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怀念

  • 时间:   2018-05-22      
  • 作者:   孙国栋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1师分会      
  • 浏览人数:  961

2017年元月15日,接到老书记韩培信逝世的噩耗,尽管心里早有预感,但还是不愿相信,震惊、悲痛之情难以掩饰,挥之不去……

韩培信,在盐城只要是上了点岁数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老人家名字。对我来讲,8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他是省委书记,报纸、广播电视上经常看到他老人家的名字和形象。然而真正走进他老人家,和他多次亲密接触,还是我担任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以后。

韩老离休后,长期担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领导。印象中,第一次见到韩老书记是2005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换届选举,韩老作为名誉会长参会,因为他是盐城人,见了我格外关心纪念馆的发展情况,他说纪念馆是他任省领导时一手操办起来的,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怎么样。我向他汇报说,今年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韩老听了非常高兴。从那时起,我们便有了多次的接触和交往,我敬重他老人家不凡经历,他欣赏我做事的决心和勇气。

2005年,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因为新四军纪念馆改扩建和红色旅游项目,我成了韩老家的常客,只要是到南京,总要到韩老那看看,碰到困难,我也喜欢找他老人家商量商量,有时出差赴南京,没什么事也要去看看,陪他老人家说说话,拉拉家常,当然,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新四军话题。

韩培信,曾是新四军地方干部。他1921年生,江苏响水人。建国前后历任阜宁县八滩区(今属滨海县)区长、滨海(今响水)县县长、苏州地委常委、地委书记、国家轻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江苏省委书记、人大主任等职,曾任两届中央委员,连续多年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抗战最为艰苦的1940年底,韩老在家乡苏北工作,先后任文书课长,八滩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盐阜根据地实行疯狂的大扫荡,连续侵占了东坎、五汛等地,妄图侵占八滩,建立据点。新四军三师坚守八滩,为了阻击敌人,黄克诚师长找到韩培信,命令他立刻组织发动群众,把整个八滩街的房子拆光。并斩钉截铁地说: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小局必须服从大局。现在拆了你一个银八滩,将来革命胜利了,还你个金八滩。韩培信坚决执行命令,发动当地干群,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八滩街房屋全部拆光,彻底粉碎了敌人占领八滩的企图。这个故事,韩老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既自豪,又遗憾。他说,作为江苏的省委书记,赴京看望病重的黄克诚,每每见到黄老,他就会问起:革命胜利了,你欠百姓的金八滩还了吗?这也是他老人家走上领导岗位,心系家乡的重要情愫之一,他常说,我们欠老百姓的太多。

近些年,韩老虽年岁已高,但参加社会活动较多,且一年中总有一段时间,在北京居住。2006年,我去南京,恰逢韩老参加活动,遗憾没能见面,事后告诉韩老,老人家当场拿出便签,写上自己的手机号和专用座机号,并笑着说以后还可以发信息给他。这以后,每逢春节,我总是以信息和贺卡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而他老人家,也常常给我寄来贺卡问候。

20071228日,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展陈改造后开馆,韩老作为嘉宾前来参加剪彩,看到焕然一新的新展馆,他非常高兴,给予高度评价,连声称赞气势好,手法新。老人家欣慰的说,纪念馆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向韩老说起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人物馆时,他连声称好。

20081116日下午,江苏省举办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这次座谈会规模大、级别高,发言的仅有五人:有刘少奇同志亲属代表、时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有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委老书记韩培信,有省党史学会会长、原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江,而我因为新四军纪念馆馆长的身份,很荣幸的作为江苏数十家新四军纪念馆(地)的唯一代表专门发言,我将这一消息电话告诉韩老,他很开心的说:你代表的是盐阜老区和新四军。

20099月,新四军人物馆建成。我赴宁专门请韩老参加开馆仪式,韩老欣然接受邀请,并当场打电话给同是老乡的周克玉将军,他说:盐城新建新四军人物馆,你我理应回家祝贺。20091012日,鲜花锦簇,彩旗飘扬,新四军人物馆正式开馆,韩培信和周克玉等嘉宾出席,现场掌声雷动,盐城的父老乡亲,以这种特有和纯朴的方式,欢迎他们回家。

