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坚守上甘岭

  • 时间:   2021-08-09      
  • 作者:   万海峰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481

    1952年秋,志愿军第十五军胜利地完成了上甘岭防御战役任务后,根据志愿军总部的决定,撤出阵地休整,由第二十四军接替该军防务。1953年1月中旬,第二十四军从朝鲜东海岸元山转移到上甘岭地区接防。从这时起到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第二十四军与敌在上甘岭上战斗了180余个日日夜夜。当时我是第二十四军炮兵主任,在军首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指挥了炮兵部队的作战行动。

    第二十四军在上甘岭地区的防御地段东起牙沈里,西至栗木洞,正面宽达42.5公里。防区的五圣山是最高峰,山峰巍然高耸,可俯瞰敌在金化、铁原方向的阵地纵深,是中线军事战略要点。军的当面之敌,除了美军第三师和南朝鲜李伪军第九师外,还有其他一些部队,总兵力有步兵9个团又2个营,炮兵13个营,坦克1个营又1个连。我军的炮兵部队,1至5月间主要是军师建制内的炮兵,夏季进攻战役开始,加强的炮兵部队逐渐增加,到金城战役时达到高峰,超过建制炮兵4倍,炮兵火力超过了敌人。

    1月中旬,第二十四军接防后,为了在上甘岭地区站稳脚跟,巩固阵地,准备大打,立即抓紧时间构筑工事,建筑坚固阵地。炮兵部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多筑起了半坑道式的火炮工事。与此同时,炮兵各级观察所夜以继日地进行对敌侦察,查清了敌前沿和纵深内大量目标的性质和坐标位置,军师炮兵指挥所把这些目标的射击任务,具体分配到了各炮兵团、营,各炮兵部队准备了射击开始诸元。

    2至3月间,敌对我第二十四军前沿阵地,特别是楔入敌方阵地的一些高地和制高点,频频发起进攻,妄图夺取这些阵地,改善其防御体系。为使炮兵火力有效地支援步兵作战,各部队根据任务分工,制定了多种火力实施方案,向前沿派出了前方观察所,并与被掩护部队制定了作战协同计划。由于我炮兵部队部署得当,作战准备工作充分,对敌观察组织严密,因此,在各次战斗中,均做到了发现敌情快,组织指挥战斗快,火力反应快,射击准确、猛烈,在击退敌上百次进攻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战斗敌人还未与我步兵接触,即被我炮火击溃。

在这期间,我炮兵部队还曾多次有力地支援前沿部队对敌发起进攻。李伪军在距我上甘岭700米左右的一个高地上,设置了一个前沿阵地。敌不仅利用该阵地监视我军的行动,还以这个阵地为出发地,不断地派遣部队对我前沿进行袭扰活动。军首长命令步兵第二一四团将其拔除,步兵第七十四师炮兵指挥所组织了榴炮2门、山炮3门、追击炮5门支援步兵作战行动。在步兵发起冲击前,10门火炮同时对敌阵地进行猛烈的火力急袭,敌40个地堡、火力点大部被摧毁,守敌基本上失去了抵抗能力。我步兵仅用23分钟即攻占敌阵地,歼敌1个加强排。4月2日夜,步兵第二二一团强袭381高地东北的无名高地。此高地有美军1个加强连,工事坚固,地形复杂,军炮指组织了10个炮兵连支援作战。战斗一发起,数十门火炮首先对敌阵地进行5分钟火力急袭,接着按照事先分工,立即转移火力压制敌阵地侧翼和后方的火力点,与此同时,另有几个炮兵营对敌炮阵地进行火力压制。步兵在炮火的有力支援下,仅用6分钟即攻占高地,歼灭美军140余人。

    打击敌炮,是我炮兵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军进驻上甘岭地区后,受敌炮袭击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为了查明敌炮阵地位置,对其进行火力压制,各炮兵观察所克服了观测器材性能差、观测手段落后等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查明了敌炮阵地位置。军、师两级炮兵指挥所,把压制这些敌炮阵地的任务,一一落实到炮兵团、营,要求负有压制敌炮任务的炮兵连,都要根据观察所提供的目标位置,准备好射击诸元。在军炮指的统一指挥下,对敌炮阵地进行了数次压制射击。敌炮遭我打击后损失较大,不少炮阵地不得不转移或后撤,对我前沿的炮击活动明显减少。

    我炮兵部队遵照军首长“积极主动地歼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的号召,积极开展了游动炮射击活动,取得了不小战果。例如,第七十二师炮兵团观察所发现金化北侧一带,常有美军、李伪军和各种车辆活动,于是指定四连的3炮负责对该地区游动射击。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该炮先后实施游动射击20余次,以427发炮弹的代价,毁伤敌炮4门、汽车2辆,毙伤敌160余人,敌把该地带称之为“死亡地带”。游动炮射击,不仅有效地打击了敌人,而且还给敌以心理上很大的震撼。

    在此期间,敌机在上甘岭地区的活动十分猖狂,每天都有数百架次轰炸机进行轰炸、扫射活动。部队一谈起敌机,都感到十分头疼。为了有效地对敌机作战,军炮指根据当时高炮数量少、火炮性能差、需要与可能的矛盾较大等情况,采取集中与分散部署相结合,压敌航线、隐蔽设伏等一系列措施,接二连三地取得了对空作战的胜利,1至5月,共击落敌机27架,击伤83架,打击了敌机的气焰。

