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我的上海记忆

  • 时间:   2023-05-04      
  • 作者:   蒋旦萍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     
  • 浏览人数:  705

   我出生于上海。14岁参加由党直接领导的秘密学生组织——上海市学生协会,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赴苏北参加新四军,18岁调入新四军军部调研室,自此长期从事对敌技术侦查工作。“文化大革命”前任南京军区第五局第一处处长,“文化大革命”后任南京军区第三局副政治委员。1983年6月离休。2003年双目基本失明。

一、双亲早逝 在日本铁蹄下的童年

   1924年12月,我出生于上海闸北区长安路紫安里一号。父亲是个职员,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生活还比较安定。
   在上海,我母亲去世很早,连她长什么样都没有一点印象。11岁那年,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早逝是非常不幸的。但是这种遭遇,也锻炼和培养了我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父亲去世以后,我的生活由大哥承担。为了让我上学并维持我的生活,大哥常常要典当家中的东西。  

    1937年我13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岁的大哥带着我们三个弟妹逃难。后来我二哥去了大后方,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姐姐当了纱厂女工,随工厂内迁去了安徽芜湖。我因为年幼,开始在叔叔家寄住了约一年时间。后来,大哥在三星棉铁厂找到一份工作,我们才从叔叔家搬到爱文义路(现在的北京西路),一家自行车行的阁楼上,直到我离开上海。

    那个阁楼很小,除了一张小桌和一把椅子供我写作业和大哥有时画画用,其他什么家具都没有。到了晚上我和大哥就打地铺睡觉。当时我在明光中学上学,这个学校虽然不是贵族学校,但是收费较高。我想减轻大哥的负担,因此没有上初一,直接考了初二,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大哥再也无力维持较高的学费,我只能辍学在家,待了将近半年。

    我在上海生活的15年中,经历了两次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战争。第—次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那一年我才8岁,还不太懂事。由于大批日本军队攻到闸北,我们举家逃难到租界,有时我跟着哥哥回家去取东西,路经租界和闸北交界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被日本兵搜身。有的中国老百姓由于语言不通或者动作稍慢一点,就要被殴打。当时我虽然很小,但是已经感觉到日军的狰狞面目。第二次就是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并大举进攻上海,我们又举家逃难。每天我们都到苏州河边,张望自己家住的地方。我亲眼看到日军的飞机俯冲轰炸,爆炸声响起以后,我家所在的地方火光冲天,不久那里变成了一片废墟,我的家没了。当年我12岁刚小学毕业暗暗发誓: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要把他们赶出中国去。两次战争对我民族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二、考取泉漳中学 积极参加护校斗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卷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去。大哥早出晚归顾不上我,我就参加慰问伤病员、募捐棉衣、鲜花义卖等支援抗日战争活动。辍学期间我听大嫂的弟弟沈定一说,他所在的泉漳中学,要招收一批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发放奖学金,就决定去考泉漳中学。 

   泉漳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私立学校,由泉漳会馆创办。开始只招收泉州、漳州籍两地学生,后来收了其他籍学生。我考取泉漳中学奖学金以后,除了学费全部免缴外,学校还提供—些简单的学习用具和课本。

   泉漳中学曾经培养了很多进步青年,其中有的成为左联成员。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曾在学校任教。1929年中共江苏省委在此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周恩来等都来此参加会议。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我进校时,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海外华侨的资助中断了,因此泉漳中学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支撑着办学,支撑着对广大贫困学生的奖学金资助。当时泉漳中学校园已被日军炮火轰毁,学校只得搬到南京西路斜桥弄苏南中学,利用苏南中学没有课的时间上课。

    从1938年的上半年开始,我在学校班级里负责康乐和出壁报两项活动。那时我除了抱有抗日爱国的热情,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工作很积极。后来,又参加了当时党组织领导的两次反对汪精卫投降路线的活动,还参加了护校斗争。因为泉漳中学有较强的革命性,引起所借用的苏南中学校方的戒心,想把泉漳中学挤走。为了使我们的求学活动不致中断,地下党领导了护校活动。我们坚守在教室手挽着手,唱着抗战歌曲。当时苏南中学向租界巡捕房报警,英国巡捕到校后,我们据理力争,讲述我们没什么別的要求,就是要继续在这个地方上学。英国巡捕巡视后,未发现我们有违犯法律的行为就回去了。

