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罗炳辉将军与云南陆军讲武堂

  • 时间:   2023-01-30      
  • 作者:   龙美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939

龙美光

一、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在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第514页,刊登了一张题为“赴苏区参观的南京代表团”的照片。这是1937年5月,在延安的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考察团(简称国民党中央考察团)成员的合影。

image.png

                        罗炳辉等在苏区与国民党中央考察团合影

    这张定格在红色名著中的照片,也见证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有关将领在抗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民党中央考察团团长涂思宗(1897-1981),系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考察团顾问李华英(1885-1974),云南大关人,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其他,尚有两位副团长和14位团员。如此,延安方面也非常重视国民党方面的这次来访,除了毛泽东致欢迎词外,特别安排了朱德(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二期特别班学员)、叶剑英(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学员)、罗炳辉(云南彝良人,滇军出身)等具有滇军及讲武堂血脉的将领陪同考察延安。

这张照片上,涂思宗、李华英、朱德、叶剑英、罗炳辉等从云南走出来的将领悉数在列。其中,李华英、罗炳辉是云南籍的名将。这里要说的是罗炳辉将军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不解情缘。

1999年9月出版的《辞海》这样介绍罗炳辉:“罗炳辉(1897~194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云南彝良人。1913年入滇军,曾参加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役和北伐战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起义,率部参加红军。后任团长、旅长、纵队司令员,第十二、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军团长,第三十二军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39年起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师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由中央军委确认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上的36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家中唯一的云南籍军人。其实早在1946年,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便以诗称赞罗炳辉将军:“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 作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和军事家,罗炳辉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战斗在大江南北,而且战功赫赫,声名远播,但他一生亦时时牵念着云南、关心着云南,关心着云南的军队,特别是有着优良传统、孕育了大批将材的滇军。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与这位百战百胜的传奇将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毅咏颂罗炳辉的诗句,也是对滇军及云南陆军讲武堂的褒赞。

二、从讲武堂“编外学生”走向革命

1915年冬天,18岁的罗炳辉怀着一腔从军的热情,离别父母、妻儿,历经坎坷到达昆明。到昆明后,罗炳辉一边做小工,一边托人补名当陆军,却一直无法如愿。他依人之计去陆军中帮伙夫做事,以接近军官。做了月余活,仍未补上,有人又建议他去帮马夫做事,因为长官喜欢马,随时可遇见长官。于是,他又去帮炮队的马夫做事。果然,10多天后,警卫炮兵的大队长刘安华便来查马。见了罗炳辉就笑着说:“这个小孩是几时来的?”并把罗炳辉叫过去,问他哪里人,多大年岁,跑出来干什么?罗炳辉答:“是来当兵的。”这大队长又问:“能否吃苦?”罗炳辉答道:“当兵的都是人,他们苦得,我也苦得。”

1个月多以后,新兵名额来了,罗炳辉终于补上了名额,成为陆军的1名兵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2年的军旅生涯。

在部队中,罗炳辉积极上进,吃苦耐劳,进步很快,深得各级官长赏识。这一时期,作为一名历尽艰辛才当上兵的滇军普通一兵,罗炳辉以极刻苦的精神迅速成长,从士兵到班长,以后又在北伐中任营长。其间,云南陆军讲武堂在青年罗炳辉的行伍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罗炳辉在1943年撰写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云南滇军从辛亥革命后,蔡松坡开始主持练兵,后唐继尧继续主持训练,军官一部是日本陆军大学生,多数是保定生。云南讲武学校办得特别好,有的说比保定还好。讲武堂3年毕业才当见习官,半年后才任排长。军队三操两讲,纪律极严,兵源是征兵制,条件苛刻,装备完整,四季服装等完善。教授方法有如学校上课,3年教程结束后,数学水平相当高,讲武学校的数学教员和班排长全是行伍出身担任。讲武学堂与军队都深入教育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如牺牲光荣,坚决顽强作战与武器共存亡,宁死不投降,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准赌嫖吸烟喝酒,尚武精神、军人高尚品德、部队出征对民秋毫不犯。倒袁时,确得民心拥护,国家人人父子兄妹一样。”

