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双枪女将”的铁骨柔情

  • 时间:   2022-07-21      
  • 作者:   印九红      
  • 来源:   泰兴市博物馆     
  • 浏览人数:  1492


革命战争年代,苏北江边泰兴有一位巾帼英雄,飒爽英姿,腰间插着两支驳壳枪,骑着高头大马,在部队和群众中威望很高,她就是“双枪女将”杨桂芳——“草鞋司令”陈玉生的夫人。她枪法奇准、作战骁勇,堪称女中豪杰。

1915年,杨桂芳出生于江苏泰兴长生乡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小性格刚毅,无所畏惧。为谋生路,十四岁的杨桂芳到上海大康纱厂打工。1932年,日军攻占上海,杨桂芳回到泰兴,结识了陈玉生,不久二人便走到了一起。

杨桂芳生性大胆泼辣,争强好胜,出了名的厉害,但对陈玉生的感情可谓刻骨铭心,忠贞不渝。夫妇二人生死与共、相濡以沫60余年,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码头挥泪别亲人

 

1936年春,陈玉生参加了“上海抗日救国会”,杨桂芳边打工边拉扯着四个孩子,一有空便到夜校读书识字,接受革命教育。

这年秋,陈玉生参加上海日商纱厂总罢工,因有一名日本特务被打死遭到国民党上海巡警局怀疑,陈玉生有家不能回,革命工作转入地下。每到掼饷时,杨桂芳便会准时来到东青路大自鸣钟旁一个约定好的地点,送钱给他。每次相见,二人总要到附近的茶馆喝杯茶,聊聊天,虽然有说不完的话,但不敢多耽搁。

当时杨桂芳并不知道陈玉生藏身的地方,陈玉生几次要告诉她,都被她阻止了,杨桂芳明白,巡捕房的密探无时无刻不在跟踪盯梢,万一她被抓去,由于不知道陈玉生的住处,就是逼死她也没有用。

虽然处处小心谨慎,但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劫难。1937年3月,在朋友的帮助下,杨桂芳好不容易将家从原曹家渡日本人的工房里搬到杨树浦旅馆。一天中午,陈玉生回到新家,正与家人一起吃午饭,三四个巡捕突然闯了进来,不问青红皂白,把陈玉生夫妇连同四个孩子一起抓进了巡捕房。

面对敌人的淫威与酷刑,陈玉生宁死不屈。不久,无计可施的国民党警察局以红十四军暴动期间窝藏“共匪”的罪名,将陈玉生押回泰兴受审。

这天,黄浦江上空阴云密布,码头上一片混乱。带着手铐脚镣的陈玉生被两名法警推拉着押往码头。此时,已被释放的杨桂芳带着四个孩子,哭喊着迎了上来,她想与陈玉生说几句话,陈玉生略一迟疑,放慢了脚步,一名法警随即大声呵斥,催促他快走。

杨桂芳被凶神恶煞般的法警推推搡搡,无法靠近,只得大喊大叫起来,可任凭她声嘶力竭,叫喊声还是湮灭在一片嘈杂声中。陈玉生回过头来,望着杨桂芳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样子,顿时心如刀绞,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面对挚爱的亲人,这位铮铮铁汉,第一次留下了无奈而痛楚的泪水。

轮船在刺耳的汽笛声中渐渐远去,码头上,杨桂芳呆呆地望向远方,泪水早已打湿了衣襟,她心绪难平,不知道自己深爱的人还会遭受何等的折磨与苦难……

 

危难时刻见真情

 

杨桂芳放心不下狱中的丈夫,不久也回到了老家。

到泰兴后,杨桂芳经常进城探监,送钱送物,传递消息。在狱中,陈玉生向难友们宣传抗日思想,组织绝食斗争。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迫于压力,答应释放陈玉生等人,条件是要交三家铺保。

