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卢岁平烈士身份追踪记

  • 时间:   2023-01-30      
  • 作者:   徐振理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     
  • 浏览人数:  709


秦桥乡公所惨案

1948年2月4日,江苏省阜东县潘荡区秦桥乡秦桥村于达俊家,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堂屋、厨房、过道一应俱全,还有当地罕见的完整围墙,秦桥乡选择该户院落作为乡公所办公(今滨海县天场镇秦桥村所在地), 当时的秦桥乡整党整风学习班就在此举办,30多位区乡干部已经连续学习3天3夜。

参加整风学习的有潘荡区区长吴庆兰、区组织委员于达孔、区分工干部龚学勤(大套二浦人)、区事务长梁鑫、秦桥乡乡长曹加鹄、副乡长于军、乡指导员王加良、副指导员于达纯、民兵中队长于正淮、副中队长孟宝成、郭敬富、乡财粮员于达鹏、乡农会长于从富、秦桥乡妇联会长卢岁平、共产党员郭学礼、郭本玉、刘东扬等,地方干部陈景彩,民兵于达东、于达武(人称小五爹)负责乡公所门口站岗。

当天夜里约八九点钟,还乡团来了100多人,把秦桥乡公所团团围住,抱来了芦苇、玉米桔杆、杂草等点燃了乡公所四周,一瞬间,火光冲天,惊动了在西北方约一公里——老横沟河站岗放哨的共产党员、民兵于从流等6人. 于从流安排好5人坚守岗位,自己立即跑到邻近的套梢村找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某部报告敌情,部队连长带队跟着于从流向秦桥乡公所一路奔跑一路鸣枪,还乡团见势不妙赶紧逃走,部队指战员打开秦桥乡公所大门安抚幸存者、抢救受伤者、收敛死亡者, 秦桥乡妇联会长卢岁平和房东于达俊一家5人在大火中被活活烧死,副指导员于达纯在大火中烧成重伤,几个月后医治无效牺牲。

20世纪70年代末革命烈士普查登记,80年代初,江苏省民政厅出版《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于达俊、于达纯登录在册, 卢岁平漏查漏登。1983年春天,我有幸参加全国第一次革命烈士换证补证工作,于达俊、于达纯二位烈士属于补证对象(过去没有发过烈士证),而卢岁平因《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未登录、父母双亡、无儿无女,不符合补发烈士证,烈士的身份更得不到追认、确认。

秦桥乡公所惨案幸存者秦桥乡乡长曹加鹄、副乡长于军、共产党员于从流、刘东扬等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在秦桥村召开的革命烈士换证补证座谈会上,纷纷为卢岁平鸣不平,一致请求追认卢岁平为革命烈士,从那时起,他们的愿望一直深深的铭记在我心中。

艰辛的考证历程

我对卢岁平的了解,仅仅是从1983年革命烈士换证补证工作开始的,之前,我是一无所知,卢岁平战友们口述秦桥乡公所遭到还乡团大火烧毁的画面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战友们要求为她追认烈士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证据在哪里?

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开始,镇里安排我独自一人承担这个任务。4月23日,我来到了秦桥村组织干部群众座谈考证秦桥乡公所惨案历史,村党支部负责人于伯平、秦桥乡公所惨案幸存者、房东于达俊烈士之子于龙山, 秦桥乡公所惨案救人功臣、共产党员、民兵于从流, 秦桥乡公所惨案于达纯烈士之子于从荣等参加座谈会。

