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张爱萍叔叔与我父亲的二三事

  • 时间:   2020-04-10      
  • 作者:   黄楠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     
  • 浏览人数:  918

我父亲黄克诚与张爱萍叔叔在红军时就相识,在新四军长达5年的共同战斗中更是结成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

五纵会合

1940年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我父亲的职务变化了多次: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

8月他率部队在半城、魏营子、双沟镇一带集结。8月7日,纵队机关暂驻双沟镇。

8月10日,他前往中原局所在地江苏盱眙南边的藕塘,向刘少奇报到并汇报、请示工作。

长征时期,刘少奇曾两赴红三军团任职:一为政治部主任,一为政委。对我父亲有了解。两人连续畅谈3天3夜,气氛亲热而融洽。

当时,除我父亲带的部队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25000余人云集皖东北, 其中就有张爱萍叔叔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已发展成过千人的队伍,由他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并以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名义,领导当地的抗日救亡活动。

这时,最迫切的是必须解决军事指挥的问题。

刘少奇曾于6月6日给中央发电建议:“我在皖东北之部队,系统指挥不统一,内部外部情况均复杂,请中央及朱、彭令黄克诚同志速来苏皖地区统一指挥,任军区司令。如能多带兵力来为更好,否则不能完成任务。”

我父亲到达皖东北后, 8月16日,中原局宣布:根据中央指示,所有涡河以北、津浦路以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部队统一编制和指挥,隶属于中原局,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他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支队,2万多人。张叔叔是三支队队长。

同时,在苏皖区成立军政委员会,我父亲为书记,张叔叔和金明、刘瑞龙、彭明治、朱涤新、韦国清、韩振纪为委员,统一领导苏皖地区党、政、军的工作;由金明担任苏皖区党委书记,由刘瑞龙任苏皖行署主任。

8月下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圆满完成整编任务,开始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两人又一次开始了共同战斗的历程。

初进盐淮

苏北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北接山东,西至京杭大运河。该区域 ,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盛产粮、棉、油、盐等重要物资,是连接山东与华中的通道, 为历史上兵家必争地。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西犯时在苏北只留下少数兵力,占领扬州、徐州等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无力控制农村。当地老百姓支持抗日。这里便于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建根据地有利又重要。

然而,创建苏北抗战根据地并非易事。在苏北除日伪军外,还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代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及其部队数万人,他见日军就跑,一心与我军作对。

我父亲带部队进军淮海、盐阜地区,增援苏北的新四军陈毅、粟裕部队。

1940年8月18日,一支队彭明治、朱涤新部一团,在淮阴西边豆瓣集强渡运河进入淮海区。

9月8日至17日,我军击退了自涟水、新安镇出动的日伪军近千人对高沟、杨口的两次进攻,歼日伪军110余人,日军松本司令亦被击毙。

9月16日晚,由张叔叔、韦国清率领五纵三支队七、八、九三个团,抢渡运河,挺进至宿迁、沭阳边区,首战宿迁榆林庄,歼国民党顽固派常备第六旅鲁桐轩部的大部,开辟了沭(阳)宿(迁)海(海州)地区,建立了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

挺进盐阜,会师白驹镇,和陈毅诗

1940年7月23日,全军开始东进黄桥,协同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这时韩德勤亲自指挥主力26个团共3万余兵力南下,企图灭陈毅部于黄桥地区,先头部队离黄桥只有2里 。

10月4日, 我父亲带五纵两个支队5个团, 一举突破韩军的盐河、旧黄河等多道防线,连克阜宁等城镇,直逼盐城,切断了韩军的后路,威胁其大本营兴化。与此同时,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也东进至运河,动摇了韩顽的侧背,造成了对韩军南北夹击之势。

在此期间,北上新四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以7000余人,在黄桥独立作战,机智果断,出色地粉碎韩军3万余人优势兵力的进攻,歼灭韩军1万余人,韩德勤以气势汹汹的大举进攻开始,而以损兵折将的惨败告终。

黄桥战役的胜利,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0月10日, 八路军五纵一支队一团三营何玉祥、石瑛所部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六团迟义标、吴嘉民所部,在刘庄、白驹间的狮子口村胜利会师。

黄桥决战大捷后,10月15日陈毅特从海安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乘汽艇沿串场河北驶盐城,并带着文工团和东台人民的10万法币,北上慰问南下的八路军指挥员。我父亲代表部队从东沟赶到盐城相迎。

这是我父亲同陈毅1932年在井冈山分手后首次相逢。分别8年,甚为想念。

此次,陈毅与黄克诚等故旧相逢,更是分外喜悦。作为“将军诗人”,他即兴赋诗云:

“十年征战几人回,

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

我父亲兴奋地对陈毅说道:“你这首诗,既叙旧又是今日的写照。豪情壮志,鼓舞人心。也表达了我们大家的心情,我们能有今日,来之不易啊!”

