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八年浴血战江南 ——记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江南坚持抗战的光辉战斗历程

  • 时间:   2021-04-10      
  • 作者:   乐时鸣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     
  • 浏览人数:  869

抗日战争中,在灾难深重的江南敌后地区有一支部队,坚持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支部队既要对日寇、汪伪进行殊死的战斗,又要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的反共进攻。在敌伪顽的夹击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发展壮大。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渡江北上以后,这支部队就独立坚持斗争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苏南地区。这支英雄部队就是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1943年年初,以威震大江南北的“老虎团”(第一支队第二团)为基础的第一师第二旅从苏中南下,与十六旅合编,仍称十六旅。两支劲旅合编,增强了江南抗战的力量,扩大了江南抗战的发展。1945年年初,苏浙军区成立,十六旅改编为第一纵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值此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战斗业绩。

(一)

十六旅的前身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由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和闽西、闽赣边、闽粤边及浙南红军游击队组成,张鼎承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罗忠毅为参谋长,王集成为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军部即派出由粟裕率领的先遭支队挺进苏南敌后,6月17日,在镇江西南的卫岗(现称韦岗)伏击日军,击毙日军土井少校及梅泽武四郎大尉等10余人,击毁汽车四辆。江南抗战首战奏捷。同时,陈毅、张鼎丞率一、二支队进入苏南、皖南敌后,在敌寇占领的统治中心南京附近,燃起抗日的熊熊烈火。第二支队战斗在苏皖两省交界的芜湖、当涂、江宁地区。7月16日在当涂、芜湖间击毁日军军车一列:8月和9月接连取得小丹阳、大官圩反“扫荡”作战胜利:1939年1月至4月,进行了水阳、横山、官陡门、郭庄庙、云台山、狸头桥等战斗,均获胜利;10月4日,在沪宁铁路龙潭、仓头间炸毁日军军车一列,毙伤日军118人,迫使铁路中断三天。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罗忠毅为参谋长,刘炎、钟期光为政治部正副主任,统一领导和指挥江南各部和挺进长江北岸的部队,标志着新四军东进江南后开创了宏大壮阔的抗战局面。江南指挥部成立,保留了第二支队的指挥机关,以廖海涛为副司令,下辖第四团、第三团,共1800余人。

1940年6月14日,第二支队在廖海涛的指挥下,在句容赤山地区反日寇“扫荡”的战斗中,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毙敌中队长吉田以下100余人,缴获九二式步兵炮一门、步枪60余支。6月18日又发生西塔山战斗,击退了进入茅山地区妄图阻我江南指挥部北上的国民党第四十师两个团的进攻。

1940年7月1日,陈、粟率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支队留在苏南坚持斗争。罗忠毅回第二支队任司令,廖海涛副司令兼任政治部主任,王胜任参谋长。由邓仲铭(苏皖区党委书记)、罗忠毅、廖海涛三人组成军政委员会,邓仲铭为书记。

12月,皖南军部准备东进。第二支队奉命接应,南下至溧水地区,并分兵开辟太(湖)滆(湖)地区。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江南的国民党军队乘机占领我两溧活动地区,日寇也加紧“扫荡”,形势险恶。我二支队进入新开辟的太滆地区,经几次反“扫荡”战斗,站稳了脚跟。

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坚持在江南斗争的部队编为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为参谋长。第二支队改编为第六师第十六旅,罗忠毅兼任旅长,廖海涛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胜为参谋长,于1941年4月1日在宜兴的闸口镇召开大会,通电成立,下辖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及独立二团共计3000余人。

(二)

1941年5月,谭震林师长到十六旅,决定回师西进,恢复两溧地区。5月21日,当我旅部率四十六团两个营回到溧阳地区时,国民党第四十师以三个营兵力向我黄金山地区驻地进攻,被我击退,次日,再次进犯,又被我击退。24日,国民党增兵至七个营,第三次来犯,遭我坚决抗击,相持至午夜,敌乘夜暗后撤,我乘胜追击30余里。黄金山战斗三战三捷,我在溧阳地区站稳脚跟,至9月间,基本恢复了皖南事变前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两溧地区恢复以后,十六旅旅部在溧阳西北之代巷、塘马一带驻扎。地方党政机关随旅部行动。新编成的四十八团二营在旅部整训。