杨桂芳知道后,豁出命去四处奔波,好不容易借到九块大洋,找到三家铺保。10月底的一天,陈玉生被释放,在杨桂芳的精心照料下,很快伤愈康复。

目睹国民党的腐败和日本人的暴行,陈玉生决定亲自拉队伍抗日。1938年2月他在柳家庄成立了“靖泰抗日游击队”,竖起了苏中民间抗日的第一面大旗。

此后,无论发生什么状况,杨桂芳总是伴随丈夫左右,寸步不离,陈玉生也很敬重自己的妻子,凡事总要先与她商量,有人背地里笑他怕老婆,陈玉生听到后总是笑笑。

这里有个故事。有一天,陈玉生到泰兴宣堡镇一浴室洗澡,这里是当时敌我双方拉锯战之地,突然有人飞报杨桂芳,说陈司令被当地地主武装包围了,十分危险。杨桂芳闻讯,来不及集合部队,带上警卫员,拎起驳壳枪,跨上骏马,风驰电掣般直奔宣堡。

她径直冲进浴室,大声喝问陈玉生在哪里?这时,刚洗浴完毕还未来得及穿上衣服的一帮男人吓得赶忙逃回浴池,十分狼狈。

陈玉生一看这架势,心里明白这是夫人担心他的安危,他知道夫人的脾气,也不好发作,只得故作埋怨,说她不该跑到男浴室来。

杨桂芳高门大嗓地吼了一通,她心里着急,听说陈玉生被人家抓起来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男浴室、女浴室,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

陈玉生赶忙陪起笑脸,起身穿衣,跟她回去。

一场虚惊令众人瞪眼咋舌,半天方才回过神来……

 

敌营侦察智藏枪

 

陈玉生拉队伍,闯天下,杨桂芳总是第一个响应,每一次的重大决定、每一次的重要行动,无不凝聚着杨桂芳的心血与辛劳。

1938年3月,韩德勤等密谋策划,以“集训点编”为名,诱骗陈玉生把队伍拉到南通,目的是要收缴他们的枪械,以削弱陈玉生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出发前,杨桂芳带人前往南通侦察。进城后,看到靖江朱骥的游击队也驻扎在城内,并未被缴械,同时,安排驻扎他们队伍的广东会馆内粮草已准备妥当。其实,这一切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圈套,杨桂芳一点也没有觉察出来。

杨桂芳与南通专员公署保安司令袁国宝的特使麻乃授取得联系后,陈玉生便率部一路高歌开赴南通。两个星期后,袁国宝以陈玉生部在泰兴“借枪”不还为由,将游击队的几百条枪收缴一空。

陈玉生上了当,懊恼不已,但又无可奈何,适逢日本鬼子轰炸南通城,便趁乱逃出,泅渡过河,差点丢了性命。

他一路西奔,到了一个叫三十里的地方,遇见正站在公路旁焦急张望的杨桂芳,二人劫后重逢,悲喜交集,禁不住抱头痛哭起来……

杨桂芳一边责怪自己侦察时的疏忽大意,一边咬牙切齿地骂麻乃授是个大坏蛋!

为什么会巧遇杨桂芳?原来,保安司令部缴枪的时候,她正在一个老百姓的家里,听到消息后,便立即把随身带的盒子枪放到一个篮子内,用废纸盖住,上面放了个酱油瓶,然后扎上老百姓的头巾,跑了出来。

鬼子来后,城里传来机关枪的声音,杨桂芳以为是陈玉生及弟兄们被枪杀,心急如焚,准备返回城里打探情况,可走出不远,看到许多老百姓往城外逃,知道南通城已经失守,于是到公路边守候。

天黑后,夫妇二人到了三十里的河东边,在一座观音堂旁边的两间草房内暂且住下,靠着杨桂芳身上带的一点钱维持生计。几天后,从南通逃出来的百十号人聚集到西来镇。大伙情绪悲愤,陈玉生内疚地做了自我批评,说着说着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嚎啕大哭起来……

杨桂芳赶忙安慰,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人还在,一切都好办,大不了从头再来。大伙也跟着劝起来,并请求陈玉生为下一步的行动拿个主意。陈玉生振作精神,与大家一道商量,决定仍然采取“借枪抗日”的办法,重整旗鼓。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靠着杨桂芳藏起来的那支盒子枪起家,收缴了附近区、乡公所长短枪支三百多条,队伍一下子达到五百多人。为防止再遭暗算,这支抗日队伍加入了张公任领导的“通如区右翼指挥部”。

 

甘当人质无怨言

 