陈毅拉着黄克诚的手说:“你来和我的诗呀!”

我父亲摆手说:“我可没你那样的文采,气壮山河。从来不敢写诗,写出来,也不过是顺口溜罢了。”

不久,是张叔叔和陈毅总指挥诗一首《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诗云:

“忆昔聆教几多回,

抗日江淮旧属归。

新四军与八路军,

兄弟共举红旗飞。”

新四军重建

1941年皖南事变后,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在盐城隆重召开。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华中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共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2月18日,中央军委在延安公布委任令,我父亲被任命为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原八路军五纵一、二、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八、九旅。九旅旅长是张叔叔,他很快又任三师副师长兼九旅旅长。

张叔叔率第九旅恢复皖东北地区

1940年秋,八路军五纵进入皖东北地区时,曾建立起8个县级政权。9月,五纵东进,仅留二支队六团(后为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坚持斗争。日伪乘机大举进攻,根据地大部丧失,中心城镇青阳被伪军占领。

此时,我皖东北的党政军机关及部队已被挤压在洪泽湖边的狭长地带,南北仅五六十里,东西二三十里。军部决定,三师九旅肃清当地日伪军及土匪、顽固派武装,恢复与巩固皖东北根据地,并保障四师彭雪枫东向之后路的安全。

1941年2月,奉军部和师部之命,张叔叔率二十五、二十七团进入皖东北泗县地区。该县青阳镇(今属泗洪县)驻有伪军1个团及特务总队的两个大队,共900余人。经过反复侦察和分析,张叔叔决心以突然袭击方式直取青阳,尔后再向四周扩大战果。以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团担任主攻,以第八旅第二十四团负责阻援。

2月17日晚,九旅隐蔽接敌。18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突破城防比较顺利,但巷战进展不快,天亮时仍未解决战斗。张叔叔亲临火线,指挥部队白天继续攻击。

盘踞在青阳镇南小街北端炮楼的敌人,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张叔叔从望远镜里看到,敌人炮楼下堆放了不少芦苇,不由得心生一计:火攻!

指战员接到火攻命令后恍然大悟,立即点火。顿时,烈火四起,浓烟滚滚,炮楼里的敌人被烧得抱头鼠窜,哭爹喊娘,不得不乖乖投降。终于在上午9时全歼青阳守敌,回师皖东北,首战告捷。

由于战前部队行动隐蔽,战斗突然迅猛,泗县、宿迁之敌均未及增援。接着,又攻克马公店,并乘胜向四周扩张战果。九旅连续作战40余天,基本上恢复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并以第二十七团一部伸展至沱河以西,保障第四师后路之安全。

4月,军部指示:在芦苇尚未长成之前,以九旅为主,以二师五旅一部配合,铲除盘踞洪泽湖区的伪顽和土匪,打通淮北、淮南、苏北、苏中的联系。

洪泽湖鱼虾肥美,水产丰富,是个日出斗金的宝湖。但洪泽湖匪霸900多人乞怜日寇,匪伪合流,盘剥、残害渔民、草民,专门与我新四军、八路军作对,乃根据地心腹之大患。

张叔叔率部抓紧筹集船只,经过半个月的战前应急训练,于5月1日发起攻击。这次战斗是新四军首次以陆军打水战,一举成功。

此后,又经过近1个月的战斗,洪泽湖区800多顽匪,被我军全部肃清,只有少量湖匪逃往盱眙投奔日寇。 洪泽湖地区成为比较巩固的根据地,使皖东北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后方。

1942年末、1943年初反“扫荡”

1941年9月,第十旅归第三师建制(番号未变),开进淮海地区。

十旅是与三师九旅成建制对调的。九旅是张叔叔亲手带出来的部队,当时兼任九旅旅长的张叔叔没走,他留在三师兼领八旅,和我父亲一起,领导三师和苏北根据地的工作,为三师和苏北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

1942年11月,日军调集兵力再次大“扫荡”。但由于兵力不足和供应困难,“扫荡”只能分期进行。计划先由淮海区和淮北区开始,紧缩对盐阜区的包围圈,而后南北合击,企图聚歼新四军于东海之滨。