不幸的是,1941年11月28日发生塘马战斗,罗忠毅、廖海涛两位旅首长在与日寇的血战中壮烈殉国。

11月28日拂晓,日寇步骑炮兵3000余人及伪军800余人,分三路以塘马为中心,实施包围突击。罗、廖令四十八团二营及旅部特务连就地坚决抗击,掩护旅部及党政机关向东突围。激战主要发生在塘马以北之王家庄前。上午10时,罗忠毅不幸头部中弹阵亡。廖海涛闻讯后,手持机关枪,誓为罗旅长复仇,终因敌众我寡,战至下午3时伤重牺牲。四十八团二营营长黄兰弟也英勇战死。该营和旅特务连伤亡270余人。

旅部及党政机关人员撤出包围圈进至戴家桥以东、长荡湖边之清水渎。日寇向东追击,被我“小鬼班”(四十八团二营年龄较小的战士)和团部一挺重机枪阻击在戴家桥西。黄昏,日寇停止进攻。是夜,我汇聚在清水渎的机关后方人员千余人,从敌人岗哨的眼皮底下,悄然越过敌人驻军外侧,转移至敌人侧后,次日,进入溧水地区,安全脱险。

罗、廖同日壮烈殉国,新四军军部通令惊念:“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10余年,忠实、坚决、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卓著功绩。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塘马战斗后,谭震林师长立即赶到十六旅,宣布自兼旅长、政委,稍后宣布钟国楚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谭震林坐镇下,整顿了机关和部队,部队情绪迅速稳定下来。

1942年4月,江渭清调任十六旅政治委员兼苏皖区党委书记,又兼苏南行政公署主任,原苏皖区党委书记邓仲铭改任副书记,钟国楚改任旅长,实行一元化领导。在谭震林的主持下,召开了区党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华中局扩大会议精神,学习了整风文件,对苏南斗争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增强了坚持苏南斗争的信心,加强了团结,提高了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7月10日,国民党新七师2000人向我十六旅旅部里佳山进攻,被我击溃。同时,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第一纵队向我驻丹(阳)金(坛)武(进)地区的四十七团进攻,被我歼灭300余人,取得反击战的胜利。

5月28日,驻在常州飞机场的伪航空警卫营营长顾济民不满汪伪的压制,经我地方党政的大力工作,率全营280余人携带机枪四挺、手枪八支、步枪200余支,投奔我十六旅。其后,驻武进运村的伪和平建国军第四十三团第三营营长王坤生率部300余人起义,驻金坛藏村伪自卫团一个连投奔我军。这是我军声威增高和大力开展敌伪军工作的成果。

1942年下半年,我根据地内广泛发动减租、减息运动,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巩固了中心区,发展了外围区,至年底,建立了11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和一个县级办事处,人口120万。

(三)

1943年,江南抗战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是战胜困难、迎接发展的大转折的一年。

1942年年底,第一师第二旅由苏中渡江南下,越过重重封锁线,胜利到达溧水地区与十六旅会合。1943年1月13日,两支劲旅奉命合编,仍称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钟国楚改任副旅长兼参谋长。二旅南下前,部队经过整编,将五团、六团一部编入四团,合编后改称四十八团,全团2000余人。原十六旅所属部队,番号不变。这样十六旅共辖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五十一团、独立二团共五个团和旅部特务营。

二旅是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为基础发展扩建的。二团是最早进入江南敌后、威震大江南北的“老虎团”,前身是坚持湘赣边、粤赣边和赣东北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1938年6月,二团在陈毅率领下挺进江南敌后,大小数十仗,打出了威风。伏击竹子岗,火烧新丰车站,打开句容县城,溧武路上攻点打援,上下会血战突围,东出澄锡虞,伏击陈巷桥,北上扬中,建立桥头堡。尤其是1939年11月9日贺甲村战斗,以二团为主,新六团、丹阳独立支队配合,血战26个小时,全歼日寇武村中队168人,无一漏网。“老虎团”的威名从此传开。1940年6月,二团随江南指挥部北上,与江抗二团、新六团合编为江北指挥部第二纵队,是黄桥决战中我军主力之一。尔后第二纵队北上东台与八路军南下纵队会师,南下讨伐泰州李长江,保卫新四军军部,坚持苏中抗日斗争。

