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泰兴人民的瓦嘎司令 新四军老战士陈玉生的抗日征程

  • 时间:   2021-03-15      
  • 作者:   陈忠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345

    我父亲陈玉生是泰兴广陵陈家庄(现广陵镇宁界)人。他是当年新四军领导人中唯一的在泰兴家乡成长起来的党的干部,长期担任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坚持战斗在泰兴地区,直至抗战胜利率部解放了泰兴城。泰兴人民亲切称呼他“瓦嘎司令”(我们自己家的司令)。

父亲1900年2月生,1994年3月逝世,享年95岁。

他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后来帮助祖父种田,15岁到上海做工。在中共党组织和进步工友的启发引导下,他参加了上海工人的罢工。“九一八”日寇侵略我国,民族危机深重,他在党的帮助教育下,1936年春加入我党领导的上海抗日救国会,从此参加革命。他不顾特务恐吓威胁,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组织工厂罢工委员会募捐援助罢工工人。父亲与泰兴家乡农民起义积极分子和红军第14军人员有过联系,帮助、掩护过失散的红14军人员。为此被怀疑为共产党员。1937年我们全家六人(包括只有5岁的我,父母和二位姐姐,一妹妹只有1岁)被上海国民党反动派当局逮捕关进提篮桥监狱,父亲受到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后又被押解到泰兴监狱。“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父亲在狱中团结难友开展斗争,终获释放。出狱后,他回家乡宣传抗日,联络并发动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组织起抗日救亡大队,父亲任大队长。1938年2月靖江城日伪军200多人北犯广陵镇,父亲组织队伍在广陵镇南范家石桥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毙伤敌人约40多人,这是泰兴人民武装抗击日寇的第一仗,大长了泰兴人民的志气。

1938年4月,父亲吸取曾被国民党顽固派缴枪受挫的教训,重新组织抗日游击队。在借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抗日爱国人士张公任“江苏通如右翼指挥部”第3支队第1大队番号时,就与张公任明确提出四个条件:第一,保持我们部队独立建制,不被拆散;第二,本部队人、枪,指挥部不能调动;第三,指挥部不派人到我部来;第四,违背抗日的命令,我们一概不执行。张公任讲:“我们不问党不党,只问抗不抗。国民党、共产党都是中国人,应联合起来抗日。四个条件我全部接受,让我们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吧!”

1938年5、6月间,父亲一面派陈进觉同志去江南联系新四军和党组织,一面总结经验教训,扩大和整训游击队,提高部队战斗力打击敌人。7月父亲亲自率领一百多人敢死队夜间突袭季家市日伪军据点,乘胜追击,一度收复靖江城。之后,陈进觉历经艰险,终于在江南找到新四军陈毅、粟裕部队,接上了党组织关系,向组织上汇报了泰兴抗日游击队的情况,得到党的重要指示。

1938年11月,中共苏北工委派新四军3支队金求真同志来到父亲的第8支队任政治部主任,原政治部主任陈进觉调皖南新四军军部学习。1939年2月由中共苏北工委书记惠浴宇和金求真同志介绍,父亲陈玉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金求真同志来到陈玉生部队后,努力开展党的工作,积极培养干部,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过3、4个月的工作,江都、泰兴、泰州、靖江等地的中共县工委相继成立,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新四军东进黄桥和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作出贡献。

但在上世纪50年代的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受到错误的审查处理。某些人罔顾事实,对陈玉生的抗日游击队性质作出错误的认定,说这支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是“国民党的部队”,将陈玉生的入伍时间改为参加郭村战斗时算起。父亲坚持原则,据理力争。认为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1000多名抗日游击队同志的政治生命问题。经过多年反复申诉,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终在1957年经老首长谭震林同志明确批示:“陈的伍龄应从组织游击队开始”,“抗战开始有不少部队利用国民党旗帜建抗日武装,后来并入新四军,不能把他们叫起义部队”。

1939年6月,父亲陈玉生率领的8支队接到党组织和叶飞同志的电报命令,赶赴郭村参加郭村保卫战,与叶飞、陶勇新四军主力会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命陈玉生为3纵队司令员、新四军东进支队司令员(参谋长刘荣华、政治部主任周文在)。当时新四军在哪里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曾有讨论。粟裕在回忆录中说:“一是扼守扬州、泰州地区,二是北进兴化,三是进取黄桥。我们主张东进黄桥”。以黄桥为中心建设根据地,东可向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发展,南可控制长江通道,与江南新四军相呼应,可直接威胁日伪军。当时占据黄桥的是国民党顽固派何克谦的保安4旅,他们一贯勾结日伪军,积极反共,欺压百姓,早就丧失民心。尤其重要的是黄桥为中心的地区有我党的工作基础,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前后)红军第14军的革命影响,群众基础条件好。我军东进抗日,能获得地方党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新四军东进黄桥后,消灭了“见鬼子就逃,见百姓就抄”的反动队伍,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热烈欢迎子弟兵。