罗炳辉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基本上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训练,家庭受尽了豪绅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当兵后又目睹官场的黑暗,常想到父母之仇未报,深感天下比我痛苦的人还很多,极为同情。我又受到旧军阀专制的教育,绝对服从、指鹿为马,精神上是不满的。我有坚如铁的志向,总想自己得到提升后,要改革旧恶习,自己不能忍受的,不给下级受。吃赌嫖始终未染,自己本分得来的钱不乱用,并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仇恨行为不公正的任何人,专门敢于打抱不平,毅然决然的不畏惧强势力,不捧红踏黑,自己做事自己当,不移祸他人。因此大多数人同情支持我,少数人仇恨反对我,正派点的上级喜欢我,不正派的上级打击我。无论平时战时,我均能不顾一切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危险;无论是当兵还是当班长,在4年的炮兵训练期间我始终如一个样。”

罗炳辉回忆:“民国九年时,营长很器重和提拔我,因炮兵范围小,老人多,又因升级严格,本想送入讲武堂学习,营长说我已接受了将近5年的训练,校内课程教育还是跟我已学过的一样,某些学科如数学还不及我所学的。所以决定不送我进讲武堂。”

由此可见,罗炳辉虽不在讲武堂学习,因为部队的官长大多来自讲武堂,他在营中所学的也就和讲武堂的学习内容完全一致。可以说,罗炳辉虽没有进过一天云南陆军讲武堂,却可以称得上是这所著名军校最杰出的编外学员之一。而这一时期的军旅生活,对罗炳辉的军事思想也有着极深的影响。以后,罗炳辉赴江西吉安任靖卫大队长,在红军中担任红十二、二十二军、红九军团、红三十二军高级指挥员,在新四军二师等军事生涯中践行从严治军思想,无不是在传扬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军事方略。

在滇军,罗炳辉曾成为唐继尧的随行军士,并随同赴香港,因不能忍受奢华的生活设法回到云南。1920年,滇军旅长鲁子材(云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学员)在讨袁战斗中阵亡。罗炳辉协助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七十九团团长刘安华完成鲁旅长的追悼及送葬事宜。后随朱培德部北伐(朱系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二期步兵科毕业),任营长,以勇猛善战闻名于部队中,曾日夜急行190里智勇救部队于危难中。1928年,朱培德部搞编遣,罗炳辉被迫离开生活了13年的滇军。然而,“罗炳辉”这一光辉的名字,却从未与滇军、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有过真正的疏离。

被朱培德遣散后不久,四处漂流的罗炳辉应滇军金汉鼎(云南陆军讲武堂早期学员)之邀,赴任江西吉安靖卫大队长。不久,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秘密入党并于1929年11月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最低潮时发动了吉安起义,任红五团团长。后与黄公略、谭震林等红军将领共事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成为中央苏区的创建者之一。红军被迫长征后,以红九军团军团长率部征战,创造了不少光辉的战例,是国民党开列的“红军十将领”之一。

三、长征路上保护朱德

对于朱德,罗炳辉一直不陌生。1937年,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采访罗炳辉时,他这样说:“1927年8月1日,发生起义时,我们驻在南昌。我的部队被叶挺、贺龙、朱德解除了武装。当时,所有朱培德的部队都被解除了武装。起义后,我见到了朱德,他要我参加共产党,但我拒绝了,因为我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还不十分清楚。南昌起义前,我就认识朱德,当时他担任朱培德属下的南昌公安局局长。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从前,朱德在云南是个旅长。我一看到他就认出来了,但在云南时他并不认识我。尽管他是四川人,但他因勇敢和带兵能力强在滇军中很有名气,而且也因为他的特殊战术而被众人皆知。在四川同袁世凯军作战时,朱德的精锐旅以其出色的战斗力而闻名。后来,他做了云南的宪兵司令,因为不为督军赏识而被迫离开云南。他去了上海,后来又去了德国,他在那儿参加了共产党。南昌起义时,我没有什么共产党员朋友,但我听说过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我认识郭沫若,在两次纪念会上见过他。”

