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我的慈父 我的恩师 — — 忆我的父亲赵明诚

  • 时间:   2020-12-02      
  • 作者:   赵朝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     
  • 浏览人数:  739

在父亲一百岁诞辰之际,非常高兴得知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要出一本百年诞辰纪念册,以此来缅怀先辈,彰显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同时又给我们机会系统回忆父亲戎马征战、忠肝义胆、温厚纯良的一生。

从小我们是在父亲舐犊情深的抚爱和恪守不渝的家教下长大的,是父亲教我洗脸穿衣,教我端碗用筷,教我懂礼貌,讲诚信。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家有严格的家训。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要吃苦耐劳,要永远跟党走。这样的家训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教我要敏而好学

父亲是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记得小时候,他每天都要看报、听广播,特别是每天20点的新闻联播是雷打不动的。父亲认真学习《毛选》,是铁道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写了一柜子的学习笔记。尤其是对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章,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还到各单位去作辅导报告。在我九岁生日时,父亲送我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单行本,在扉页上写下“要做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好儿童”。他还逐字逐句讲解了全文。虽然我那时年岁小,还不懂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但从父亲郑重其事地把《为人民服务》这本书交到我手中起,我就意识到,这将是我一生始终要追求的目标。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在上大学,学校组织政治学习,我写信给父亲,请他讲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哪个更优越,社会主义是否能代替资本主义。父亲在回信中说,社会发展规律没有变,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马列也没过时,我们还是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大道理,也是前提。诚然,近来报纸上时常报道一些外国公民的物质生活及现代化生产情况,相形之下,我们是落后、艰苦得多。这个事实现在应该承认。但是由此就说,制度不如人?我看不是这样。在信中父亲还对比了日本“明治维新”100年和我国“鸦片战争”100年的经历。谈到解放初期的八年里,我国钢产量从60万吨,增长到580万吨。特别强调,“四人帮”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破坏,导致我国经济已到了毁灭的边缘。他在信的结尾说:“我个人这样认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坚定不移的。现在党中央一系列的措施,是像个搞社会主义的样子了,我相信能达到2000年的目标。以上说明,不是制度不好,而是没有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从苏联建国至今的经历也得到证实。”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再读父亲的这封信,真是感慨万分!我看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他把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治、经济的震荡反复,都归咎于是在执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出现的问题造成的。从没有怀疑过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他对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历程的各种数据,熟记于心,信手拈来。这都是他热爱学习,长期坚持学习的结果。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全家下放到湖北襄樊铁道兵五七干校。由于就学的中学搬迁,我们面临着失学,有些同学就选择和父母一起劳动改造。父亲知道后,独自前往襄樊铁路中学,为我们几个孩子联系上学。他说:“我们已经受过没有文化的苦,没有文化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呢。现在是国家的特殊时期,不会总这样的。”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才完成了初中课程。

记得父亲离休后,就是病重住院时,都是“书不离手”,《资治通鉴》《古文观止》都是他的“最爱”。1989年年初,仅有几个月出院在家休养,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书。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逐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从小就是好学生。即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我也坚持认真学习,初中毕业时七门功课取得全优的好成绩。1977年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军队大学生。在部队医院工作时,由于业务扎实,多次代表医院参加考核都捧回了奖杯。转业后我又到高校工作,很快掌握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基本知识。在业余时间还学习了管理学研究生的课程,使自己的知识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父亲教我要爱国敬业

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讲的最多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典故,和他们在战争年代打日本鬼子,打蒋匪的事迹。给我们讲解、教我们背诵“满江红.岳飞”和“木兰辞”。他总是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朴素的自发情感。就像爱我们的母亲,爱我们的家一样。尤其是新中国,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热爱呀!

记得父亲讲过,70年代末,父亲有一次坐飞机,旁边的乘客是一位来自日本、与父亲年龄相仿的“中国通”。登机后,有些年轻人围过来,请他介绍日本的国内情况。他口若悬河地说东道西。飞机起飞后,乘客们各就各位,他才发现父亲轻蔑地看着他,便好奇地问,您不想了解日本吗?父亲掷地有声地说:“我曾是一个抗战老兵!”那位日本人兴致勃勃的情绪一扫而光。父亲趾高气扬地与我们讲述这段经历后,他说:“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沉的情怀,是流淌在血液中的。虽然我们现在还很贫穷,但是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后也必然能实现新的腾飞。”