侦察机和炮兵校正机,是敌人从空中深入到我前沿和纵深的耳目,敌轰炸机和炮兵的行动对其依赖性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军炮指确定所有高炮部队,都要把打击敌侦察机和炮兵校正机作为首要射击任务。许多高炮部队针对这类飞机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活动有规律的特点,认真研究了打法,在不长的时间里,连续将其击落击伤多架。敌侦察机和炮兵校正机遭我有力打击后,很少再飞到我纵深内活动;在前沿活动时,也大多在我高炮火力范围外面敌之一侧,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其耳目作用。

    中洞里在军的防御地域内,距前沿约3公里。该地群山起伏,地形狭窄,是数条公路汇合的枢纽地,也是我前运后送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敌为了封锁该地,除了经常炮击外,还不断地出动飞机轰炸、扫射。为了严惩敌机,保证交通畅通,我和加强我军作战的高炮六〇二团李副团长一起前往看了地形,确定利用夜暗将1个高炮连配置在中洞里南山坡上,寻机伏击来犯敌机。高炮连完成设伏准备的第二天,敌机又来轰炸了,当先头1架敌机俯冲下来尚未来得及投弹,即被高炮连击中,来了个空中开花;后续敌机见事不妙,全都调头回飞。敌机为了报复,连续7天前来轰炸,高炮连在狭小的地域内,频频机动,神出鬼没地与敌机周旋,在7个日日夜夜里,先后射击140余次,击落敌机4架,击伤7架。

    1953年志愿军对敌发起了夏季反击战役,这是促成朝鲜实现停战的关键一役。6月1日,第二十四军受命从10日开始在上甘岭地区对敌发起进攻。为以优势的炮兵火力压倒敌人,保障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总部给第二十四军加强了9个预备炮兵团(地炮8、高炮1)、4个军师属炮兵团、3个高炮营、1个坦克团。此时,全军共有师属以上火炮314门(地炮244、高炮70)、坦克26辆。根据作战部署,全军炮兵统一进行了战斗编组,并分别赋予了支援作战的任务。

    6月10日,第二十四军对美军第三师和李伪军第九师阵地发起攻击,军炮指集中了120余门火炮对381高地的美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将敌坚固的工事设施大部摧毁,掩护步兵攻占了该阵地,在美军第三师的防御体系中打进了一个楔子。敌为夺回此阵地,进行了疯狂反扑,4天中进行连营规模的反扑就达17次。我步炮紧密配合,将敌的反扑全都击退,阵地为我步兵牢牢控制。在我攻打381高地时,敌以2个连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对我411.9高地发起猛烈攻击,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军炮指根据当时战场情况,在就近几个炮兵群中,临时指定10个炮兵营,对进犯之敌进行了猛烈炮击,将敌大部杀伤,支援我步兵恢复了表面阵地。12日,炮兵观察所发现约有1个营的敌军,在381高地东北凹部抢修工事。军炮指命令火箭炮团2个连,对敌行1个齐射,敌丢下死尸伤员纷纷溃逃。

6月中旬,朝鲜停战协议准备签定之际,南朝鲜当局倒行逆施,叫嚣要单独打下去,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为了严惩南朝鲜当局,争取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志愿军总部决定从7月13日起,以重点打击李伪军为目标,发起金城战役。上甘岭地区攻击的目标是李伪军的首都师和第九师。根据新的作战部署,军炮兵部队的战斗编组作了较大调整,在主攻方向和重要突击地段上,我炮兵数量为敌的2至3倍,形成了较大火力优势。

    7月13日21时,我集中220余门火炮,对敌军核心阵地和障碍设施,连续进行了18分钟的火力急袭,接着采取逐次射击的方法,掩护步兵发起冲击。14日9时,杏亭西山、注字洞南山、424.2高地和432.8高地等敌军阵地均被我步兵攻占,歼敌1700余人。当日,炮兵观察所发现满载李伪军的20余辆汽车和5辆坦克向南逃跑,军炮指立即命令就近5个炮兵营行压制射击,毁伤敌汽车多辆。

432.8高地地势较高,周围地形平坦,占领此阵地,可控制周围很大面积,是个重要的制高点。敌为夺回此高地,不惜人员伤亡,连续进行反扑。我以2个炮兵群的火力支援步兵作战,将敌18次反扑全部击退;仅在我阵地前沿附近,敌死伤就达500余人。此外,还击毁敌汽车30余辆、坦克1辆。16时,炮兵部队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先后攻下537.7高地北山、杨地村南山、万山北山等敌军阵地。当日,炮兵部队还积极主动地寻找敌纵深内的目标进行炮击,共毁伤敌炮38门、坦克7辆、汽车16辆,毙伤敌300余人。

夏季战役中,敌机对我前沿阵地进行昼夜不停的轰炸。当时,我高炮部队少,而需要掩护的目标又比较多,不得不采取重点保卫与机动作战相结合的掩护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炮的作战效能。各高炮部队为了随时准备打击敌机,不畏艰辛,实行24小时一等战备,三餐不离炮,睡觉不脱衣,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对空作战759次,平均每天作战10次以上,先后击落敌机61架,击伤149架,为夏季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终于签字生效,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也随之结束。在金城战役中,我第二十四军共歼敌4000余人,战线向敌方阵地推进了24平方公里。


           万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