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为了和平的阳光――父亲的抗美援朝岁月

  • 时间:   2021-08-28      
  • 作者:   洪显林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906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我的父亲——一位志愿军老战士的脑海中就会浮现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画面。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我的祖国》对父亲而言,承载着别样的情感。

出征朝鲜

1950年6月25日,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军还别有用心地派飞机轰炸我国与朝鲜毗邻的安东(今辽宁丹东地区),造成无辜百姓伤亡。美军甚至还狂妄叫嚷:“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国人民历来是爱好和平的,但已经站起来了的中华民族绝不容忍外来的压迫和侵略,回答侵略者的答案只有一个:“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兄弟的朝鲜人民和我国的主权安全时,新中国领导人义无反顾地下了亮剑的决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共和国立国之战的序幕……

image.png

志愿军战士洪世平

1952年8月,正在江苏沿海一带厉兵秣马备战解放台湾的父亲所部,突然接到上级要求他们作为第二批轮战部队入朝参战的命令。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在连队传开后,父亲与战友们高兴的蹦了起来,每个人的心里无不暗暗自喜:“这一回我们终于可以跟美国鬼子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了!”部队在接到命令后也迅即进行了战前动员和“爱祖国,爱人民,爱荣誉”的政治思想教育。

出征前夕,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亲临二十三军为出征的将士壮行,陈老总慷慨激昂地说:“你们二十三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一支了不起的部队……战绩非常突出。因为要准备解放台湾,你们抗美援朝晚去了一步,但晚去了一步,也要创造好成绩,我等待着听你们的好消息……”

陈老总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一支“强心剂”,父亲与战友们热血沸腾,每个人都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力量。父亲与战友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刻骨仇恨,誓与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美国军队决一雌雄,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为家乡添彩!

父亲原名洪承锁,是按照家乡的辈分排序取的名。当接到赴朝参战命令的那天,父亲顾不得改名会被族群的人认为是坏了规矩,乱了辈分的斥责,毅然把自己原来的名字改成了“世平”,寓意“以青春热血,保世界和平”,表达了一位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了保家卫国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父亲所在的二十三军分批赶赴安东(今辽宁丹东地区)集结。当时由于我志愿军没有制空权,美军的飞机像乌鸦一样肆无忌惮的在朝鲜上空进行盘旋侦察,搜索我志愿军部队的动向,一旦目标被他们发现就会招来炮弹的轰炸和机枪的扫射,所以部队只得昼伏夜行,父亲与战友们负重30多公斤的行装,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徒步向炮声隆隆的朝鲜战场挺进。

一路上,父亲与战友们每天行军的路程多达几十公里,有时甚至50多公里。由于他们付出是极限状态的体力,不少战士在行军途中都打起了瞌睡。每天的强行军,许多新战士的脚上磨出了血泡,又肿又疼,有的甚至连鞋子都穿不了。一些疲惫不堪的战士一到宿营地就呼噜呼噜睡了起来,结果到第二天几乎迈不开脚步了,部队常有掉队的情况发生。

经历了南征北战的父亲,不顾疲劳,在行军过程中会主动帮助那些掉队的新战士扛枪,以减轻他们的身体负荷。一到宿营地父亲总是顾不上喘口气,放下行装就忙着挖坑搭帐篷。他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新战士临睡前一定要用热水泡脚,这样才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行军。新战士们由此纷纷效仿,掉队现象一下子骤降,他们很快练就了一双双健步如飞的“铁脚板”。

从农村里走出去的父亲,尽管自己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在当年部队战士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颇有天赋的他在连队里已称得上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了,被连长举荐为连里的兼职文化教员。父亲充分利用宿营时间与战斗间隙教战士们学文化。没有黑板,就把硬纸板涂上墨汁当黑板用,敌机来了则及时疏散隐蔽。一些没有文化底子的战士刻苦学习文化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父亲,强行军带来的疲惫让他们困得实在不行,他们就用清凉油涂在额头上接着学。一位战士后来提拔当上了干部,他给我父亲的信上这样写道:“你教给了我知识,使我能快速成长为一名指战员,并将使我受益终生。”