    护校斗争告一阶段后,泉漳中学找到了位于爱文义路戈登路(现在的北京西路江宁路)的新校址。该校舍很简陋,只有楼上楼下四间教室,老师在一间像厨房的小间里办公,另外还有一个亭子间,作为住校女生宿舍,因其私密性较强,我们一些进步学生经常在那里活动。由于我在一些活动中表现得积极勇敢,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

    一天下午,高一女同学徐联珠(徐嘉)对我说:“今天放学后你等我一下,有事找你”我说:“好!”回到教室我将此事告诉了与自己比较要好的同桌汪德昌。刚进学校的时候,汪德昌也是一个穷苦学生,可是后来他慢慢地变得有钱了,经常请我去看电影,或者请我吃饭。听闻后他马上跟我说:“徐联珠是个女同学,你跟她有什么好说的,我们还是去看电影吧!”第二天,徐联珠碰到我说:“昨天晚上你怎么没有留在学校,到哪儿去了?”我如实把情况向她讲了,她说:“今天放学以后,你不要走,等着我,不要再和别的同学讲。”

    放学后,我佯装回家的样子转了一圈,然后回到教室。徐联珠在那等着我,我们两个沿着马路,边走边谈。她说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做一些有益于抗战的事情。随后,她给了我几本儿童文学,要我好好地看—看。回到家里,我打开纸包一看,一本是苏联的《小瘌痢》,一本是张天翼写的《秃秃大王》,封面都画得挺有意思。晚上我专注地翻看,马上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里面讲的都是抗战的故事,对我启发挺大。—夜之间,我就把两本小说看完了。第二天,我把书还给了徐联珠。此后,徐联珠不断拿进步小说给我看,比如《新生代》《西行漫记》,还有鲁迅的杂文和一些苏联小说,对我思想进步影响很大。

    在这期间,汪德昌对我也拉得很紧。他说他参加了三青团,只要交几张照片,填一张表,接受一些领导交给的任务,每个月都发给一些津贴费用。我很疑惑,抗日战争时期各方面都很困难,每个人应尽一些义务怎么还能拿钱呢,看来这个组织一定有问题。

    此后一段时间,我很想到大后方去。就和几个同学在上海沪光大戏院的楼上练功,想先把身体练好,然后到敌后去打游击。自从徐联珠给我看进步书籍以后,我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有了一些了解,觉得共产党了不起。1939年9月9日,徐联珠约我到爱文义路觉园见面。她说,根据你一年多的表现,准备介绍你参加上海市学生协会,这是领导学生运动的进步组织。参加学生协会以后,我在泉漳中学更积极了,还参加了学校的歌咏队。

三、投身共产党 参加新四军

    1940年的三四月间,徐联珠找到我说:“我找到了共产党,你愿不愿意参加?”我说,愿意!她说:“参加共产党,如果被发现了,被逮捕了,轻则坐牢,重则杀头,不是你说一声愿意就可以的,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过两三天再来回答我。”

    经过三四天的深思熟虑,我找到徐联珠,对她说:“我都考虑清楚了,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说:“我给你几本书再去好好看看,然后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又把怎么写申请,写法上有什么要求,都清楚地跟我说了一遍。

    回到家里,我看完几本书后,按照要求写入党申请书,写满整整一个练习本。1940年4月下旬,我把入党申请书郑重地交给了徐联珠。她特别叮嘱我不能对任何人讲,要绝对地保守秘密。

    直到1940年6月,一天,徐联珠通知我你的入党申请已经被批准了。她带着我到学校,在校工住的一个小房间里,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当时宣誓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有三句话我始终没有忘记: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三个字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第二句是永不叛党,白区党组织对气节问题的教育非常重视。第三句话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三句话伴随和指引了我的一生。

    我的入党宣誓结束后,徐联珠说:“从现在开始你不用天天到学校来了,有两件事情要你去做:第一件,组织上已经决定输送你到苏北革命根据地,或者到皖南新四军,你去负责接关系第二件,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一些校外的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群众工作,让更多的人懂得抗战的道理,坚持抗战。有什么事情我会找你。”我说:“好!”

