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会师富春江 迎接“老大哥”

  • 时间:   2020-11-05      
  • 作者:   浙东分会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787


    1945年初,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向东南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和发展浙东沿海的战略任务,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月5日在浙西长兴成立以粟裕为司令、谭震林为政委的苏浙军区。浙东游击纵队(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改编为苏浙军区第2纵队。当时浙东抗日根据地和军区所在的浙西抗日根据地之间,还隔着驻有敌伪军和国民党军的曹娥江、浦阳江、富春江和浙赣铁路,两块根据地未能联成一片。四五月间,军区首长来电,要谭启龙政委亲赴浙西汇报工作和受领新的任务。

    为了保证谭政委安全到达军区,纵队首长决定由第3支队支队长蔡群帆亲率第2大队(大队长俞慕耕,教导员周柏生)护送。同时各支队从每个中队中选出2名代表,组成50多人的参观连(连长周子云,政治指导员阮世炯),去浙西向老大哥部队学习。跟随谭政委的还有机要科长田森、浙东女战斗英雄医务员宋丹辉、侦察队长鞠震滨以及侦察、通讯各一个班。

    5月10日晚,这支不足400人的精干部队,在8日召开的浙东军民庆祝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大会的鼓舞下,怀着必胜的信心,从纵队司令部驻地梁弄出发。11日晚,由于事先得到国民党挺进第5纵队司令张俊升的友好支持,在其司令部驻地章镇南边顺利地渡过了曹娥江,宿营在挺5防区范围内的蒋镇附近。

    为了争取时间和避免国民党绍兴县国民兵团的捣乱,谭政委决定12日凌晨4点半出发,一鼓作气赶到100里外的诸(暨)北地区。部队急行四五十里,快到王坛附近的新桥头时,绍兴县国民兵团的一个大队不自量力,迎头闯了上来,妄图进行阻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部队坚决予以反击,并一口气追击了一二十里,俘80多人,缴获6挺轻重机枪和20多支长短枪,绍兴县国民兵团与我部相比犹如豆腐一块,一触即溃。

    浙东分会新四军老战士林晖亲身经历了会师富春江,迎接老大哥的历史事件。他回忆说,蔡支队长带我们部分干部和2大队向富春江进发,去迎接从浙西过来的苏中老大哥部队。当时天气异常炎热,行军时汗流脊背,只见一个战士身上的手榴弹冒出烟雾来,但一时又解不开绑在手榴弹上的带子,于是他迅速跑步离开队伍,向右边草丛中跑去,卧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压住手榴弹,只听见一声巨响,我们可爱可敬的青年战士壮烈牺牲了,但队伍安然无恙。这位战士是从伪中央警卫团起义过来的,如今连他的姓名可能都无人知道了。现在他长眠在浙东四明山的土地上,成为中国人民万世永怀的无名英雄。

    13日早饭后,部队继续向西挺进,中午到达诸北根据地的大宣,受到了浙东区党委委员、金萧支队政委杨思一和支队长彭林等领导同志以及乡亲们的热烈欢迎。部队在大宣、江藻休息两天。其间,谭政委、蔡支队长与彭支队长、杨政委等共同研究了继续西进的部署,并决定由金萧支队护送去路西。15日黄昏,部队先在姚公埠渡过浦阳江,再在直埠附近跨越了浙赣铁路,下半夜到达三都附近的刘家山头宿营。16日晚,部队进入富阳县的章村,17日抵达龙门。这里是龙门山脉北麓,一派崇山峻岭,比起四明山来,显得更为峻峭险陡。再西行三四十里就是富春江了。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浙东、浙西新四军的会合,特别是防止浙西新四军进入浙东,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在富春江东调集重兵、增筑工事、加固江防、封锁渡口并把西岸的船只全部扣在东岸。在哪里渡江?如何渡江?成为去浙西面临的关键问题。谭政委根据路西县工委领导陈景明(张子敬)等提供的情报,认为最理想的渡口是位于富阳县境内富春江东岸的中埠(对岸有汤家埠渡口),驻守中埠的是国民党反共老手挺进第3纵队贺钺芳部下属的一个护运大队,约300人,战斗力不强。在中埠以南30里外的场口虽然驻有重兵,但由于交通极其不便,战斗发起后对中埠不可能进行及时的增援。从渡口附近地形看来,虽可凭借周围高地居高临下顽抗,但其注意力集中在对付西岸,对背后警惕性不高,比较放松。根据上述分析,领导很快定下了攻取中埠后西渡富春江的决心。就在这时,由于抗战形势迅速发展,军区电示谭政委不必再去浙西,要他率部在19日拂晓前攻取中埠渡口,夺取船只,接运集结在汤家埠地区的军区第4纵队第11支队东渡富春江,进入浙东。