父亲除了给战士们上文化课外,还不厌其烦地教战士们唱歌,歌曲大部分是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题材为主,其中有《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南泥湾》《解放区的天》《歌唱二郎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最让战士们喜爱的歌曲还是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每一名志愿军战士的心声,也激发了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士气。

image.png

                            父亲(左1)与战友、朝鲜孩子合影

父亲可圈可点的表现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喜爱和欢,而且也得到了连队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后来父亲被上级选送到军文工团当上了一名文工团员。然而,出身农村的父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在文工团里甚是不习惯与女兵一起跳舞的缘由,最终在他自己的再三申请下又重新返回了连队。

经过整整20多天的长途跋涉,父亲与战友们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朝鲜元山西南的丛浦里地区,接替了我志愿军二十军位于朝鲜东海岸艰巨的坚守防御作战任务。

文本框: 父亲(左1)与战友、朝鲜孩子合影 浴血奋战

抗美援朝是世界战争史上一场罕见的双方战力对比悬殊的战争。

一个是积贫积弱百余年,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新生国家,一个是携着二战胜利之威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双方的武器装备与后勤补给完全不在同一等次。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仅拥有强大的炮火和飞机等空中优势,而且他们的后勤补给已经达到了13个后勤人员供应1个士兵的水平,而我志愿军的武器仍处在“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后勤补给更是1个后勤人员至少要供应上百名战士的作战需要。

但父亲与志愿军战士面对美国的飞机大炮,坦克甚至用原子弹的恫吓都毫不畏惧,他们发扬了我军有我无敌,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极端困难的外部条件下,打得美军一路溃退,令美军深感震惊和恐惧。

“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黯然离开朝鲜战场时,也气馁地告诫他的继任者李奇微:“不要低估中国人,那是一个危险的力量”。

父亲所在的二十三军在与美军的几次较量中,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战绩,但最让父亲感到痛快与自豪的莫过于1953年1月的“丁字山之战”。

“丁字山”位于朝鲜中部铁原以西13公里的芝山洞地区,北为城山,芝山,南经205高地与190.8高地相接,形似一个“丁”字。志愿军称之为“丁字山”,美军则称之为“T形山”。从1951年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对峙阶段以来,“丁字山”就成为了敌我双方的最前沿地区。美军占据着190.8高地,父亲所部守卫着城山,芝山及205高地,双方前沿阵地相距不过几百米。

由美军挑起的这场“挽回面子”战役,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自以为稳操胜券,邀请了众多“联合国军”的高级将领和大批新闻媒体记者前来观战,准备大吹大擂自己一番。

此次战役,父亲与战友们面对的劲敌是美七师。美军不惜血本,共动用了1个步兵营,1个坦克营,8个炮兵营和1个战斗轰炸机联队。

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父亲所部官兵士气高昂,发誓要给美军这个王牌军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尝尝二十三军这支诞生于红军时期作风硬朗,善打硬仗的华野主力的铁拳是啥滋味。当美军对“丁字山”我志愿军防御阵地发起进攻时,担任“丁字山”阵地防御任务的恰恰又是父亲所在的二十三军战功显赫的主力二〇一团。

从1月下旬开始,美军每天出动大批飞机和发射大量炮弹,对我志愿军205等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敌人先后出动飞机196架次,集中5个以上的炮兵营近百门火炮,向我205高地及城山,芝山阵地进行了疯狂的火力覆盖。美军4小时内落弹约40吨以上,阵地上几个战士的耳朵也被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但父亲与战友们不畏强敌,殊死奋战,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美军展开你死我活的阵地争夺战,在美军密集的炮火发射之际,父亲与战友们就蹲在坑道里待战,待炮火停止后,他们就迅速跃出坑道,利用野战工事阻击敌人的反扑,以冲锋枪和手榴弹等最原始的火力阻挡住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的轮番攻击,成功击垮了敌人的一次次疯狂进攻。