    从1940年6月开始,我不用天天到学校,主要精力用在接关系和开展校外活动上。校外活动究竟怎样搞,当时心里也没底,我先把叔叔家作为据点,领着叔叔家的堂弟、堂妹,组织了一个地下少先队,吸收了近20个十三四岁的学生,每次活动主要是看进步书籍,唱抗战歌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有时候也讲国内外形势。这十几个学生,有五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时,我与有关组织接关系每次都不是很顺利,直到年底才最后敲定下来,决定我们1940年底离开上海,到苏北去。

    当时跟我一批走的泉漳中学的学生有:姚关福、胡士敏、陶源如、张学祺,加上我三男两女一共五人,其中共产党员仅我一人。1940年12月26日,我们乘坐轮船离开上海,前往苏北新港(靖江)。

   看着上海的灯光渐渐在视野中消失,一夜的颠簸,轮船终于靠上靖江码头。这里当时还是敌占区,在日本士兵凶的目光逼视下,我们慢慢上了岸,又经过半天的路程,进入到抗日根据地。再经过海安、东台到达盐城新四军抗大五分校招待所。

    在抗大五分校,队列科的汪晓芸同志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填写了一份入校登记表。填好后他拿着我们的表格仔细核对,问哪位是蒋旦萍同志?我马上答到:“我是蒋旦萍”,他笑着说,哦,还是一个小布尔什维克嘛。随后他向我们介绍抗大的办学宗旨,是培养

大批的军政干部,更有力地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他又介绍说,抗大五分校除校部外,下设三个大队和一个上干队(上级干部队),一大队是军事队,培养基层军事干部。二大队是政治队,培养基层政治干部。三大队又叫女生队,主要是学政治。上干队是培训营团干部。校长由陈毅同志兼任,副校长是冯定。从明天开始,你们就是抗大第一期学员了。

    从1941年1月1日到1942年12月,我参加了为时两年的抗大学习和战斗的生活。1942年12月,我正在抗大参训队学习,一天队长突然通知我,接到军部的命令,调你去军部工作。第二天我就到军部转组织关系,组织科的两位科长笑着对我说,你要到军部十分重要的机密单位去工作,要非常珍惜啊。然后交给我一个介绍信,信封上写着“立教办公室胡主任收。”

    我拿着介绍信,按照指定的地点找到了立教办公室,胡主任亲切地接待了我,说非常欢迎你来我们这工作,详细情况等会儿你的科长会和你谈。接着就让警卫员把我带到了二科。二科的科长顾雪卿同志把我带到一个大草垛旁边和我谈话。他说早就知道你要调来工作,这是一个机密性很强的单位,也可以说进来以后就要准备隐姓埋名一辈子。我们的任务是破译敌人的密码电报,获取敌人最高层的机密,让我们新四军的指挥机关及时掌握日军、汪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动向,取得主动权。单位分三个科,一科负责破译,二科负责密码破译后日常情报的处理,三科负责敌方情报的侦收。由于情报工作的高度机密性质,因而对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第一,工作的性质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包括自己的亲属。第二,尽量减少与工作无关人员的联系。第三,外出时必须有人结伴而行。第四,无论寄出或收到的私信都必须由组织审查。以上四条规定必须从党性高度出发正确对待。

四、无私、忘我 做好情报工作

   从这一天开始,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情报侦收事业,时间长达42年之久。情报工作艰难,在于要把一串串没有感情色彩的阿拉伯数字变成活生生的情报,特别是敌人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密码。敌方的密码专家都是接受过高等专业训练的人员,而我们只是一些接受初高中教育的年轻学生,靠着党的领导,抱着忘我、无私、奉献的信念,不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破译一份又一份敌方电报。

   从事这项工作,必须每时每刻处于战备状态,部队行军时我们一起行军,部队休息时我们要立即开展工作。经常是连续几天夜以继日,一盏昏暗的油灯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不眠之夜,到了清晨我们眼睛是黑的,鼻孔是黑的,无论严寒酷暑,没有例外。

