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百年越剧》导演日记(七)

  • 时间:   2022-08-18      
  • 作者:   钟冶平      
  • 来源:   越剧之家     
  • 浏览人数:  577


2002年4月3日嵊州黄泽镇


 微信图片_20220818145613.jpg

                             1996年春,她为师傅修了坟,并立新碑。

                          碑上刻着:“恩师黄炳文之墓 弟子范瑞娟敬立”

    上午陪范瑞娟老师为黄炳文师父扫墓,丁一老师同行。沿着山路走了半个小时,来到由范老师出资修建的黄炳文墓地。范老师手捧一束鲜花哽咽地说:“你是我龙凤舞台的老师,你是我的恩师。师父教导我的话,我都铭记在心。我今年七十八岁了,我还是念念不忘师父的恩情,永远牢记师父的教诲。”范老师告诉我,当年龙风舞台招收学徒时,她自作主张拉着两个邻居小姐妹,光着脚一路小跑去参加考试。师父黄炳文听她唱了几句山歌后说,这个小姑娘个子不高,喉咙倒会叫,叫得像香港铜板那样响,留下来吧。我回家告诉娘被科班收下学戏了,娘说自己和你爹去讲。我爹说小姑娘还是足不出户好,不要吃四方饭。我说他们已经收下我,我一定要去。我爹说,你一定要学就去,学不会就一只竹篮一双筷,滚出去讨饭。我妈说,你就让她去学吧,这样家里也好少一个吃饭啊。为了家里少一个人吃饭,范老师开始了越剧舞台的艺术生涯,启蒙戏是《梁祝》的“访祝”和“十八相送”,1936年学徒期满出科,一直都演《梁祝》,那时叫上下集《梁山伯与祝英台》。师父黄炳文有一些文化,毛笔字写得很好。每次练唱结束,他总是叼着烟斗慢悠悠地对范瑞娟说,肯用功,脚脚进步,不用功,原地踏步。一直到范瑞娟成了头肩小生,师父每次见到她,总是这句老话。新中国成立后,黄炳文在三门县越剧团工作,终身未娶。从山上回来,范老师又到嵊州越剧之家,给几个小学员排戏。

微信图片_20220818145748.jpg

                               拳不离手的范瑞娟老师

2002年4月4日嵊州越剧博物馆 

    上午到嵊州越剧博物馆,拍摄一些当年老艺人使用过的实物资料,如三跳板、鳖鼓、和尚鼓等。由于天气逐渐热起来了,外景拍摄困难,我们将重点放在文字稿的修改。确定两位撰稿到嵊州体验生活,研究文字稿修改具体方案,做后期剪辑的准备工作,联系购买影视资料,完成在杭州一些著名越剧演员的采访。到越剧博物馆到隔壁的越剧艺术学校,一群学生在院里上基训课,省艺校的宋普南老师在给两个学生上唱腔课。1996年9月16日,为了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袁雪芬曾来到这里,她语重心长地对刚踏进艺术之门的孩子们说:“希望你们努力刻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要过早谈恋爰结婚,当年为了艺术,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都是三十多岁才成家的”。当时我在现场采访,拍摄了这一段宝贵的镜头。
微信图片_20220818145924.png

                      图片1990年10月,袁雪芬老师为越剧博物馆开馆剪彩

2002年4月16日杭州府苑新村


微信图片_20220818150050.png

罗志摩,1930年2月4日出生,浙江嵊县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原浙江省舞美学会会长。

 图片下午采访一级舞美设计师罗志摩,我与罗老师相识快二十年了。1983年12月的一天晚上,刚从香港访问演出归来的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在胜利剧院汇报演出《五女拜寿》。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818150150.png

                               《五女拜寿》舞台剧照
   我们浙江电视台对该剧实况录像 ,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担任舞美设计的罗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述了硕大“寿”字的创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所以感到很亲切。谈到往事,罗老师说:“我出生在嵊县城关镇东前街,离我家约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太祖庙,后来成为一个演戏的场所。小时候“铜锣响,脚底痒”,买不起票就偷偷钻进去看戏,我看过武功打斗的京剧,看过红脸白脸、挂着大胡子的绍剧,看过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筱丹桂她们演出的越剧,这些经历在我幼小心灵中,第一次受到民族戏剧文化的熏陶。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失去了童年、学龄期和家庭天伦之乐。日本鬼子的飞机用燃烧弹对嵊县城关狂轰滥炸,全家人被迫流离失所。20世纪40年代初,我与母亲和姐姐逃难到崇仁镇,摆摊做小贩度日。这时我拜当地的民间乐师为师,学会了识简谱,自制了一把二胡,学习了民间曲牌“工尺谱”,学习拉刘天华的一些乐曲,直到学拉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1945年8月15日本鬼子投降后,我又继承父业到杭州学牙医。因为我能搜集和演奏民间乐曲,又会演奏二胡、箫、笛、小提琴、钢锯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我参加到嵊县搞土改的浙江省文工团乐队,后来和何占豪一起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省文化局局长认为音乐方面人手多,舞美设计人才缺少,于是我奉命改行,到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学习。在校期间,我还到北京考取了留学苏联的资格,因为学制要八年,只得向文化部打报告放弃。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818150254.png

                           1952年罗志摩在浙江越剧团乐队担任演奏员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818150347.jpg

                         1958年10月,在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学习

    1957年,浙江越剧团参加全省戏剧节。为了配合农村扫盲运动,剧团移植排演了《风雪摆渡》,我担任这部小戏的舞美设计。这个戏的情节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因故不能上课,临时请来一位有文化的姑娘到对岸代课。此时漫天大雪,地冻路滑,姑娘摔倒了,伞也被风刮飞了。渡船艄公带来一个调皮小伙子,接代课老师上船。一路斗嘴,笑口常开。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团领导希望在能够在省里汇演中得奖。我根据这样的演出风格,在舞台上要杜绝真实的下雪,要设计一个环境、空间的灯光和时空转换。我们不能模拟再现剧本描写的生活真实,要体现我们这个实体的情感,体现角色、导演、我与乐队演奏员之间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的新越剧,我们浙派的越剧。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舞台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崭新的、表现现代生活的、载歌载舞的越剧,一个优美朝气蓬勃的视觉空间。后来这个戏在省里荣获大奖,我也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从此领导对我刮目相看。”图片摩那.戏曲之道

 

一 

走民族自己的路

行中华戏曲之道

乃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

三百六十多个地方戏曲剧种

所以誉满天下的根基

路是方向 道乃规律

贤者曰 道路决定命运

——罗志摩


             钟冶平

           2022-07-21

微信图片_20220818094008.png

作者介绍
    钟冶平,国家一级导演,越剧史学家,曾任职于浙江电视台文艺部、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四十年来,执导的纪录片、电视剧、大型综艺晚会,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图片他对越剧的突出贡献,是在历经六年创作的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中担任总导演。该纪录片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文艺专题一等奖;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电视文艺牡丹奖•一等奖。出版百年越剧文集《万紫千红总是春》。在20集越剧名人纪录片《舞台姐妹》中担任总导演,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在13集纪录片《浙江戏曲名人》中担任总导演。在国内首家影像越剧馆担任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