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我的母亲龙慧

  • 时间:   2021-08-16      
  • 作者:   韩 川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     
  • 浏览人数:  477

                    image.png

1935年正月初一,在除旧迎新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我的母亲龙慧降生在湖南常德一书香门第。外公曾追随同乡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宪政之父宋教仁先生,剪发参加同盟会,后由官费资助留学英国。抗战爆发后,为纪念宋教仁先生,创办了以宋教仁先生字号命名的常德渔父中学并担任董事长、校长,还亲自兼任教师兴学救国,在常德沦陷之后,将学校搬至乡下坚持办学,以一己之力为国效力。受到家庭的熏陶,母亲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爱国、正义、平等、自由,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这些思想在母亲幼小的心中种下了种子。她读了小学和初中,一直成绩优异。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挥师南下,三十九军一一七师进入常德,师宣传队就住在外公家里。在与宣传队同志们相处的日子里,母亲进一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军离开了家乡,成为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宣传队的一员。

部队离开常德后继续南下。在入桂追击国民党部队的前进路上,横卧着南岭山脉,山脉连绵,峰峦叠嶂,加之部队长途奔袭作战,前进之路异常艰苦。从湘南入桂以及在翻越雪峰山之前,部队首长几次考虑母亲年小体弱,恐难以跟上大部队前进的步伐,准备让她离开部队回家。母亲入伍后,工作积极努力,不怕吃苦,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这些都被首长们看在眼里。就在决定母亲去留的关键时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林念奚说:“我看这个小鬼不错,能够成为不错的宣传队员,还是把她留下吧。如果她走不动,就骑我的马。”就这样,母亲留在了部队,跟随部队南下广西作战。部队行军很艰苦,母亲非常要强,咬着牙跟着大部队前进,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便拉着首长马匹的尾巴行军。那时候,部队经常不分白天黑夜的追击,一路上,逢山爬山,逢水涉水,对指战员们的体力是严峻的考验,更是对部队革命意志的严峻考验,经常在夜里过河的时候走着走着,前面就会有人因为极度困乏,一不小心,掉入水中,或者摔进山谷。还有的时候,前方战斗刚刚结束,战场还没来得及打扫,后面的部队便上来了,黑夜里母亲有时候会踏着牺牲战友的遗体继续战斗。千难万险不能阻挡革命队伍前进的铁流,南下广西的部队最终取得了胜利。随后,母亲又跟随部队挥师北上到河南周口一带治理颍河。一边挖河,一边为部队做宣传鼓动工作鼓舞士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三十九军成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之一。

1951年,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宣传队进入朝鲜后,寻找一一七师主力部队。16岁的母亲随宣传队进入朝鲜,克服了途中种种困难,最终归建。归建后的一一七师宣传队全体队员们,活跃在师属各部队的宿营地、行军路上甚至在战斗一线,为部队指战员们演出。这支特殊的队伍,积极发挥了宣传鼓动、振奋军威、活跃部队、加强与驻地朝鲜军民交往的作用。

母亲也在这场战争中经受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在“三八线”一线作战期间,一天夜里,师宣传队在穿插“三八线”时突然与一股敌军遭遇,借着微弱的月光,只见对面松林里钢盔在反光,很难确切判定到底有多少敌人,也不知道究竟是美军还是李伪军,而敌军也搞不清楚我军是什么队伍、实力如何,双方原地僵持不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师宣传队女同志居多,总共只有两三支枪,弹药缺乏,更没有实际战斗经验,如果等到敌人缓过神来真的动手,后果不堪设想。母亲和宣传队的队员们屏住呼吸,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这时,机智勇敢的宣传队队长趁着敌人不明情况尚在观望之际,虚张声势,大声发令:一排向左、二排向右占领有利地形、三排原地不动、各排准备战斗。不一会儿,只见对面钢盔闪闪,敌人开始慢慢后退,最终敌人退出了视线。队长赶紧下令全队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地带,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事后大家感慨地称宣传队长为“三八线上指挥官”。

一次,有人对宣传队的作用不够理解,说:“宣传队不能打仗只能待在后方”等等。此话传到宣传队,引发了队员们的不满,遂“集体开了小差” 去前线打仗。师政治部主任吴书接到报告,急忙派师政治部敌工科的曲万增同志去把这些小宣传队员们拦截住,以免发生危险。曲万增同志立即上马急速追赶,追了很长时间,在路上追上了两辆军车,他牵马堵在路的中间,这才把搭车准备去前线参加战斗的包括母亲在内的16名师宣传队员们,都拦下来带回了师部,交给了宣传队长。

在朝鲜战场上,宣传队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们同样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一次母亲和同志们乘坐大卡车行进在朝鲜的大山里,山路崎岖不平,卡车不停地颠簸,母亲坐在车斗里晕车不止,这时,坐在卡车驾驶室里副驾驶座位上的一位战友看到母亲的状况,坚持跟母亲换了位置,让母亲坐到驾驶室里,不料卡车随后出了事故,翻进了路上的一个弹坑里,母亲的腿被撞伤,落下了终身残疾。而和她换座位的那位战友则被甩出车斗,受了更重的伤。母亲曾多次跟我们谈及这次车祸,看得出她对那位战友深深的歉疚和感念之情。母亲还曾经被美军发射的细菌弹感染了伤寒,发高烧,被送回国内治疗。痊愈后又主动要求返回朝鲜战场。还有一次,已经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工作的母亲在驻地负责抄收祖国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由于戴着耳机,没有听到防空警报,幸亏她的战友何宝荣发现她没有出来,冲进屋里去拉着母亲就往外跑,准备跑到不远的山洞里躲避轰炸。半路上碰见了母亲的常德老乡笃德义,参军前笃德义和母亲住在常德的同一条街上,是照相馆的小学徒。母亲催笃德义赶紧去山洞躲避,而笃德义则说他的相机还没拿,他必须回去取相机,就在笃德义冲进屋子取相机的时候,敌人的飞机来轰炸了,笃德义再也没有出来,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躲避美军飞机的轰炸,母亲和她的战友们经常住在防空洞里,在朝鲜多雨的夏日和寒冷的冬天,防空洞里阴冷潮湿,母亲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这个病的疼痛曾使她日后一度不能工作,并伴随她终身。

在一一七师宣传队工作期间,母亲和战友们活跃在一一七师各个部队,她们深入部队演出慰问,坚持为兵服务,鼓舞士气,母亲热爱自己的战斗岗位,热爱部队。她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庞,未曾开口先笑容满面。她能歌善舞,在宣传队发挥了骨干作用,深受部队官兵的好评。母亲擅长学习新鲜事物,有很好的语言天赋,由于接触朝鲜老乡比较多,很快便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朝语,能连说带比划地与朝鲜老乡进行交流,帮助宣传队与朝鲜老乡打交道,借还东西,战友们戏称母亲是“三等”翻译官。

朝鲜战争结束,志愿军胜利班师回国。1955年,全军开始了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母亲和许多女兵一样,转业到地方工作,离开了心爱的部队。此后的母亲,主要是随父亲韩曙的工作调动而走南闯北,相夫教子,为共和国的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师分会 韩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