   情报工作对革命贡献巨大,最突出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八次大的战役:宿北战役歼敌2万余人;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整编二十六师和快速纵队共3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汽车和重炮及装甲运兵车、坦克等,组建了我军特种部队;莱芜战役是一场最典型的南征北战,歼敌6万余人,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歼敌3万余人;济南战役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这是华东野战军攻克的第一个大城市;淮海战役我军60万打败了国民党80万军队;渡江战役国民党的千里江防被我军全面突破,我们在战役前就把白崇禧和汤恩伯沿江兵力部署搞得一清二楚,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渡江战役的作战方案提供了重要情报;上海战役正如陈毅同志所言:是瓷器店里打老鼠,按照党中央要求,我们把一座完整的大上海还给了人民。

    所有战役中的每一个小战役,我们几乎都能立大功,我们的情报保障,是从战役的开始到战役的结束从不间断。周恩来总理曾经说,你们的工作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四分之一的功劳,一是党的正确领导,二是指战员的英勇善战,三是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四是及时、准确、完整的情报保证。周总理还说,国民党在技术上是正50,但在政治上是负50,正负抵消,所以他们失败了。我们在技术上是正号,政治上也是正号,两者相加,结果必然是正号,所以我们胜利了。毛主席也曾为情报技侦工作题词——“党的耳目”,称我们的工作是“走夜路有了一盏灯”。

五、迎接解放 参与接管上海工作

    我再到上海,是离开上海九年以后。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整个华东军区准备南下。这次南下跟当年行军作战完全两样,几十辆大卡车浩浩荡荡,运送我们南下。4月30日,在徐州住了一夜,第二天,发了新军装,挂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徽。5月1日,当我们离开徐州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冰雹。从徐州到达扬州后,在扬州短暂地住几天,又转到丹阳。在丹阳,整个华东军区和华东局都忙着解放上海、接管上海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华东局决定把所有上海籍干部抽调出来,参加未来军管会工作,我当然是其中之一。陈毅同志在动员时曾讲,我们3000干部进入上海,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究竟谁影响谁?谁改造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酷的问题。当时组织我们学习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学习了《入城守则》。

    19495月26日一早,我们赶到司令部所在地集中、编队。上海军管会一共编了10个队,每个队还有若干组。我是编在第十队第十组,第十队的负责人是梁国斌、李士英同志,其任务是接管上海的军方、警察、宪兵和特务四个部分。第十组都是从我们调研室抽调来的人,有我、时冲、吴一峰、郑国芳、张志遐、胡秋亮等。编好队以后,大概6点钟光景,就陆续上火车。一路上,不断碰到被破坏的桥梁需要整修,少量的残匪需要消灭,可以说是走一路,修一路,打一路。到达上海已下午5点钟左右。

    军管会的纪律非常严明,到达上海火车站要求大家原地休息、待命,不准到车站外面去采购东西。因为当时的币价还未确定,我们用的是解放区的货币,上海用的国民党的金圆券、银元券已经贬值得不值钱了。从早上6点到下午5点,我们已经有10个小时没有进餐。火车站离吴一峰的家很近,他就请假回去,家里带了一些烧饼之类的东西分给大家。后来军管会统一送来些干粮,给大家充饥。当天晚上,大家都穿着潮湿的衣服,躺在火车站大厅的地上,不准去扰民。

    5月27日,天刚亮,上海居民发现解放军已经进城了,正在火车站休息。大批市民、工人、学生纷纷涌到火车站来看望解放军。老百姓看到我们衣服都是潮的,和衣卧睡在地上非常感动。有送水的、送点心的,很多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上午开来多辆大卡车,把军管会全体人员拉到上海交通大学的室内体育馆,由上海地下党同志迎接我们。他们准备了长期收集的国民党各个方面的资料。这样,紧张的接收工作开始了。

    当时军管会要求,每到一地,电话、汽车都要贴上封条,不准再使用。如果需要增加警力,需报告军管会派发。碰到什么特殊情况,随时向军管会报告,不准自作主张。军管会成员都在左臂上挂有红底黑字的“上海市军管会”标志,以便让人民群众识别。       

