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我们心中永远的楷模 ——忆父亲陈力生

  • 时间:   2023-01-24      
  • 作者:   陈晓晴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37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新四军军部重建80周年和新四军第七师成立80周年,在这个值得隆重纪念的特殊年份,在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追思我们党百年征程的日子里,不由得使我们倍加思念一生忠诚地追随党、跟党走的我们亲爱的父亲陈力生。至今,父亲的音容笑貌仍时时闪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的高风亮节一直铭刻在我们心底,他崇高的精神风貌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行。

有这样一句名言,一滴水虽小,却能映照出太阳的光辉。回忆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凡,却依然闪现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思想品德,令我们至今受用不尽。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我们无限缅怀他。谨以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父亲在忙碌的革命工作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我们真切感受,表达我们对父亲的无比崇敬与爱戴之情。

父亲是淡泊名利、勤政敬业的楷模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的职位高低。在抗战时期,他曾担任无为县委和皖南地委组织部等地方党组织的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曾领导过的区县负责人,有的后来职务比他高,有的成了他的直接领导,有的成了省级干部。对此他看得非常淡漠。他曾这样说:“战争年代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同志将生死置之度外,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胜利。当年我们7个人一同到中原局党校学习,但是革命胜利时只有2人健在。七师北撤后,仅仅3个月时间,无为县就有3700余名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被杀害。我是战争的幸存者,只有加倍努力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计较个人得失的理由。”也许,这就是他始终勤奋工作的不竭动力吧!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一生总是特别忙碌,无论是在治淮委员会、马鞍山市、省水利电力厅,还是在省气象局、省水产局、省党史委员会,他经常深入基层,忙于调研督查指导工作,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尤其是在他战斗在水利战线上时,他的足迹遍及安徽省的山山水水……他亲自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赶赴实地勘察水库和河道干渠的工程建设。

“文化大革命”时他被靠边站时,省委领导说陈力生是个实干家,善于啃硬骨头,点名要他出任新汴河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他被“解放”后,仍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连续几个月泡在工地上,家里人都见不到他的身影。1984年,他和李世农、马长炎到武汉参加华中党史会议,接受编撰皖江抗日根据地党史的任务时,年事已高的他殚精竭虑,马不停蹄地工作,白天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夜还在字斟句酌地审核文稿。

父亲是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楷模

父亲对党极其忠诚。看到1989年发生的社会动乱时,有些青年人上街游行,他把子女召集回家,语重心长地说:“动乱的目的是想搞垮我们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会重新沦陷,你们政治上一定要头脑清醒,谁都不许参加动乱活动。”父亲组织观念极强,不仅自己在历次岗位变动时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而且把个人服从组织的党性原则渗透到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上。三儿子晓明在省数学竞赛中曾名列前茅,他的高考志愿就是想上清华大学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是当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按照又红又专的标准选中了晓明时,父亲认为作为革命后代献身国防、献身军队建设责无旁贷,个人志愿应当无条件服从组织需要,明确表态晓明应当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晓明在哈军工毕业后一直在军队系统工作,直至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正教授岗位上退休。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们7个子女都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全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是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楷模

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在皖江工作时,曾任无为县委组织部长、皖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临江县委书记和江流工委书记,对皖江根据地创建时期以及七师北撤后皖江陷入白色恐怖时期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在历次运动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干部清理审查中,父亲接待了大量的外调人员,其中有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有调查皖南事变中突围来无为县的,有调查七师北撤留在敌后的。在接待外调中,面对造反派的高压,军宣队和工作队的训话,专案组的追逼,父亲始终如实提供情况,坚持对党对同志负责的精神,做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见证。张恺帆同志是父亲在皖江根据地的老领导,曾受过错误处分,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时,造反派要父亲和他划清界限写黑材料,面对威逼利诱,父亲说什么也不肯落井下石,坑害同志。

父亲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楷模

父亲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他在水利厅工作时每年经手分管的物资和经费多达上千万,但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在他担任省气象局、省水产局一把手时,单位正要兴建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他要求部下按规矩办事,自己从不插手干扰基建工程。父亲自己是遵守纪律按规矩办事的人,他从不为个人私事打招呼。1968年在无为下放的四儿子晓义报名参军,因名额有限,县里设置了必须有下放两年的条件,当时很多人都在托人找关系走门子。晓义连夜赶回家,要求父亲给他在县里找人打招呼。父亲说哪有领导干部带头破坏规矩,违反政策的道理!晓义只好等到第二年才如愿以偿当上了兵。父亲离休在家时,有一次想给战友写信,就叫二女儿晓淮到街上去买信封,晓淮因工作忙未来得及,就把单位的信封带给他,他生气地说:“你是国家干部,怎么能公私不分,一个信封是值不了几个钱,但公家的便宜一分也不能占。你现在能占小便宜,以后就可能摔大跟头。”现在回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防微杜渐,才铸就了我们子女不贪钱财、淡泊名利的品质。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个个严以律己,无论职位高低没有一个利用父辈或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

