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看望“小兵张嘎”潘海根

  • 时间:   2018-06-15      
  • 作者:   李国妹      
  • 来源:   浦东文史     
  • 浏览人数:  2295

今年是浦东创建人民抗日武装80周年,69日上午,赵国庆和夫人崔秀岩、红色收藏家张明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副秘书长乔芸芸(黄竞之、乔甫宽之女)与我前往松江看望浦东的“小兵张嘎”潘海根。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朱亚民和潘海根

1930年,潘海根出生在上海一个贫民区,后随父母回南汇老家。在黑暗的社会里,潘海根一家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童年的他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四处流浪。10岁时在要饭途中参加革命,曾是淞沪支队支队长朱亚民的通讯员(部队指战员都喜爱地称他“潘小鬼”,瞿剑白曾写小诗一首称潘海根为“小兵张嘎”),他跟随部队战斗在浦江两岸,后又北撤辗转于大江南北,在莱芜战役中负伤致残。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瞿剑白题诗一首称潘海根为“小兵张嘎”

解放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经组织保送到工农速中及南京大学深造,成为淞沪支队中党培养的唯一大学生。潘海根和支队长朱亚民其感情之深,情如父子,家里珍藏着朱亚民和他的合影,还有朱亚民亲笔书写赠送的墨宝“寿”字。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支队长朱亚民和浦东的“小兵张嘎”潘海根合影

                                                    支队长朱亚民亲笔书写赠送的墨宝“寿”字

潘海根和赵国庆

潘海根和赵国庆有着很深的渊源。赵国庆出生于1940年。日军侵占上海后,浦东成为日伪军驻守上海的战略防地。赵国庆的父亲赵熊于194010月,成功策反伪军5个连,任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大队副,母亲也是革命工作者。赵熊一家三口便成了灭绝人性的日、伪军的追杀对象。部队派一位潘姓战士一直背着幼小的赵国庆,在残酷、艰苦的环境下随队转移。潘海根到部队后,就认识赵熊一家。

解放后,潘海根和赵熊一家经常会面,赵国庆也常向潘海根请教当时浦东的抗战情况。潘海根的自传《烽火岁月夕阳红》由赵国庆帮助封面设计、文字打印、校对完成。两人年龄相差10岁,他们的感情犹如叔侄,又似兄弟。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由赵国庆帮助完成的潘海根自传《烽火岁月夕阳红》

我和“小兵张嘎”潘海根

7岁那年,父亲离我而去。我只听母亲说父亲跟朱亚民前辈在浦东一起战斗过。2007年左右,我迫切想知道父亲的具体抗战历程。经浦东新区新研会会长周到介绍,我联系上了潘海根叔叔。因潘叔和父亲是战友,他对我就象对自己的小辈一样平易近人,潘叔家的阿姨也特喜欢和我聊。我父母早故,潘叔二老膝下无女,和他们1年多的通话温暖了我的心。于是,潘叔二老便成了我电话里的“爸爸、姆妈”。等收到潘叔的自传《烽火岁月夕阳红》和其他一些史书,我才知道潘叔是个英雄人物,我才接触和学习到浦东的抗战历程。我也便和二老约定,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们一次。

69这天上午,我们围坐一起合影,仔细翻看着潘老用青春和鲜血换来的勋章,聆听他的抗战故事,也向潘老请教一些抗战历史问题,其乐融融,只恨相聚时短。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左李国妹,靠左两位潘海根夫妻,右二乔芸芸,右一赵国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左红色收藏家张明昌,中间“小兵张嘎”潘海根,右李国妹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一起看勋章

微信图片_20180615103445.jpg

                      乔芸芸向潘老请教一些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