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桐柏自卫反击战役70周年,亲历过该战役的我,近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当年参加战斗的情景,感触良多。战役第一阶段进展比较顺利,第二阶段两次重要战斗,都未达到预期歼敌目的,战役的得耶失耶,都无可回避。想把它说出来,抛砖引玉,愿与亲历桐柏自卫反击战役的老战友共同探讨,议论战役是非得失,从中汲取教益。
(一)
抗战刚刚胜利,国民党蒋介石就走下峨嵋山,向全国部署内战兵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新四军第五师活动的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地处中原腹地,据战略重地,扼交通要冲,国民党蒋介石要控制全国,必先夺取中原,消灭五师部队,打通向华北、华东、东北进军的通道。日本刚宣布投降,国民党就聚集重兵,向五师活动的武汉外围地区大举进犯。占领我鄂皖边、鄂南、石(首)华(容)公(安)地区后,又相继侵入我襄南、襄西、鄂中、豫南等地。中原大地上空,罩上了浓浓的内战阴云。
在这严峻形势下,五师部队不得不停止受降,遵照党中央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着手整编部队,集中主力成立野战军,积极准备应付反内战斗争,配合我军举行的上党、邯郸、津浦路徐(州)济(南)段等战役,发起了自卫反击的桐柏战役。
1945年10月1日,中央复电郑(位三)李(先念):指出夺取桐柏山区是正确的。因桐柏山区地处豫鄂要冲,打开这一局面,我军阵地即可大开展,河南、湖北的根据地就可连接起来,在桐柏山区站住脚,对坚持中原斗争是重要的,在战略上对华北、华东之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可起很大牵制作用,对其他解放区也是有帮助的。为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集中主力打几个胜仗,中央指示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北返,河南(嵩岳)部队和冀鲁豫军区水东部队南下与五师会师,组成中共中央中原局与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坚决进行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斗争。
由此可以说明:桐柏自卫反击战役是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斗争,其战略预期,就是解放桐柏山区,站住脚跟,使之成为长期坚持中原局面,稳住中原局势的基地,大量牵制国民党军,配合华北、华东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援助其它解放区的斗争。
(二)
10月17日李先念亲率五师野战军3个旅向桐柏周围地区运动,命令江汉、鄂东军区部队积极展开活动,牵制敌人,配合作战。20日第十三旅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向桐柏县城的国民党第七游击纵队发起反击,经一小时激战,我军突入城内,国民党县长曲运铎弃城逃跑。我十三旅解放桐柏县城后,接着又连克固县、平氏两镇,歼敌2000余人,夺得桐柏自卫反击战役的首战胜利。
21日第十四旅进攻随县以北新城附近戴家仓屋的国民党独立第一支队,歼敌800余人,缴获军械库、弹药库各一座。
当天,五师野战军兵分两路向西南扩展,目标指向枣阳县城。十四旅27日解放了枣阳县境的刘升店、鹿头、吉河等集镇。28日第十四旅会同第十三旅对枣阳县城发起进攻,击溃国民党县警备大队 ,毙俘县警察局长赵鹏程以下500多人, 国民党县长黄钟华率领县警备大队残部仓皇逃窜,枣阳城为我解放。继之,第十三旅进占枣阳以西、襄阳以东的双沟镇,第14、15旅进占河南唐河的湖阳镇。
11月3日第十四旅两个团奔袭河南新野县城,经5小时战斗,歼守敌300余人,解放了新野县城。至此,五师野战军发起桐柏自卫反击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经过半个月的连续作战,歼敌3000余人,先后解放了桐柏、枣阳、新野三座县城,3大主力会师后王戴部队还解放过唐河县城,从而控制了桐柏山广大地区。
10月24日王震、王首道所率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王树声、戴季英所率河南(嵩岳)军区部队,以及冀鲁豫军区第八团,在唐河、桐柏、枣阳、随县交界地区同新四军五师部队胜利会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组成中共中央中原局、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部队整编为两个野战纵队,3个独立旅。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31日中共中央致电庆贺三部人民军队胜利会师:“望你们团结一致、鼓舞士气、加强纪律,使每个官兵明了自己的光荣任务,为占领七八座县城,创造新局面,配合华北、华东的伟大斗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争取全国和平局面而努力”。
三大主力会师后,蒋介石下令限国民党第五、第六战区“于11月内肃清”中原军区部队。国民党军重新调整部署,在桐柏山区北面调集3个军8个师,从南阳、舞阳至确山一线向南推进;在南面调集3个军6个师自应城、钟祥一线向北推进。我军为改变局面,使部队得到休整补充,遂乘敌南北夹击态势尚未形成之时,展开桐柏自卫反击战役的第二阶段。11月8日,国民党鄂豫挺进军第三游击纵队侵占我枣阳县城。9日三五九旅解放枣阳县城,歼敌2200余人,揭开了战役第二阶段的序幕。
国民党第五战区为牵制我军,与第六战区部队造成夹击之势,以两个师4个团的兵力,从唐河向我湖阳镇进犯,我乘该敌远离主力,比较孤立,部署二纵十四旅置于湖阳镇、丁爬山正面一线,十三、三五九旅为迂回部队,12日敌一二七师三八一团进到我丁爬山以西地区,我十四旅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向其发起攻击,经激战将该团歼灭,俘团长双宗海以下600余人,毙伤敌400余人,逼迫敌军主力向唐河、新野逃窜。