父亲是重情重义、善良忠厚的楷模

父亲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恩之情。他和母亲常说:“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奉献甚至牺牲,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我们那时出生的孩子如果没有乡亲们冒着风险代为抚养,可能他们也活不到今天。如今这些救过我们命的乡亲们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力量支持。”1954年长江发大水,很多乡亲逃荒到蚌埠找到父亲,他作为治淮委员会的家里铺满了地铺接待他们。无为家乡经常有人来省城医院看病,有的是被人搀扶着来的,有的是用担架抬着来的,有的是重症传染病。无论是哪位乡亲来,父亲母亲都热情招待,吃饭换上大碗,生怕他们受拘束,吃不饱,家乡的人都说父亲母亲热情善良,没有忘本,到我们家最自在。

父亲对战友有着浓厚的血肉之情。父亲始终忘不了生死与共的老首长、老战友。他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利用周末专程前去看望李步新、周新武、段洛夫、张伟烈、谭伟、章策等老首长、老战友。到上海出差时,与吴锦章、陈汉桢、徐静、谢荣等老战友彻夜长谈。到江苏、云南等地出差时,专程去看望顾鸿、张铚秀、唐晓光等老同志。他与在安徽工作的张石平、王渔、章佐等老战友经常相互鼓励,每年春节都去看望张恺帆、马长炎、胡德荣等老领导。他从事党史工作后,与新四军七师及皖江根据地的老领导、老战友的联系更加紧密了,邀请他们来安徽参加皖江抗日根据地党史审稿会,陪同李步新、张铚秀、孙以瑾等老同志考察七师指挥部和皖江区党委旧址,到无为烈士陵园凭吊革命烈士。他在去世一个月前,还抱病陪同吕惠生烈士的后代到无为参加吕惠生牺牲50周年祭奠活动。

父亲对下属有着真挚的关爱之情。在水利厅工作时,无论是开会制定方案还是到工地指导工作,他总是首先听取工程师们的意见。在省气象局工作时,他制定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按职称分配住房的政策。在水产局工作时,他支持水产专家赵乃刚开展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文化大革命”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时,父亲的罪名就是重用“臭老九”。

父亲为人忠厚,平易近人,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待警卫员和驾驶员更是亲如家人,1995年父亲去世时,虽然他已离休多年,前来吊唁送行的仍有1000余人,大家念念不忘父亲公道正派、待人宽厚的高尚品质。

父亲和母亲伉俪情深。他们青梅竹马,相敬如宾,不离不弃,相伴终生。我们的母亲黄克玲早在40年代初,就为新四军及地方抗日党组织送信站岗放哨。1945年父亲随七师北撤,国民党四处搜捕母亲,母亲闻讯跳入门前池塘,头顶荷叶隐藏才躲过一劫。外祖父连夜将母亲送到苏北。从此,母亲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母亲始终做着平凡的工作,解放后进了干部文化学校才读了点书。父亲整天在外忙碌工作,晚上也经常在办公室批阅文件,家里7个孩子的吃穿住行全靠母亲打理,但是对每个子女的成长,父亲始终挂在心头,在关键时刻,父亲都要找我们谈话点拨打预防针。大哥晓晴上西安军事学院时,父亲叮嘱他说:“军事学院里农村来的学员多,你不能有丝毫干部子女的优越感。”二哥晓平到上海激光研究所工作时,父亲叮嘱:“上海曾是十里洋场,你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晓平牢记教诲一直勤奋敬业廉洁奉公直至在厅级岗位上退休。长女晓兰参军时分配到条件比较艰苦的白湖农场,父亲叮嘱她,当兵就是要吃苦,要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炼自己的意志。三女晓红南京大学大气物理专业毕业分配到气象局工作时,父亲叮嘱,不能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要比别人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地工作。晓红不负父望,一直坚持在短期预报员专业岗位上,成为安徽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获得正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多次受到国家气象局、省气象局表彰。父亲在关键时期对子女政治上的谆谆教诲,使我们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父母的身传言教严格要求下,我们7个兄妹中有两个正教授、两个副教授、两个厅级干部、一个处级干部,我们在党政军机关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工作岗位上,个个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抗日渡江征南战北功垂华厦 治水兴电观天著史誉满江淮”,父亲逝世时告别仪式上的这幅挽联是父亲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是无可估价的,他的高尚思想和道德品质始终引领着我们前行。在我们和他相处的岁月里,在滴水穿石、潜移默化中,我们不知不觉地也像他那样,并且教育后人也像他那样,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努力勤勉工作,坚持清正廉洁,成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奉献的人。

父亲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七师分会 陈晓晴陈晓平陈晓明陈晓义陈晓兰陈晓淮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