    遵照军区的指示,5月18日傍晚,部队由地方党同志作向导,离开龙门悄悄地向中埠挺进。那是一个阴暗的夜晚,高山幽谷更显得夜色深沉,潺潺流水声催促着战士的步伐。一路上除了远处的犬吠声和同志们鞋底碰击路面石子的滚动声,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为了一举偷袭成功,我们避开村庄,绕着山边小道翻山前进。当部队于19日4时左右接近中埠时,发现路旁有敌人的排哨。3支2大第6中队的前卫班一个猛冲,就将敌人大部消灭。接着,6中队跟踪逃敌,向中埠突击。与此同时,2大第5中队和参观连也向中埠侧后的无名高地之敌发起了猛攻,谭政委紧随5中队长乔云石向高地攻击前进。鞠震滨则机敏带领侦查班冒着敌人枪弹,向渡口飞奔,迅速夺取了一只帆船,转身驶向汤家埠。守敌遭我突然袭击,弄得蒙头转向,措手不及。大约4点半钟中埠及其左侧的龙山和侧后的一线高地,经过短暂的争夺,均被我攻取,只有南面距中埠1000多米的锣鼓山上之敌还在向我们乱打枪。由于距离过远,对我们几乎没有威胁,按照军区的联络信号,通讯班长徐道明在无名高地上烧起3堆大火。不久,西岸也升起了3堆火光。火光,标志着我们与11支队即将胜利会师。

    天已破晓,美丽的富春江碧波滚滚,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2大队的同志们押着夺自中埠的20多只帆船驶向西岸。这时,远处有一只帆船,装载着第一船的浙西老大哥向东岸驶来。正当船近江心时,锣鼓山上之敌用机步枪扫射江面,妄图阻止船只向东靠近。真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蔡支队长见此情况,立即组织部队向锣鼓山之敌发起进攻。在西岸老大哥的重机枪和追击炮火力的支援下,在后来首批到达中埠的11支队先头部队的协同下,很快攻占了锣鼓山,保障了老大哥东渡的安全。

    林晖回忆,4纵队早已控制了20多只木船,前卫船上高叫着我所熟悉的在苏中宝应县临泽附近分手的同在高宝支队工作的郑光宏(后任济南军区炮兵部队首长)的声音。我禁不住兴奋地高声呼唤:“郑光宏!郑光宏!”他也听出了我的声音,回叫着我原来的名字:“林圣纬!林圣纬!”我们自1941年11月在高宝支队分手后,已有四年多没有音信了。现在竟在富春江边相见,实在太高兴了。天空渐渐地露出的晨曦,由微红变亮。4纵队由金肖支队的向导指引下,向预定的目的地进发。我终于看清了这支风尘仆仆、在浙西几个重大战役中取得了伟大胜利的原苏中部队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沉重的装备,每个班有两挺轻机枪,身上的子弹带满装着子弹。还有那么多的重机枪、迫击炮等等。但他们的脸上,还是掩饰不住久战后的疲惫。金肖支队的杨思一等支队领导同志,早已为他们安排好了休息的地方,粮草猪羊,衣被鞋袜,应有尽有,照顾极为周到。

    晨雾渐渐散去,旭日从重叠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冉冉升起。几十位艄公,扬着各色帆篷掌着舵,满载着11支队的健儿们穿梭在富春江的两岸。截至上午10点左右,11支队1600多指战员和军区派来浙东工作的同志,安全顺利到达东岸。乘坐鞠震滨夺得的第一只船首先到达东岸的有来浙东担任纵队副司令的张翼翔。当张副司令和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曾如清、11支队支队长余光茂、政委张孤梅等登上东岸时,早就等候在岸边的谭政委、蔡支队长等都伸出双臂迎上前去,亲切相见,热情交谈,共同欢庆浙东、浙西新四军在富春江畔会师的壮举!欢庆浙东、浙西两块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的历史任务胜利实现!  

    会师后,11支队和3支2大在谭政委、张副司令、曾主任3位首长的统一指挥下,当天到达龙门。此后,在路西地区与11支队联合行动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扫除了富春江东岸和路西境内的顽伪武装。6月初,11支队奉命归建。6月中旬,谭政委和张副司令率领三支二大和参观连返回四明山根据地。

    在部队回四明山,到达梁弄附近,就听到何克希司令员等几位首长指挥部队攻克了“前方”(地名),歼灭了三次投敌、无恶不作的田岫山部。由于张俊升部坐观田岫山部被我歼灭,国民党认为他有通共之嫌,顽军第33师就发起对张俊升部的进攻。张俊升部难以抵挡,一个支队被歼,汤浦、南堡相继失守。在张部危急之际,我军当即施以援手,出兵丁宅街,击溃了国民党顽军。在何克希司令员统战工作的影响下,张俊升终于看清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于是宣布挺进第5纵队起义,参加坚决抗日救国的新四军。新四军军部立即通电宣布张俊升部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2旅。

今年是苏浙军区成立70周年。苏浙军区从南进到北撤,历时10个月,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抗击日、伪“扫荡”和天目山反顽自卫战役的胜利,提前实现了由分散游击战向大兵团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开辟和扩大了新四军在江南的抗日阵地。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实现了中共中央赋予的发展东南的战略任务。苏浙军区部队北撤后编入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为进行更艰苦、更光荣的战略、战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