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已成为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父亲刘开富,原新四军三师七旅老同志,生前病中曾多次对家人儿女说过:作为革命战争的幸存者,历史直接见证人,有责任有义务让这段不可再现的历史不被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我如不说,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
他清楚记得三师七旅四次来到皖东淮南地区。
第一次是1942年12月,刚任七旅十九团排长的父亲,正在涟淮地区执行反扫荡战斗任务,巩固淮海革命根据地。12月24日奉军部命令,赶赴阜宁停翅港,担任护送新四军军部、华中局、华中党校的同志们转移到津浦路东淮南地区。12月25日拂晓,军部等机关同志分三个梯队离开阜宁,经板湖、苏家嘴,至晚6时到达高家荡宿营,行程60里。26日下午1时半出发,经马场在新河口渡河,十九团担任警戒,胡炳云团长、刘锦平政委亲自带队,拱卫军部首长和机关,到达朱集西北宿营,27日上午在芦家庄休息,下午6时集合出发,十九团在两侧护卫前行,三营在前带路。28日上午休息,派人到运河去准备渡船,并派侦查员了解周围情况,下午1时出发,过豆瓣河到达王圩子东王庄、胡庄一带宿营。29日休息一天。30日早8时出发,经顺河集,过浮桥到高良涧之东南村庄宿营。31日早8时出发,经双沟过三河,在观音寺以南宿营。1943年1月1日出发,军部一梯队到达永丰宿营,1月3日二梯队到达东阳地区,6日第三梯队也到达盱眙东阳城,至此军部机关全部集结在盱眙东阳附近的农村修整。10日十九团在外围护送军部机关,进入原二师师部驻地,十九团驻岗村一线,完成护送任务数日后北返涟淮地区。十九团未去黄花塘,那时该地区地广人稀村庄少,一个团3000多人也无地方住,主要还是为高度保密。
第二次是1944年春,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部队企图对皖东淮南路西根据地大规模进攻的反共阴谋,新四军军部特调苏北盐阜根据地三师七旅(军部直接指挥机动作战主力部队,前身为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红军时期红一军团红二师,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苏鲁豫支队,八路军第五纵队一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旅,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驻扎在天长县的铜城至大通一线。全旅八九千人,旅部住天长铜城,待命随时驰援路西。为展示我军实力,七旅将各种轻重武器专门放置在街道显眼处,旅骑兵连和各团骑兵集中编队每日数次浩浩荡荡从铜城至杨村,铜城至大通一线奔驰造成声势,扩大我军影响,威慑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后因李品仙得知威震华中的(彭明治)七旅来了,铁军压境未敢妄动。驻军一个多月奉命返回苏北根据地。
第三次是1945年4月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4月初新四军军部调集二师、七师和三师七旅参加“反顽战役”,成立路西“反顽战役”指挥部,以二师政委谭震林,七旅旅长彭明治(1925年党员,黄埔一期,开国中将,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为正副指挥,统一指挥第四、五、七旅和淮南路西军分区部队。行前黄克诚师长、吴法宪主任在彭旅长陪同下,亲临七旅代表军首长作战前动员报告,要求七旅这支钢铁部队一定要像打日本鬼子一样,打路西猴子顽固派,一定要打出我军军威来。