不过,两年后,罗炳辉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发动了吉安起义。对于罗炳辉的起义,1944年,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有公开的评价:“在井冈山上,还定下了争取俘虏的政策,就是敢于争取俘虏与使用俘虏,敢于收编投降到我们方面来的旧队伍。比如毕占云等同志起义过来的队伍,以后罗炳辉同志起义过来的队伍,我们就不怕,收编了。这些队伍经过改造,很能打仗,很有战斗力。开始虽然群众纪律不太好,但经过教育,也慢慢好起来。像罗炳辉、毕占云这些同志,直到今天还是我军的好干部。”

长征路上,发生了张国焘另立“中央”的事件,朱德因不与张国焘同流,也被张软禁起来了。不仅人身不自由,吃饭也成问题。朱德有要找张说理,张却故意躲起来。无奈之下,朱德只好叫身边随行人员潘开文拿出纸笔,给时任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写信求援。没过多久,潘开文从罗炳辉处带回了1袋白面。知道朱德处境的罗炳辉,也想方设法保护和照料这位备受他敬重的总司令,使朱德在困境中感受到了难得的同志情谊。

1946年5月,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一起亲笔致信罗炳辉:“炳辉同志:八年抗战,你为人民又建了许多功勋。我们常常也盼望着你们前方的胜利消息和你的健康。云逸、黎玉两同志来此后,更知前方战事及工作情况和你的健康。我们更深刻了解你们山东及苏北根据地是永远巩固的,这就是党政军民团结像一个人一样,又有五十万军队、百万的民兵这样伟大的人民力量。不管反动派及帝国主义帮助,你们一定能胜利的。我们祝你胜利的成功!近来内战又起,全国人民均望我们战胜反动派,我们更望前方诸同志特别努力。祝你们永远健康!”这是朱德对罗炳辉最真切的点赞。

四、武汉统战交好滇军乡友

长征胜利后,罗炳辉进入延安抗大二期学习。学习期满,即赴华中,以八路军副参谋长身份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从事统战工作。在武汉期间,罗炳辉接触了大批来自滇军的将士,这些将士,大多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出的英才。

1938年春,滇军抗日部队进至江西九江,一八四师政治部主任张致中(即张永和)通过读书生活出版社的总经理、出版家黄洛峰(云南鹤庆人)与武汉办事处取得了联系。罗炳辉和叶剑英在汉口接见了一八四师师长张冲(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员)。

3月下旬,一八四师驻武胜关、鸡公山期间,中国共产党应张冲的请求,从延安派共产党员周时英、杨华、张天虚、张子斋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薛子正等到一八四师工作,建立了中共党支部,由罗炳辉、黄洛峰负责联系,在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下开展工作。期间,罗炳辉、叶剑英到驻孝感的滇军六十军军部访问了卢汉军长(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学员),向该军部分军官阐明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并到鸡公山看望了张冲和滇军官兵。

其时,马逸飞(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员)恰好到达武汉找到黄洛峰,由黄洛峰引见给罗炳辉。马逸飞把与云南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作了汇报。罗炳辉立即作了反映并答复了他。这以后,马逸飞也被派到一八四师开展工作。

罗炳辉这一时期四处辗转,全身心投入统战工作。一天,张致中与黄洛峰正在聊天,恰遇罗炳辉也来找黄洛峰。经过介绍,知道大家都是云南人,也就分外亲热和融洽。张致中向罗炳辉询问了当年红军长征过云南时的一些事情,罗生动地作了回顾。罗炳辉动情地说:“当我听到云南部队已编成六十军开赴前线杀敌的消息,很是高兴,作为云南人,我也多么希望和云南的父老兄弟见见面……”接着,张致中把张冲和一八四师的情况向罗炳辉作了介绍,并特别地说:“张冲本人很倾向于进步,他希望与共产党建立联系,如果他来到汉口,是不是可以找您联系一些。”罗欣然同意。

回到一八四师,张致中向张冲报告了他与罗炳辉的谈话内容。张冲早就听说过罗炳辉,听说罗愿与他建立联系,心中甚为欣喜,连声说:“很好!很好!”

