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53年在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任教,直至1988年从装甲兵工程学院领导岗位退下来,这一辈子都在装甲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我跟沙风副司令员接触,是从1963年他当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开始的。
我认为,沙院长是学院领导中办学头脑最清晰、最敏捷的一位领导人。
沙风副司令员认为,办院校最重要的宗旨是确定培养目标,你培养学员的目标是什么,你培养的学员将来要干什么,要是这条不考虑好解决好,就没有总的方向,所以办院校明确培养目标是第一位的。这句话他不止一次跟我讲过,上个世纪60年代在西安讲过,80年代在北京也讲过。他两次都跟我谈到过工院的培养目标问题,按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就是办院校,需要什么干部就培养什么干部。所以我讲他在五六十年前指导思想就非常明确,办院校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这是我对他的最深印象。
当年在办院校问题上,在装甲兵内部,尤其是在装甲兵领导层内,究竟叫装甲兵工程学院,还是叫装甲兵技术学院,到底用“工程”还是“技术”是有争议的。争论到最后还是用工程,因为工程这个含义比较深刻,技术就是实际操作了,档次就低了,专业面就窄了。在这场争论中,沙院长力排众议坚持要办工程学院,他认为,培养的目标要高一点,学员的知识面要宽广一些,只有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现在看来他的办学理念是对的,只培养技术操作就成了士官学校了。而且从现在来说,他跟习主席的说法一致。这说明沙副司令员思维理念的前瞻性,他坚持的工院办学方向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沙副司令员非常重视知识分子,敢于重用专家。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军委装甲兵办公室通知我,说沙副司令员要找我谈话。一大早我从长辛店专门赶到装甲兵大院来。沙副司令员说,找你来没别的事情,就是准备让你当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希望你担任军职职务后不负众望啊。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因为那些年装甲兵这些院校的领导层里,院长或副院长都是由资深的老同志来担任的。我只是浙江大学毕业的一介教书匠,沙副司令员开天辟地把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直接提拔到军职干部,我是头一个,让我当副院长,我也是第一个。我创造了装甲兵系统的“两个第一”。沙副司令员当时有个思想,就是军队院校要由内行来领导,要用专家来治校。那时装甲兵党委讨论时可能有争论,究竟用什么人有争论。沙副司令员力排众议地提出来要用我这样的知识分子。用我不要紧,后来还有黄庆华、刘世参等一大批中青年知识分子陆续走上了院领导岗位。用我不是偶然的,重视知识分子,敢于重用专家,是沙副司令员自西安工院至北京工院一以贯之的思想。这些年装甲兵工程学院年承训练量6500人,位居全军院校前列;为各国培养了2000位留学生;承担了3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国家研究课题100项,取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0余项,成为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军队“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这些是与几代装工院的领导班子与全院师生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这当中当然也与沙副司令员敢用人、善用人有直接关系。
沙副司令员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谓深入实际这个面很广,在教学方面,他经常去课堂听课,到实验室去看实验。西安那时,工院刚组建,基建工地他也查看,他白天都在学院里跑,你要是到办公室找他找不到,不知道他在院里什么地方。西安工院很大,最北头是教室和实验室,最东头是学生宿舍,最南头才是住房。院领导与我们教员住在南边,从南面走到北边起码得走20分钟。他每天就独自一人在院里转,甚至有时到学员队去,他从来不带秘书和一大堆人去。他到学员队,人家说您怎么来了?我们没有准备,他说不要你们准备,总之工院的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身影,领导很少这样接近群众。
我这里所要讲的是个很特殊的深入实际的问题。我在西安工院当教员时每年都要下部队。有一天沙院长就跟我说,孔繁柯,你什么时候下部队,我跟你一块去。大概是1964至1965年间,我们决定到济南军区党家庄的第三坦克修理营搞调研,因为我经常带学员在那里实习,地方比较熟悉,那个修理营营长也是工院毕业的,叫乐群。去的那天,我见他打了四四方方的背包背在肩上,我第一次见到一位将军院长背着背包下连队的。
到了部队,人家说这只是个营,沙院长这个级别的首长,实在没法接待。沙院长说他就住在连队。乐群说:“您住连队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你下连队去看看可以,你住在连队我可不敢答应,我担负不起这个责任。”沙院长说:“有什么关系,我也是个老百姓,我脸上又没有贴什么东西。”这个话我记得很清楚,后来讨论来讨论去,说就住在修理营招待所吧。那时招待所就是一排简陋的房间,房间小得只能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上厕所、洗漱都得到外面。这个事刚定下来,乐营长说我们要给你派警卫,沙院长说你招待所一排房间,给我派警卫不太好呀,意思就是特殊化吧,他不同意。最后乐营长在招待所头上一间派个警卫员住,他才勉强同意。沙院长就是这样,背着背包下连队,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一个月,看我们学员在部队都干什么,而且还跟我说哪些事情该干,哪些事不该干,所以我认为他是很深入实际的,非常注重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
沙副司令员是我最敬佩、最尊重的一位领导人。
我认为沙副司令员的最大特点,就是做事情能抓住要害,能够把问题看得很深,不但看得很清楚,而且看得很长远。譬如学院培养什么人是个关键问题。你要是考虑不周到,培养出的人就不一定完全适合。当时在哈军工苏联专家说装甲兵工程系要培养四种人才,第一是培养设计人才,第二是研制人才,第三是培养修理人才,第四是培养使用人才,就是设计、研制、修理、使用四种人。后来我们把前两个培养目标砍掉了,就剩下使用和修理了。现在看来装甲兵在设计、研制方面上没有咱们学院的位置,设计给了五机部,研制给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也有一个研究所,研究所就是研究维修的。当时沙副司令员就认为,应该是四个方面的全面培养。
我在装甲兵系统工作了三十多年,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沙副司令员是我永远怀念的一位领导人。
我永远记得,他思维缜密、站位高远,培养目标清晰;
他尊重知识、重用知识分子,敢于打破常规把专家提拔到关键岗位上;
他重视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思想不保守、不僵化,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
他爱学习,善学习,干一行爱一行。
沙风副司令员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孔繁柯
上一篇: 英烈家庭 ——记新四军老战士吴为真一家
下一篇: 深切怀念老部长沙风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