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江抗烽火

  • 时间:   2021-08-18      
  • 作者:   葛平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1342

一、江抗东进

 

1938年6月,陈毅同志率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挺进江南敌后,与粟裕率领的先遣队汇合,在苏南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0月,为发展苏南东路地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王必成参谋长率一营东进澄锡虞地区进行战略侦察。中共澄锡虞工委所属三只武装在一支队一营带领下,参加了伏击日军汽车和夜袭顽军战斗,初步经受了战斗考验。经过茅山整训,陈毅同志授以中共澄锡虞工委所属武装“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的番号,隶属新四军一支队建制。这是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第一支部队,简称江抗“三路,司令梅光迪,副司令何克希。派二团干部徐绪奎任参谋长,战地服务团的王新、龚鹏佐、包厚昌分任一、二、三连指导员。10月,叶飞率领第三支队六团的一营和二营到达茅山地区,归第一支队建制。

我原名葛民治。1938年10到新四军部入伍,改名葛平。1943年初调到新四军浙东纵队战斗改名应晓初。1956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结业时恢复原名。1939年3月,我由新四军教导总队到第三支队五团一营任营文化教员,营长是邱玉权。4 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六团东进,两只江抗部队合编成立江抗总指挥部,总指挥梅光迪,副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煜,乔信民任参谋长,刘飞、吕平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成立了东路工委。叶飞任书记,林枫、何克希为副书记,张英、吕平等为委员。“江抗”总指挥部下辖第二、第三路。六团外称“江抗二路”,下辖第一、二和三支队。“江抗”三路番号不变,何克希兼任司令,徐绪奎任参谋长,下辖的三个连改编为第四支队。

1939年8月,我在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工作,一支队司令是陈毅,副司令傅秋涛、罗炳辉,参谋长胡发坚、张正坤,政治部主任刘炎,政治部组织科长刘先胜,组织干事邓曼,宣传科长杨辛。9月初,新四军一支队老二团前往苏南江阴增援江抗,我跟随刘先胜、杨辛、邓曼、余光茂等一批干部随军行动。期间由杨辛、邓曼俩同志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候补期3个月。会师江抗后,刘先胜去江抗二路任政委,余光茂任二路三支队政教,邓曼任江抗三路政治部组织股长。10月我任江抗三路司令部政治处民运干事兼服务团长。

11月,“江抗”主力部队西移到扬中整编、整训为二个团。三路为“江抗”二团(又称新二团,20军58师173团前身)。团长徐绪奎,政委何克希。参谋长廖昌金,政治处主任吕平。我(因工作需要提前2个月转为正式党员)任团政治处政指、宣传干事。

11 月6 日,留在常熟地区的伤病员和一支常备队重新组织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和特务连(“沙家浜”部队的前身),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黄烽任副主任。1940年2月,由何克希任司令,吴仲超任政委,夏光任参谋长,刘开基任政治部副主任。

1940年4月,谭震林到达东路,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称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指挥部门),沪宁东路部队改称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简称新江抗)。谭震林担任司令兼政委,何克希任副司令,张开荆任参谋长,吴仲超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成立西路指挥部(作战部队)隶属东路指挥部之下。由老“江抗“西撤所留下的伤病员为骨干、聚集各地武装发展编为七个支队(营),后又整编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纵队(团)。

 

1940年6-7月,何克希同志率领第二支队及司令部教导队进入澄锡虞地区行动。首先开辟澄锡虞的中心地区工作,扩大宣传,打击敌伪扫荡、抢粮,了解地情,开展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开始建立地方组织,逐步扩大到全区。工作比较顺利,由于当时以徐家浜为重点有计划的从上海动员部分党员和大批学生和工人参加部队,部队普遍得到充实扩大,一些重要器材用品得到补给,部队装备和生活也得到改善,部队士气高昂。

 

1940年9月,"新江抗"东路指挥部随谭震林由苏常太西移澄锡虞,在锡北寨门诸巷、张缪舍东向巷及河塘蒲市里、长泾小庄圩一带移动驻扎。随着澄锡虞地区局面打开,东可连接苏常太地区,西可连接澄西、武北和丹北,北可以直通江阴沙洲。路东地区的根据地已初步形成,部队也有新的发展。如:以无锡梅林的强学增部和1940年春节新二团1营在武北安家舍遭日军围攻时2连排长施侠兄弟俩突围后在梅林一带发展的武装,以及大墙门常备队为基础组建第三支队;以周达明、顾复生等同志原在青浦昆山一带活动发展起来的靑昆支队为第四支队;由苏常太地区的民抗第二次升级组建成第五支队。