“老虎团”回来了,大大增强了江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信心,但抗日力量的增强自然引起日军的惊恐。1943年3月4日,日伪签订《关于镇江地区清乡工作的中日协定》,划定镇江、丹阳、扬中三县和金坛、句容、武进等县部分地区为“清乡”区。敌伪就在“清乡”区进行梳篦式“扫荡”,修筑名为“清乡封锁线”的竹篱笆。茅山地区是我根据地的中心区,敌人的封锁“清乡”对我威胁很大。我对反“清乡”斗争预有准备,主力撤出封锁区,留下精干的武工队,坚持原地斗争,发动群众,烧毁竹篱笆墙,敌人白天修,群众晚上烧,使敌人不能如期修起封锁墙,同时发动群众抵制敌人所谓“政治建设”的伪化计划。

正当我与敌伪进行反“清乡”斗争时,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五十二师、一九三师、挺进军、忠救军、保安团等共12个团15000人,向我驻溧水、溧阳的部队发起“大清剿”。3月28日,顽保安团首先向我进攻,被我击溃。顽方扬言要“快刀斩乱麻,消灭苏皖新四军”,“争取第二次皖南清剿胜利”,叫嚣要“打死王必成,活捉江渭清”,甚至把“剿匪”布告贴到日伪据点,要求“中日停战三个月,合力清剿新四军”,气焰十分嚣张。4月12日,顽军大举进攻。西线顽军五十二师猛攻我阵地。我抗大九分校(年初由苏中南来办学的干部团)及四十七团一营顽强抗击。东线我军反击顽挺进军、忠救军取得胜利,并缴获挺进二纵队的作战命令,查明顽军围歼我军的部署。次日,顽忠救军两个支队(团)向我侧后迂回,深入我军背后,占领秋湖山、白马桥一线。顽挺进军六团占领了回峰山、北经巷,在我北面设下了两道阻我撤向敌后的防线。13日黄昏,西线顽军突破我铜山阵地,完成对我的包围。当此紧急关头我旅首长果断命令四十八团、四十六团当夜夺回回峰山、北经巷,接着又击溃忠救军两个支队,攻破了顽军阻我撤向敌后的两道防线。14日晚,我各参战部队撤出战斗,分路向敌后转移,反顽战役胜利结束。是役历时三昼夜,激战五次,歼敌2000余人,我以少胜多,显示我十六旅在两旅合编后战斗力大为加强,锻炼了兵团协同作战的能力。

6月7日,国民党军队在溧水地区再次向我进攻,推进到溧武路边。我主力全部转移到敌后地区。日伪在“清乡”区加紧“清乡”,反复“扫荡”,我活动地区大为缩小,部队以营和连为单位坚持斗争,处境艰难。旅部率四十八团一个营,进至南京近郊,晚间南京的灯光,清晰可见。

为挫败日伪在茅山中心区的“清乡”,6月22日四十八团一个加强连百里奔袭“清乡”区中心延陵镇,将伪军及“清乡”人员250余人一网打尽。7月9日,再克廷陵以西的丁庄铺,歼伪军一个中队。9月14日,在句容东南的尚村,全歼下乡“扫荡”的日军冈奇中队,使日伪在延陵地区的“清乡”彻底失败。

不幸的是,8月3日晚,邓仲铭随四十六团西渡秦淮河时,因舟覆落水牺牲。邓仲铭主持苏皖党政工作,德高望重,在江南军民中有崇高威望。他的牺牲是江南抗日战争中继罗、廖牺性之后又一重大损失。

9月30日,日军出动20000余众,向苏浙皖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三天之内,向南推进了100多公里,占领了溧阳、广德、郎溪、宣城四座县城,打通了宣城至长兴的公路。国民党军望风而逃,退至安徽宁国、浙江孝丰一带。这样溧武路以南、宣长公路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了新的沦陷区。