于从流(1920~2016),秦桥村人,2010年4月23日参加座谈会时,已经91岁,尽管期颐之年,身体健康,思维清晰,他说:“卢岁平,她是邻近的海峰村穆庄人,可能是外来人口,我们周边村庄很少有姓卢的,她参加共产党组织、参加革命斗争后,才和我们认识,她是秦桥乡唯一的一位女乡干部,她约20岁,还是一个姑娘,高个子,胖胖的,穿的是平常衣服,没有配枪,干部大多没有枪,我们打游击的时候常在一起。1947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日, 阜东县潘荡区秦桥乡整党整风学习班在乡公所举办了3天3夜,出席学习班的区乡村党员干部30多人,为了防止敌人袭击,保障学习班安全,区乡村领导在学习班周围主要路口安排了岗哨,我们6个人被分配在老横沟河秦桥段老河口站岗, 老河口岗哨还有于达孔、张志明、郭本修、邱兰英(女)、何瑞莲(女)。还乡团的巢穴在阜宁县城,他们不从东边来,而是绕道从西边废黄河堆大套方向,顺着海冈村乡村道路摸过来的。我们暗哨6个人设在老横沟河北徐仁义家,也是我们村庄的北边,还乡团没有从我的暗哨那边走,从30多里外的阜宁城来的还乡团有一些本地人,熟悉道路,越过我们设置的几个岗哨,直接就把学习班人员堵在了院子里,拼命往里面扔手榴弹。当天,我叔叔于达贵家杀了一头过年猪,邀请学习班的人去开荤,干部都是本地人,有几个人去看了看,一口没吃就回来了。还乡团放火后,学习班的同志立即组织反击, 当时全乡只有八九枝好枪,其他的多是‘开封造,没人要’老旧枪,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情况十分危急,于从流从村里跑到我们岗哨,通知我们:‘还乡团来烧乡公所了!’我们几个人协商安排好哨位,我立即跑向邻近的、约三华里的套梢村带部队!漆黑的深夜,我无路可选、无路可走,逢沟过沟、逢港过港,往套梢村方向拼命的奔跑!一口气跑到了套梢村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部队驻地,部队有2个岗哨,哨兵问我是什么人?我说, 秦桥乡公所遭到还乡团火烧了,我是前来搬兵救援的,哨兵把我带到连部,连长请示营里后,立即带上全连官兵和7挺机枪等武器装备,从大田坎子上向秦桥乡公所急行军,直奔秦桥乡公所,一路鸣枪示警,部队到达秦桥大桥口时,机枪开始扫射,部队一到就发起冲锋,还乡团哪是对手,吓得落荒而逃。战士们挑开熊熊燃烧的大柴杂草,喊话开门,里边不敢开门,害怕我们是叛徒,被困的区乡干部敌我难辨,不让墙外人员进入,要求进入的人必须背枪从墙头进入,不能开门进入,我救人心切,十二纵队官兵打高肩扶着我登上墙头,翻过烤得滚烫的土围墙,我连人带枪跳进院子里,拉开铁门栅,部队官兵和我们一起安抚幸存的同志、排查牺牲的战友、寻找受伤的战友,卢岁平和房东于达俊一家5人被当场烧死,大家抬走烧成重伤的房东主妇、于龙山的母亲和其他受伤同志,我双手捧起已经高度昏迷、四肢下垂、尚有一丝游气的16岁于龙山,一起送往套梢十二纵队卫生所抢救。”

秦桥乡公所房东于达俊的儿于龙山老人回忆道“我爷爷奶奶、父母亲都勤劳本份,省吃俭用买下70多亩土地,在我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因本村二红爹暗线,河西响水土匪把我抬走(就是绑架的人质),逼我父母亲拿钱赎人,我父母亲卖掉20多亩粮田和部分粮食、找亲托友又借了一部分,凑足绑匪索要的300块银元,把我从响水土匪手中赎回来,赎回来时我已过了头生日,会走路。为了全家人的安全,我父母亲决定,修筑围墙,围墙上有三扇铁栅栏大门,分别是过道门(朝南)、厨房门(朝南)、堂屋门(朝东)。当年,我们村庄周围农民家有围墙的少之又少。因为,我们家庭成员忠实可靠,房屋又宽敞,有9间房子,所以, 秦桥乡公所就设在我家。当年,我一家7口人与区乡村干部亲如一家,卢岁平和和气气的,还帮着做活计。当天夜里八九点钟的样子,天又冷又黑,7岁的妹妹刚被父亲从叔叔家驮回来,刚到锅屋(厨房),我父亲就听到屋檐后突然传来重重的脚步声,我父亲喊一声‘不好,有动静,还乡团来了!赶快把铁栅栏拉起来’!干部们全起来了,立即冲出屋子关上门、上铁栓。事发突然,敌情不明,潘荡区的吴庆兰区长,当即命令大家撤到屋子里,组织有枪的人从窗口向外还击。他们的枪很难打响,响的也常被卡住,准头也不够,压不住敌人,吴区长一边还击,一边叫没枪的人赶快趴到地上,不要抬头,还乡团怕死,不敢露头翻墙进院子,一边打枪、扔手榴弹,一边搬来许多捆大柴、杂草堆在墙根,四周放火,院子里外通红通红,烟浓得呛死人, 看到卢岁平已经倒在地上,父亲头朝下贴在地上,奶奶嘴都不能张了,妈妈直哼哼,妹妹又咳又哭,一直到临死……我被浓烟呛得昏迷过去。”