 “丁字山之战”是美军自上甘岭战役结束后3个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作战。仅25日一天,美军就向“丁字山”志愿军的阵地投弹近23万磅,炮兵和坦克发射各种炮弹16.8万余发,进攻部队耗费子弹5万余发,手榴弹650余枚。但如此强大的火力和占绝对优势的兵力,竟无法攻克一个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山头。最终以敌我伤亡7:1的辉煌战果,让美军这支王牌军在朝鲜的土地上向二十三军二〇一团俯首称臣。

美军“丁字山之战”的惨败在美国议会掀起轩然大波,也直接导致陆军中将詹姆斯·范佛里特退出了现役军界。“丁字山之战”也成了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经典战例!

“丁字山之战”胜利的捷报传到国内,全国人民振奋不已,《人民日报》即刻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记响亮的耳光既打在了美七师的脸上,也打在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脸上。从此,遭到惨败的美军突破志愿军正面坚固防御阵地的幻想也被彻底浇灭了。

作为世界上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主席始终明白:“军事上的优势永远是谈判桌上的最好筹码。”扫帚不到,灰尘自己不会跑掉,毛主席指示志愿军将士:“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

1953年,朝鲜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一年,是中朝两国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一年。为了有力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配合中朝双方与美军在谈判桌上赢得主动权。接替三十八军驻守在“三八线”中部一线的父亲所部,接二连三地向美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真正达到了“寸土必争”的程度。

为提高防御能力,有效歼灭敌人。上级首长汲取了父亲所部的军参谋长饶惠谭被美军飞机轰炸牺牲的惨痛教训,白天大家都蹲在坑道里,时刻防备敌人的进攻,一到晚上和战斗间隙就争分夺秒打坑道。

父亲与战友们一方面利用山上的松木对原有的坑道顶部与两侧进行除险加固,防止坑道坍塌滑坡带来的风险。阴暗潮湿的坑道尽管比较安全,但有时也会出现小意外。有一天,一位小战士急冲冲地从坑道外进入坑道,因光线昏暗,不小心把头部撞到了松木的枝丫上,顿时鲜血直流,这位战士包扎好伤口后嚷嚷道:“真倒霉,我在炮弹横飞的战场上都没有挂彩,想不到在安全的坑道里受了伤!”引得战友们满堂哄笑。父亲与战友们另一方面在半山腰上打新的坑道,像开掘隧道一样,将整个山头凿通形成一条前后畅通的坑道,把部队防御区域的坑道都串联了起来。父亲与战友们还通过挖掘交通壕沟,构筑反坦克战壕等办法,在前沿阵地上形成了严密牢固的防御体系。

据父亲回忆:由志愿军总部精心部署的夏季反击战中,父亲所在的六十七师接到了攻占石砚洞北山的战斗任务。该高地位于朝鲜江原道铁原郡,是美军在“三八线”防御前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自抗美援朝进入阵地战阶段以来,石砚洞北山成了我志愿军与美军双方争夺次数最频繁的一个山头阵地。我志愿军开始选择让美军占领这个高地,然后不时发起攻击,打下阵地后直接或者坚守一昼夜后再撤退下来,目的不是占领这个高地,而是消灭高地上美军的有生力量,以及用炮兵打掉美军的反扑部队,这个战术被志愿军称作为:“放血战术”。

从6月中旬开始,父亲与战友们已在美军阵地前120米处构筑了长100多米,可屯1个加强连的坑道。7月6日夜晚,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发出,在一阵炮火袭击之后,父亲与战友们从屯兵坑道一跃而出,冒着大雨向石砚洞北山发起了猛烈进攻。攻击不久就遭到美军强大的火力所阻,美军的炮火像雨点般地向父亲他们的阵地呼啸而来。

父亲与战友们依靠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与敌人在每个坚固的火力点面前进行着艰难的拉锯战,每一次进攻都进展得残酷而缓慢,战士们的伤亡也很大。面对雨点般的炮火一次又一次的覆盖阵地,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父亲与战友们奔跑着,躲闪着,机智果断地从这个弹坑跳到另外一个弹坑,以跳弹坑的方法来躲避美军炸弹的袭击,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炮弹带来的伤亡。有时敌人发射过来的炮弹掀起的泥土会把整个人都掩埋了,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扒开身上的泥土。