仪式结束,下午参观悦达汽车二工厂。韩老周老特意让人叫我,问我下午干什么?我连忙说道:下午我的任务就是陪你们啊!韩老开心的笑着说:这就对了,你可不能落下我们俩老头子不管。原来韩老担心我事务多,不能陪他们。在悦达二厂,韩老拿着厂里赠送的小车模,爱不释手,他不停的将车模门打开关上,关上打开,开心的像个孩子。

有一次我出差赴宁,顺便看望韩老,当时他正在帮别人题字,见到我来,他老人家很高兴,我夸他字写的好,他立刻说,喜欢我也帮你写个,当时怕他累着,就随口说等您方便,没过几天,刘秘书打来电话说,字题好了,内容是"任重道远",字里行间透出的,是韩老对我的殷切希望。

《盐城晚报》为我开了专栏《馆长手记》,写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重要人士来馆参观情况,韩老身在南京,竟然也看到这样的文章。2011年,我到南京,他老人家专门说起,给予肯定,建议有机会将文章集中起来出本书,并说:"你要看得起我老头子,我来给你写个序",其实将近些年的手记编印成书,是我打算已久的,没想到的是老人家能看到并提起和专门作序。考虑到韩老年岁已高,我草拟了初稿,原想请他老人家签个名即可,可草稿送给他,他却没有当时给我,而是说要仔细看,拿到韩老修改后的序,我的心里暖暖的,他在序言写道:作为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为我作序,责无旁贷。他还写道,他多次去过新四军纪念馆,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纪念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飞跃,这期间,他和我有了多次接触,并慢慢熟悉,成了忘年交。

韩老从孤儿到省委书记的特殊经历,使他特别注重和关心家乡孤儿贫困学生,为此他专门成立教育基金会,资助规模不断扩大,资助对象上千人,资助金达到上百万元。每每听到韩老说起这样的情况和下一步打算,我都为之动容,并也想尽点个人绵薄之力,捐款表表心意,可韩老总是以我收入不高为由,婉言谢绝。

在新四军人物馆第三部分地方领导中,有韩老的生平和简历,可在布展时,我们找不到韩老抗战时期的照片,向韩老提起此事时,韩老笑着说,抗战时期,能留张照片,是件非常奢侈的事,他在他自己的画册里,精挑细选了一张自己最为满意,建国后所拍的照片交给了我。如今,这张照片被永久陈列在新四军人物馆。

人物馆需要照片,更需要物品见证历史。每次到韩老家,我都会借机提出,可韩老总是遗憾的说,过去的东西没留下,也许是我的经常提起,一次去韩老家,他老人家给了我一个文革期间的军用挎包。我担任馆长期间,征集文物无数,可在当事人自己手上征来的,这是唯一,如今也成了遗物。

近几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在博客上《晒图说史》,解读新四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2014年,我在画册中发现一张新四军三师及地方干部,欢送彭雄、田守尧赴延安学习,离开盐阜地区时的合影,因常听韩老说起过,所以带上照片,向韩老讨教,韩老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突然,他抬起头来,很认真的问道:这上面哪一个是你?这是抗战时期的照片,那时怎么会有我!我无奈的看着他,苦笑中,我突然意识到,他年岁已高,此时的他,也许是回归童年,就像个孩子。

这几年,看望韩老,他老人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想回家看看,他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回家乡,回纪念馆看看!可总是由于身体等原因,未能成行。2014年,回家乡行程已经安排,因感冒遗憾放弃。2015年春天,我又一次来到南京看望韩老,落座寒暄过后,他突然问道我是谁?显然,此时的他,偶尔会犯糊涂了,不认识我了。我只好掏出笔,在纸上写下我的名字和地址。他拿在手上仔细的看,努力寻找逝去的记忆……未曾想,这成为我和韩老的最后一次谋面。

此后,我多次去过南京,但再也没能见上一面。也许是我不愿看到他渐渐老去,不忍心看到老人家在和病魔、和岁月抗争,更愿意将记忆定格在老人家的开怀大笑,我在祈盼,企盼着老人家的早日康复,我在担心、牵挂,直至噩耗传来……我仍在祈祷,祈祷他在另一世界,战友重逢,再不分离……

我与韩老十多年的忘年交,终生受益,他坚韧品格和为民情怀,是我永远的榜样。近几年,即使我的工作岗位有了变动,但铁军精神的传承和老人家的嘱托"任重道远",依然铭记在心,激励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韩老,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