我军抓住这一形势变化,迅速集结分散游击活动的部队,为恢复两溧、开辟郎广,展开新的斗争。

10月5日,我十六旅旅部和苏皖区党委返回溧水,迅速恢复了反顽战役前两溧地区的局面。11月1日,王必成率四十八团过东坝南下,仅半个月时间,就解放了宣长公路以北的广大地区。11月22日,江渭清、钟国楚指挥四十六团歼灭了侵占溧水至高淳一线的伪和平建国军第三师一个团,并俘获伪三师副师长陈炎生。旅部随后也进入郎广地区,在胜利发展中,迎来1944年。

(四)

1944年1月20日至2月10日,苏皖区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根据军部和华中局的指示,为适应斗争形势的要求,对行政区划分和军事部署作了调整。全区划分为四个行政区,各部队分别在各个行政区活动。

轰动江南的杭村缴大炮,是郎广地区反“扫荡”作战的一大胜利。3月29日,日军一个中队100余人、伪军一个营300余人,携带一门九二式步兵炮,从广德门口塘据点向流洞桥方向进行“扫荡”。旅长王必成得知消息,立即命令四十八团三营占领阵地,命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率一营向杭村靠拢,夹击敌人。当敌人进到三营阵地前,我突然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站在牛头山上的刘别生用望远镜看到敌人的大炮,命令小炮排长戴金辉:“今天我们就要用小炮打败敌人的大炮。”戴金辉连打两发,打中了几匹拉炮和驮炮弹的大洋马,大炮陷入路旁的小沟里。下午3时,一营和三营多路冲向敌军,战斗一个多小时,歼灭日军70多人,缴获了这门九二式步兵炮。

丢了大炮的日军属于所谓荣誉师团的南浦旅团。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部极为恼火,下令一定要找回大炮。从战后第二天起,日军就出动1000余人,漫山遍野寻找我军,妄图夺回大炮。我与敌周旋几天后,将炮拆开,运进深山埋藏。敌军闻讯就带了军镐、军锹到处乱挖,并张贴布告,称只要说出大炮埋在哪里就赏“法币”20万元,甚至写信给方自强司令(刘别生的化名)说:“我们没有大炮的日子很不好过,请你把这门炮还给我们。”敌人折腾了20多天,拖得筋疲力尽,一无所获,只得把丢炮的中队长枪毙了事。

8月23日至25日,我以四十八团为主,独立二团配合,在长兴、宜兴间60多里战线上发起攻击,称为长兴战役。我先后攻克合溪、白阜埠等伪军据点,伏击长兴出援之敌,共歼灭伪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的四个营,俘伪副团长以下420余人,拔除伪据点13处,收复国土400平方公里。杭村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在此役发挥了作用。白阜埠之敌就是眼见大炮架在碉堡前,吓得连喊:“不要打炮,我们投降!”合溪之敌困守一个祠堂被一炮轰开,部队随之冲入,迅速解决战斗。

10月23日,我发起周城战役。周城位于溧阳西南,连同南渡、社绪,驻有伪第一方面军第二师第四团。我为打通南北通道,决心歼除该敌。我以四十八团攻击周城,以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分别伏击南渡、社诸来援之敌。战斗于午夜11时开始至次日下午2时结束,全歼伪军一个团,俘伪正副团长以下700余人。至此溧高与郎广两区连成一片。

在我收复郎广地区以后,国民党仍未改变其消灭我军、破坏抗战的阴谋,不断派遣部队进入我区,进行袭击。11月29日,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六个团的兵力,侵入我郎广地区,分三路由西向东推进,企图包围消灭我旅部及我主力,逼迫我退回溧高地区。我被迫自卫还击,经三昼夜激战,将南路顽军击退,迫使顽军全部退回宣长公路以南,取得反顽战斗胜利。12月14日,为撕开敌在宣长公路上的缺口,便于尔后向南行动,我四十八团雪夜远袭,攻克宣长公路上的重镇泗安,俘伪军400余人。延安《解放日报》刊登《攻克泗安——新四军真似活神兵》的报道。泗安战斗为十六旅1944年的战斗胜利作了一个漂亮的小结。

这一年里,各分区的部队都进行了多次胜利的战斗。总计全年共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毙伤俘日伪军6700余人,攻克据点80处,缴获大小炮六门、轻重机枪130挺、掷弹筒15个、各种枪支4490支。我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2700人,民兵24000人,自卫队14万人。