在一轮又一轮的拼死争夺中,双方阵地反复易手,人员消耗也很大。父亲所在团与兄弟的一九九团,二〇〇团轮番接替攻击与防守任务,在炮兵与坦克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先后击退美军5个营兵力的11次的反扑。石砚洞北山反击战经过5天5夜的激烈交锋,父亲所部彻底占领了主峰,次峰等阵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驰骋在枪林弹雨的疆场上,父亲与战友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一次阻击美军反扑的战斗中,美军的1颗子弹从他肩旁的皮肉间直接穿过,顷刻间厚厚棉衣上的棉絮飞得满地都是。直到战斗结束,班里的战友才发现父亲的棉衣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殷红的鲜血已浸透肩旁周边的棉絮,战友们无不为父亲捏了一把汗。一位战友一边急忙用急救包给父亲包扎伤口,一边还风趣地跟父亲说:“班长,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哩!”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你死我活的石砚洞北山反击战中,父亲与战友们共毙伤俘获美军350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9辆,父亲所部巩固并占据了石砚洞北山一直到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父亲与战友们那种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真可谓撼天地,泣鬼神,部队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式战斗英雄”许家朋;有被誉为“活着的罗盛教”的黄治富,黄治富1958年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握手;有大家熟知的电影《英雄儿女》里那位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的原型,也是在那几场战斗中涌现出来的于树昌与蒋庆泉两位英雄。如今,在北京总参谋部通信部的大楼前,矗立着两尊英雄的塑像,一尊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烈士塑像,另一尊就是“王成”的原型之一的于树昌烈士塑像。

欢庆胜利

经过2年9个月的浴血奋战,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将士同仇敌忾,克敌制胜,以血肉之躯赢得了抗美援朝这场扬我军威,扬我国威的伟大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父亲清楚地记得:1953年7月27日10时,中朝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定于是日22时全面停火。父亲所部接到命令,于晚上21时45分停止一切射击,那一瞬间敌我双方阵地一片沉寂,再无一声枪响。22时正点,到了和平真正降临的那一刻,父亲与战友们前呼后拥地走出了坑道,爬到山顶点起了篝火,欢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战士们一个个喜极而泣,眼中噙满了泪水。志愿军阵地附近的朝鲜老百姓也纷纷打起了火把,敲锣打鼓,开始欢呼,唱歌,阵地四周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让美国遭遇了自建国以来战史上最大的败绩。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继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又在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国签下停战协定,从而使新中国站的更稳,更强,更坚定。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英雄的志愿军不仅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而且还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美国人惊呼不已,美军的精锐主力,号称“永远不是第二的第二师”失败了。他们在后来这样回忆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在高地向他们开火,机枪开火再开火,但他们还是继续进攻”“自1776年以来,我们从未遇到过如此凶悍的对手……单兵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前所未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这样阐述:“毛泽东有战略眼光,判断很准确,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要在中国领土上与美军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英雄无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那雄壮激昂的旋律仍在我们的耳旁回荡……

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岁月的流逝却无法淡化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记忆。

因为岁月的历史,永远铭记着那些书写历史、书写辉煌的人,父亲与志愿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大爱,国家和人民有理由礼赞他们这些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那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老兵们的最高褒奖,这是对那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的深切怀念。

我的父亲——一位亲历过那场血与火的战争的志愿军老兵,始终怀念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他对那场战争的记忆也始终挥之不去。父亲生前曾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我想在金达莱盛开的时节,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章,再‘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去祭拜那些长眠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志愿军战友,去看一看那些曾经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去见一见当年那位拉在手上情同父子的朝鲜小男孩!”

父亲,您那未了的心愿,我们做儿女的一定会去实现!您与千千万万志愿军将士那种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必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二师分会 洪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