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把战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极致/59师177团志愿军一级模范王兴纪

  • 时间:   2022-02-19      
  • 作者:   一山      
  • 来源:   一山     
  • 浏览人数:  1356

微信图片_20220219154517.jpg

                   一级模范王兴纪

微信图片_20220219154737.jpg

             一级模范王兴纪、相铭夫妇

微信图片_20220219155001.jpg

  一级模范王兴纪(站立者)与战友们

王兴纪生于1923年5月,江苏东台人。1942年,19岁时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先后10次负伤,4次荣立大功。1950年10月入朝时,王兴纪为志愿军59师177团2营教导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在二次战役中,王兴纪身先士卒,把政治宣传鼓动工作做到战场最前沿,率部队坚守阵地7天7夜,圆满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

1950年11月27日前,我9兵团各部队完成了对美海军陆战1师、步兵7师等部队的分割、包围。29日,美陆战1师的一部分为援救柳潭里被围之敌,拼命向我军反扑。177团2营政治教导员王兴接到命令:迅速穿插至西兴里,占领弧形阵地,切断敌人的增援,配合兄弟部队拿下柳潭里。

西兴里是矗立于长津湖西岸、紧贴着下碣隅里西北的一座高达1376米的高山,它雄踞在下碣隅里通向柳潭里的公路一旁,可见守住这儿十分重要。此时,营长不在,王兴纪只能军事、政治一肩挑了。在指挥过程中,王兴记把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出国紧急,全营上下竟然没有棉帽、棉鞋,棉衣是单薄的,粮食也只配给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要冒着摄氏零下30度的冰雪严寒作战,有人对打赢一场大仗恶仗的底气不是很足。

面对这种情绪,王兴及时进行特有的现场动员,他告诉战士们:“我们的给养和过冬物资还没有到位,但是,敌人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他们穿的棉衣、他们身上带的干粮,就是我们的军需物资!听好了,我们只有打赢、多杀敌人,才能拥有这一切!”

是的,没有吃,没有穿,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是我们的传统。战士们听了王兴纪的动员,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冒着严寒跑了一天两夜,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占领了西兴里一个敌人必经的高地。    

    很快,敌人也到了,16架飞机、30多门火炮的汽油弹、炮弹向我军阵地覆盖了近一个小时,平均每两平方米就是一个弹坑,白雪覆盖的山头变成了黑山头。接着,七八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黑压压地冲了上来,足足有一个营的兵力。王兴的现场动员和指挥竟然是这样一句高喊:“棉衣送来了!给我狠狠地打!”并不断重复。

    突然,一颗炮弹在王兴身边落下,把他震倒了,当他醒来时,身边的通信员已经牺牲。王兴迅速爬起来,继续带伤指挥作战,高喊“棉衣送来了!给我狠狠地打!”

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像猛虎似的跳出战壕,一口气把敌人赶下山头,很快就把敌人的第一波攻击打了下去,缴获了敌人不少物资,包括棉衣、棉鞋,一定程度缓解了部队受冻受饿的情况。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哪里最危险,王兴纪就出现在哪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他白天指挥战斗,晚上开会鼓舞士气,还不时趁黑到阵地各处督促部队加修工事,连续3天3夜没有合眼。

王兴纪的脚趾被冻烂了,可他还是山上山下不断跑动着指挥战斗。团参谋长给他送来一双棉鞋,看到通信员的脚冻得比他还厉害时,王兴纪毫不犹豫地送给了通信员。

就这样,王兴纪指挥全营英勇战斗,坚守阵地7天7夜,打退了敌人美伪军步、炮、空的17次大规模联合进攻,让敌人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伤366人,活捉6人,击毁坦克2辆、汽车4辆,敌人始终不能打通下竭隅里通往柳潭里的公路,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二次战役结束后,王兴纪立特等功臣,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工作模范,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被誉为“英雄政治教导员”“政治工作的一面光辉旗帜”。王兴所指挥的五连记集体一等功。

1951年9月,王兴纪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观礼台上认识自己的终生伴侣——相铭。

相铭1927年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1947年4月入伍,曾参加辽沈战役。1951年4月随铁道兵部队入朝作战,担任战地医院护理和政治工作。一天夜晚,相铭从师部开会回来,发现两个特务正在有积雪的屋顶上放火,显然是给敌机轰炸指引方向,相铭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特务用刀砍相铭,相铭死死地抓住特务的一条腿,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等她醒来,战友告诉她,特务抓住了。由于火点被迅速扑灭,前来空袭30多架B-29型美国轰炸机,找不到轰炸目标,只得把携带的炸弹投到志愿军驻地长兴里后面的荒山岗上。

相铭受到铁道兵部队的通报嘉奖,授予其“二级英模”称号。相铭也受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

在观礼台上,经人介绍,相铭和王兴见了一面。当时场面嘈杂,没有多少语言交流,二人都是以事业为重,暂时没有考虑个人的事情,也就匆匆分开。临别时,相铭送给王兴纪一支钢笔,彼此竟然连部队番号、通信地址也没有留下。王兴纪只说了一句话:“等抗美援朝胜利时,能够活着回来再见吧!”

缘分这东西很奇妙,只要是你的,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变。两位抱定了牺牲决心的年轻人,却在一年后又戏剧性地重逢了。第二年,王兴纪被抽调回国,进入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深造;而相铭,也正好去了石家庄铁道兵干校学习深造。更称巧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高级步校的老战友刘松仁给王兴纪介绍对象时,带来相见的恰巧就是这个相铭。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都愣住了,随即大笑起来,把媒人都弄得莫名其妙。

既然这么有缘,那就在一起吧!瓜熟蒂落,1953年建军节那天,在两校领导的主持下,30岁的王兴纪和26岁的相铭正式结为夫妇,成为一段佳话。

许多年后,相铭曾作为志愿军代表,赴朝参加抗美援朝纪念活动,时任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全在善上将,见到相铭,专门提到王兴纪:“王兴纪这个教导员政治工作做得好,自己脚趾都冻掉了,耳朵差点也冻掉了,硬是带人顶了7天7夜,对二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 一山根据相关战史资料和相关纪实作品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