昏迷中的于龙山被前来救援的十二纵队密集的机枪惊醒,之后又昏死过去,于从流抱起昏迷的于龙山就往外跑。他的身后,于龙山的奶奶于蒋氏、父亲于达俊、姐姐于素花、两个妹妹于素兰、于素平已没有呼吸,他们伏在地上,双手抓地抓得指破淌血,口里鼻里流着血。往日活泼干练的卢岁平倒在地上,永远离开了!乡副指导员于达纯也被严重呛伤,几个月后牺牲了。

只剩一口气的于龙山和母亲于张氏,被抬到十二纵队套哨卫生所救活,大年三十,为了安葬停灵在家的5具遗体,吴庆兰区长派人把于龙山母子抬回家,吴区长当众宣布拆还乡团家庭的房子打棺材,安葬烧死的同志们,从今以后,被大火烧死的人员亲属当烈属看待。于龙山一家被还乡团烧死5口人,就近拆了3副门板,锯了几棵大椿树,打了5口薄棺,三十晚上,5口棺材一齐往外抬,所有人看了都悲伤流泪!

凶残的“还乡团”很短命。秦桥乡公所惨案次日,一个叫沈宝我的家伙就被抓住正法,其余敌人不久也被淹没在盐城解放的大潮中。

于达俊牺牲后,由于不是党员干部、没有牺牲在战场、家庭富裕成份又不好,烈士身份一直没有追认、确认,于达俊妻子于张氏作为四类分子受到不公待遇,直到20世纪70年代革命烈士普查,于达俊才被登录革命烈士名册,其妻子于张氏享受烈属定期抚恤金,1983年全国革命烈士换发、补发烈士证工作时,于达俊的补证问题,作为天场公社9个疑难烈士人物,提请盐城地区民政局专家到滨海专题研究,于达俊牺牲38年后才获得补发《革命烈士证书》。

于达纯因烟呛窒息身负重伤,于1948年11月12日牺牲(农历),组织上挑来1000斤小麦作为抚恤金。长女于素红14岁,儿子于从荣5岁,二女儿于素萍还未出生,于达纯牺牲12天后的11月24日于素萍出生,1972年高中毕业, 于素萍以烈士子女身份推荐上大学,结果拿不出烈士证未能如愿。于达纯妻子儿女不服,提出申请,1974年,地方认定为革命烈士,1983年,于达纯和于达俊一样,补发了革命烈士证。然而,同时牺牲的卢岁平却一直被“遗忘”。

在“秦桥乡公所惨案遗址”秦桥村调查后,我又来到秦桥乡公所惨案幸存者、原海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刘东扬家调查, 刘东扬说“秦桥乡公所被烧的那一天夜里,我是大火中的幸存者,于从流带来了部队翻墙入院时,烟雾弥漫,死伤人员在地上,活着的人也多数趴在地上,区乡村领导要求大家,为了防止窒息,鼻孔处在地面,死亡、负伤、幸存的人员中,不少人双手抓开泥土地面,争取多吸一口氧气,结果手指、手指甲都抓破了。秦桥乡公所惨案有两个特点:第一、牺牲的7个人,事实、史实认定是大火烧死,其实,这7个人身上没有一处着火点,他们的死因是烟火呛肺中毒和窒息牺牲;第二、为什么卢岁平和房东于达俊一家5口人当场被烧死, 于达纯火烧重伤后牺牲?主要原因是院子里烟火太浓密,极其容易中毒和窒息,区乡领导要求大家趴在地上,保存生命,而于达俊一家没有趴下,一直在院子里来回走动,寻找出口?卢岁平和于达纯作为本地党员干部也在院子里为大家寻找突破口,结果吸入大量烟火毒气中毒和窒息英勇献身。卢岁平的坟墓安葬在我们村上穆庄,20世纪70年代末修建天场到北沙公路和平田整地,卢岁平的坟就不在了,不过坟的方位仍然清楚,当地还有不少老年人记得有这么一位在秦桥大火中英勇牺牲的女干部。

“秦桥乡公所惨案遗址”普查登记后,我感到心灵又受到了一次洗礼,我把普查工作情况通报给《盐城晚报》副总编征跟东老师,请他前来采访,为卢岁平的烈士身份追认、确认做一个推动。