(五)

进至1945年,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中共中央提出“以我为主,准备反攻”的方针,要求新四军派主力南下,发展东南沿海地区,造成配合盟军在东南沿海地区登陆作战的有利态势。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粟裕率一师主力南下,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十六旅改编为第一纵队,王必成任司令,江渭清任政委。四十八团改编为第一支队,四十六团为第二支队,四十七团为第三支队。

从2月至6月,我第一纵队作为苏浙军区主力之一,参加了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取得辉煌战果,先后解放了德清、武康、孝丰、临安、新登等县城及天目山广大地区,歼俘顽军数千人。

7月,我回师郎广地区。8月,我三天打了五仗,摧毁溧阳、高淳一带敌伪据点50多处,歼日伪军1800余人,成为苏南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

其时,战争形势急转直下。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正当我们准备奉朱总司令的命令向南京进发,接受日伪军的投降,蒋介石却接连发出命令,要伪军负责治安,不准日伪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8月19日,我一纵队向金坛、溧阳两城拒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全歼该两城日伪军2000余人。

8月28日,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9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浙东、苏南、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此事已在重庆谈判中当作一个让步条件向对方提出。”22日华中局作了江南部北撤的部署。10月1日,新四军发布《江南新四军北移告民众书》。

热土难离,血情难舍,但必须服从大局,执行命令,我一纵队于1945年9月29日从溧阳地区出发,10月3日渡过长江,到达苏北。

从1938年6月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江南敌后,至1945年离开江南,历时七年又五个月,十六旅浴血苦战,长期独立坚持斗争于苏南地区,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绩。无数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英雄洒下了热血,创造了动天地、泣鬼神的雄伟篇章。1949年4月22日,由十六旅旅部发展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率领十六旅(改称七O师),作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先锋部队之一,打过长江回到了江南,随后进驻南京,卫戍南京。这是这支英雄部队最大的荣誉。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江南人民不会忘记,英雄部队的业绩将与历史永存!

 

 六师分会 乐时鸣 

 

摘自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版《春风又绿江南岸》

 

附:

新四军十六旅成立

通电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谭师长转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陈代军长张副军长胡政治委员全国各抗日团体各报馆公鉴:

窃自抗战军兴,本军在中共领导之下,集中八省健儿,深入敌后,打击敌伪,收复失地,屡建勋绩,中外共知,谁料有功不赏,反遭嫉恨。重庆当局挟党派成见,弗思合力团结,御侮图存,竟听从国贼奸人摆布,发动反共内战,坠入敌寇“反共灭华”罗网之中,爆发皖南事变,启同室操戈之端。国内外抗日人民,当此危局,仗义执言,纷纷抗议。而重庆当局,尚执迷不悟。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坚持抗战初衷,坚持大江南北抗日阵地,乃颁布2月18日命令,坚持本军光荣番号,并编为七个师,任命各师负责人,统率部队,粉碎敌伪“扫荡”,击退顽敌进攻,发扬本军坚持斗争百战百胜之历史传统,予幸灾乐祸之敌伪、内奸以迎头痛击!

本支队奉命编为第六师第十六旅。全体指战员兴奋莫名,欢欣万状,誓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2月18日命令,坚决拥护陈代军长谭师长,拥护团结抗战主张而奋斗到底!

当兹本旅成立,尤更淬励自勉,与江南同胞,戮力同心,迈步前进,建立一支坚强之正规军,发展抗日民主政权,以争取反“扫荡”反摩擦伟大之胜利,巩固斗争阵地,达成光荣伟大之任务。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全体指战员叩

 

(原载1941年4月4日《太湖报》)

乐山大佛

                                 乐时鸣                                                                乐山佛大世无双,肩并凌云脚踏江。西对峨嵋东逝水,悬崖九曲望风降。


苏幕遮·青海湖

乐时鸣

水连天,云接地。一色湛蓝染透湖中水,隐隐峰峦云水际。芳草黄沙,寂寞晴光里。

雁鸥来,繁子嗣。万里翱翔总是家乡美。懒散鸬鹚礁上醉。鸟语人喧,都道江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