3月,张冲着便服,和魏瑛一道,秘密来到汉口。黄洛峰见张致中和张冲已到,立即赶到八路军办事处通知罗炳辉。第二天,罗炳辉便来到黄洛峰的住处与张冲见了面。见面后,双方交谈甚欢。

罗炳辉特别指出:“祖国的一草一木都要为抗日所用,要爱护官兵,要使用好手中的武器。”

罗炳辉、张冲会谈后,张冲又向罗提出,希望与叶剑英也见面谈一下。罗遂转告叶,叶答应了。于是,黄洛峰作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去一家旅馆定下了房间。

一天夜里,叶剑英、罗炳辉在黄洛峰的陪同下和张冲进行了会谈。张冲提出两点要求:一,张冲本人要求加入中共;二,要求八路军、共产党选派军事及政治工作人员到一八四师工作。

在汉口,当罗炳辉得知张致中等人曾在上海参加中共,后在昆明被捕,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便对张致中说:“党很关心这些同志,也在派人和这些同志重新建立联系。”他还鼓励张致中继续努力工作。

部队驻守孝感鸡公山期间,罗炳辉还曾经身着便衣,秘密到一八四师访问,与张冲再一次见面,进一步深谈并经罗安排,送一八四师干部何现龙到延安抗大学习。分手时,一个特务躲在花丛中秘密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险些给张冲带来杀身之祸。

在武汉,罗炳辉还会晤了在延安见过一面的李华英将军,结识了滇军六十军潘朔端将军(云南讲武堂学员)、安恩溥将军(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学员)、曾泽生将军(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学员)、王甲本将军(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学员)。其中,除了王是曲靖富源人,潘是云南威信人,安是云南镇雄人,曾是云南永善人,罗是云南彝良人,都是昭通老乡,相见之下,更多一层亲切感。罗炳辉多次到医院看望潘朔端,给潘分析了国民党假抗日真投降的本质,阐述了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彻底解放人民的纲领。分别时,罗炳辉意味深长地说:“你我同生在一块土地上,但愿将来能走到一条道路上。”并作了留言。武汉的会晤对潘朔端、曾泽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罗炳辉的多次统战动员下,他们以后分别领导了海城起义和长春起义。

在武汉,罗炳辉也还接触了其他许多来自云南、来自滇军的朋友,为抗日争取了力量。后来,罗炳辉到新四军中工作,常常赠送云南白药给战友使用。这些云南白药,大部即是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通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这些将官筹集而来。

五、将军绝笔为滇军

1939年初,罗炳辉奔赴抗日前线,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后任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亲自开辟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由于在武汉从事对滇军统战工作的经验,罗炳辉深知统战工作对于抗战事业的重要。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做了许多成功的统战工作,团结了许多爱国人士积极参加抗日。

在新四军中,罗炳辉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依然关心着云南人民和云南军队。1946年,罗炳辉已升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此时,也是罗炳辉积劳成疾,身体处于极端虚弱的时期。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罗炳辉仍然没有忘记滇军将士。

1946年5月30日,潘朔端将军率一八四师官兵举行海城起义。6月10日,罗炳辉将军兴奋地亲拟热情洋溢的贺电,祝贺海城起义成功。他在贺电中说:“潘师长朔端、郑副师长祖志勋鉴,并转一八四师全体官兵均鉴: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乃反动派坚持独裁,私心不死,扩大内战,凶焰方张,中共一让再让,反动派得寸进尺。际此全国和平遭受严重威胁之时,吾兄顺应潮流,拥护真理,率部起义,使正义昭彰,至深敬佩。吾滇之先烈蔡锷先生而后,革命人材辈出,吾兄戎马倥偬,抗敌台庄、鄂南,转战西南各地,使日寇胆寒,国人赞佩。今得在和平民主大道上,共同携手前进,鹏程万里,胜利堪期,曷胜欣慰,谨电驰贺,并致慰问。”