2010年5月13日下午,征跟东和记者周晨阳踏访旧战场,站在掩埋过卢岁平同志的河边,春风吹拂,大河无声,追想当年惨烈的场景,我们都是泪水模糊。

2010年5月15日,《盐城晚报》发表征跟东撰写《62年过去,难忘那个壮烈之夜》,发出了我们要为卢岁平确认烈士身份的愿望。

自1983年以来,我若干次到秦桥、海峰村一带工作,经常和秦桥乡公所惨案幸存者、亲历者、亲闻者交流,挖掘卢岁平烈士身份的史料和证据,尽管史料不断完善丰富,但是证据一直没有拿到,追认、确认烈士工作的相关程序无法启动。

2020年5月初,我在阅读《滨海县志》第二卷773页,第五节革命烈士补录356人中,在第774页有卢射屏烈士条目,住址:潘荡秦桥,牺牲年月:1947年12月,职务:妇联会长,牺牲原因:在乡政府被敌人火烧牺牲。所有信息和我们掌握的卢岁平烈士身份信息基本一致,仅仅姓名用字音同字不同,其他完全一致。我想,《滨海县志》录入的所有人物条目都是有出处的,是非常严谨慎重的,于是电话询问《滨海县志》主编吴志勇老师,吴志勇回答说,《滨海县志》第二卷编辑已经10多年,出版也已经6年,100多万字的史料,每一个条目都有出处,已经记不得卢射屏烈士的信息条目出处。5月13日,我把《滨海县志》卢射屏烈士条目信息,拍照发给滨海县档案馆副馆长解英姿同志,请求查找卢射屏烈士史料出处是否在滨海县档案馆?5月14日下午,解英姿同志回复我,滨海县档案馆没有卢射屏烈士条目出处。

当年的滨海县民政局优抚科档案室,也就是现在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档案室,没有卢射屏烈士信息,滨海县档案馆也没有卢射屏烈士信息,那么,《滨海县志》第二卷中卢射屏烈士条目出自何处?我想, 滨海县档案馆保存有卢射屏烈士条目的可能性最大,是不是音同字不同等原因造成找不到呢?

2020年6月3日下午,我专程来到滨海县档案馆查找卢射屏烈士的烈士的历史资料,神奇的查到了滨海县人民政府发放烈士抚恤证明存根和相关材料,存根编号566号,家属姓名:芦射昭,籍贯潘荡秦桥,烈士姓名:芦射屏,职别:妇救会长,批核数:米伍佰斤,批核日期:1951年3月24日, 批核人:朱志荣(县长),科员:顾善才,档案编号:00252号。《滨海县志》第二卷中卢射屏烈士条目和滨海县档案馆芦射屏烈士抚恤证存根,仅仅是卢、芦姓氏的差异,在滨海读音一致,其他信息完全一致。

滨海县档案馆还有档案编号:00095、00096、00097连续三页滨海县人民委员会用笺“秦桥行政组被敌人摧残情况”,记录有秦桥乡公所惨案,第00096页:7.妇女会长芦射平被敌人打和烟呛死。第00097页:未办理抚恤烈士登记表,芦射平,性别:女,贫农,乡妇女会长,被敌人烧房烟呛死,未办理抚恤原因是小干部,母亲还在,生活很困难。

《滨海县志》第二卷中卢射屏烈士条目和滨海县档案馆芦射屏烈士抚恤证存根、“秦桥行政组被敌人摧残情况”三处, 芦射平姓名中出现屏、平差异。

姓名用字、读音的差异不影响卢岁平烈士身份证据的真实性,因为,其他信息完全一致。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那么抚恤证存根上家属姓名:芦射昭是卢岁平(芦射屏、芦射平)兄弟姐妹?

卢岁平烈士和亲属信息考证

我曾经分工在海峰村工作过几年,也曾经了解卢岁平亲人的情况,因为,卢岁平母亲、继父都已经去世,对卢岁平的情况不甚了解,更没有证据。

得到卢岁平烈士家属姓名芦射昭的信息后,我当天找到海峰村孟昭华老人,确认:芦射昭是芦射屏妹妹,出嫁在天场镇吉冈村,丈夫于延芬,夫妻双亡,唯一婚生儿子在100天时夭折。还了解到,芦射屏大姐芦射云(芦芳),出嫁在天场镇绿杨村,丈夫戴子玉,夫妻双亡,儿子戴立卓健在。芦射云(芦芳)、芦射屏、芦射昭三姐妹出生在滨海县果林乡卢滩村。芦射屏同母异父妹妹孟昭会,出嫁在阜宁县羊寨镇王山村,丈夫孙玉生,夫妻健在。

