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时事简讯》与《新浙东报》

  • 时间:   2018-04-12      
  • 作者:   黄明明      
  • 来源: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     
  • 浏览人数:  2060

194278日,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后,谭启龙为书记,何克希为军事部长。728日华中局决定浙东区党委由谭启龙、何克希、杨思一、顾德欢四人组成,谭启龙任书记,何克希兼军事,杨思一任组织,顾德欢(又名张瑞昌)任宣传,负责宣传和新闻,出版工作。将原中共浙东行动委员会主办的《电讯稿》改名为《时事简讯》。在慈(溪)北桐山寺组成《时事简讯》社机构,除《电讯稿》的十来个工作人员外,又从嵊县等地抽调了部份党员、青年参加工作。11月,区党委任命陈静之为《时事简讯》社社长。《时事简讯》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第一份红色报纸,每周一期,开始为油印,84版,初建时印发300份,后逐渐增至1000份,最高发行量2000份。194311月,华中局和新华社华中分社决定在浙东根据地成立新华社浙东支社,19441月,区党委任命原新华社华中分社和《新华报》编辑部副主任兼采访主任于岩担任浙东支社社长。2月,于岩兼任《时事简讯》社社长,周期明任编辑,另有夏子明、钟虹、洛蔚、洪绿等20余个人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印刷质量,6月在四明山杜徐岙建办了印刷厂,《时事简讯》也从油印改为铅印,版面从8开扩大为4开,出版周期从每周1期改为2期,发行量也有较大增加。

 

《时事简讯》是《新浙东报》的前身,也是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次出现的区党委的报纸。

19444月,浙东区党委认为,《时事简讯》在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上,在团结争取与教育浙东敌后各阶层人民上,在反映浙东党的工作与群众的要求上,以及在帮助全党全军的政治教育与思想领导上已经起了重大的作用,部份完成了党报的任务,但由处于敌后的斗争环境,人力物力的限制;由于全党对党报的认识、爱护、帮助不够和领导上的某些弱点,因此《时事简讯》在内容上还没有做到与浙东全党全军以及各阶层人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最紧密的联系起来,还未能及时反映人民的切身要求与实际斗争的经验,还不能把党的各项具体政策很好的贯彻与深入到群众中去,还未全部完成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的指导作用,在发行上也不够普遍深入,不能完成各方面的希望,因此还没有完成党报应负的一切重要任务。(见浙东区党委关于出版《新浙东报》与加强报纸工作的决定,19444月)。据此,区党委认为有进一步加强党报工作领导的必要,决定将《时事简报》改为《新浙东报》,并明确为中共浙东区党委机关报。

区党委成立以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张瑞昌和浙东纵队政治部宣教科长江岚等5位同志组成党报委员会,谭启龙任主任。党报委员会的任务就是经常注意检查与确定每一时期报纸的政治方针。《新浙东报》于1944413日在慈(溪)北创刊。由张瑞昌兼任《新浙东报》社社长,于岩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报社设编辑股,股长周期明。编辑:林聿时、骆风、石沙行、记者:鲁山、梁山、巴一熔、肖冰和美术编辑洛井;刻印组组长邵一夫。组员:陈迪先、周若扬、洪绿、洛蔚、许兴天东(小蔡)、董明秀、董大栋、胡达;校对:丁水珠。设电台,台长施乐之。收抄电 :陈仲明、李尚文。设总务股,股长夏子明、副股长钟虹、何平,事务徐竹生、发行员徐锦华。

另配专职政治指导员黄霖(王林)。全社共20余人,不久又建立了《新浙东报》社印刷厂和发行部。

《新浙东报》铅印,44版,遇有重要内容则扩至6-8版,始为周二刊,逢星期一、四出版,19449月改出周三刊,1945814日起改为日报。9月底浙东区党委、浙东纵队奉命北撤,101日出版了最后一期停刊,共出版了231期,增刊18期和号外数期。