陈玉生的队伍被张公任收编后有了正式番号,随后攻克季家市,收复靖江城,灭掉何四旅……一时间,威名远扬,震动苏北。

不久,韩德勤又设计陷害,张公任一怒之下,带着陈玉生投奔了“二李”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队,陈玉生任第八支队队长。

李明扬老谋深算,对陈玉生很不放心,一直怀疑他的真实身份。当时,鲁苏皖边区游击总队有一批子弹在江南,要运至泰州,沿途日伪的关卡重重。李明扬思来想去,决定派陈玉生率部前往,暗中观察他与共产党新四军是不是有关系。

这天,陈玉生接到张公任的通知来到总部,杨桂芳依然是腰插两支驳壳枪,伴随左右,寸步不离。一阵问长问短之后,李明扬、李长江请他们夫妇二人吃饭。

席间,李明扬把到江南押运弹药的事情说了一下,随即从口袋里取出一封信拜托交给陈毅司令,并说陈毅是他的老朋友,会帮陈玉生的忙。随后,李明扬试探性地问陈玉生是一个人带队伍去,还是同夫人一起去?陈玉生察觉出了话外之音,朝杨桂芳看了一眼,有点犹豫不决。

李明扬见状,当即解释说,这次任务特殊,又很危险,最好还是陈支队长单独一人领队伍前去,杨桂芳留在泰州玩几天,看看戏,逛逛庙……此时,陈玉生心里已经明白,这是要拿杨桂芳当人质,稍稍思索后,同意杨桂芳留在泰州。

杨桂芳二话没说,从腰间拔出那不离身的两把枪交给李长江。李长江把枪推开,奉承杨桂芳好比是戏中的穆桂英、梁红玉,不但不可以要她的枪,等陈玉生回来,还要送她两把好枪。

其实,杨桂芳也很明白这一出,不就是当回人质嘛!如若陈玉生真有个三长两短,她是绝对不会轻饶他们的。

三个月后,陈玉生带着队伍,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泰州,杨桂芳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思想转变传佳话

 

抗战初期,杨桂芳只是个讲江湖义气、敢作敢为的草莽英雄,其革命思想的彻底转变并加入共产党,始于陈玉生任苏中三分区司令员以后,其中的故事颇有意思。

郭村战斗后不久,陈玉生任苏中三分区司令员,受叶飞领导,主要负责开展敌工工作,虽说是司令员,实质手下并无一兵一卒。

陈玉生的原手下“兄弟”捣鼓杨桂芳,说陈司令是光杆司令。杨桂芳听后很不高兴,闹起了情绪。

叶飞知道后,把情况向陈老总汇报。陈毅一听,哈哈大笑,随即出了个点子,让叶飞给杨桂芳戴顶“红帽子”。 叶飞不解,其实陈毅的意思是把杨桂芳发展入党,觉悟提高了,就不会有怨言。

随即,陈毅把服务团女秘书叶飞的夫人王于畊找来,交给她一个任务,尽快发展杨桂芳入党。

王秘书犯了难,那工作可不好做呀,要她改掉江湖习气,接受共产主义,按照党纲党章做事,岂不是叫张飞绣花嘛!难归难,任务还得完成。于是,王于畊天天和杨桂芳在一起,耐心地向她宣传党的思想,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灌输,很快杨桂芳对共产党有了正确的认识,初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

1941年9月,经王于畊介绍,杨桂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杨桂芳更加积极工作,天天在军分区帮着跑前跑后,一个时间也闲不下来。

陈毅十分高兴,认为杨桂芳是个人才,不久便要求叶飞把杨桂芳派到陈宗保那个团做副团长。这个团是黄桥战斗时起义的地方武装,杨桂芳一去,就带领官兵打了几个小胜仗,很快赢得了全团的信服,树起了威信,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杨团长”。

 

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杨门女将戍边抗敌,今有双枪女将叱咤疆场。在那个战争环境十分残酷恶劣的年代,作为一个女人,杨桂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吃尽了千辛万苦。建国后,熟悉她的人常说,杨桂芳是个厉害而又传奇的人物,她的光环被陈玉生掩盖住了。

南京市政协对杨桂芳的评价是:杨桂芳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在党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为一位终身为共产党事业奋斗的忠诚战士,一位优秀统战工作干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她出生入死,英勇斗争,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者:印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