为坚持敌后抗战,粉碎敌人更疯狂的“扫荡”,进行更艰苦、复杂的斗争,这次反“扫荡”前, 1942年11月成立苏北区党委, 12月,成立苏北军区,领导机关由第三师兼,我父亲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张叔叔兼副司令员。 第八旅兼盐阜军分区,张叔叔为盐阜地委书记兼分区司令员。

遵照师部的命令,转移至外线的淮海军分区机关及主力陆续返回根据地,分散进行游击。派出便衣小分队,袭击日伪据点,截击分散之敌。第十九团、第二十九团、各县独立团及民兵,到处打击出扰之敌,还先后攻克宋圩、姜圩、永兴圩、小钱圩、孟头庄、小金圩等据点,毙伤日伪军数百人。经过1个多月的斗争,把日伪军拖得精疲力竭,大部兵力陆续撤回原防。根据地逐步得到恢复。

1943年初,日军在“扫荡”淮海区和淮北区后,又调集十七、十五师团以及驻开封的三十五师团和独立混成十二旅团各一部,共1万余人,伪军二十二、二十八、三十六师及徐继泰、胡冠军等部1万余人,在十七师团中将师团长酒井康统一指挥下,对盐阜区进行大“扫荡”。 沿海海面有日海军快艇日夜巡逻。

日伪军大军压境,形势十分严峻 。三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军部的指示,于 1月15日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我父亲和张叔叔分别作了形势和坚持盐阜区斗争的报告。在敌人“扫荡”之际,根据党政军必须根据“大鱼化小鱼、小鱼化为水”的原则,机关精简、学校停办、工厂物资秘密埋藏,名人、知识分子转移等,做好一切反“扫荡”准备。

2月上旬,我父亲和张叔叔针对当前敌我态势,明确反“扫荡”的总原则:动员一切力量,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时分时合,机动作战,歼敌有生力量;内线坚持,外线配合,伺机反攻,彻底粉碎敌伪之“扫荡”。

三师确定的反“扫荡”部署是:张叔叔是副师长兼八旅旅长,率第八旅、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及盐阜独立团共5个主力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坚持在盐阜区内线作战;黄克诚率师直属分队及地方党政机关转移至盐城东部与苏中交界地区指挥反“扫荡”作战;第七旅主力和第十旅在淮海地区积极打击敌人,策应内线作战。

张叔叔是一位机智果断、文武皆优的高级指挥员。他对内线作战部队作了周密配置:第八旅司令部位于东坎、阜宁间,第七旅第二十一团位于建阳,其第二营配置于盐东;第八旅第二十二团位于涟水之佃湖,其第二营配置于淮安苏家嘴、顺河集之线;第八旅第二十三团位于东沟、益林、营计沟之线;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位于东坎及其东北地区;盐阜独立团位于佃湖及其以西地区;地方武装分散配置于各县机动地区。

反“扫荡”的作战方针是:在敌“扫荡”初期,各部留少量兵力在原地坚持,以麻雀战术与敌周旋;主力分散隐蔽,避开与敌决战,但不放松寻求给敌打击的有利时机。待敌情缓和时,则集中兵力进行反击。各地民兵本着“村村抵抗,到处放抢”的原则,处处设防,打了就跑,破坏交通,严惩汉奸,为主力带路,隐蔽伤员,在必要时配合主力作战。

2月12日,日军“扫荡”开始。首先集中南、西两线兵力合击国民党韩德勤部,并以部分兵力对三师实施佯攻。韩部一触即溃,纷纷逃入三师根据地内。至16日,其所在地区全为日伪军占领。17日,日军以十七师团为主集结14000余人,采取拉网战术,兵锋直指盐阜根据地。同时,敌人还兵分两路,采取闪电战术,构成弧形大包围圈,气势汹汹寻求新四军主力决战……

日军此次“扫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月17日至26日。日军在“扫荡”韩德勤部后,集中主力,于17日兵分5路,包抄合围向东坎、八滩推进。19日占领东坎,20日占领八滩,但都扑了一个空。日军又兵分10余路,深入海边沿线搜寻。此时,在我父亲带领师部指挥三师外线部队开始发动攻击。22日,第七旅与淮海军分区部队各一部,袭击沭阳钱集据点,并击退增援之敌,共毙伤日伪军800余人。24日又攻克高家舍,全歼守敌70余人。根据军部的统一部署,第一、第二、第四师同时在与苏北邻近地区的如皋、淮阴、泗阳等地发动攻势,牵制敌人。在新四军内线部队打击下,日伪军于26日被迫收缩兵力。