    在接管上海的过程中,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比较深。第一件事,根据资料我需到淮海中路的一条弄堂,去接管特务头子郑介民的公馆。地下党提供的材料上面写的是这条弄堂的2号,我到达时已经傍晚,按了门铃以后,里面的灯一下全都熄灭了,狗叫的声音很响,感觉到有情况。再按门铃、敲门,里面没有任何反应。我马上向军管会报告,告诉他们这里有情况,需要增加警力。后来调来一个警卫班,机枪也架起来了,在外面喊话,如果再不开门,我们就要进去。结果还是没有反应。于是警卫战士爬铁门进去,把门打开,将楼梯都封锁住,向上面喊话,我们是人民解放军,如果有武器请放下武器,再不下来,我们就要上楼搜查了。这时楼上有妇女讲话的声音,看来她们非常害怕。我们就在下面讲:“你们不要害怕,把灯打开,下来。”后来一位太太带着一女佣下楼了。我就问她们,你们姓什么,结果她回答不是姓郑。我又问,你们先生呢?她讲先生不在这里,到香港去了。我接着问,你们先生是干什么的?她说是某个银行的总经理,并把他们的房产证,她先生工作的证件全都拿下来,与她说的丝毫不差。我接着问她:“这里有没有看到过国民党的大官?”她说:“我们平时都不跟别人家来往,只知道12号好像是什么大官住在里头,他们有好几辆汽车,你们可以去看看。”于是我们从2号到了12号,结果这里才是郑介民的公馆。事后,我专门到2号去向她们道歉。此后,我们与这家相熟了,她家两个小姑娘,经常在阳台上跳舞,表演给我们看。

    另外一件事,我们去一位姓黄的老板家,他们有两辆汽车,两部电话,我们全部给贴上了封条。第二天,他来找我们,说他在上海是搞国民党四川军队的兵运工作,也就是策反川军起义工作。如果长时间把他的电话、汽车给封了,他就没办法活动。我听了以后,就跟他讲:“黄先生,你不要急,我把你的情况向军管会反映,如果情况属实,我们会按政策办事。”我马上向军管会汇报,军管会根据我的汇报,查证了有关材料以后,结果情况属实,于是马上给他的电话和汽车启封,并向他表示歉意。为此黄先生非常感动,说你们真是纪律严明,办事认真。他看我们忙了一天没有吃饭,就说在我这吃过晚饭再回去。我讲,这个事情按规定应该向军管会报告。于是我把这个情况汇报了,军管会讲可以在那边吃饭,按规定交钱。这样我带着四五个警卫战士一起在他家吃了一顿很丰盛的饭。吃完以后,我笑着跟黄先生讲,按照规定我把钱都留下,当然这点钱是不够这顿饭的。黄先生笑着说,我一定收下,我把这个钱当作纪念品,把它保存起来。我们愉快地和黄先生握手告别。

    接管上海期间的纪律非常严明,我们这些上海人都几过家门而不入,很多值钱东西秋毫无犯,该封的封,该拉回军管会集中的就拉回军管会。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军管会的接管任务大体告一个段落。

    1949年7月1日,上海军管会根据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的指示,决定在上海的逸园跑狗场举行一次和上海地下党的会师大会,作为庆祝党的生日。那一天,会场上坐得满满的,拉歌的声音此起彼伏,非常热闹。地下党同志能够第一次公开和解放军、军管会同志一起联欢,情绪非常高涨。会上,陈毅同志作了长篇讲话:“我是三到上海,第一次是1919年,中国往何处去?陈毅往何处去?我徘徊在十字街头,思想苦闷,前途茫茫,虽然我已经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是究竟革命怎么搞是不清楚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通知。为了追求革命思想,我到法国去了。第二次是1929年8月,当时的斗争形势非常

严酷,我穿的是蓝布大褂,睡的是地板。那次我是作为党代表到上海,去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第代表大会的情况。苏区斗争残酷,生活艰苦,但是我已经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家了。第三次是1949年,上海人民夹道欢呼‘陈毅将军万岁’,这使我深深地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陈毅的今天。”陈毅同志这段话虽然已经时隔几十年,但是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这些人不也都是这样吗?九年前离开上海时,我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少年。那时在自己的国土上不能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在日本士兵的刺刀下登上去苏北的轮船。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哪有我的今天?在我离开上海九年以后,居然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回到上海,这是我从没有想到的。任务既然已经完成,我们很快要离开上海,回到丹阳。

    如今,70多年过去了,我没能再回上海工作和生活。2003年起,我已近乎双目失明,但我一生中关于上海的回忆,还是那么清晰地保留在我的记忆中,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蒋旦萍口述  孙小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