又历叙了七旅光荣战斗历程,称七旅为我军老祖宗部队,从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八一南昌起义铁军,长征路上的中央红军红二师担任开路先锋,斩关夺隘,智取遵义,突破乌江,勇夺泸定铁索桥,血战腊子口,到平型关大捷,南下华中,威振苏皖鲁豫边、威震大江南北……给全旅参战人员巨大鼓舞。行军途中,因彭旅长是战役副指挥,我父随彭旅长及作战科长、参谋和警卫班一行十余人途经天长县铜城,在七里井天高县委政府驻地吃饭喂马,休息片刻,又直奔西南,经大通泥沛到黄花塘军部临战受命,晋见张云逸代军长等军首长。彭旅长是原叶挺独立团排长,南昌起义铁军连长,见到多年未见的老首长特别兴奋。我父亲时任彭明治旅长骑兵警卫员、特务员(副连级)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七旅来了十九团、二十团两个主力团和特务营及旅直属队计六七千人。(二十一团早在1943年已地方化,成为盐阜、淮海地区的独立团和县大队。直至1945年才恢复重组、归建)。另三师独立旅随行直接去皖江根据地配合七师作战。当时驻淮南路西的国民党桂系部队在一七二师师长李本一、一七一师师长曹茂宗率领下分两路向我军攻来。为鼓舞士气,一七二师师长李本一抬着棺材上阵,口口声声要与新四军决一死战。担任正面阻击的我七旅十九团、二十团在站鸡岗拼死迎战并取得了首战胜利。接着七旅部队又在黄瞳庙一带包围一七一师两个团,师长曹茂宗效法李本一,也命令士兵抬着棺材上阵,漆黑的棺材两边写着“不成功便成仁”碗口大字,叫嚣不消灭新四军誓不回还。曹还亲自指挥督战,亲手枪毙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团长。敌人还组织了强攻队,在二十多挺机枪掩护下向七旅阵地猛扑过来。七旅沉着应战,向敌反冲过去,与敌拼起刺刀,白刃格斗,敌人一下子就垮了,战到最后,曹茂宗扔下棺材,落荒而逃。七旅和二师兄弟部队从定远县城南赵庄、王子城、口城集、广兴集、黄瞳庙一直打到肥东县青龙厂,八斗岭附近,在谭震林、彭明治指挥下,这次津浦路西黄瞳庙反顽战役,我四、五、七旅密切配合,运用围城打援战法,在战役进行中,军首长张云逸、饶漱石等也来到路西指挥部指挥作战。桂顽被杀的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一时无力进攻。我军大获全胜,粉碎和遏制了桂顽侵占我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使我淮南路西根据地得以巩固。尤为老父难忘的是定远老区人民舍生忘死的“扛子队”(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送茶水,送粮草战勤做到家。战后,七旅未及休整,即奉命疾速回师苏北盐阜根据地。牺牲烈士交地方掩埋,从此留下全国最大的安徽省定远县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计174座,安息着二师和三师七旅700多名将士)。重伤员就地抢救后转路东军部和二师后方医院,轻伤员随部队行动返回。
在1945年4月路西反顽战役中,四、五、七旅英勇善战,在胡炳云副旅长指挥下,七旅更是发挥了猛打、猛冲、猛追的老传统和特色。两军相逢勇者胜,虽广西军特别顽固,战斗力强悍,七旅和弹药将尽的五旅十四团毫不畏惧,奋勇与敌拼刺刀,展开肉博战。七旅牺牲的烈士大部分是苏北、淮海、盐阜、丰县、沛县及我省灵壁、泗县等地人。
第四次是1945年8月军部命令三师进军皖东淮南,切断津浦路南段交通联系,扫除蚌埠以南铁路沿线日伪据点并占领蚌埠受降。8月中旬由黄克诚师长亲率七旅、八旅和特务营从苏北根据地日夜兼程赶赴皖东淮南,八旅在嘉山,七旅进至路西根据地展开,在五旅配合下在津浦铁路两侧扫除了炉桥、刘府等几个日伪据点,打了几个小仗。因旅长彭明治住院,七旅由副旅长胡炳云指挥。后军情特急,中央和军部给三师下达新任务,于9月上旬星夜返回苏北,参加淮阴、淮安战役。随后进军东北。
晚年的父亲身体不好,重病在身卧床不起,曾多次说过有机会一定向上级组织报告这一历史情况,并争取战地重游,祭奠长眠在这片热土上的战友。可惜未及,就于2007年9月24日病逝。为了完成老人心愿,特整理此文以悼念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