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群雁飞 ——一首父亲终身难忘的抗战老歌

  • 时间:   2021-11-17      
  • 作者:   许院文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     
  • 浏览人数:  384

“群雁飞,涡水寒,敌人打到淮河边;三万万同胞无家回,父子离散泪涟涟……淮河在控诉,涡水在激荡,日本强盗已杀到俺家乡,家乡的兄弟,一起来武装;拿起棍棒、端起枪,参加新四军,展开游击战争;给鬼子们来一个反‘扫荡’!一、二、三、四!”

记不清有多少次看到年迈的父亲,总是若有所思地独自站在窗前,眼望窗外,用浑厚的声音唱起这首抗战时期的老歌——《群雁飞》。

有时他唱着唱着眼窝就湿润了,我听着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卷:哀鸿惊飞起,河水浸骨寒,烽烟笼罩村落,家园惨遭涂炭。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流亡人群有家不能回……有人在哭诉,有人紧握双拳在呐喊,唤起民众奋起抗战!国破山河碎,救亡号角吹,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当亡国奴就得去战斗。这首歌如泣如诉,悲壮有力,使人血脉贲张。

时间久了,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听的次数多了,有的人偶尔也跟着他附和上几句,尤其是最后那一句:给鬼子们来一个反“扫荡”!一、二、三、四!小区里的人都知道父亲是位饱经沧桑的新四军老兵,喜欢唱抗日救亡歌曲。

父亲许建功是1925年生人,出生后不久奶奶就病逝了,爷爷许同浮看着襁褓中奄奄一息的父亲,感到无力抚养,就遗弃了他。是邻村宋庄一位叫周文明的老爷爷把他捡回去,才活了一条命,父亲是吃百家饭长到了13岁。那年周文明老爷爷也去世了,可怜的父亲再次成为了孤儿,终日里衣不蔽体,靠拾粪、割草而生活。

1938年秋天,有一支新四军的队伍在村里作抗日救亡宣传,在墙上写标语:反对投降,坚持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汉奸、卖国贼!誓死不当亡国奴!……父亲不识字,问墙上写得啥?一个被叫作指导员的人放下手里的毛刷,指着墙上的标语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听,并给他讲了一些抗战救亡的道理。他虽然年龄小不识字,但耳闻目睹也能知道日本人和汉奸都是坏蛋,专门烧、杀、抢、掠咱老百姓。新四军就是拿枪打坏蛋的队伍,新四军爱护老百姓,新四军和老百姓是一条心……

父亲和同村的一个小名叫“线头”的小伙伴,觉得这个指导员和蔼可亲,就跟着他屁股后面跑来跑去。指导员写完标语后就开始教村里的男女老少们唱歌,正是这首《群雁飞》。父亲和“线头”刚开始觉得好玩,就站在旁边好奇地看。看着看着就跟着学唱起来;唱着唱着声音就洪亮起来了,一顿饭的功夫就学会了。指导员非常高兴,从干粮袋子里拿出一个烧饼,掰成两半奖励给这两个小孩,并对他俩说:今后不仅要自己唱,还要教给村里其他小伙伴都会唱才好。

第二天队伍要离开村子出发了,父亲和“线头”两人再也没心思去拾粪、割草了,扔下粪筐悄悄地撵着队伍走了……这一走就是40多年后才重回故乡。

父亲参军后在部队中又学唱过很多抗战救亡的歌曲,耳熟能详的有《歌唱彭雪枫》《保卫黄河》《游击队之歌》《河边对口唱》《军民合作》等等,但贯穿于一生最念念不忘的还是这首《群雁飞》。因为这是他生平学会的第一首歌,也是他在部队里最爱唱的一首歌。还是他教老百姓唱的最多的一首歌。每次到村里驻扎下来后,他就像当年谢指导员那样去教村里的人唱《群雁飞》。唱起这首歌他就想起了在战斗中牺牲的“线头”和谢指导员;唱起这首歌就想起了遭战火涂炭的家乡,这首歌能勾起他许多心酸的少年往事。

1943年父亲所在的部队被编为新四军三师十旅,他们在江苏涟水开辟新的根据地,成立了淮海军分区。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上级领导要求十旅主力部队地方化,要加强军民合作。那年他18岁,就像电影《柳堡的故事》主角李进一样英姿勃发。虽然年轻可已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了,他带领全班跟随支队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任务。支队长冯志湘很是欣赏他,调他到警卫班当班长。别看父亲没啥文化,可是每到新的村子里,父亲在站岗执勤空闲时间总是带领警卫班其他战士深入老百姓中间,教唱抗战歌曲《群雁飞》,歌声吸引来很多男女老少围观,慢慢地就都跟着一起学唱起来。于是很快就和村里老百姓们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村子里的人称警卫班的战士们是会教唱歌的大雁。

父亲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时常常感慨地说:教群众唱《群雁飞》这首抗战歌曲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你自己越唱越来劲,听的人也越听越想听,不由自主地就跟着学唱起来,尤其是村里的小孩和妇女们都很爱学唱这首歌。唱歌能很快地拉近军民间的距离,促进军民关系,为部队开展军民合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有很多人和父亲当年一样,唱着《群雁飞》参加了新四军。

支队长冯志湘曾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我们新四军是党领导下的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每个战士都有两个法宝:一支钢枪能在战场上消灭敌人;另一个法宝就是高唱抗日救亡的歌曲,向民众宣传共产党、新四军的救国思想。警卫班班长许建功同志虽然不识字,但他带动大家唱的那首《群雁飞》对促进军民合作有很好的作用……”受到首长表扬的父亲从此就更爱唱这首歌了,他成了支队里为数不多的、不识字的文化宣传骨干。

1943年农历三月十三,父亲在涟水攻打岔庙的战斗中负了重伤,他被抬到根据地张庄养伤,农历三月十七鬼子“扫荡”根据地,他来不及撤离,是村里的大爷、大娘冒死掩护才救下了他。事后村里的老百姓听说教大家唱歌的大雁“挂花”了,都络绎不绝地来探望他,有的拿鸡蛋、有的拿煎饼,大爷大娘还给他熬了鸡汤,一口一口地喂他。安慰他好好养伤,伤好了还教大家唱《群雁飞》。

往事如烟,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父亲与根据地的乡亲们,与这首《群雁飞》的歌曲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歌声里那悲愤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歌词一直激励着他勇敢作战、奋勇向前。那年月发生的人和事使他终身难忘,一生都萦绕于心间。正是这一首首写实叙事般的抗日救亡歌曲,宣传了抗战思想,觉醒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军民鱼水情。歌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召唤来多少人投身于抗战的洪流,救民族、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中。

父亲晚年时常说:其实八路军、新四军的每一支队伍就像这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这领头雁就是共产党,把民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飞向了抗战胜利,飞向了新中国的诞生。过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打垮了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今天共产党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咱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齐心协力向前飞,飞向更广阔的蓝天,飞向咱老百姓更幸福的生活。


               三师分会 许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