《新浙东报》在版面安排上,第一版主要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和中共中央重要指示。发表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的指令和浙东敌后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第二版为国内新闻。刊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战场的战讯、动态等;第三版为国际新闻,报道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第四版为科学文化版,辟有新地”“文艺周刊等副刊,并设不定期的生产”“浙东妇女专刊。遇有重要新闻,一、二、三个版面也适当调整。如194462日第18期,头版头条刊登了伦敦、华盛顿的电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四千舰越海进攻,法北海岸鱼贯登陆白宫举行攻欧会议,并刊登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致远征军手令。同时,还在第一版刊登了湘鄂战事规模日大·武汉敌兵集结廿二万汩罗南岸全线向我猛窜·广东香港寇军增至八万的重要战讯。

《新浙东报》不仅是宣传抗日的报纸,更重要的是一份指导各地工作的党报。起到传播党的指示,反映组织各地工作的重大作用。因此,区党委决定凡《新浙东报》上发表的社论,区党委及各部门负责人的文章以及中央、华中局与浙东党的各种文件,均为党的正式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经常组织研究讨论,各地党政军民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注意将本部门的工作及时反映到党报上来,利用党报来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实际问题,教育同志,推动与领导工作等等。

报纸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对一些重大事件常常是连续报道,以造成声势。如19448-9月间,连续报道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粉碎日伪军清乡蚕食,保卫秋收斗争的情况。《新浙东报》记者巴一熔撰写的报告文学《大渔岛战斗》记叙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在岱山大渔岛与日伪军陆海空8倍于我的兵力血战到底,毙伤日伪军百余人的英勇业绩,一中队指战员大多壮烈牺牲。他们壮举被誉为海上狼牙山64壮士。大渔山之战,驻舟山日寇惊呼这是在中国海岛上遇到最顽强的军事抵抗。

《新浙东报》遵循党中央提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指示,正如其《发刊词》中所提出的:它不但是浙东共产党人的报纸,也是浙东广大人民自己的报纸。因此本报今后能不能办好,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这决不只是我们报社几个工作人员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因此我们竭诚的要求浙东全党全军同志以及一切抗日的友党友军各界人士,大家很好的爱护关心这个报纸,多多提供积极改进的意见,我们坚信,在全体读者帮助之下,本报定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正是这样的办报思想,《新浙东报》建立了庞大的通讯员网络,各地委、县委秘书、宣传部长,各支队宣教股长、大队教导员以及各行政委员会的各级县办事处的秘书、文教科长、督学、文教指导员、只要是党员,都是通讯员。各级党政军部门也把向党报投稿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检查。遇到重大节目和重要事件,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亲自为报社撰写文章。如为纪念建党23周年,区党委书记谭启龙专为报纸写了《循着毛泽东同志的道路前进》的文章,号召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的党性,诚心的检查一下自己,为了党的利益,曾经尽了何种努力,对党对革命曾有什么贡献,预备今后怎样努力,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战士。为纪念抗战七周年,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何克希为报纸撰写了《抗战以来浙江当局的政策的清算》专论,详尽分析了在盟军已开辟第二战场,国际形势对我空前有利的时候,日寇却对中国大肆进攻的原因和阻止日寇进攻、发动反攻以至最后将日寇驱除出中国的问题所在。文艺副刊新地创办时,区党委宣传部长张瑞昌写出特稿《打开话匣了——写给新地创刊号》,各地通讯员积极投稿,使报纸有了丰实的稿源,报纸除了刊登根据地作者的诗歌、小说、散文、通讯报导,漫画、木刻等作品,还登载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如萧三、艾青、华山、刘白羽、吴伯萧、周而复、全肇野等的作品。

19459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除留下少数秘密武装人员外,全部撤离浙东,开赴苏北,101日《新浙东报》出版了终刊号。终刊号上发表了中共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联合签署的《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新浙东报》社也发表了告别启事宣布暂时与我浙东读者告别。

《新浙东报》共出版了231期,增刊18期和号外数期。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  黄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