湖阳战斗之后,中原主力部队集结于湖阳、祁仪、苍台及枣阳、桐柏地区进行休整。此时国民党第五、六战区部署对我南北夹击的攻势仍在推进。12月初,国民党第十军二十师侵占我双沟镇,六十九军一八一师向祁仪进逼。为争取使桐柏、大洪山根据地加强起来,中原局、中原军区决定反击进占我双沟镇之敌。部署二纵队十三旅于双沟以北为主攻部队,十五旅于双沟以南为助攻部队,三五九旅为预备部队。一纵队之二、三旅位于枣阳以北之程家河、徐家寨地区,控制唐、白两河,向新野、唐河方向警戒:二纵队十四旅守备湖阳、新城一线,牵制北面敌人,保障进攻双沟部队的侧翼安全。12月7日,夜幕低垂时,中原部队对双沟外围之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十三旅歼敌一个营500余人,攻占双沟以北、东北、以东之戴家仓屋、周家岗一带阵地。十五旅攻占双沟以南之三里庙、尚家庄等地。双沟外围之敌大部被我肃清,双沟镇内之敌依托寨墙工事固守待援。8日黄昏,我向双沟镇内之敌发起总攻,十三旅三十七团、三十八团奋勇当先,英勇冲杀,高喊着“打下双沟,活捉谭乃大(二十师师长)”先后从东北、西北突破敌人寨墙工事,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歼敌师部特务连大部,击溃机炮连,缴获迫击炮8门,此次战斗,共歼敌1000余人。此时,北面援敌向程家河、杨垱、祁仪、平氏等地逼近,襄樊之敌也向双沟增援。在决战关键时刻,军区指挥作战的个别领导以敌情变化为由命令部队主动撤出战斗。围攻双沟部队的指战员怀着迷惑不解和百般无奈的心情,很不情愿地撤离了战场,为未能全歼敌人而惋惜!其实,只要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是完全可以歼灭双沟之敌。若如此,我军威、士气会大振,还会削减国民党军的气焰和士气,后来的战斗也会好打一些。
国民党军双沟受创后,刘歭再次调整部署,加强攻势,命令六十九军等3个军从北线向我进攻。12月12日,一八一师侵占我祁仪镇,我军遂以二纵队之十四旅、十五旅警戒南线之敌,集中一纵之二、三旅,二纵之十三旅、三五九旅于祁仪前线,待机反击进犯之敌。13日侦知一八一师先头部队一个团进至祁仪后,停止不前,在清水河沿岸及驻地构筑工事。我军乘敌孤军深入,后续部队未到,即置三五九旅进至祁仪以南为预备队,令二、三旅和十三旅向敌先头部队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凭借寨墙、炮楼和工事顽抗待援,14日晚激战一夜,歼敌一个连。15日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率主力赶来增援,是日夜晚,我军再次发起进攻,复经激烈战斗,虽攻入镇内歼敌一个营,毙俘敌团长安西箴、营长朱云远等1000余人。但祁仪以北村庄之敌,依托工事顽抗,并在工事外围燃起大火,火光照耀大地如同白昼,我攻击部队暴露敌军阵前,遭受强大火力阻击,无法前进。为避免无谓牺牲,就主动撤出战斗。至此历时两个月的桐柏自卫反击战役结束,前后两个阶段共歼敌9000余人。
12月以来,我中原军遭受国民党第五、六战区强大兵力的南北夹击,敌军步步向我紧逼,根据地逐渐缩小,各种困难多多。双沟、祁仪战斗没能打好,祁仪之战部队有些伤亡,对我处境、战局和士气有较大影响,我已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为争取主动,主力部队于12月下旬分南、北两路东越平汉铁路,转移大别山地区坚持斗争。
(三)
综合观察桐柏自卫反击战役全程,其是非得失可以归纳为:
一、发起桐柏战役反击国民党军进攻,保卫根据地;争取解放桐柏山地区,使之成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坚强阵地;配合全国斗争,牵制国民党军进攻华北、华中,是必要的、正确的。
二、战役第一阶段,五师野战军乘敌大部去发“受降财”,兵力相对薄弱之机,乘虚而入,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控制了桐柏山广大地区,为三大主力会合开辟了基地,延缓了国民党军对我南北夹击的步伐。战役第二阶段,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牵制国民党军24个师、8个游击纵队不能他调,有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斗争。党中央对桐柏战役的战略作用作了充分肯定,中共中央致中原局电报称:“你们最近在豫南鄂北的行动已取得重要胜利,吸引了刘歭五、六军对着你们,这就大大帮助了刘伯承在平汉线北段的作战(邯郸战役),使他们在打破蒋军第一次进攻后,得有休整机会,至今顽军不能集中兵力北上。虽然最近你们自己的胜利不大,但在整个战略配合上作用是极大的。”
三、第二阶段敌情加重,特别是双沟、祁仪两次重要战斗都没打好,未能达成预期战略目标,不得不撤离了桐柏山地区。这主要是三支部队会合不久,部队各自的特点、战斗作风不同,指挥员对部队,部队对指挥员,部队与部队互不了解,初次协同作战不够默契,难免指挥不能得心应手,部队不能扬长避短。
四、军区主要领导人资历、职位不同,有的过去资历深职位高,今天居于副职;今天任正职的领导,过去职位却低于副职。这种特殊情况,使一把手在决策、指挥上难免会有顾虑、犹豫,影响统一指挥,贻误战机。
五、双沟、祁仪两次预期的歼灭战,打成了消耗战,祁仪之战又有些伤亡,部队上上下下窝着一肚子火,心有不甘,一些同志有意见、有埋怨情绪。某些部队领导与领导、部队与部队之间,存在一些不利团结成分,这也妨碍了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
总之,桐柏自卫反击战役的是非得失,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上述管见难免错误,敬请老战友们批评指正。
马焰(五师分会供稿)
上一篇: 忆盐城参议会的筹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