 

 

二、教导大队

 

谭震林同志刚到东路,就考虑到部队发展,需要培养军事和政工干部。因此,1940年5月就成立了“江抗”教导队。教导队初建于苏常太地区,主要随“江抗”司令部活动于支塘、白燕以北的徐市、何市一带。

 

1940年6-7月转到澄锡虞地区,还是紧随“江抗”司令部活动,主要活动于后塍、祝塘、蒲墅里、张缪舍、甘露、荡口一带,在张缪舍住的时间较长。在苏常太地区学习时,教导队在支塘以北参加了一次对日伪的战斗,保卫了司令部的安全。在澄锡虞地区,参加过反“磨擦”战斗。1940年9月教导队发展成为教导大队。1941年7月初,日伪“清乡”前夕,谭震林同志命令教导大队离开司令部去沙洲地区。到了沙洲,又接到谭司令电令,教导大队和江阴县地方武装合编为四十九团,开展反“清乡”斗争。

 

1940年6月底,新二团在祝塘附近驻地接到陈毅司令电令,限期赶到苏中增援郭村战斗。政治处主任吕平找我谈话,要我和一些干部留下,跟何司令去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工作,我和沈云章一同去见何司令,我奉命与一批军政干部前往沙洲县李善生大队进行改编工作,我在一中队任政指。9月,改编好的李善生部队成为江抗主力新二团二营,又北去参加保卫黄桥战斗。我回到“新江抗”指挥部任组织干事。以吴仲超同志为首的路东特办公室跟指挥部行动,还有负责筹粮、筹款等地方工作的澄锡虞办事处。1940年11月,我在指挥部教导大队一队、二队任政指。

 

1940年12月,新江抗决定消灭(接受“忠救军”番号的)胡肇汉部,当二支队奉命隐蔽进入阳澄湖北岸的河湘桥村宿营时,发现胡肇海部已沿着(阳澄湖东岸至南岸的)沪宁铁路线逃跑。那天中午太阳很猛,二支队仍在河湘桥驻地未动,支队长陈挺同志带着警卫员正在湖边查看地情和地形,我教导二队也在附近岸上观察,突然发现(可能是)日军前卫班,一路沿湖岸西进,离陈挺同志不到50米,我们一面急呼陈挺同志东面有日军前来,示意他快走,同时组织机枪等火力阻击日军。看来日军兵力顶多是一个中队,但敌情不明。根据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原则,我教导大队二队即边打边撤,逐步脱离与敌人的接触,只有三、四个战士受轻伤。事后得知狡猾的胡肇海逃跑不算,还向日寇密报我军作战行动。

 

三、重建铁军

 

1941年1月初, 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同月,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当时我还在教导大队二队任政指,谭震林政委与何克希司令找我去交代任务,指派我率部队负责押运十五、六条可以在长江等大河航行的大木帆船,装运现金和急需的重要物资送到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谭政委员要求我行动中要谨慎,要有应付紧急情况的准备,特别是通过长江及日伪据点附近时,要保证所有交军部物资与部队的安全。

我们是从张缪舍出发的。为应付可能情况,我将大队人员分乘各船,由河轮拖带,日夜兼程一直到(现张家港市的)杨舍镇,让内河轮船回程,乘着夜色绕过江阴城东北的日伪据点,判明长江面上敌情后,布置部队做好遇敌的准备,在后半夜迅速经护漕港(小镇)进入长江,尽快横渡长江到苏北(有伪军把守的)天生港,期间要求部队不能睡着、不露声色,以最快的速度经过伪军据点附近,进入通往海安的河道。苏中平原是苏北我军最早的根据地,有机会碰到苏北纵队的部队。虽然敌情不明,且在内河航道行船,只能边了解情况边前进,做好遇到小股敌人也有应付敌情的准备,不怕事。当我们到达季家市(今江苏靖江市东北的季市镇)时,见到地方部队,附近敌情就清楚了,且得知苏北纵队二旅正在海安及以北一带休整。我们全体指战员从江南出发已有五、六天没有睡好觉、吃顿好饭,就决定到海安后休息一天。想不到从海安到安丰镇一线住的部队,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原江抗三路,时为二旅六团。他们刚从曹甸战役下来休整。我碰到好多老战友。当时从海安到安丰、东台、伍佑再到盐城都没有日伪据点,一路上得到许多帮助,内河广阔、水深、畅通,一路拉起满帆行动,沿途改为日行夜宿,部队情绪高涨。