第二阶段为2月27日至3月13日。日伪军集中兵力,先是对涟阜淮地区,继而对射阳河东、串场河西和盐城地区,进行分区“清剿”。27日开始,日伪军对每一地区,均采取突袭包围,梳篦搜缴,丧心病狂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来不及转移的伤员和群众则成为日寇集体屠杀的目标。

新四军坚持内线斗争的第八旅和地方武装, 在张叔叔的指挥下,密切配合,不断袭击日伪防守薄弱的据点。我父亲则率领处在外线的第七旅等部与地方武装,在涟水、伍佑、沙沟等地打击日伪军。27日,第二十四团夜袭范集。28日,第二十一团夜袭鲁公祠和夏庄。3月1日,第二十一团夜袭海河镇。3月2日,第二十四团攻击沈庄。3月5日,阜宁总队袭击东沟,旅直特务营及阜东总队围攻八滩。3月9日,第二十二团在涟水童营歼日伪军120余人。3月12日,第二十四团袭击徐庄,第二十三团和阜宁总队于太平桥截击敌之船队。地方武装和民兵更是夜夜袭扰,到处放枪,使日伪军顾此失彼,日夜不宁,疲惫不堪。

第三阶段为3月14日至4月14日。“扫荡”之日伪军逐步撤退, 三师在阜宁、涟水交界处的单家港、阜宁陈集和滨海八滩组织全面反击,战斗异常激烈,予以日伪军沉重打击。

4月4日夜,第二十二团及淮安总队各一部,乘淮安东北钦工镇之伪军撤退之际,由南北两方迅速突入,伪军仓皇溃逃,共歼伪军220余人。

4月14日,参加“扫荡”的最后一批日军从阜宁撤走,历时50余天的大“扫荡”终被粉碎。

日伪军1943年2月至4月对盐阜根据地的这次“扫荡”,兵力之众多,准备之充分,手段之毒辣,时间之长久,不仅在苏北属空前,在华中也比任何一次“扫荡”都严重。然而,在我父亲和张叔叔等三师领导人的指挥下,全师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杀敌,为捍卫民族尊严,坚守苏北抗日阵地,保卫盐阜人民的生命财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壮烈战斗,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篇章。

“最漂亮”的陈集之战

陈集,位于阜宁县西南,是通往东沟、益林、黄营、北沙的要道,也是阜宁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日军“扫荡”盐阜区期间,四处安设据点,对根据地造成极大威胁。陈集即是其中一个。

占据陈集之敌,系日三十五师团林我夫大队之崖畅也中队,计89人,拥有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筑有很高的瞭望台,所有房屋均挖了射孔,镇外围和主要交通要道的地形均作了改造,遍设碉堡和射击掩体。

陈集战斗由张叔叔统一指挥。3月25日,担任主攻任务的八旅二十三团从四面突入镇里,五个连队像五把尖刀,勇猛穿插,势如破竹,首先将20多个日军全歼于睡梦之中。进攻部队继又占据镇西北数间民房,向敌猛烈射击,以火力监视敌人,予敌以沉重打击。敌人龟缩进碉堡内,作垂死挣扎。八旅侦察队组织了29人的奋勇队,由政治教导员廖明义、支部书记李军率领,沿着河岸由东向西隐蔽接敌,突然占领了与敌人只有一墙只隔的两个猪舍,连续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一营二连攻入敌守大院,击毙敌重机枪手。残敌20余人见势不妙,从西北角突围,转向东北逃命。10余人在追击火力下丧命,另10余人逃至陈集东之郑庄,遭预设打援的二十二团二营六连痛击,经激战,两名日军举手投降,其余被击毙。

至此,陈集日军中队长崖畅也以下83人,全部被歼。我部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步枪40余支等。陈集战斗是盐阜区反“扫荡”战斗中打得极出色的一仗,全歼守敌,缴获最多。这次战斗,拔掉了阜宁地区中心的一根钉子,创造了敌后平原攻坚战与歼灭战的光辉战例。

为了庆贺此战的胜利,张叔叔即兴赋诗一首:

风送春暖丹心融,月照铁马虎胆雄。

千村人迎频招手,百户犬卧抚怀中;

大圣扬威罗刹腹,小鬼跑降龟壳丛,

陈集歼敌首奏捷,全面反攻战鼓隆。

战斗结束,召开了有数千军民参加的追悼烈士大会,张叔叔讲话号召大家,再接再厉,多打胜仗,为烈士报仇。 我父亲为烈士纪念碑题词:“陈集战斗烈士们永垂不朽!”

