‘扫荡’范围,才能乘其收兵后退之际,集中力量聚歼敌之一路或数路!”

这一方针的精髓,充分体现出彭雪枫平原游击战理论的两个核心要点:主动与灵活。

反“扫荡”战术指导要领是:

“力争为’大弱者中的小强者,大劣大势中的小优势,大不利中的小有利,大被动中的小主动,大包围中的小包围,大扫荡中的小扫荡,大封锁中的小封锁,大内线中的小外线’作战。”总之,要“避免被动,争取主动,积累众多的小主动成为大的主动,积累众多的小胜利成为大的胜利,积累众多的小优势成为大的优势,积累众多小的对敌包围战成为大的对敌包围战,积累众多对敌之小扫荡成为大的粉碎敌之对我的大‘扫荡’”。

在反“扫荡”战术中的“八个”“大与小”和“五个”“多与少”辩证关系的精彩论述,是彭雪枫平原游击战理论中心思想——“以智谋取胜,而非以力胜敌”的具体体现,亦是他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范例。是役,共歼日伪军7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彻底粉碎了敌人历时33天的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保卫和巩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丰富了平原游击战的理论。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豫皖苏和淮北根据地军民,在彭雪枫平原游击战争理论指导下,跃马挥戈,纵横驰骋,打击敌寇,消灭伪匪,使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业绩。

彭雪枫是中国共产党36位军事家之一,他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给人民军队的军事理论文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我军军事理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张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