离开海安四天,很顺利地到了盐城。向(即将宣布的新四军新)军部报到,办理物资交接手续,给我们安排驻地住下,等待首长指示后南返。1月23日,新四军将领向全国发布就职通电。有关部门派人来通知我,叫即跟他去,说首长同志要接见我。到办公室才知是刘少奇政委接见我。政委叫我坐下,询问来军部一路上的情况,我汇报了谭、何领导的嘱托和一路经历。刘政委又向我了解江南部队的一般情况、部队思想和生活情况,我也就我所知道的汇报了。接着少奇同志指着墙上挂着的华中地图说:“当前敌我顽斗争态势,说目前形势很好,以后形势还会更好,又说江南地区很重要,部队发展很快,要做好工作,打好仗。为发展大好形势作出更大的贡献。又说你们这次送重要物资到军部来,一路上辛苦了,问我们休息好否?伙食生活好?”我说:“我们一到盐城,领导机关即给我们安排驻地,伙食生活也不错。战士们对能到军部来执行任务,认为很光荣,情绪都很好。”刘少奇同志最后说:“后天(1941月25日)就要召开重新成立新四军军部的大会,到时通知你大队也去参加,会后你们再回江南。”这次谈话约有两个小时。

25日下午,重新成立新四军军部大会在盐城一个比较大的,似是礼堂的大房子里召开,会场布置得庄重而简朴,主席台上临时摆放了几条木桌,上面铺了块台布。新江抗教导大队的同志被安排在比较靠近主席台的中央。

会上,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接着又宣读了新四军领导人的命令和通电。陈毅代军长发表就职演说。接着,刘少奇政委讲述了皖南事变的经过,号召全军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坚持抗战,提高警惕,随时准备粉碎敌、伪、顽的进攻。新军部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华中总指挥部的后方政治部改为军政治部。会后还有文艺演出。会议场面热烈,大家都很受鼓舞,情绪高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少奇同志,近两小时里,聆听政委的具体形势分析和指示,这是事先从未想过,也感到得到一次很有意义的教益和鼓舞。我们在回江南的过程中总的也很顺利,因为卸下了押运任务,更轻松了,如有敌情更可主动应战了。只是结束行军回江南更辛苦些而已。

过长江时,我们根据掌握的敌情,决定一早穿过江边的伪军据点,迅速渡江。充分作了在江上遇到敌军的几种情况和对策,争取快捷的渡过长江。那天我们启渡较早,江上往来船只不多,也没有发现日军小汽艇巡航。当我大队头船将近长江南岸滩头,末尾的船还未到长江航道的中央时,突然发现日军几只汽艇从上游顺流而下,离我约有2000米以上,没有打枪。可能是太阳刚露头,冉冉上升,不利于敌人观察。也可能敌人看到我军船多人多,且以满帆快速接近江岸,使他们感到踌躇。我们保持镇静、沉默,全力尽快抢滩登岸,抢占江岸有利地形,必要时以火力压制敌船,掩护后续船只靠岸。全体指战员都临危不惧,坚决听指挥行动。日军汽艇将到长江航道中央,由北向南接近我船时,我抢滩登岸指战员已进入岸上射击阵地,中间船的人员已开始滩头登陆,最后船只还在接近岸滩。我即以几挺机枪以短促火力阻击日军,很快后卫船指战员也登陆了。我大队没有伤亡损失,总算顺利渡过长江了。总计来回二十多天时间,部队胜利的完成这次押运任务,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1941年3月,新四军第六师在江南宣告成立,是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江抗部队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在江南抗战的征途上,前面等待着我们的依然是更加艰苦卓绝的战斗。


浙东分会 葛平手稿(葛大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