 

沿海大反攻

1944年,我父亲和张叔叔等师部领导指挥三师在盐阜区沿海地域展开一系列反攻作战。

盐阜反攻作战首先在陈家港打响。

4月8日,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一、二营,分别歼灭了响水口以东、陈家港以西之辛湾、马家港的敌人,迫使陈家港之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我父亲和张叔叔等三师领导研究决定:拔除这颗长期钉在盐阜根据地的钉子,

战斗由张叔叔指挥,第八旅第二十二团、旅特务营和滨海县总队担任主攻,第二十四团及第七旅第十九团分别攻打庆日新盐场和大源盐场,涟东、阜宁县总队设伏于陈家港以西,担任打援任务。

5月2日晚,张叔叔亲临一线阵地,对参战部队进行了战前动员。5月3日凌晨3时,各参战部队同时向陈家港之敌发起攻击。第二十四团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第八旅特务营及滨海县总队和第二十四团特务连从西南、东南两个方向,四面向敌人围攻。 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税警团保安队、警察局的伪军全部投降,攻击部队迅速占领了陈家港镇。

与此同时,第二十二团一部攻打陈家港东南的盐圩子。 伪第七大队长郭克勤眼看抵挡不住,率部弃圩向海边逃去,结果被追歼。防守十排头圩的伪第四大队被四面包围后拒不缴械,随二十二团行动的张叔叔登上盐廪,一面命令一营营长张以诚带领全营战士做好同敌人肉搏的准备,一面指示副参谋长庄宁向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已成瓮中之鳖的伪军被迫与我军谈判。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巧妙的政治攻势,终于迫使伪大队长与3个中队长率领残部缴枪投降。

陈家港战斗除击毙伪军一部外,还生俘伪军大队长以下官兵430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轻机枪4挺,长短枪400余枝,各种子弹4万余发,伪币100万元,食盐48万吨。新四军将大批食盐分给群众,老百姓一人扛回20斤盐,军民欢天喜地,日伪封锁造成的严重盐荒解决了。

而这么大的战斗,我军仅亡1人,伤12人,以奇迹般的最小代价,获取了这辉煌的胜利!这奇迹的出现,除了指战员们的英勇顽强,与三师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张叔叔亲临前线灵活精到的指挥分不开的!

“浮云掩流星,海潮怒号鬼神惊。滨海林立敌城堡,阴森。渴望解放迎亲人。

远程急行军,瓮中抓得鬼子兵。红旗飘扬陈家港,威凛。食盐千堆分人民”。

这是张叔叔1944年7月10日写下的词《南方子·解放陈家港》,它既是历史的诗篇,又是陈家港战斗的真实写照。

闻此捷报,我父亲动笔写了一篇新闻稿,交新华社苏北支社播发陈家港胜利的消息。

三师及苏北军民在我父亲和张叔叔等三师领导的指挥下,局部反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苏北解放区不断扩大。 苏北抗战的全面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

1944年9月,彭雪枫叔叔不幸牺牲,张叔叔调任四师师长,两人依依惜别。

说起来,两个人在工作中争论很多,张叔叔抓战机极敏锐,无论大小,看准就想打,我父亲若无敌人逼迫,是没大便宜不打,牺牲稍大不打,后继局势看不准不打。但争归争,工作、合作一点不含糊。遇见困难,张叔叔总是抢着挑重担子,我父亲非常信任张叔叔,无论有多大困难,他的任务都是完成得很好的。所以,三师和苏北根据地才能在他们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三师也成为夺取抗战胜利,解放全中国的主力军之一。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

共产党人的革命友谊和品德

我父亲不爱照相,知道张叔叔,李雪三叔叔等有兴趣,有了缴获,除了上交分配公用,也支援他们。

我找不到抗战时父母两人的相片,却有张叔叔和我父亲两人的照片。

1959年庐山会后,有些人怕沾边,不愿与彭老总同坐一架飞机回京,张叔叔默默地在彭老总后面上了飞机。

1959年庐山会及以后,张叔叔一直不肯说我父亲的坏话。

这是他坚守的共产党人的品德和情操。

 

黄楠