6月4日,在孟昭华老人的帮助下,我和孟昭会第一次通上电话,孟昭会在电话里几度哽咽、泣不成声,她说:“我的母亲张氏娘家是滨海县天场镇海峰村穆庄自然村,母亲初婚嫁到果林乡卢滩村,生育3个女儿卢岁云、卢岁平、卢岁昭后,丈夫病故。母亲带着3个女儿改嫁回娘家村上,和丧偶的、我的父亲孟宝银结婚,1948年12月19日生育了我。卢氏3位姐姐都是我父母亲共同抚养成长的。二姐卢岁平,参加革命、加入共产党后,1947年腊月在秦桥乡公所遭到还乡团放火烧死。墓地安葬在穆庄,妈妈健在时,只要走到二姐卢岁平的坟前路边就痛哭流涕。二姐卢岁平牺牲后,村里曾经委派于从武扛着滚麦(三麦之一)到我家,对我母亲说,从此以后,你家享受烈属待遇,母亲坚决不接收村里送上门的滚麦,母亲说,吃这个滚麦伤心啊!母亲1972年腊月二十病故,原来第二年正月初十,是我的二儿子孙海涛头生日,母亲做好布鞋准备为二外孙过头生日,没有想到一场感冒夺去她的生命,父亲是1982年2月23日去世的。”

确定卢岁平出生果林乡卢滩村,我找到了我的高中老师卢建华,卢建华告诉我:“卢滩村现有卢岁平70多岁,不是你要找的卢岁平,卢岁平姐妹3人因母改嫁到海峰村穆庄生活。史料上芦姓应该是:卢,在滨海芦、卢同音, 射、翠读音相近,萍、平音同字不同。我们卢滩村因卢姓而得名,我们卢氏宗谱的辈分为:大万学山南,春作一岁首,梅占百花魁,丹心照日月,刚正炳千秋。我是一字辈份, 卢岁平烈士是岁字辈,应该是我的侄女辈份,史料上芦射屏、卢翠平、卢翠萍中的辈份应该是:岁,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用卢岁平比较恰当。”

6月6日(周六),我和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张立新专程到阜宁县羊寨镇王山村拜访了卢岁平烈士的同母异父妹妹孟昭会,到滨海县天场镇绿杨村拜访了卢岁云(卢芳)儿子戴立卓,潘吉冈村拜访了卢岁昭的夫家亲属。

确认:卢岁平,女,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果林乡卢滩村。年幼时,生身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回娘家滨海县天场镇穆庄村上和丧偶的孟宝银结婚,生育女儿孟昭会。从卢滩来的3个女儿卢岁云(卢芳)、卢岁平、卢岁昭随母到穆庄生活。战争年代,卢岁平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腊月二十五日,在阜东县潘荡区秦桥乡公所整党整风学习班,遭还乡团火烧牺牲。

烈士家属:母亲张氏,1904年出生(属龙),1972年腊月二十日在海峰村穆庄病故。继父孟宝银,1901年出生(属牛),1982年2月23日在海峰村穆庄病故。三妹卢岁昭,1954年冬天在潘吉冈村去世。大姐卢岁云(卢芳), 1926年出生(属虎),1990年在绿杨村病故。同母异父妹妹孟昭会,1948年12月19日出生,现在阜宁县羊寨镇王山村生活。

经过调查,卢岁平(芦射屏、卢岁平、卢翠平)革命、牺牲史实确凿,亲属关系脉络清晰真实。

令人欣慰的是,到2020年6月,当年大火中唯一的幸存者、89岁的于龙山(于达俊烈士之子)健在,思维清晰;烈士于达纯3位子女身体健康。及时赶到十二纵队报告消息的于从流,已于2016年3月,97岁时病故,他的老伴100岁沈玉珍健在,身体健康,也是秦桥乡公所惨案的见证者。他们和秦桥、海峰村的干部群众一样,期盼着英雄卢岁平的英名早日录入《中华英烈网》、刻上家乡烈士陵园的烈士墙,烈士证早日补发给卢岁平的亲人!

以此,告慰九泉之下的卢岁平烈士, 您的业绩早留人间,您的英名有人知晓,永垂青史!


三师分会 徐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