父亲率部参加黄桥决战胜利完成任务后,被任命为新四军苏中保安司令员。1941年任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叶飞兼,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阮英平)。当时三分区包括泰兴,如西(现如皋)、泰县(现姜埝)、靖江四县,后来紫石县(现海安)也划入。作为新四军1师1旅旅长兼政委的叶飞同志就主要在这里战斗。由于第三军分区的地理位置和斗争形势,决定了敌、顽、友、我几方斗争的复杂性、艰苦性和特殊性。这里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的平原地带,面积4~5千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距敌伪的心腹地带上海、南京仅隔江相望。敌人先后在这里设下150多个大小据点。网状封锁线把这地区分割成8、9小块,我根据地的几个中心点村庄距据点只十几公里,环境极其险恶严峻。然而,在党中央和陈毅、刘少奇、粟裕领导下,父亲和叶飞等同志一起,一直坚持战斗在这一地区,紧紧依靠军民团结战斗,开展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剿”、反“清乡”斗争。终将这个无山可靠、无险可守的平原三分区建成为基本的、可靠的抗日根据地。父亲除直接领导三分区的军事工作、指挥作战外,还参与三地委的领导,坚定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建党建军路线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建立最广泛的有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夺取抗战胜利努力奋斗。他运用自己是这个地区当地人的特殊身份,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负责领导开展对顽军、伪军的宣传争取和瓦解工作,并开展对敌占区的帮会引导利用工作。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建立和保卫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斗争起到很大作用。在泰兴为中心的三分区,流传着新四军和父亲等许多英勇战斗的传奇故事。陈玉生已成为令敌人生畏、受人民爱戴的抗日英雄。1941年敌军大“扫荡”中,分区司令部机关在黄桥东南芦庄遭受黄桥出动的日伪军突然袭击,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指挥少数警卫人员阻击敌人,掩护机关同志们迅速撤离。他不幸胸肩部几处中弹,身负重伤,仍沉着应战。后来警卫部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机关人员的安全。父亲凭着健壮的身体底子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以超人的毅力在医护人员和群众照料下挺了过来。一个多月后,伤势稳定即返回司令部工作。当时敌伪汉奸们因我父亲负伤而欣喜若狂,大肆造谣:“击毙了引狼入室的陈玉生”,引起各方面震动。从敌人的叫嚣中,也可见陈玉生在苏中人民抗日斗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945年8月,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苏中军区为大反攻组建三个主力旅。父亲被任命为新1旅旅长,政委李干辉,副旅长饶守坤,参谋长杜屏。父亲负责指挥新1旅打的第一仗,就是在同年9月解放了泰兴城。活捉伪师长蔡鑫元,全歼了伪军第19师4000多人。以一个旅的兵力消灭敌人一个师,受到苏中军区的嘉奖。

父亲从组织泰兴抗日游击队开始,就强调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抗日的队伍,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爱护百姓,保卫人民。要求部队指战员严守纪律,不准欺压人民群众,如欺侮年轻妇女,就是欺侮我们自己的姐妹,如欺侮老人,就是欺侮我们自己的父母。对违犯纪律的不良分子,严厉处罚。他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父亲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他作为司令员不摆架子,平等待人。一年四季身背子弹袋和短枪,脚穿草鞋或布鞋。见到老百姓都要访贫问苦,了解生产和社会情况,与大家拉家常谈心。他非常尊敬老人,见到男的老人叫“老爹”,见到女的老人叫“老奶奶”。村中男女老少,见到他,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见到陈司令这么看得起他们,尊重他们,都十分高兴。大家都称赞拥护陈司令,亲切地叫父亲为“瓦嘎司令”。

父亲经常给同志们讲:我们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要以实际行动保卫人民、热爱人民。时刻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欺侮老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待群众要和气。到夏收时节,父亲就组织号召部队保卫群众收割,自己带头和同志们一起,帮助群众抢收、抢种,粉碎敌人抢粮阴谋。他还给大家讲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并在部队驻地开荒种地,种瓜、种菜、养猪,自己动手,减轻老百姓负担,改善部队生活。我当时在学校,星期天就和父亲及警卫员同志一起劳动,尝过他们生产的蕃茄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印永鑫同志(泰兴蒋华人)在纪念父亲的《人民群众的好司令》一文中讲:“我从1943年跟随陈司令员,当他的警卫员,和他朝夕相处,他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他以普通一兵身份,常活跃在士兵和群众之中,从不特殊。他和苏中抗日军民打成一片,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瓦嘎司令’。当时有民谣唱:‘泰兴有个陈玉生,白手起家当司令。抗战有功为百姓。哎呀呀,百姓拥护得人心。’还唱‘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当兵要当新四军,当兵要跟陈玉生,打倒日本鬼子得翻身’”。

树高千丈,扎根大地。父亲不管经历和地位如何变化,始终没有忘记“根”与“大地”,始终与抚育和培育他的家乡人民,与锻练和造就他的革命老区保持密切联系。他总是记着到他浴血奋战过的地区,看望父老乡亲和老战友,倾注骨肉深情。乡亲们去看他,或有事请他帮助,他总是热情接待,尽力相助。

父亲的童年、少年时期饱尝了农民的艰辛困苦,少小离家到上海做了20多年卖苦力的工人。这使父亲从小就亲身感受旧社会最底层受压迫、受剥削最深重的阶级苦仇,从而使他具备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优秀品质。更因他受到党的启发教育和培养,使他进一步形成共产党员的坚强品格。所以父亲抗日意志气吞江海,紧跟党走坚如磐石。

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全家年龄大一点的,当年都参加了新四军(我是儿童团)。父亲经常教育我们:我们是吃人民的粮长大的,一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父亲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要永不忘本,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永远怀念学习他。

        浙东分会  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