1971年父亲是铁道兵五七干校第一批恢复工作的人。上级分配他到地处东北高寒禁区的铁道兵第二指挥部,他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1972年我所在的部队举行文化大革命后最大型的实战演习,父亲代表上级机关前来检查指导。演习开始后,全副武装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抢修被炸毁的铁道。父亲跳下观礼台,带着望远镜,就消失到演习队伍中。他与战士们一起,趟冰河,扛枕木。时而匍匐前进,时而健步如飞,就像又回到了盼望已久的战场。演习结束后,我看到年过半百的父亲脸上洋溢着喜不自胜的笑容。他告诉我,军人就是要上战场的。这几年部队没有好好训练了,我们要把失去的时间夺过来,“夺”是要拼命的!

我学做父亲的样子,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高校工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因工作努力,单位延聘我到 65 岁才退休。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单位颁发给我“卓越贡献奖”。在拿到奖牌的那一刻,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教我要为人宽厚

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宽仁大度、正大光明是正确的做事风格。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处,有问题要摆在桌面上讲。我们家里的家务活都是由奶奶和保姆承担。免不了会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从不允许我们对他们的工作指手画脚。有时饭做糊了,或是菜咸了,我就找理由不好好吃饭,他会严厉批评我说:“她们已经很辛苦了,你要尊重人家的劳动,你不劳动还要挑人家毛病,这就是剥削阶级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最赏识的参谋带头起来造反,给他戴高帽、抄家。文化大革命后期,组织上给父亲平反,出来工作后,那位参谋正好在他手下,也在我工作的部队里任职。父亲不但不计前嫌,与他书信电话联系,传授部队工作经验。还教育我,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年轻人有些过失,是可以原谅的。不久,那位叔叔来到医院看我。他也讲到父亲一直对他很信任,很重用。但在文化大革命大形势的逼迫下,做了些违背良心的事,自己现在很懊悔。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有所醒悟,一股脑把压在心里的话讲给叔叔听,我告他,父亲早就告诉我,要理解那个时期和那个时期年轻人的过激行为。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与人相处时,总会想起父亲的教导,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为人宽厚。

父亲教我要吃苦耐劳

在我入伍后,父亲就要求我要积极加入党组织,并告诉我,他在入伍3个月后就入党了。还给我提出了要比我妈妈入党早的目标。在医院女兵多入党很困难,要经受严峻的考验。1974年夏天,痢疾流行,传染科的痢疾病人都住到了走廊上。为了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我主动要求调到传染科做卫生员的工作。当地一到夏天就缺水,传染科在三楼,所有的用水都要从地下室往楼上挑。痢疾病人每天排便多次,我晚上挑水把水缸装满,白天就用水缸里的水冲厕所。我在冲厕所,病人在厕所门口排队等着上厕所。每天都忙得汗流浃背,军装和厚厚的隔离服都留下了大片汗渍,哭的心都有了。每次回家,父亲都很心疼我,但他还是狠下心来对我说:“这点苦与我们扛枪打仗比起来不算什么?你这是流汗,我们那时是流血。”在您的教育鼓励下,我是同年女兵第一个入党的,比我妈早了一年。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我积极申请并参加了抗震救灾医疗队,我们是第一个到达灾区的解放军医疗队。当父亲知道后非常支持。他对家里人和妈妈说:“她是党员,就应该做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就是别人都不去,我的女儿也要去。”在唐山机场最初的三天三夜中,面对着成千上万的伤员和成堆的尸体,我们没有休息,没有进食,甚至没有水喝。冒着七级多的余震危险没日没夜地抢救、运送伤员,完全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圆满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受到了上级机关的表彰。

父亲的优秀品质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姐弟三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努力活成了父亲所期望的样子。遗憾的是父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的坚定信念和高贵品质以及对我的殷切希望,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打开回忆闸门,往事如滔滔江水般涌来,就像又回到那久违了的父爱、甜蜜、温馨中。父亲就像肥沃的泥土,供我们茁壮成长;父亲就像参天的大树,替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就像灿烂的阳光,为我们照亮坦途。

 

《亡夫忌日》

李曼南

黄梅细雨侵西楼,寂寞庭前鸟不啾。

憧憬共欢为有梦,含情独处岂无愁。

轻拂遗像寒侵手,翻晾衣衫泣哽喉。

难遣深情空抱恨,清风明月伴白头。


 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