同日,为潘朔端起义激动不已的罗炳辉向已升任六十军军长的安恩溥发去长长的电报:“安军长恩溥兄鉴:武汉一别,各自东西,烽火八年盼思倍切,弟以草芥余生转战敌后,幸赖军民同德同心,革命力量,日有发展,已堪告慰。吾兄苦战苏鲁,驰骋西南戎马艰辛,功劳卓著,远道传闻亦深赞佩。方处抗战胜利全国和平实现民主建设开始,不意国民党内反动派坚持独裁,蓄意内战,黔驴故技,董卓居心,去岁制造祸变,言之倾心,驱万人之生命,当一人之福禄。迄今东北纵火未停,奠国和平遭受严重威胁,致使吾兄亦被迫远遣热辽,陷入内战漩涡,远离桑梓,辗转关外,自残骨肉,了无止日,于民有损无益,至覆痛憾。吾兄自先烈蔡锷先生而后,革命人才辈出,护法清靖,国区伐诸,纠遐迩故,愿贤能同有光荣,而以数十年后,山明水秀之乡,仍为专制独裁野心逐鹿之。所瞻念前功,望胜堪慰。而揣其根源,则无非独裁政治为祸,是为全中国计,为吾桑梓计,民主势在必争,专制必须废除。目前潘师长朔端顺应潮流,拥护真理,举戈起义,全国钦赞,吾兄注察中外局势,纵观历史趋向,将目前自相残杀之内战,谅亦必共同感也。中共始终坚持全国和平,争取民主改革念,但年来皎此必国公鉴,决非少数反动分子所能污蔑与淹没,此次自动撤出时亦莫非为全国和平觅求解决之道,但如民主不敷实现,和平未终被破坏,则吾人有信心、有力量,誓与同全国人民争取民主保卫和平,非达目的不止,长江万里东流之势,无可遏抑。尚望吾兄继承真正民主革命历史传统,发扬过去滇军伟大光荣精神,共同为和平民主而携手奋斗。执舟先生贫状,若何时在念中乘便致意,偶在乡踵故交,特此电陈,翘首此望,不堪依依,关斧风沙,尚希珍重,望有以教我,即颂春安。”

一周后,6月18日,罗炳辉将军再次抱病驰电祝贺潘朔端将军:“潘师长朔端,欣闻贵师起义,举国欢腾。际此反动派醉心内战,全面和平遭受严重威胁之时,吾兄理直气壮,做此义举,吾兄戎马倥偬,为抗战转战东西。在和平民主大道上,携手前进。曷庆慰,谨电庆祝,并致慰问。弟罗炳辉并率新四军全体将士同叩。六月十八日。”3天后,6月21日,罗炳辉将军与世长辞。这篇电文成为罗炳辉将军的绝笔。

2天后,6月23日,陈毅在罗炳辉将军墓前发表沉痛演说。他指出:“罗炳辉同志在19日和21日动身回临沂的那几天,都再三再四的和我谈滇军的革命光荣传统。他为潘朔端师长在南满的起义欢呼。他亲手拟具贺电,并分函他所有的云南故交。罗炳辉出身于滇军,在滇军中深受革命民主的教育,一生最关心云南人民及其军队。罗炳辉同志代表滇军的革命光荣传统。他致贺潘师长的电文是他对滇军将士的热望和他曾给他故乡军民的遗嘱,我们应该负责将他的遗嘱之一一加以传达的。”

结语

纵观罗炳辉的一生,可以说他是成长和成熟于云南陆军讲武堂英才集聚的滇军,不仅其军事思想军事谋略深受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影响,其在抗战中一方面团结云南陆军讲武堂英才领导下的滇军六十军各部,一方面也受到这些将领在抗战物资方面的支持。罗炳辉因深知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也多方面动员从讲武堂出来的滇军将领投入人民怀抱,并促成了海城起义、长春起义,影响了昆明起义,共同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7年5月在延安的那张合影,是罗炳辉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美妙缘分的一个小小缩影。或许,从那张合影开始,就注定了罗炳辉日后与滇军及讲武堂出身的将官们在践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杰出贡献。

罗炳辉与滇军,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段无法割裂的历史情缘,也是滇人爱滇、团结互助、敢为人先的云南精神的生动反映。我们今天研究、宣传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与精神,也当不忘用一生实践这一著名军校爱国爱乡和从严治军精神的罗炳辉将军。


二师分会 龙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